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1946,收复西沙、南沙群岛 -- cpcliusi
刊于《军事文摘》2010第6期
西沙、南沙群岛概况
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是中国南海诸岛中两个较大的岛群,它们和东沙群岛、中沙群岛一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人民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开发经营的,并由中国政府最早进行管辖和行使主权。西沙群岛地处南中国海的中西部,位于北纬15度47分至17度零8分,东经110度10分至112度55分之间,以永兴岛为基点,群岛由40个已经命名的岛、洲、礁、滩组成。东部为宣德群岛,西部为永乐群岛。其中宣德群岛的永兴岛是西沙群岛的主岛,面积1.58平方公里,也是南海诸岛的政治、经济中心。南沙群岛地处南中国海的最南端,位于北纬3度40分至11度零55分,东经109度30分至117度50分之间,以太平岛为基点。群岛由230多个岛、洲、礁、沙、滩组成,是中国岛礁分布最广的一组群岛。其中太平岛是南沙群岛的主岛,面积0.44平方公里。
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是我国南海的重要屏障和前哨阵地,扼太平洋与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东部有台湾海峡与东海相通,有巴士海峡与太平洋相接,西南部的马六甲海峡则是联系印度洋和欧非大陆的主要通道,同时也是我国通向世界各国的主要航道,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军事价值。两大群岛海域辽阔,水产和矿产资源极其丰富,盛产鱼类、玳瑁、海参、海龟、虾、蟹、贝类、海藻类,以及锰结核、铁、铜、磷、铝等矿藏。海底还蕴藏着巨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经济价值之大可谓是不言而喻。
自从19世纪中叶寻找殖民地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之后,各国殖民者向来觊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南海诸岛,其中又以法、日两国为最。1933年7月19日,法国外交部公然发表占领我南沙群岛的公告,至12月21日,法国强行将我南沙群岛划归越南巴地省管辖。法国政府对南沙群岛的侵略行径,理所当然地遭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抗议,是为轰动一时的“九小岛事件”。日本政府对此做出强烈的反应,于同年8月19日向法国政府提出“抗议”,进而以武力相威胁,1936年派出军舰到南沙海域游弋。两个都企图侵占我南海诸岛的帝国主义国家一时形成了对峙的局面。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于1939年2月攻陷海南岛,3月侵占包括西沙、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并划为日本领土,属台湾高雄管辖。
抗战胜利后的南海局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根据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中明确,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广告》所重申的“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的精神,中国将收复被日本侵占的领土。同年10月25日台湾省光复,南海诸岛暂时由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管辖。台湾气象局为了恢复在西沙和南沙的气象工作,派遣工作人员于12月8日乘机帆船“成田号”从高雄出发,巡视南海诸岛。12月12日到达西沙永兴岛,以后又巡历西、南沙各岛。次年1月20日返抵高雄后写出了巡视报告,反映各岛目前都无人驻守的状况,引起了台湾行政长官陈仪的注意。国民政府行政院根据陈仪的报告,于1946年7月决定将南海诸岛仍旧划归广东省政府管辖。
就在这个时候,法国军队重返远东,企图乘日本投降之机,恢复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占据西沙、南沙海域。1946年3月6日,法国海军远东舰队司令阿巴努率9艘军舰不顾在越南海防的中国受降部队的再三警告,企图强行登陆。我沿海守备的53军130师在王理寰师长指挥下奋起抗击,击沉法舰1艘,击伤2艘,迫使其仓皇溃退。当天下午,阿巴努到130师师部与王师长达成协议,将舰队撤退到离海防10海里之外。5月,法新社西贡专电称法国海军陆战队曾在西沙登陆,逗留了15天。7月23日,菲律宾外交部长季里诺也表示,要将“新南群岛”(即我南沙群岛)并入菲律宾的国防范围之内。南海的局势并没有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而平静下来,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扼制外国入侵的斗争还要继续进行下去。
进驻西沙、南沙群岛舰队的组建与南下
外国势力对我南海虎视眈眈,纷纷意欲染指,收复西沙、南沙群岛的工作已经刻不容缓。9月2日,行政院命令外交部、内政部、国防部共同协商对策,尽快组织力量,协助广东省政府收复南海诸岛,并派军队驻守。9月12日,海军“中程”号运送气象观测小组和陆军整编64师159旅一个步兵排,首先进驻距离大陆较近的东沙群岛。9月13日,内政部方域司司长傅角今、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程希孟、凌乃锐,及国防部代表马定波,会同海军总司令部代表姚汝钰共同商定:由海军总司令部组织舰队,协助广东省政府接收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同时由海军派兵进驻各岛,并重新确定了各群岛名称:将30年代命名的南沙群岛改名为中沙群岛;团沙群岛改称南沙群岛,以符合各群岛在南海所处的实际地理位置。海军总司令部第二署海事处具体承办筹备工作,在海军上校科长姚汝钰主持下,海事处参谋张君然、程达龙、李秉成等负责办理。由于各群岛已经沦陷多年,海事处对现实情况掌握得不够清楚,而档案资料又大都在广东省,只能根据有关航海图志制定进驻方案。
最后决定:
调集护航驱逐舰“太平”号、驱潜舰“永兴”号、坦克登陆舰“中建”号和“中业”号组成海军进驻西、南沙群岛舰队。派海军上校林遵为指挥官,海军上校姚汝钰为副指挥官,海军上尉林焕章和张君然任舰队参谋。为了争取时间,对任务作了分工,舰队到达榆林港后,林遵偕林焕章率“太平”、“中业”二舰进驻南沙群岛;姚汝钰偕张君然率“永兴”、“中建”二舰进驻西沙群岛,由舰队指挥部统一指挥,分头执行任务。西沙群岛以主岛永兴岛(当时称武德岛,为纪念“永兴”舰进驻,后改名永兴岛)为进驻目标,南沙群岛以主岛太平岛(当时称长岛,为纪念“太平”舰进驻,后改名太平岛)为进驻目标。进驻后每岛设海军电台一座,派驻海军陆战队一个独立排,作为国防守卫力量,连同机电各专业技工,在编人员共59名,直属海军总司令部指挥。以海军上尉李必珍为海军西沙电台台长;海军上尉邓清海为南沙电台台长。电台配备250W功率的发报机组三套及相应的设备,武器装备有25毫米机关炮9门,机枪4挺,其他长短枪22支。驻岛人员领取三倍薪金,每年轮换一次。物资供应方面,考虑到诸岛远离大陆孤悬海外,补给困难。所以从鱼网、钓钩、针线、猎刀、防风火柴、火石火镰、肥皂以至主副食品、种籽、禽畜、营房建树、发电机组、机械、燃料、配件工具等,一切生活用品均考虑周全,妥为准备,每半年补充供给一次。
10月23日,内政部就国防部派遣海军舰队前往协助接收以及海军行动计划等相关事宜电告广东省政府。进驻西、南沙群岛舰队指挥部人员于1946年10月25日到达上海。随舰队前往工作的还有内政部、外交部、国防部、海军总部、空军总部、联勤总部代表等13人。在行动装备期间,检查驻岛人员和物资情况,通过徐家汇气象台查阅近期气象。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10月29日晚,指挥部命令各舰分别出港,22时在吴淞口编队南下。舰队采取保密措施,航线经台湾外海并绕过香港,于11月1日晚驶抵外伶仃洋,午夜在虎门抛锚。
海军广州炮艇队派出一艘快艇接指挥官林遵、姚汝钰、参谋林焕章、张君然,以及太平舰长麦士尧、永兴舰长刘宜敏、中建舰长张连瑞、中业舰长李敦谦一行8人连夜赶赴广州。次日上午8时,林遵一行先到广东省政府拜会省主席罗卓英,10时又拜会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广州行营主任张发奎,报告舰队情况和工作计划。并与广东省政府接收各群岛的负责人交换工作意见,研究相关地理历史情况,补充修订行动方案。广东省政府派省府委员肖次尹为接收西沙群岛专员,省府顾问麦蕴瑜为接收南沙群岛专员。各接收工作组都有省各机关代表、民政厅、实业厅、中山大学等单位的专业考察人员、测量人员及各工种的技工参加。接收组携带预制的收复各岛标志和纪念碑分别搭载“中建”和“中业”号运输舰。
11月6日晨,舰队离开虎门港启程南下,8日抵达我国南方良港——海南岛榆林港。这里碧波荡漾,椰林拂云,一派清新的南国情调令人心旷神怡。舰队在当地补充给养和淡水,向渔民调查了解各群岛的情况,并添置了一批适应于珊瑚礁区航行的渔船,还雇佣约40名熟悉各岛情况的渔民组成运输民工队,作出发前的最后准备。
收复西沙群岛
11月份正是南中国海东北季风的强劲时节,海上风力一般都在7—8级左右。按预定计划,由于南沙群岛航程遥远,“太平”号编队应早于“永兴”号编队两日出发,但是林遵率部于12日和18日两次出航,都因为受到狂风恶浪的影响,舰上人员不能适应以及设备故障而中途折返。舰队在榆林港一面休整,一面等待天气好转。
11月23日海上风浪稍减,姚汝钰果断指挥“永兴”、“中建”二舰抓住有利时机出航,于24日凌晨到达西沙群岛永兴岛海域。从军舰上举目遥望过去,只见在水天相接处,有一线白光环拱着一堆青翠的碧玉。编队以低速航行在珊瑚礁盘上,海水清澈透明,可视度达20米,水下五光十色的珊瑚看得清清楚楚,加上海水的折射作用,珊瑚就好像直插在船底一样,令人产生错觉,感到心惊胆颤。军舰在永兴岛外约一公里处抛锚,观察到岛上有高低参差的建筑四、五座,岛边有一道长约200米的栈桥通往深水处。张君然首先率一个战斗小组乘汽艇登陆,环岛搜索一遍,未见有人,发现原有建筑都已破坏殆尽,栈桥及原铺设的轻便铁路也都残破不全。于是小组在一座较高的建筑物上竖起竹竿,升起国旗。注视岛上动静的编队官兵,看到中国国旗在西沙群岛上空飘扬,不约而同地大声欢呼,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编队随即按照原定部署,组织人员登陆,枪运物资,搭建营房,构筑工事,修建炮位。这时海上仍有7级大风,波涛汹涌,高潮时小船还可以直达岛边,到低潮时则礁盘浅露,岩石尖利,运输就全靠人力肩扛背负,开展工作非常困难。经过五昼夜的艰苦努力,进驻工作大体完成。驻岛人员生活设施安排妥当,电台架通,各项考察任务顺利进行。29日上午,编队派出仪仗队随同中央各部、委代表及广东省接收人员和驻岛官兵,为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揭幕。仪式上鸣炮升旗,庄重肃穆。纪念碑由水泥制成,正面精刻“卫我南疆”四个大字,背面则刻:“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和“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立”(碑上的日期是舰队所带石匠在仪式前加刻上去的)。至此,海军进驻西沙群岛的任务初步完成,广东省留下一名官员作为行政负责人。中午,编队告别永兴岛,鸣炮向西沙群岛致敬,向留在岛上捍卫海疆的官兵致敬,然后驶往西部的永乐群岛考察。军舰越过琛航岛和广金岛,察看了珊瑚岛,看见岛上仍有法国和日本侵占时期残留的房屋,当即将情况电告海军总司令部。编队随即北返,于30日下午返抵榆林港。
收复南沙群岛
12月9日,天气预报将有短期晴好天气。林遵遂坐镇“太平”舰、政府代表和接收组乘“中业”舰第三次出航,驶往南沙群岛。于12日上午10时到达南沙群岛太平岛西南海域。“中业”舰在距岛一公里处抛锚,“太平”号则锚泊在较远的海域,因为岛上情况不明,两舰均进入战斗状态,副舰长何炳材率领一个班乘汽艇登陆搜索,发现岛上空无一人,随即组织人员登陆,抢运物资。当时天气虽然晴朗,但是浪涌很大,冲击礁环边缘,浪花飞溅,形成一堵白涟围墙。低潮时,登陆的人必须涉水通过约200米的珊瑚礁面,沿途所见海参和各种贝类、鱼类滞留在水洼深处,数量之多令人惊讶。在考察中,从遗留在墙壁上的题字可以看出,日军是在1945年8月27日才得知日本战败投降的。题字中充满了绝望的情绪。从题字中还看出美国军舰“海狐”号于1945年11月20日袭击该岛,并派兵登陆,驻岛日军成为俘虏后被带走。等到我国的接收人员登陆时,岛上已是藤蔓遮地,一片荒凉,各种建筑物都被炸毁,已有一年左右没有人迹了。
岛的西南方尚遗留有日据时期建立的纪念碑一座,上方绘有日本国旗,下方写有“大日本帝国”五个字。接收人员登陆后,首先将其摧毁,并在原址树立我国的纪念碑。碑身为方锥体,四面刻字,正面刻“太平岛”,背面刻“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重立”,左面刻“太平舰到此”,右面刻“中业舰到此”。接下来是测绘岛图,先以多角形导线法环岛测量,再用交会法测量周围环礁,然后再用导线法通过岛的中部,测量水井、防空洞和各建筑物的位置,最后计算全岛的面积。原计划测量太平岛经纬度和附近海水深度,经部分测量后,发现与美、英、日等国航海图志记载大多相同,加上时间短促,便没有实施全面测量。当太平岛上各项进驻营建和考察工作完成之后,由麦蕴瑜主持,广东省政府接收人员、舰队代表及驻岛官兵在纪念碑侧隆重举行接收仪式,海军官兵鸣炮升旗,热烈欢呼,并合影留念。15日上午,“太平”、“中业”二舰告别太平岛,沿途巡视南沙群岛北半部分的南钥、中业、双子等岛屿,于20日返回榆林。稍事修整后.全舰队一起驶返广州,仍在虎门抛锚。
广东省政府为西沙、南沙群岛的胜利收复,举行了一系列欢庆活动。12月26日,“太平”、“永兴”两舰驶入白鹅潭,广州各方人士热烈欢迎,并纷纷登舰参观,军民共庆胜利。除夕之日,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林遵在“太平”舰上举行记者招待会,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己胜利收复了西沙和南沙群岛。1947年元旦,海军总司令部电令嘉奖参加接收南海诸岛的官兵,命令进驻西、南沙群岛舰队留驻广州,由姚汝钰负责,就近处理两群岛事务,并筹备春季补给工作。还命令舰队筹划组建海军珊瑚岛电台,准备在春季补给时进驻珊瑚岛。
第二次进驻西沙、南沙群岛
然而,法国对中国收复南海诸岛并不肯善罢甘休。1947年1月16日,法国一架飞机飞临永兴岛上空侦察。18日上午,法国军舰“东京人”号驶抵永兴岛,派兵登陆,要求我方驻守人员撤离,被海军电台台长李必珍严词拒绝,并令法军立即退走。全岛随即进入紧急备战状态,严阵以待。同时急电海军总司令部报告,海军总司令部复电:“坚守国土,妥为应付,不首先开火”,并命令进驻舰队准备支援。法军登岛部队见无机可乘,只得撤退,但“东京人”号仍滞留在永兴岛海面,24小时后方才撤离,转而驶往珊瑚岛登陆,驻兵20名。对此次法军进犯西沙事件,外交部长王世杰于19日下午4时约见法国驻华大使梅理霭,申明西沙群岛主权属于我国,质询法国海军在西沙活动,是何意图? 之后,外交部正式照会法国大使,抗议法军侵占我珊瑚岛。同时中国驻法大使以同样照会送达法国政府。国防部部长白崇禧也发表谈话谴责和抗议法国入侵珊瑚岛。
在这种情况下,海军筹备执行第二次进驻西沙、南沙群岛任务。1947年4月14日,姚汝钰率“永兴”、“中基”二舰,由广州出发,经榆林港驶往永兴岛。对驻西沙官兵进行半年的后勤补给,并准备在珊瑚岛架设电台,派兵进驻。和第一次进驻相比,这一次随行的各部门专业人员更多,有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地磁研究所、青岛海洋研究所、经济部地质调查所、资源委员会矿测处等单位的专家,以及中山大学地理系和生物系的师生。在收复西沙和南沙群岛之后,南海情况引起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不断有人要求考察和建议开发。国际气象组织也要求中国在岛上开展气象观测工作,建立航标灯桩。所以对群岛自然和资源状况进行调查成为了此次进驻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另外海军总司令部还派电工处长曹仲渊陪同印尼归侨周苗福,以及前湖南省主席吴奇伟一行随舰往西沙考察,准备为开发该群岛提出建议。进驻指挥部特别邀请铁道部琼崖铁路工程处吴廷纬处长选派的工程技术人员随舰赴永兴岛,帮助规划修建码头和栈桥。尽管实施补给和进行调查任务繁重,不过事先准备工作充分,都能按部就班的顺利完成。但最为遗憾的是,进驻珊瑚岛的计划未能执行。
4月24日,编队在永兴岛完成任务之后直航珊瑚岛。在岛外海面,军舰停驶察看,发现岛上屋顶悬挂着一面破旧的法国国旗,遥望只见蓝白二色,红色部分已经破碎不堪。岛上人员看见中国军舰到来,都在紧张地跑动,证实1月份法军侵占珊瑚岛后并未撤退,编队立即将情况向海军总司令部报告,请示对策,回电指示:“暂停进驻”。舰队只得返航,于4月底回到广州。广东省派驻永兴岛的行政官员也随舰调回广州。
舰队回到广州后不久,海军总司令部另调“中业”舰运载补给南沙群岛的物资及有关人员到达广州向指挥部报到。1947年5月8日,姚汝钰率“永兴”、“中业”二舰离开广州驶往南沙,10日到达榆林港,正值南中国海上空为低压气团控制,14日强台风又袭击榆林港,舰队连日停港避风。5月18日,气象台报告将有一周晴好天气,舰队连夜出港,于21日下午16时到达太平岛以西约1海里处抛锚,人员随即登陆,枪运物资。台湾大学地质系副教授郭令智、助教宣桂清及研究员范传波3人受系主任兼海洋研究所所长马廷英博士的委派,携带仪器乘舰登岛,进行了地质、海洋等一系列的科学考察工作。上海《大公报》记者黄克夫随舰采访,发出了第一条来自南沙群岛的新闻专电,主标题是《守卫我最南疆,我两舰驶抵太平岛》,副标题是《防军在废墟上积极建设》。《大公报》于23日用大字花边将专电刊出。接着,又于6月29日、30日、7月1日连载黄克夫记录南沙群岛之行见闻的《实踏纪》。全部任务于24日下午完成,舰队随即返航,27日抵达榆林港,稍事休整之后,于6月3日返抵广州。
成立西沙、南沙群岛管理处
1947年1月16日,国民政府内政部、国防部举行西沙、南沙群岛建设实施会议,讨论两群岛的行政隶属问题,决定“西、南沙群岛,仍属广东省政府管辖,俟海南行政特别区奉准成立后,即归该区统辖。目前则暂由海军管理。”同年5月,国民政府行政院正式命令海军暂时代管西沙、南沙群岛行政工作,海军总司令部据此分别设立“西沙群岛管理处”和“南沙群岛管理处”,管理处主任核定编制为中校级,办事机构设办公室、气象组、电信组及各种专业的技术军官和士兵等共128名。从进驻舰队抽调张君然为西沙群岛管理处主任,在张君然的推荐下,任命海军总司令部训练处参谋彭运生为南沙群岛管理处主任,管理各群岛政事务。在广州设立海军黄埔巡防处,由姚汝钰任处长。进驻西、南沙舰队6月初结束任务归建,留“永兴”舰在广州驻防,协助巡防处和西、南沙群岛的工作。广东省政府于6月11日至15日在文庙举办西、南沙群岛物产展览会,将各群岛的物产实物、标本、照片、图表以及地理、历史资料等公开展览。5天内吸引了30多万人次前来参观,使广东人民增强了海洋意识,对南海诸岛的重要性有一个比较直观、深刻的印象。
由于对各群岛进行春季补给的工作刚刚结束,张君然和彭运生不能立即赴任,岛上工作由电台台长李必珍和邓清海暂行代理。张君然在广州期间除了办理进驻舰队的善后工作外,尚会同广东省有关人员对南海诸岛的资料作了比较细致的研究,为将来的管理、建设工作做准备。他还根据收集和调查所得资料,结合各岛现实情况,拟定了一个“海军管理和开发西沙群岛的意见书”。其主要内容是:修建各岛的避风港和码头,配备快艇发展各岛海上交通;开发鸟粪、磷矿和水产资源;以及加强气象和建设航标导航设施等。可惜这一意见上报之后,并未被当局采纳,就连华侨愿意投资开发的计划也没有得到支持。
1948年3月,张君然和彭运生率两群岛换防人员乘从上海出发,经高雄、广州、榆林港前往南海诸岛。“中海”舰先送南沙管理处到太平岛接任,再送西沙管理处赴永兴岛换防。从此,海军管理西沙和南沙群岛的工作开始了一个新阶段。
张君然在驻岛期间,为了纪念1946年以来海军收复和经营西沙群岛的工作。曾刻制一座“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事碑”,记述收复和经营经过,并列有参加工作及驻岛人员名录。全碑由铝合金铸成,镕在水泥碑座上。在碑的左后方新建了一座砖木结构的小庙,油漆一新,称之为“忠魂庙”,纪念干百年来为开发西沙群岛在此死难的人民。在忠魂庙的左前方,官兵们又用水泥竖造了一座纪念碑,正面碑文是“南海屏藩”四个大字,用以表示守卫国土的决心,背面刻有“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傍署“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张君然立”。连同1946年11月24日所立纪念碑,永兴岛上共有三块纪念我国收复西沙群岛的碑志。“卫我南疆”和“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事碑”于1955年8月22日南越军队入侵时被毁。目前尚有“南海屏藩”一碑至今仍屹立在永兴岛上,是我国对西沙群岛拥有主权的有力历史见证。
1986年元旦,胡耀邦同志到西沙群岛视察时见到此碑,甚感欣喜,当即指示广州军区寻访立碑人。经过军区政治部干部李大明几个月的查访,终于获悉张君然在上海生活,并担任长宁区政协委员一职。同年11月24日,海南军区举行收复西沙、南沙群岛四十周年纪念大会,张君然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并于12月13日在时隔38年后再次回到永兴岛故地重游。
有传言说中国地图最南部那个"大袋子"是抗战后某次国民政府海军编队的航行路径——当然,真假不确定
这大概也算是国民政府用三千万条人命换来的些许政治遗产之一吧——但KMT还是留下了问题。比如
PS.法国人派的什么船?海军的重炮搞不过一个国军陆军师?这是因为53军是远征军序列,还是因为法军传统?活跃活跃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