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2010年——未必是最后的总结 -- Gzai

共:💬1 🌺1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2010年——未必是最后的总结

呃,忙,以及伴罪效应,忘了在这里也发一份。如果不是发现SIXUE在这里发帖,追踪回来,可能彻底就忘光了。

---------------------------------

标题有点歧义。对于2010年来说,这的确是最后的总结。对我个人的年度书评总结来说,这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最后的一次。还有一年时间,有很多事情都不确定。

但是,有些趋势是很明显的。自从2009年以来,我个人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差,这是外在的部分。

另一方面,内在的部分。自从2010年3月以来,我一直笼罩在《伴罪》的效应之下,下面会详细提到。

作为结果,大家可以看到下面这篇文字的质量,比以前差了很多。也越写越短了,主要是新的东西少,拿了很多实体书的读后感来充数。其次,是有些评论已经作为单篇另行发表了,就不在这里重复了。没心情没精力没时间,总结也写成简评式的了。只是个读书记录吧。

网络小说与漫画篇

2010年,在阅读方面,对我来说,影响最大的事情(不仅限于网络小说),是读了《伴罪》。非常痛苦,既因为已更新的情节沉浸在其中而虐得难受,又因为作者的不更新而钩得难受。有瘾的感觉是很痛苦的,也导致我在其他阅读方面(其他网路小说或者非网络小说)不是很打得起兴趣。因为郁积在内,不得发泄,所以写了四篇评论,《由〈伴罪〉想到的》、《复仇小说题材分析》、《同人续尾——大纲设定》和激扬榜上的一篇,以及其他的一些评论,占了我2010年拿得出手的评论的一半。

印象最深的是三、四月那段时间,一边听着电脑循环播放BSB的《Masquerade》、《This is us》、《if i knew then》,一边反复看《伴罪》。那种感觉深澈骨髓。不过作者貌似听的是nightwish。受作者影响,对nightwish的《Over the hills far away》、《sleeping sun》和《Creek Mary's blood》,以及within temptation的Utopia,现在也喜欢上了。

还有就是上面提到的,《伴罪》效应,有点类似吸毒者的脱瘾过程,只不过是没完没了,不见减轻,那种感觉,就好像内心深处有一个空洞,满是焦灼和燃烧。我希望能有什么去填补,但是没什么可以长久见效。就如同《地海》中的Cob,被夺取了核心的四十七,被诅咒了的巴博萨船长——My nothingness cannot be filled. My deformity cannot be repared. My lust cannot be slaked.

读书的心情因此大受影响。症状之一,是我几乎完全丧失了阅读英文小说的兴趣,实在提不起劲。症状之二,是我不断地在寻找和阅读其他的幻想小说,轻松也罢,YY也罢,有毒也罢,企图抵消《伴罪》的影响。但是好象都撑不了很长的时间。

两个症状一叠加,貌似我的小说存货,消耗得比以往什么时候都快得多。很多放了好几年没看到的实体书,今年都翻过了。2009年初还大言不惭不会降临的书荒,似乎不远了。等到消耗完这些存货,我大概也就只能回到一年一年的荒芜混沌中去。指望偶尔出现的博客、起点新书和科幻世界杂志,来短暂地唤醒我。

到年末的时候“好”了一点。所谓“好”了一点,似乎是《伴罪》效应减轻了一点,阅读英文的兴趣恢复了一点点;再就是,由于别的原因导致的阅读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我现在每天看书的时间很少了,无论是激扬的试读还是科幻世界译文版,都很难赶得上限期。等待试读或阅读的文字存货,又慢慢积累起来了。

其他的起点新书,主要是因为质量的原因,没什么可在这里提及的。也就一本《无名者之书》吧。质量是够的,更新也达到了接近日报的水准,不过模仿《冰与火之歌》的痕迹也是很明显的。大家自己考虑吧。

老书里面,还在持续更新的主要是《穿越时空的蝴蝶》,但是到了日本篇以后,我就没追了,主要是对日本元素不感兴趣,等什么时候日本篇结束以后再说。《宋时归》中间停更了一段时间,年底恢复到日更的水平,算不错的了。萧言破门出帐、向北向北的那一幕就是道德律点燃的激情啊。类似的还有前面丘、李二人选择率军跟随萧言过河。方腾那个家伙,每次和萧言谈话,都是在逼他选择,从而最终点燃基情。看来近期南京城里流浪狗的失踪,多半和这个白面书生脱不了关系,书生仗义也屠狗么。

《灵吸怪备忘录》在岁末更新了第二部,履行了2009年的诺言,2010年老书里面更新的质量最高的也就是《备忘录》和《宋时归》了,读后兴奋之余在论坛上写了一篇评论。期待明年的第三部。其他的老书,《娶姐》被和谐了,年底“恢复”以后也没见什么更新。《北唐》在月刊与季刊之间。其他那些根本没动静的老书,我这里就不提了。

除了分类推荐以外,现在习惯去起点的书库页面找书,3天内或7天内更新,按月推荐或周推荐排序。当然不是说排在前列的书都适合我看,但似乎之前在各处论坛中推荐的又让我有兴趣追看的,都排在前列。

漫画也还是那些,岸本的《火影》,高桥的《境界》,安达的《Q&A》,高屋的《凯普》,山原的《龙狼》。

博客与论坛篇

看了steamele放在博客(http://hi.baidu.com/steamele)上的奇幻文作品集,写了一篇评论放在论坛上。

王外马甲开了新连载《回家》,讲1942年在缅甸的邮局中方工作人员撤回境内的故事。不过也是个短篇,很快就结束了。比《赖永初》要吸引人,后者受限于题材,了不得就是一个云贵的《大宅门》罢了,不感兴趣。最近两年王外马甲好象都只有一些短篇作品。

蜗藤也恢复了一点更新。主要是生物学方面的。争议比较大但也更吸引人的美国政治历史的没见更新,难道得等到两年后美国总统改选?

西西河的橡树村,终于在新浪开博了(http://blog.sina.com.cn/oakville),暂时是把那边当成是已发过文章的存档。不知道黄河故人什么时候开博。

无意间发现了西西河晨枫在网易的博客(http://zhouf601117.blog.163.com/),军事类的。话说西西河“英雄本色”版块,我一直追看的三个人,王外马甲和黄河故人是军史类的,晨枫则是武器和技术类的。

订阅了松鼠的空天随笔(http://freebsd48.blog.163.com/),关于航天技术的博客。

除了这些变动之外,看得比较多的是搞宏观经济分析的《人渣经济学笔记》,评论社会科学的《学而时嘻之》,写书评的《维舟试望故国》,贴地理图片的《地理时间》,Boston的新闻大图。

《学而时嘻之》关于推荐式搜索引擎和剧情函数库的文章,我觉得很有意思,其实与网络小说有那么一点关系。

论坛里面,看了天涯的《英伦手纸》,恶搞类的,不过太监了。

杂志与实体书篇

杂志方面,依然主要是《科幻世界译文版》。

科幻方面,

1月号的《迷失舰队》算是个文笔好一点的YY穿越文。3月号的《宇宙过河卒》文笔赶不上情节。5、7月号的《副本》YY得十分解恨。受湍流政委启发,突然发现《副本》就是一部NTR,〇〇七式的主角,用女主角男友的身体在女主角男友的游艇上NTR了女主角,特别是通篇从开始到结束,女主角的男友并没有死,也就是科幻小说才会把NTR搞出这种花样。顺便说说,〇〇七本身貌似就是个NTR狂/人妻控。《皇家赌场》里不是有那么一段对话么:

——You are not my type.

——Smart?

——Single!

11月号罗伯特·里德的短篇也还可以。

奇幻方面,

2、4月号的《阿拉桑雄狮》是个烂尾的晋江文。10月号有普拉切特的《卫兵、卫兵》,卡萝卜和王公比较出彩。

短篇中普拉切特的短篇文相当不错,值得一看。

《新幻界》十二月号的《中层管理的稳定性策略》也算是不错的。不过从合理性的角度来说还差点。配角哈利的成功就显得莫名其妙。再比如公司真的想通过生物工程来加强团队性,那么应该考虑“真社会性昆虫”,这样的话,部门主管可以通过外激素来控制部下,而不是像小说中那样。当然这也许暗示了大公司管理本质上的自相矛盾。

实体书方面

惊险小说方面,从2009年到现在,基本上看完了雷蒙德·昌德勒的长篇小说,也看了他的一些短篇,顺便看了达谢尔·哈梅特的《马耳他黑鹰》。相对来说,达谢尔·哈梅特比较干,小说看了一遍,没什么值得回味的地方,甚至连推理的部分都比较少,大部分真相是主角逼着恶棍自己说出来的。

雷蒙德·昌德勒,真称得上“写的不是小说,是寂寞”。都是用第一人称,多年以前看他的早期作品《长眠不醒》,感到的更多的是玩世不恭。而现在看他的晚期作品,感觉到更多的是,浓浓的寂寞。查了下他的经历,也是个酗酒至死的家伙,跟古龙很象。不过他中年有个很相爱的妻子,活得比古龙要长。反过来,古龙写的不少武侠小说,骨子里其实也是惊险小说。

个人感觉雷蒙德·昌德勒的寂寞和古龙的寂寞有一点区别。前者是对这个肮脏冷酷的社会的,后者则是对人与人之间的。打个比方,雷蒙德·昌德勒的寂寞,是抱着半瓶酒,坐在大厦中一个没有开灯的办公室,冷冷地看着窗外一直到地平线的不夜城。古龙的寂寞,是在酒楼上欢宴过后,在大笑和痛饮过后,在“小姐”和“朋友”的离去时,看着他们的背影,身边空无一人。

科普书籍方面,买了古尔德的《奇妙的生命》《火烈鸟的微笑》和《干草堆中的恐龙》,之前看《自达尔文以来》和《熊猫的拇指》已经是好几年前(古尔德还在生)的事情了,希望不会拖到古尔德逝世十周年才看完。不得不腹诽一下国内的出版界,就算要提价赚钱,麻烦能不能不把书印得那么宽,太占地方了。年内已经看完了《奇妙的生命》和《火烈鸟的微笑》,从前言来看,貌似古尔德的《自然沉思录》还有几册国内没出,比如《母鸡的牙和马的脚趾》。

《奇妙的生命》是专门讲寒武纪生命化石的,更具体的说,是加拿大的布尔吉斯岩的化石的。可以算是半本好书,精华部分是对每一个种类的化石的描述。不好的部分有两点,其一,译者后记中也说了,这本书是上世纪的了,有些东西已经过时了,尤其是其中古尔德用来做立论基础的。其二,不是很喜欢古尔德后面的议论,夹带私货太多了,为了反对“进化”的目的论色彩,已经滚到了不可知论的泥潭里头去了,和许靖华的“幸者生存”一起打滚。《火烈鸟的微笑》中的第28篇对“精巢过热致恐龙灭绝”理论的批判正好用来打他自己的脸。其实《奇妙的生命》后半段古尔德费尽心机在讨论的解剖体型的演化和减少问题,早在科尔伯特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脊椎动物的进化》(第二版)第四章“鱼类获得成功”就讨论到了,并且对试验——标准化这一观点有着很精彩的阐述。

“……到此为止,我们所考察过的许多类原始的脊椎动物,都可以把它们当作脊椎动物进化中的初期试验。我们大体上可以把它们比之为早期的,不可思议的和令人惊叹的汽车。这些汽车之所以能够对付着用和存在一时,其原因是那时候并没有涉及的更好的汽车和它们竞争。早期的脊椎动物像早期的汽车一样沿着各个方向发展过,……但是所有这些较早期的脊椎动物当另一种样式的脊椎动物的结构一旦建立和发展起来,它们就被抑制住了。……竞争的因素可能是最为重要的。鱼类之间的竞争从过去到现代一直始终是激烈的。……但是适应于水生生活的条件限制是非常严格的。……因此,当更进步的和更有效力的鱼类一发展出来,也就“扫除”了比它们效力较差的前辈,结果比较原始的类型终于绝迹了。”

《火烈鸟的微笑》好一点,在谈到寒武纪大爆炸时,主要还持试验——标准化的观点,而不是幸运——不可知论的观点。我觉得《火烈鸟》还是可以看一看的,和《自达尔文以来》和《熊猫的拇指》一样,是古尔德的专栏科普文章的结集,主要内容是介绍进化论,反对神创论、优生学。不过不是每一篇都很吸引人,美国背景太浓厚的就不太行。里面的“趋势篇”对美国棒球40%的击球率的消失的分析,倒正可以用来说明世界杯功利足球的盛行,一个引申的推论是,能减缓这种趋势的,正是中国男足这种“outlier”。

看了戴蒙德的《第三种猩猩》,算得上是《枪炮、细菌、钢铁》的前传,而注重于对人类一些现有现象的生物学、进化论解释,而非后者那样专门针对人类历史大势的生物地理解释。其中第四部分的内容看得出就是后来《枪炮、细菌、钢铁》的前身,第五部分则是后来《崩溃》一书的前身。当然,《枪炮》、《崩溃》两书增加了很多更为翔实的内容。但是《第三种猩猩》也有一些内容是后两书没有的:相对《枪炮》,是印欧语族的扩张;相对《崩溃》,是美洲、大洋洲的大型兽类、鸟类的灭绝。

比较难受的是翻译,貌似这本书的中文版本只有台译版。一个是各种地名(纽几内亚、奈及利亚)和术语(博戏论、吐卡利语)的不同,一个是将译者自己的话直接插到正文中去,包括文中提及的历史年代对应的中国朝代、地理面积相对于台湾的换算(非常喜欢说某某的面积是台湾的几倍),而且后者还与正文不加任何区别标识。再一个是加入了很多的台湾俗语(太逊了、死翘翘、超喜欢、搞不好),就很令人难受了,我理解译者也许是想重现原作中的那种诙谐的语调,但是搞得象台湾的某些综艺节目那样就有点过分了,而且往往又在不远的地方放一些文绉绉的翻译,搞得整篇译文的风格不停地来回走极端(上一句才拽了一个“存亡未卜”“也未可知”,下一句马上来个“搞不好全都死翘翘了”,这是什么滋味)。

非常地诅咒海南出版社,只顾着赚钱,弄了这么个半吊子的引进翻译版进来,也不知道内地还有没有机会重出比较好的翻译版。

科幻小说方面,啃完了尼尔·斯蒂芬逊的《钻石年代》,感觉不是很好,写了一篇《由〈钻石年代〉想到的》评论,发在论坛上。至于斯蒂芬逊的其他几部小说,除了中文版的《雪崩》打算以后看之外,剩下的英文版的,尽管已经搞到了,还是打算暂时都放弃了。

一个是太长,随便一本都是密密麻麻地上千页,顶得上后面会提到的整个《Venus prime》系列还要多。另外,题材不是太对胃口,动不动上下几百年,抓一堆大牛典故做背景。再加上是英文的,格外费力。换了若干年前,我或者能耐下心来看,就像啃《3001》似的。但是这段时间,在《伴罪》效应的笼罩下,实在打不起精神。

年底的时候稍微恢复了一点,开始看《Cryptonomicon》,这家伙又在玩有亚洲背景的多线索叙事了。

《Venus prime》是一位美国作家写的阿瑟·克拉克冠名的惊险科幻小说。看完《钻石年代》以后,我就一直在看这个。与尼尔·斯蒂芬逊的晦涩砖头不一样,这个基本上是按通俗流行小说的模式打造的,文字浅显,篇幅合适。

人物设定上有点像X档案和达芬奇密码的结合体(尽管本书比后两者早得多)。女主小时候做过脑力开发和电子改造,被阴谋团体害死了父母(第四集回归说没死)和丧失了相当部分的记忆,觉醒后混进了星际理事会,混到了调查官的位置。阴谋团体可上溯到中世纪的,现在崇拜外星人,认为神就是外星人,外星人就是神,千方百计阻挠人类发现外星人的努力和与外星人的接触,不惜诉诸阴谋、暴力和破坏。

每一集都有一个案子,谋杀案或者谋杀未遂。但是没有达芬奇密码那么多神神秘秘,也不需要太复杂的推理。最后证明这些案子都是那个阴谋团体搞的。看点在于,这些案子都是发生在太阳系的大行星附近,而且跟那个星体的天体物理现象有点关系。

第一集是金星,深空飞船没有足够的氧气

第二集是月球,从月球返回地球的飞行器没达到月球的脱离速度

第三集是火星,和火星的快卫星福布斯有关

第四集是木星,在木星的大气里作热气球环游

第五集是木星的卫星木卫五,关于其冰层下的海洋,以及坠落穿越其辐射带。

第六集没搞到,也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看。

这里就能看出阿瑟·克拉克的确是在背后了。有点像阿西莫夫的厄斯教授系列(《响铃》、《谁是凶手》),但是有更丰富的人物关系和类似美剧那种前后一致的主线,兑入了美国影视的桥段和场面,比如第四集里女主角一直以为已经被害的父母完好无损的回归。

总而言之,由于有克拉克,科学性和壮观场面比很多同类的流行小说要好得多,由于有那位美国作家,可读性又比很多克拉克的小说要好一点。对于英语读者来说,消磨时间还是不错的,这类书的目的也正在于此了。

尽管如此,由于《伴罪》的效应,第五集的时候我已经是心不在焉,一目十行。第六集始终没搞到,也没心情去找、去看了。也许要等到很多年以后了。

把那本《文奇科幻小说集》看完了,颇有一些想法,想类似对steamele的奇幻作品集那样写一篇评论(好像2009年就有这个心愿了),不过还有《彩虹的尽头》没看,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了。

奇幻小说,终于看完了《魔戒》。2008到2009年看完了《龙枪》三部曲,2009到2010年看完了《魔戒》。咱也算看过奇幻经典的了。觉得着两本书有不少相似的地方。

其一,都是以一个小人物去击破了大魔王的罩门,从而让如日方中的大魔王一下子全线崩溃,这个小人物也因此解脱了所承受的诅咒。而与此同时主力队员则在正面战场上与大魔王的仆从部队作战,尽管取得了一定的胜利,然而都不是决定性的。

其二,几百年前曾经在与大魔王作战中的主力,现在都已衰落。(这个背景不知道是不是来自两次世界大战,或者是东西罗马对亚洲牧民的抵抗——匈人、阿拉伯人、蒙古人、土耳其人)

其三,森林看起来可能幽深诡谲,然而其中居住的都是会给主角及其朋友莫大帮助的善良生物。

其四,有一个老家伙在关键的时刻指导主角与朋友们,并且四处救火。

这些特点,甚至在《星球大战》中也能找到。

其他方面

今年破天荒写了一个两万多字非恶搞的同人,大大超过了我以前的记录。码字还真是花时间,精神上很high,high完了很累。每天晚上花两到三个小时,润色之前的文字,再码上一千几百字,感觉还是挺不错的,就是写出来的东西,实在离我的理想差太远。灵感这个东西,是越想越有,只要你反复地捉摸,可是文笔的积累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连模仿都很难。

临近年底,想出了个奇怪的东西(不是小说或者评论),暂时不打算拿出来给大家看。如果明年能坚持一年,也许一年以后会拿出来给大家看的……

展望新的一年,有什么希望?比较靠谱的,也许《灵吸怪备忘录》出第三部算是一个吧。但是最希望的,还用说么,当然是《伴罪》完本!《伴罪》完本!《伴罪》完本!《伴罪》完本!《伴罪》完本!!!!!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