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美国陆航欧洲头号王牌――加布雷斯基与“雷电” -- 蛇公子

共:💬2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美国陆航欧洲头号王牌――加布雷斯基与“雷电”

“加比”――弗朗西斯?加布雷斯基。1919年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一个波兰移民家庭。1940年7月,正在医学院学习的加布雷斯基加入陆军航空队,次年春结束训练被派往第45战斗机中队,并在瓦胡岛惠列尔机场上经历了珍珠港事件。1942年底,加布雷斯基赴英参加流亡波兰人组成的皇家空军“喷火”战斗机中队,有过20次出动,但并无战果。1943年2月才转回美国陆航担任第61战斗机中队长,驾P-47参加空战。8月24日在法国上空击落1架Fw190,首开纪录。此后,他在空战中创造了独特的贴身攻击法,为了减轻机重以保证盘旋性能,加布雷斯基只带规定弹药基数的一半升空作战,逼近到极近的距离才用短连射击落敌机。如1943年11月26日,他近距击落1架Me110时,敌机的破片碰坏了座机的风档和雨翼(真够近的!),但他又坚持攻击,打掉第二架Me110。1944年7月20日,加布雷斯基中校在超低空扫射德军科布伦茨机场时,螺旋桨撞上地面工事(真够低的!),飞机迫降后被俘。审问他的德国军官竟以“Hello,加比”与他打招呼,可见加布雷斯基的名气不小。直到战争结束,加布雷斯基才离开战俘营回国。他在战争中共击落德机28架,成为美国陆航第3号王牌。在他的战果中,有12架Fw190、9架Me109、4架Me110和3架Me410,全部是战斗机。真乃“猛张飞”也!

1950年6月加布雷斯基被任命为空军第4战斗截击机联队司令,驾F-86参加朝鲜空战(战果6.5架)。后以上校军衔退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加布雷斯基在他的座机上,机身有击落28标志

1940年6月在美国陆军依据在欧洲的空战教训,提出“重武装、有装甲、能在同温层底部从上方掩护轰炸机编队的、时速在640千米以上的战斗机”要求。为此,共和公司的俄裔设计师亚历山大?卡尔特维利拿出以2 000马力级气冷发动机为动力,装备8挺重机枪的全金属单座战斗机方案。9月,与军方签订5 600万美元订货合同。1941年5月6日,新机XP-47B进行了试飞,这架飞机总重5.76吨,在当时堪称“巨人战斗机”,速度也高达664千米/小时。十个月后,生产型P-47B出厂。由于直径很大的R-2800星形气冷发动机和下方的主进气管道,P-47卵圆形截面的机头显得很粗大,被戏称为“奶瓶”,四叶螺旋桨直径达3.7米。双梁构造的、略呈椭圆状的下中单翼内装备8挺12.7毫米机枪,下面装小型空战襟翼。可向后滑动打开的座舱罩与后部脊背齐平。该机最大特点是机腹内的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器和增压空气再冷却系统,使发动机高空性能优异,其最大速度达690千米/小时。170架P-47B于1943年初赴英参战,在高空护航中显示出威力。此后,共和公司在生产了602架机身加长34厘米的P-47C后,又制造出12 602架加装飞行员装甲和增长航程的P-47D。 1944年后生产的P-47D换用视界更好的水泡形座舱和更大的油箱,作战半径达1 100千米。此后改装了138架专门对付V-1导弹的P-47M,并生产1 816架用于太平洋战区的长航程P-47N。

?―⌒-47虽然机体重、翼载较大、低空机动性较差,但由于航程大、火力猛(除机枪外,还能挂900千克炸弹、火箭弹等对地攻击武器),同时因装用气冷发动机,生存力也优于装液冷发动机的战斗机,所以成为美国二战中产量最高(15 660架)的战斗机。 除加布雷斯基外,在欧洲作战的R?约翰逊上尉(27架)、西林克上校(22.5架)、马胡林少校(20.75架)和在太平洋战区阵亡的基尔比上校(22架)都是使用P-47“雷电”的王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P-47D

“无脚司令”巴德

http://www.talkcc.com/article/327847

二战英国皇家空军头号王牌――“乔尼”和“喷火”

http://www.talkcc.com/article/328362

英国夜战王牌“猫眼”肯宁汉

http://www.talkcc.com/article/331379

海上的埃文斯

http://www.talkcc.com/article/332235

二战美国陆航王牌――邦格、麦克盖尔与“闪电”

http://www.cchere.net/article/334224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雷电的机头不是一般的大啊~

俺在DUXFORD看过一架拆了的雷电,那机头下边的散热口,我估计钻个人不成问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