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西方八国集体讨债,印度阿三耍痞抵赖 -- 简裕
去年河友们好好地找了找印度英联邦运动会的乐子,
其实,运动会之后的戏码也是精彩纷呈,上演了几出依然让我们大开眼界的活报剧。请看——《澳大利亚人报》报道
[URL=]http://www.theaustralian.com.au/news/nation/australia-joins-bid-to-recover-delhi-games-debts/story-e6frg6nf-1226021739713
[/URL]
澳大利亚和其他七个国家对新德里发动了一次联合行动,要求偿还去年英联邦运动会欠外国公司没还的7千4百万美元。
来自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荷兰,意大利和瑞士的外交官或高级专员要求两位印度部长介入涉及到近20家外国公司的争端。
一封给印度财政部长Pranab Mukherjee和体育部长Ajay Maken的信中说:“长期拖延解决这些问题损害了印度的国家声誉,降低了外国企业对印度的信心,使他们对印度履行合同的能力产生怀疑。”
除了欠的钱,赛会结束5个月后,运送比赛设施的几百个集装箱一直被海关扣在新德里,使准备把这些设施用于其它赛事的公司蒙受巨大损失。
外交人士说,扣压这些集装箱违背了印度官员赛前明确作出的承诺。
英国首相卡梅隆在最近给印度总理辛格写了一封关于英印贸易的信,信里提到了这场争端,但是外交官仍然得奋力让德里在比赛腐败的调查中听到自己的呼声。
一些国外公司被迫卷入了调查,因为印度声称他们和服务及设施合同欺诈有关。
瑞士计时公司是一家提供精确计时设备的公司,它被指责向运动会组委会漫天要价,该公司愤怒地在印度几家大报上刊登整版广告,抗议其遭到诬陷,并指责印度官员。
“瑞士计时公司不折不扣地履行了双方事先同意的合同条款。投标和竞标程序完全透明,本公司不可能非法影响投竞标过程”该公司在广告上说。
广告还说,正在调查赛会违法行为的印度犯罪调查局没有联系该公司。
“比赛前,比赛中和比赛后,公司的专家被迫在恶劣混乱的条件下工作,尽管如此,公司的服务依然无可挑剔。”
两位高级官员Lalit Bhanot 和VK Verma上月因腐败指控被捕。两人都声称无罪。
[URL=]http://www.theaustralian.com.au/news/nation/delhi-evades-officials-over-debts/story-e6frg6nf-1225991964173
[/URL]
躲债第一招:闭门不见
澳大利亚高级专员公署的人准备和印度奥委会就欠账的事会谈,等到他们按事先商定的时间到大门口时,被拒绝入内,并被告知没有安排人见他们。
组委会还欠各参赛国几百万的旅行补贴,澳大利亚英联邦运动会委员会有20万块没到手,这些钱原来准备用在2014年运动会上。印度许诺给所有参赛国旅行补贴,这也是他们赢得成功举办权的关键。
躲债第二招:不接电话
“我们掌握的相关负责人的电话每一个都打不通”澳大利亚英联邦运动会委员会的主席说。
躲债第三招:拖延时间
来访的印度内政部长Krishna保证说他回国后会处理此事。
躲债第四招:倒打一耙
birch的公司参与了开闭幕式的策划,他说这样的保证他听过很多次。印度人欠了他几百万美元。他接到了组委会秘书长Lalit Bhanot 的一封只有一行的信,说他的表现没达到标准,所以不会付欠他的几百万,还要求birch因此支付罚金。所以他准备起诉。
当澳大利亚人报就此事电话采访Bhanot先生时,他两次挂断了电话
原来自由水煮的印度还能闹这调调儿啊?
这算是收了个豹尾吧,是吧是吧?!
印度问题完全是中国问题,中国不垮台不分裂不消灭,西方对印度的吹吹拍拍就不会停止。虽然有时候它们实在觉得印度太太太烂泥糊不上墙了,气愤失望之余不免抱怨咆哮一番,但是事后必然恢复到小骂大帮忙的模式。
可是中国会垮台会分裂会消灭吗?当然不会,中国只会一天一天越发强大起来。中国越强大,西方越是没有选择地帮助美化宣传拔高印度,所以印度的将来是相当美好的,只是时不时因为里子实在太烂,面子上要被主子修理一番。这就是俺们已经一直观察到并将一直观察下去的现象。
横批:反帝有理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种族世袭的工作。。。铁饭碗哦。。。羡慕不?
电影《outsourced》(世界是平的),那个白人住在经理家,经理家后院好像就是洗衣服的大工场,印象是吧
此文由 pachu 发表:
在当地朋友带领下,记者来到孟买市区马哈拉克斯米火车站附近的一座桥上。据说,这里是观看亚洲最大露天洗衣场的最佳位置。人还未到洗衣场,空气中很远就飘来了一股发霉、潮湿并混合着洗涤剂的难闻气味。此时站在桥头向下看,眼前只是一排排混在高楼大厦旁的贫民窟,与孟买其他杂乱无章的贫民区并无二致。经朋友提醒,再定睛一看,桥下真是“蔚为壮观”:数百人正围着一个个用水泥砌成的长方形洗衣槽,洗着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衣服、被套、床单。在早已辨不出颜色的水里,有人抡着棒子用劲敲打,更多的人则是用手“啪嗒、啪嗒”地捶着、搓着、甩打着衣服,四散的水花伴随着衣物此起彼落的巨大声响,汗水混合着洗衣水,累了渴了,舀起洗衣水喝上一口,继续干活。
洗好的衣服要么挂在一排排绳子上,像一只只飘舞的风帆,要么干脆就铺在房顶上晾干,与远处高楼的轮廓,构成了一道都市奇观。更让人惊奇的是,在浩浩荡荡的洗衣队伍中,很少看见女人的身影,清一色几乎全是男人当家,其中还有不少年轻小伙子。
据当地人介绍,由于100多年前,孟买很少有自来水,加上季风气候明显,每年长达几个月的旱季常滴雨不下,大小河道一律干枯,洗衣难成了政府必须面对的头等大事。于是,露天洗衣场便应运而生,成为当时值得夸耀的一项市政工程,专为大大小小的洗衣店提供公共洗衣场所,堪称一座大型的“洗衣集市”。洗衣场建成时,总共有800多个水池,可同时容纳千人同时洗衣,迄今仍保留着手工清洗、露天晾晒衣物的传统习俗。
百年一晃而过。虽说如今洗衣早进入电器化时代,但这座找不到一丁点现代化迹象的洗衣场依然生意兴隆,人人洗得热火朝天。究其原因,对于大多孟买家庭而言,洗衣机仍是不必要的奢侈品,市民还是习惯将衣物送到洗衣店。而洗衣店老板又乐于把收集来的衣服送到人工便宜、收费很低的洗衣场去。不光有钱人的衣服被送到那里,穷人也把衣服送到那里。
此外,由于信誉好,从洗涤到晾干直至上浆都是一条龙服务,不少饭店、医院都很青睐露天洗衣场。据说,一个洗衣人一般至少有50个“老主顾”,光为这些客户洗衣,就能为他们带来每月8000卢比的收入(1美元约合45卢比)。看着水泥槽里浑浊的洗衣水,记者不由得暗自担心,自己入住旅店所用的床单、被褥、枕套等等,莫非也是洗衣人手中的“杰作”?
翻开一本记录孟买历史变迁的老画册,你会发现当年画家笔下的洗衣场,与如今所见的一模一样。其实,不仅这份传统产业百年来丝毫未变,就连画中洗衣人说不定也是现在哪个洗衣人的祖辈,因为他们的职业和身份世代相传。
洗衣场的英文名译音是“都比嘎特”,印地语意为“洗衣人的码头”。“都比”在当地是个姓氏,也是印度教“苏德拉”种姓的一部分。这个种姓又分成许多亚种姓,每个种姓都从事不同却固定的世袭职业,“都比”专指洗衣人。这些洗衣人即使有了钱也不愿接受教育,也不愿转行,只想守着这份世代祖业,洗衣、晾晒、送还,过简单的日子,享受简单的快乐。无论种姓高低,穷人富人,都比人都愿意为他们洗衣。难怪当地人戏称,在终年高温炎热的印度,如果没都比人,不仅富人们不可能衣着光鲜,就连穷人也只能整天脏兮兮,生活在一个汗臭冲天的世界中。
在这一刹那,俺被南方暖风呵护的百样周全的脆弱心灵崩溃鸟....
俺多年前在印度盘桓了几日,似乎使用过酒店的洗衣服务,莫非....
那汤水,比我头遍洗完剩下的都脏啊~~~~~~~
看样子那汤水因该解渴又管饱! 营养又丰富。。。
价廉物美,老少咸宜,实乃居家旅行、杀人灭口の必备佳品。
哈哈
上上个月要回印度去探亲,在学校小聚了一下,在公共餐室里拿杯子喝水,我知道那些杯子不干净,常常是被人用完了直接放水龙下冲一冲就放回橱子里的,执意要帮他洗一下,他反复拒绝之,最后无奈说:你知道的,反正下个月我要回印度了。
于是大家心照不宣,遂放手让他提前锻炼了一下。
不料还是中招了,刚回来就得了水痘。在家养了十天才回实验室工作。他自己承认说,估计是在家里传染的,因为他家的佣人在他回国之前得了水痘,虽然没见上面,但是细菌这个东西谁也不敢说是怎么跑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