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日本的一些杂感:规范 -- 铁手

共:💬186 🌺2024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写的很好,我原以为普通日本人是这样的,这次一看高层也一样

接触过一些日本人,真的如你所说。管得严,压抑的紧。有时候觉得他们挺可怜的。

以前一直以为这是日本精英阶层奴化日本普通人的结果,这次一看,从上到下没有敢于担当的。以前觉得一群敢于担当聪明的日本精英领导着一群听话肯干的日本人,这个民族还是可以的。

现在。。。真的很看不起他们,尤其是尸位素餐的领导层。日本人民真的好可怜。

家园 不会吧

现在我感觉design的时间20%(这里包括写设计文档还有初期的吹牛扯皮吵架会议),coding的时间50%,剩下30%是testing和debugging

文档已经很弱化了,基本上就是一个design spec,当然对于软件自身的可读性和注释要求要多一些

好的软件本身就是最好的文档。

这个就是现在时髦的敏捷编程啊,我感觉不错,效率比以前高多了,员工士气也比以前高。毕竟绝大多数程序员是不喜欢写文档的。

好一些的项目管理,往往能够把本项目的alpha测试和debugging的时间和下一个项目的design,甚至frame coding的阶段重合在一起,以最大限度提升效率,或者说榨取程序员的价值。

至于你说的“大一些”的公司,嘿嘿,我觉得我现在工作和曾经工作的公司如果不够大的的话,世界上就基本没有大公司了

家园 看到一张有点特别的照片,贴出来不违河规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外链出处

家园 据说几个原发炉的并不是一家公司做的

据说几个原发炉的并不是一家公司做的。

2号,好像是东芝

3号,好像是索尼?还是松下?记不清了

4号,是美国的GE

所以有发电机接口对不上的事情

家园 曾经有结论出来,但是没有几家新闻报道

至少没有象刹车门的时候那么报道。总的来说,那些所谓的意外加速,多半是人为失误,或者是踩油门当刹车了。

具体内容可见: http://en.wikipedia.org/wiki/2009%E2%80%932011_Toyota_vehicle_recalls

On February 8, 2011, the NHTSA, in collaboration with NASA, released its findings into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Toyota drive-by-wire throttle system. After a 10 month search, NASA and NHTSA scientists found no electronic defect in Toyota vehicles.[30] Driver error or pedal misapplication was found responsible for most of the incidents.

之后,破产的通用又活过来了。

家园 因没有中国电工,核惨了。

很喜感嘿

我邻居有一辆美国老爷车,是Oldsmobile牌子,21年的老车,突然坏掉了就去了敌勒,敌勒检查发现是一根电源插头坏掉了,可那个牌子18年前就不生产了,那个零件买不到,让他报废这车。他看到我常常鼓捣车就问我有没有可能修好。我让他把车拖回,我慢慢地把那接口用钳子掰毁,因为有四棵电线,要一一对应好。这样,接好后用胶布一缠,那车就修好了。他问我胶布的寿命,我告诉他:接口不是金属的因为要绝缘,那塑料的寿命比不上胶布呢!所以,再开21年不用担心胶布!他立刻打电话给敌勒,指责人家不会干活。敌勒告诉他:我们要遵循规则,那是有法律规定的,不能砸接口。如果我们那么干,就得吃官司。要是雇员工人这么干,那他就得走人!而且永远都找不到这个工作了,要改行,因为连规则都不遵守,那是谁也不敢雇用他的!

发达国家的技术工人个个都懂得规则,处处按规则办,绝不越雷池半步。别说日本人不知道砸接口,就是他知道他也未必敢,因为他按照规则办事了,出了灾难与他无关,可他要是胡来砸接口,一旦有差错,别说工作没了,说不定就得蹲监狱。何况那时候他也不知道后果会如此严重。

上级都是搞行政管理的,就是有技术,也是循规蹈矩一辈子,绝不会干违反规则的事。去看看英文报道,里边谈到接口电源插不进去是唯一放弃柴油机发电而改用海水冷却最后导致爆炸的原因。

别小看一个电工,这个日本人不能摆脱机械主义的束缚,而酿成了大祸。要知道蝴蝶效应,在南美洲一只蝴蝶扇了一下翅膀,逐步放大,到美国加州就是大风暴了。虽然根据规则和法律,这日本电工没有责任,但他要是一个不呆板的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农民,一定会当机立断把那接口给砸了,然后把电线接好,一座核电站就保住了。当然,中国人不死守规则的习惯也有副作用:法律的严肃性难以建立。这也是中国至今很难实现依法治国的原因之一,没有死守机械主义的习惯。但关键时刻能避免核电站危机。

家园 1,2,6GE,3,5东芝,4号日立
家园 可能很多该负责的人已经离岗,上了2012的船了

否则即便在岗的是头猪也比现在强。

家园 也在日企干过不少时间。。。

原来只以为中层和基层是废物。。。

原来都。。

原来只以为是因为废物都到中国来了。。

现在看来,没有最废,只有更废。。。

家园 有可能是做的东西不同吧

现在确实比较流行敏捷,但是再敏捷也得让做出的东西符合需求。

所以我们在开发中需求分析至少占20-30%,剩下的也就都差不多了。

我猜你们的需求确定和分析是另外的人做的。

家园 这个问题朱可夫早就发现了。

朱可夫在自传了说,日本中下级军官很出色,上级军官狗屁不如。

家园 鬼子的严谨,嘿嘿

给我们发个邀请函,第一回错,第二回还错,第三回才好。

鬼子的毛病,东京这边尤其厉害。到了大阪,看见街上老公抱着孩子背着包,老婆挎个小包包花枝招展地逛街,跟国内一个样,感觉就好多了,至少还是正常人类。

家园 同意,我也给鬼子干了三年,鬼子完全不是想像中那么严谨规范

在我给鬼子打工的三年里,发现鬼子的管理其实不是规范而是“规避”,也就是说他们制定的规章制度,主要目的不是规定大家该怎么做,而是让大家如何规避责任,不必做事。举个例子:当时我上海的一个客户向我要求提供一款我所在日本公司的产品,我查来查去发现这款产品在中国是不生产的,而是在日本本土的公司生产的,但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我就找上级要求提供样品,上级就推给他的上级,这样一级一级推上去,推了快一年也没拿来样品,后来过年前我到总部参加公司销售会议,就在会上提了此事,某个人因此自觉面上无光,就要我直接给另外某个人发电邮协商解决。我开完全回到上海就给这个某人发了封电邮,这个某人就把我这封电邮又转发给了某个他直接从属的在新加坡的鬼子,这个鬼子又把这封电邮转发给了在日本本土的某个鬼子,其后这封电邮被转发了五六个地方,而且每次转发都是全部转发,所以我也就每次都能够看到我的电邮被转发到了哪里,给了些什么莫名其妙的鬼子。最后,公司国内总部的一个鬼子在来上海出差时,专门跑来找我了解情况,并说由于这份邮件的关系他受到日本总部上级的指示,要他确认这个要求样品的要求是否是确实可以获得订单的,如果可以获得订单就发样品,如果不能保证必然获得订单,从日本发样品成本太高了,公司对此是有规定的。我说客户还没见到样品呢,他能对着空气说决定要还是不要啊?

于是,此事就如此不了了之了。在此事中电邮满天飞,所有人都严格按照公司规定做事,但最后什么事也没做。而且除了我的客户丢了以外,上面的所有人都没有丝毫损失,也没有丝毫责任。

这就是鬼子的严谨规范!我K

关键词(Tags): #日本人(说了就走)通宝推:方恨少,CaoMeng,
家园 你这个事例鲜明的说明了我所说的日本人的几个特点

我曾经跟日本的一些所谓的精英和高层一起工作过。

包括,三菱商事的亚洲事业部长;三菱商事的南美事业部长;前经团联会长奥田硕的爱将,丰田主持开发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的开发部长;日本电装的开发部长之一。

我参加过他们的一些项目决策会议。我不是一般的参加,在会上,我是有发言权的。当然,我一般不发言。这些人都是各大公司从几十万人里,选出的二三十人之一。参加他们的会议,很多时候会让我哑然失笑。感受,我都写在上面了。

日本人工作,有一个限度。在这个限度之下,或者说在这个限度之内,他们是能够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把事情做好的。而且还能够比较整齐划一的做好。同时,还有股子狠劲,比如说加班,死打死冲。如果冲过去了,成功了,当然OK。如果最后的死打死冲失败了,那么他们就会开始糊弄,并开始崩溃。这次核事故,日本没有崩溃,说明背后还有高人在指点。

如果日本崩溃了,那么日本人的动物属性,我们就能够看得一清二楚了。日本女人非常拜金。有钱的中国男人,建议多到日本来玩玩,绝对会物超所值的。

关键词(Tags): #日本人 崩溃 日本女人 物超所值通宝推:方恨少,
家园 呃。。。。。。看来得抓紧攒点私房钱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