主题:【原创】“崖山之后无中华”小考 -- 萧让
“崖山之后无中华”这句话,估计常泡网络历史文化论坛的人都知道,指宋元鼎革为中国历史的一大剧变,崖山海战后陆秀夫背负着幼帝投海自尽,后宫及群臣大多随之殉国,七日之后,浮出海面的尸体有十余万,华夏文明自此而绝。
宋的灭亡,标志着中国第一次全面亡国。一个国家的主体民族被奴役,征服者还是以杀戮和抢劫为乐事的落后民族,正常的发展进程被打断,给中华文明带来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可是要说崖山之后无中华,那么之后的明朝算什么呢?经过几次三番的文化运动后的我们这些当代人又算什么呢?如果当代中国人已经不能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我们又该向何处去寻根?难道还真的需要跑到日本去追寻汉唐遗风不成?
这些问题深究不得,于是又纷纷传说这话是日本人说的,更有人言之凿凿地指认说这话的是内藤湖南,谁叫他提出了唐宋变革论呢?于是看来看去,就他最像了!
这让我深感诧异,读过内藤著作的人都知道我在说什么。内藤提出宋代近世论,是指中国社会从宋代开始到晚清基本结构不变,他对元清等异族征服王朝的评价并不低。在他的《中国近世史》中,他专门用了一节评论“中国历史学家对蒙古政治的偏见”,说中国历史学家多数是纯粹的汉族人,出自读书阶层,所以都用消极的一面来看待蒙古政治,但“从地位比较低的普通百姓来说,或许觉得还不错。”而内藤本人主攻的断代史其实是清代史,对于清代朴学推崇备至,显然他是没有这个觉悟提出“崖山之后无中华”的。
事实上,内藤有一个争议很大的理论,即文明的中毒与解毒说。他认为文明和人一样,也会经历成长、衰老和死亡的。当文明发展到高度烂熟的时候,就会产生毒素,需要外来文化的冲击来“解毒”。当汉帝国发展到极致的时候就会有五胡乱华,由此催生出了灿烂的隋唐文明。蒙元对于宋,满清对于明,也同样如此。中华文明能够长存不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每当衰相显露的时候,都有塞外民族帮忙“解毒”。因此中国经常被游牧民族侵略,其实是件“非常幸福的事。”这一理论被他的得意弟子宫崎市定继承并发扬,在宫崎氏的大作《东洋朴素主义的民族和文明主义的社会》中有详细论述。
说来日本入侵中国也是典型的异族入侵,把异族侵略说成是毁灭中华文明的元凶,显然不利于“大东亚共荣”,因此抗日战争时期,日方的宣传理论基本都是众口一词的“侵略有利健康”论>_< 除了京都学派的人马之后,还有一位比较活跃的人物是秋泽修二。此人自认是马克思主义者,以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来分析中国社会构成,认为“集约形小农业” 是中国专制集权的基础,因此中国在近代的落后是必然的,只有在外力入侵的情况下才能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其实是魏特曼《东方专制主义》、费正清“冲击-回应”说是一路货,不过他说得更露骨一点,明确说明“日本皇军的武力”就是这股中国一直等待的外力,将给予“中国社会之特有的停滞性以最后的克服”。于是理所当然地,他也招致了中国学者更强烈的批判。
在考究中国近代落后原因之时,中国停滞论是个很时髦的话题,据我所知,黑格尔、亚当斯密、《世界史纲》的作者韦尔斯、汤因比,都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只是有些把中国停滞的开端定为唐末、宋末、明末,或者干脆定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可是停滞并不等于死去,只是发展缓慢, “象冬眠了似的”,还从没见过说中华文明从元代起就干脆完蛋了的(内藤倒是说过满清必亡的话,不过政府和文明是两回事)。要找到类似“崖山之后无中华”的表达,还真是挺困难的。
但如果把目光转向中国,便不难找到这句话的原型,出自钱谦益的《后秋兴之十三》: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
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无归处,独俺银轮哭桂花。
钱谦益“水太凉”的光荣事迹估计大家都知道,他是当时的文坛盟主、东林领袖,还是南明福王朝廷的礼部尚书,以此高官身份降清还连头发也剃掉,不由人不鄙视。但他后来在柳如是的鼓励和支持下(我觉得是害怕不这么做会失去柳的情况下),还是做了不少反清复明的事,为此两度入狱,乃至倾家荡产,晚景凄凉。陈寅恪的《柳如是传》论之甚详,感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总之,钱谦益有知识分子的自私懦弱,但他对故国的怀念、对自己失节降清的悔恨也是真的。不管别人怎么看,至少他自己是以明遗民自居的。单看他的诗文,“沟填羯肉那堪脔”,“杀尽羯奴才敛手”等句,对于清廷辱骂之甚,对明朝的痛惜之深,比张煌言等民族英雄的诗句还要慷慨激昂,仿佛在为自己的失节做掩饰。这首诗据说是他在听到南明桂王被害后写的,所以有“独俺银轮哭桂花”之句。全诗以崖山海战比喻南明败亡,以宋元鼎革指代明清易代,调子极为沉痛。
南明遗民有用宋元鼎革指代明清易代的习惯,崖山也频频出现在他们的诗作中,如吕留良的诗《题如此江山图》:
“其为宋之南渡耶?如此江山真可耻。
其为崖山以后耶?如此江山不忍视。
吾今始悟作画意,痛哭流涕有若是。
以今视昔昔犹今,吞声不用枚衔嘴。……”
都是以宋喻明,表达故国之思,以及对神州陆沉的感慨痛惜,明着是说宋,实际是在哀叹明的覆亡。若把用这些诗句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成,将宋亡之后几百年的中华文明一笔抹杀,无疑是对作者心思的彻底曲解。唐人也多用汉喻唐,难道能用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去猛烈抨击汉武帝?
至于“崖山之后无中华”这句话为何会演变成现在的含义,我觉得是网络上某些极端民族主义者的功劳。近代人是不会这样认为的,他们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口号,以排满为目标,“日月重开大宋天”的朱明王朝应该是他们仿效的榜样,而不是排斥的对象吧。孙中山为起义到处化缘,反清复明的洪门也是他重点笼络的财神爷之一。就凭这个,他也不会说出啥“崖山之后无中华”来。
总结:“崖山之后无中华”原本出自南明遗民的诗句,以崖山海战比喻南明败亡,哀叹山河破碎,神州陆沉,后被一些极端民族主义者曲解为华夏文明自宋亡后断绝。这句话与日本京都学派无关,我认为也与其他日本学者或中国近代排满的革命者无关。
不知道楼主对于网上“崖山之后”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有没有兴趣。我现在找到的,一般是2005年或者2006年的几个贴子,大致内容都是类似于这样的:一千年前的世界与中国差距有多大……、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再往前找就很困难了。而且目前大多数存活的论坛,一般也都是在2000年这后开始的,更早的言论肯定不是发表在网上的。
明明知道入侵中国的异族不是被打得远走他乡,就是被汉化失去自我,还是要舍己为人为打破中国旧秩序再立新功
所以难怪人家跟米国干爹亲——不然就是大家庭里的第五十七个民族兄弟了
嗯,我歪楼了,最后跟LZ道个歉
人家老美和罗马又有甚么历史传承,不一样以新罗马帝国自居么!现在印度人和古印度连人种都不同了,也没见印度改个国名叫“亚度”。
断掉血缘、文化、历史的民族国家比比皆是,只要所谓的祖宗先前阔过,没一个不想法靠上去并有荣焉的,没阔过生造一个阔的在我们身边都有一个。中国从黄河流域形成,人口地盘不断扩张,不断同化异民族,文化是一直延续的。
元蒙满清的异族统治就算他不是中华,但一样并没有割裂中华传承。元代一样要过年,一样要上坟扫墓,到明代妇女的主流服装仍是宋代的褙子,吃的也是唐宋传下来的汤饼(各种面食),清代只是男人改了发型,各种风俗习惯与明代几近。宋后的元明清代,先秦的孔老二还是至圣先师,三国的关二哥变成了武圣,科举同样是四书五经。如果南宋以后,中国就都说蒙语,不再作诗词歌赋,今代的中国人和野猪皮一样吃猪血伴饭作主食,如埃及人般看不懂历史文献,大部分人种、文化、语言、风俗发生本质性的改变,那才是“崖山之后再无中华”。
若按网上流行的观点看,那“共和之后再无中华”也可以说了,变文(简化字代替繁体字,延续千年的孔家店倒台)、变种(汉族MSL和果敢族划成了异民族,为了享受少民优惠政策大量的汉人登记成少数民族)、变俗(大部分风俗都有改变,例如传统的七七乞巧、入土为安)、变言(花里胡哨的火星文,夹阴沟里洗的中文,用网络用语说话——海涛的哀嚎:伤不起呀!伤不起!)。比崖山厉害多了,可难道现在不是中国!
“崖山之后再无中华”和楼主说一样,原不过是亡明奴才的哀嚎,现代被极端民族主义者曲解为华夏文明自宋亡后断绝,历史不及格的愚人与别有用心者连忙顶礼膜拜,奉作圭阙。正说明人脑子愚了,就离当奴才不远了。
华夏文明作为一个在地球上至今延续得最久的文明,不是一句“崖山之后再无中华”就可以割裂的,他一定会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
比如人家西夏皇帝的姓是天可汗所赐,人家可以算直接继承的唐朝衣钵。辽,金,元这些往他们祖上追,根子总能追到秦皇汉武唐太宗那去。
司马迁《史记 匈奴列传》里第一句就是给匈奴出身下定义
第一句话就把匈奴定义在“夏后氏之苗裔也”。
而宋朝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就根本没有。宋朝和唐朝没有直接传承关系,就算有,也要先追到柴世祖身上。而姓赵的就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搞什么黄袍加身的拙劣表演。我呸,你要是忠臣,大不了一死,还什么非当不可,纯属放P。
历朝历代,武将篡位夺权的事情很多,但像赵匡胤这样,不走禅让法理程序。以“士兵拥护”为理由登基的貌似没有。其他人,无论是搞颜色革命的王莽,还是起兵造反的李渊,都搞过正式的禅让程序,演出过推辞的戏码。而当初赵匡胤上司郭威,他造后汉反的时候是要被除掉了,知道后不得不反。全家老小也都被杀死。就是这样,人家郭威也没有直接夺权。而是迫使后汉的太后当政,自己当1,2年监国,最后才走禅让程序。
赵匡胤弄的这套算啥?以士兵拥护为名恬不知耻的就把人家柴家孤儿寡母的江山抢了。连个禅让的法理程序都不走。这样从名义上来说,宋朝是没有统治中国的合法性的。姓赵的统治中国部分地区,是属于强盗抢下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他还有什么资格说什么“崖山之后无中华”,我呸。
估计不少河友认为禅让不过是个形式,何必拘泥于此。这就错了,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王莽早已经把汉朝的江山控制的严严实实了,还是要从太后王政君手里要玉玺,以至于传国玉玺被摔去一角。李渊的儿子李世民那么能打,但李渊也要名义上朝拜自己捧上皇位的代王,禅让的时候还是搞几次推辞才肯接受。这是牵扯的统治合法性基础的大是大非问题。李渊可以拍胸脯说我的江山继承自隋朝,王莽可以说新朝继承自汉朝,都是代天宣令。赵匡胤那?我的江山统治合法性来自陈桥的士兵拥护?那么士兵如果将来拥护另一个人那?
所以宋朝本身就没有统治中国的合法性基础。它还不如人家西夏,吐蕃,辽国。西夏,吐蕃统治中国部分地区的合法性基础都可以上溯到唐朝。“奉国契丹之印”的辽国也差不到那去。而赵匡胤仅有的那点统治合法性来源,往上追30年就到了石敬瑭那了,辽国才是宗主国。我们不带感情色彩的看,当时代表中国的,辽比宋更有合法性。从当时世界对中国的认识来看,也是如此。基本都是以契丹或辽来指代中国。
1111111
秦汉之交,中国文化有了大的裂痕,汉朝许多学者对秦以前的知识很少,谬解很多。宋元也是一个大得裂痕,元明以降的文化就孱弱的多,对中国传统文明的隔膜也就更深。但是正是有了隔膜,有了不理解,才有了许多创新。任何一件事都有两面性,历史进程也是这样。
"太祖詣崇元殿行禪代禮"。 有意思,真有意思。禅让这事,有接受的人,还得有禅位的人吧。“翰林學士承旨新平陶穀(穀,初見乾祐元年,邠州人。)出諸袖中,進曰:「制書成矣。”这戏未免演的够假的,禅让的诏书,应该由谁写?我有套房子,房产证是我的名字,我要转让给别人,是不是应该由我自己来写?来做决定?陶穀算什么人?他凭什么代表人家柴家表示禅位?
毛锤子,你这第二段太有意思了,你拿郭威的事出来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你难道没看到我原文里的这段?
我再帮你把你引用的第二段的 《周书 太祖纪一》后边的贴上,看看人家郭威是怎么走程序的。
。。。。帝至七里店,群臣谒见,遂营于皋门村。
二十七日,汉太后令曰:“枢密使、侍中郭威,以英武之才,兼内外之任, 剪除祸乱,宏济艰难,功业格天,人望冠世。今则军民爱戴,朝野推崇,宜总万 机,以允群议,可监国。中外庶事,并取监国处分。”二十八日,监国教曰: “寡人出自军戎,本无德望,因缘际会,叨窃宠灵。高祖皇帝甫在经纶,待之心 腹,洎登大位,寻付重权。当顾命之时,受忍死之寄,与诸勋旧,辅立嗣君。旋 属三叛连衡,四郊多垒,谬膺朝旨,委以专征,兼守重藩,俾当勍敌,敢不横身 戮力,竭节尽心!冀肃静于疆场,用保安于宗社。不谓奸邪构乱,将相连诛,寡 人偶脱锋铓,克平患难,志安刘氏,愿报汉恩,推择长君,以绍丕构。遂奏太后, 请立徐州相公,奉迎已在于道途,行李未及于都辇。
广顺元年春正月丁卯,汉太后诰曰:“邃古以来,受命相继,是不一姓,传 诸百王,莫不人心顺之则兴,天命去之则废,昭然事迹,著在典书。予否运所丁, 遭家不造,奸邪构乱,朋党横行,大臣冤枉以被诛,少主仓卒而及祸,人自作孽, 天道宁论。监国威,深念汉恩,切安刘氏,既平乱略,复正颓纲,思固护于基扃, 择继嗣于宗室。而狱讼尽归于西伯,讴谣不在于丹朱,六师竭推戴之诚,万国仰 钦明之德,鼎革斯契,图箓有归,予作佳宾,固以为幸。今奉符宝授监国,可即 皇帝位。于戏!天禄在躬,神器自至,允集天命,永绥兆民,敬之哉!”是日, 帝自皋门入大内,御崇元殿,即皇帝位。制曰: 自古受命之君,兴邦建统,莫不上符天意,下顺人心。是以夏德既衰,爰启 有商之祚;炎风不竞,肇开皇魏之基。朕早事前朝,久居重位。受遗辅政,敢忘 伊、霍之忠;仗钺临戎,复委韩、彭之任。匪躬尽瘁,焦思劳心,讨叛涣于河、 潼,张声援于岐、雍,竟平大憝,粗立微劳。才旋騑于关西,寻统兵于河朔,训 齐师旅,固护边陲,只将身许国家,不以贼遗君父。外忧少息,内患俄生,群小 连谋,大臣遇害,栋梁既坏,社稷将倾。朕方在藩维,以遭谗构。逃一生于万死, 径赴阙庭;枭四罪于九衢,幸安区宇。将延汉祚,择立刘宗,征命已行,军情忽 变。朕以众庶所迫,逃避无由,扶拥至京,尊戴为主。重以中外劝进,方岳推崇, 黾勉虽顺于群心,临御实惭于凉德。改元建号,祗率于旧章;革故鼎新,宜覃于 霈泽。
朕本姬室之远裔,虢叔之后昆,积庆累功,格天光表,盛德既延于百世,大 命复集于眇躬,今建国宜以大周为号,可改汉乾祐四年为广顺元年。
......
毛锤子,看明白差距没?人家郭威走的每一步,都有“汉太后令曰”,或者“汉太后诰曰”。“监国威,深念汉恩,切安刘氏,既平乱略,复正颓纲,思固护于基扃, 择继嗣于宗室”后汉太后把郭威收入宗室,然后传位,人家郭威在合法性上每一步都走的很小心。“裂黄旗以被帝体,以代赭袍,山呼震地”人家郭威被黄袍加身,估计更是士兵出自真心,因为他不反,跟随他的人都要诛灭的,郭威自己的家人也全被后汉的皇帝杀掉了。但人家郭威杀了后汉皇帝后可把太后留着,而且是先当监国,再让太后下令“择继嗣于宗室”,最后才改元登位。
看出赵匡胤的差距在那没?人家郭威虽然也被黄袍加身了,但人家称帝是走完程序以后,人家虽然已经把后汉的皇帝杀了,但自己也是先当监国,程序上走“太后诰曰”。赵匡胤倒好,人家柴荣刚死,就欺负人家孤儿寡母。柴家的孤儿寡母可是产权的真正所有人,柴家还没禅位给他,他这皇帝的合法性在那?“翰林學士承旨新平陶穀出諸袖中,進曰:「制書成矣。」遂用之”,真是搞笑,都已经当了皇帝坐在龙椅上了,才想起禅让程序还没走,随便让个翰林学士搞个禅让书出来就行了。
看来,即使是最粉的宋粉,在姓赵的欺负孤儿寡母这事上也没什么办法好粉饰啊。如果柴荣多活10年,那会有姓赵的当皇帝的事。亏你还拿郭威出来,你也不比比,人家郭威是不得不反,全家老小都被杀了。赵匡胤那?柴荣刚死就厚颜无耻的欺负人家柴家孤儿寡母,柴荣死前就该杀了这等不忠不义的小人。
“崖山之后无中华”其实和以宋带明没什么关系,和民国“驱除鞑虏”也没什么关系。这句话反复说来说去,实际上是对岸以“文化正统”自居,哀叹大陆为“共产”蛮族占据,可怜的呻吟而已。。
也不想想,对内曲膝乞怜,对内自忧自怜,如果真有勇气和大陆作“崖山”一战,我还就赞成他是“文化正统”了。。
一句话,不管历史上是什么,这句话在当今现实上,就一句笑话。。。
能延续至今本身就说明了它的生命力。这种“崖山之后无中华”的自虐史观实在没必要。
华夏文明作为一个在地球上至今延续得最久的文明,不是一句“崖山之后再无中华”就可以割裂的,他一定会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这话很是,花之。
还得借蛮兵。
呜呼哉!我等造反不成,原来主因是没走禅让程序,不具正统性。早知如此,在自己地盘扶立个皇亲啥的,禅让个七八回,天下唾手可得,还打得屁呀!
高洋童鞋躲在角落里偷偷的笑:禅让禅让,还不是刀子说话,那姓元的敢不给我么!现在我有正统性了,可以放心的杀汉人,当暴君鸟。
陈胜吴广、黄巢、李自成他们本来就是从底层造反,当然不会走禅让程序。所以他们最后的结局往往不好,因为名分还是有问题的。对比李自成和满清,多尔衮以替崇祯皇帝报仇为名进关,还给崇祯皇帝发丧。我们抛开其他感情不谈,在这点上,满清做的比李自成好的多。
高洋家族做事实上的皇帝几十年了,高洋也是在高澄突然被刺杀,魏静帝准备夺回权力的时候真刀真枪的把江山打下来的。就是这样,高洋也走了和王莽一样加九锡的程序。而不像赵匡胤,面对孤儿寡母,吃相确实如此之难看。
这是你嘴里吐出来的吧
我已经通过史料证明了,“太祖詣崇元殿行禪代禮”
铁证如山,你翻不过去,只好去转进
第一,你前面说老赵没走禅让程序,现在转进到老赵的禅让“太假”、程序演的真假和有没有走程序是一回事么?撒泼打滚转进,你在我面前就这点本事,忘了怎么被我逼得认怂了么?哈哈
第二,“禅让的诏书,应该由谁写?”的问题。嘿嘿,如果不是我现在没时间常来西河,还真想慢慢玩你。算了,一次抽你个狠的。
——————《文献通考》分界线————————————
学士之职,本以文学言语被顾问,出入侍从,因得参谋议、纳谏诤,其礼尤宠。而翰林院者,待诏之所也。唐制,乘舆所在,必有文辞、经学之士,下至卜、医、技术之流,皆直於别院,以备宴见。而文书诏令,则中书舍人掌之。自太宗时,名儒学士时召以草制,然犹未有名号。乾封以後,始召文士元万顷、范履冰等草诸文辞,常於北门候进止,时人谓之“北门学士”。中宗之世,上官昭容专其事。元宗初置翰林待诏,以张说、陆坚、张九龄等为之,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既而又以中书务剧,文书多壅滞,乃选文学之士,号“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开元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专掌内命。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其後选用益重,而礼遇益亲,至号为“内相”。
晋天福五年,诏翰林学士院公事宜并归中书舍人,自是舍人昼直者当中书制,夜直者当内制。至开运元年,复诏翰林学士与中书舍人分为两制,各置五员。
翰林学士承旨,唐宪宗时始置。凡白麻制诰皆内庭代言,命辅臣、除节将、恤灾患、讨不廷则用之,宰臣於正衙受付通事舍人。若命相之书,则通事舍人、承旨皆宣读讫,始下有司(乾宁二年,陆以翰林学士承旨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後唐天成三年敕:“今後翰林学士入院,并以先後为定。惟承旨一员,出自朕意,不计官资先後,在学士之上,仍编入《翰林志》。”宋承旨不常置,以学士久次者为之。
-------------------
看清楚了么,大师,以上的文字你这辈子都没读过吧。”禅让的诏书,应该由谁写?”,陶穀是什么人,还用我再说么?嘿嘿
哥早就说了,信史,你一张嘴就是个笑话。你的每一句话都是笑话。郭威那段,一看就知道,你是在我提点下才去翻的书,连基本的史实都还没搞清楚就敢贴。你不是让我指点么,那我就指点你一下。
第一,隐帝是郭威杀的么?
第二,你能分清为什么老赵即位时用的“诏”,郭威即位用的是“诰”么?(这个“诰”还用错了)
第三,你贴了这段,是不是想打自己的脸啊。自己去算算,从郭威“黄袍加身”到当皇帝用了多长时间。你自己在前面吐出来的“1,2年监国,最后才走禅让程序。”怎么吃回去?
史盲,回家少数脚丫子,多读点史书再出来哇啦,这就是我对你最大的指点。嫌脸不够胖,早跟哥说一声,我再忙,也能挤出时间抽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