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只猪的生与死 -- 淮夷

共:💬65 🌺461 🌵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一只猪的生与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近日读了美国作家乔纳森(Jonathan Foer)的一本新书,《Eating Animals》,2010年出版。最初看到书的名字,我以为是一部烹饪指南,恰恰相反,此书的主题并不是如何炖肉,而是反思美国的肉类食品问题。

为了写这本书,乔纳森准备了一年时间做调查。他读了很多农业史和行业著作,还采访了一些大型的养鸡厂、养猪厂、养牛厂、以及屠宰厂。

乔纳森写道,当前美国消费者食用的肉类之中,99.9%的肉鸡、97%的蛋鸡、99%的火鸡、95%的肉猪、78%的肉牛,皆产自工业农场。所以在他看来,工业农场绝非仅是一个闲聊的话题,而是影响日常生活的一件大事。

工业农场(factory farming)采取大规模圈禁饲养的方式。相对于传统农业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由放养,这一养殖方式可算一场巨大的革命。自从50年代肇兴于美国以来,工业农场迅速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管理一个工业农场和管理一个工厂,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农场的经营目标是用最少的饲料生产最多的肉类,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转换比率”。至于动物,它们只是财务报表中的存货,没有生命的机器。

在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有一句名言“一切动物生来平等,但某些动物比其它动物更平等。”

所谓的“某些动物”在小说中指的是猪。书中的两只猪领导革命,推翻了农场主。一只猪叫Napoleon,一只猪叫Snowball。两只猪所影射的人物,据说是斯大林和托洛茨基。

就以很有思想的猪为例,看看它们在今日美国工业农场的遭际如何。

书中提及了Tyson Foods(美国最大的肉类供应商)的养猪厂。这里的母猪完全被当成一具生育机器,终其一生被不停地注射荷尔蒙以加速其繁殖周期。受孕的母猪长期禁锢在一个狭小的“妊娠笼子”,小到连转身的空间都没有。

长期无法运动,造成母猪罹患各种疾病,譬如骨质疏松、浑身生疮。而且,由于被剥夺了筑巢产子的自然天性,母猪发展出严重的精神疾病,不停的啃咬护栏甚至喝尿。

最可悲的是,母猪一生总是处于饥饿状态。因为她们的功能是生小猪,而不是把自己养肥。成本效益分析的结果是,母猪只要饿不死就成了,不要把饲料浪费在她们身上。

可以想见,这种工业化催生的小猪,很多是生下来就残疾。书中提到了一些常见的小猪残障,譬如唇裂、八字腿、乳头凹陷、疝气、甚至雌雄同体。

假如一只小猪生下来不是残障,后面的日子也绝不好过。

降生48小时后,没有任何止痛措施,小猪的尾巴和针齿都要被剪断,以避免猪群互相咬尾。降生10天之后,雄性小猪的睾丸被扯出来,仍然没有任何止痛措施。这样做是为了改变猪肉的口感 --- 据说美国消费者喜欢食用被阉割的猪。

于是,15%的小猪等不到断奶那一天就死翘翘了。

在自然状态下的小猪,降生15周才可以断奶,而在工厂里只要15天就可以断奶。断奶之后,小猪被装入笼子,笼子一层层摞起来,小猪排泄物从高处的笼子一直坠落到最底下的笼子。底下的小猪被淋浴,疑是银河落九天。

笼子里的小猪,唯一的奔头就是催肥。

为了催肥,饲料里含有干血浆,这种东西是屠宰场剩下来的。干血浆固然可以偃苗助长,但也严重损害猪的胃肠黏膜。黏膜受损加之过早的食用固体饲料,小猪往往腹泻不止。猪饲料里不得不拌入一些化学药品,比如抗生素和止泻药,来维持一只猪的生长。

催肥后的小猪被转移到猪舍囚禁,等待养成大猪。猪舍的特点是超级拥挤,挤到猪群无法活动,这样可以降低动物的卡路里消耗,用最少的饲料制造最多的猪肉。

如果某些猪肥得不够快,等待它们的只能是,提前死亡。这就像公司裁撤一个低效率的雇员,只谈数字,莫论感情。

由于它们不够进屠宰场的标准,所以只能是人工干掉。书中写到,长得太慢的猪大多是被活活摔死的。作者引用一个密苏里州的农场工人说:我们一天最多要摔死120头猪。摔法很残酷,抓住猪的后腿,把猪脑袋向水泥地砸去。

“把这些猪摔了十几次之后,扔到一个死猪房,等待卡车集体运走。如果你检查到一摞死猪里还有喘气的,就得把它拽出来重新摔。有时候,一只猪被摔的浑身是血、下巴碎裂、一个眼球挂在脸上,兀自奔跑不止。”

------ 密苏里农场某工人

“他们管这个叫安乐死。”

------ 密苏里农场某工人之妻

熬过了断尾、剪齿、阉割、腹泻、囚禁之后,肥猪被装入卡车,送往屠宰厂。卡车多在夜间行驶,以避免猪群骚动,这些猪一生不曾看到外面的世界。在屠宰厂,它们也是被施虐的对象。根据作者研究,似乎美国的屠宰工人有变态倾向,用烟头烫猪或对其拳打脚踢为乐,一些倒霉的猪还没挂上流水线就被活活折磨死了。

作者的研究范围不止是猪,还有工业养鸡、工业养牛,以及工业捕鱼。这些动物的境况一概很惨。从出生到死亡,都没什么乐趣,只是一架架的机器。譬如肉鸡一生下来就要被切断嘴巴(debeaked),一辈子囚禁在一本书大小的空间里,除了吃,还是吃。肉鸡没有任何活动空间,因为活动消耗热量,而热量是靠饲料转化的,饲料意味着成本。肉鸡的基因也被改造,胸脯肉被畸形发育。进入屠宰厂的肉鸡常被虐待,残忍揪掉羽毛或扭断脖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猪的监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被断喙的小鸡)

我参观过一些国内的大规模工业农场,比如福建的养鸡公司、四川和河南的养猪公司。以个人见闻来说,工业化养殖的动物大多是不见天日,生不如死。盈利能力远比动物福利重要,这是很现实的矛盾。

在河南一家集约化的养猪场,老板开车带我周游他的十几个猪舍。这些大型猪舍分布在丘陵田间,车子进入猪场之前要喷水消毒,门口警卫森严,别说猪了,连人都跑不出去。

猪舍的污浊气味极重,在一排排低矮的棚子里,拥挤着许许多多的猪,活动空间非常狭仄。老板说,每年上百万头猪在这里养肥。车子一闪而过,我看不到它们的表情,只是觉得猪这一生确实很惨。

至于大型屠宰厂,我也看过一家吉林的公司。乔纳森笔下的虐杀,我倒是没瞧见。不过,看到那一头头被吊起来放血的猪,我那天还是失去了和屠宰厂老板共进午餐的胃口。

在《Eating Animals》一书的结尾,乔纳森讨论了人和动物的关系。在“食肉达尔文主义”看来,动物主动选择被人饲养以获得食物和远离天敌,作为回报,人有权吃掉饲养的动物。这是一种进化论的选择,是动物自找的。

乔纳森对此并不认同,他觉得人类需要重新思考一下吃肉的伦理学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循环,譬如我有时候在饭桌上听到朋友们讨论素食主义,往往流于诡辩。对话是这样的顺序:

A:吃猪肉不好,太残忍。猪是很有思想的动物。

B:那吃什么?

A:吃鱼虾。鱼虾没有思想。

B:鱼虾也是动物,也有神经,放在油锅里煎也疼的。

A:那只能吃植物了。青菜萝卜。

B:植物也是活的啊,也有知觉,只是您不知道而已。

A:那只有吸风饮露了?

B:您一口下去要吸掉很多微生物的,万物有灵。

A:^*^@#*@&(&

食肉还是食素也许是一个无解的话题。不过,我赞同作者的基本理念:工业化农场需要配合必须的动物福利,而不要把动物当成机器残忍对待。

任何动物都需要“起来、躺下、转身、擦洗、伸展肢体”的自由,这是早在60年代的动物福利委员会就认可的事实。可是,今天大量的工业化农场,并没有赋予动物这些最基本的自由。

“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下辈子还是托生去农村吧。

通宝推:tt086071,秦桑,上古神兵,特里托格内亚,strain2,非为,娑婆地,李根,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国内养猪还好吧

我在国内的一个养猪场干过一个月,照顾一个200头猪的猪圈。我也参观过别的养猪场,我怎么感觉养猪场猪的生活环境比养鸡场好得太多了,绝不是文中描述的这样。

冬天我们要烧煤给猪圈保温,给猪换褥草。猪圈里面还有夏天淋浴降温的装置。而且是7到8头猪一个圈,它们有一定的活动空间,每天也会打扫。猪圈里面有自动饮水器,猪自己去咬就会喷水,这样不会把猪圈弄湿。我每天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给猪拌食,就是在玉米粉中混合少量鱼粉,然后加水到一定湿度。湿度很讲究,要不干不稀,适合猪的口感,峰值的时候一头猪一天吃10块钱的口粮,比我吃的还要多。

一头生猪那个时候就是1000块钱啊,死一头就是一个人一个月的工资啊。所以都是小心伺候。而且猪有瘦肉率这个指标,不能像鸡关在笼子里面,还是要有一定的活动。养猪切忌惊扰,猪受惊之后就不长膘,所以没事我们都不进去的,更不可能虐待猪,一头猪叫唤起来整个猪圈都没有宁日了。

进养猪场肯定是戒备森严,卡车进门要停在石灰水的池子里面。而且我们都是封闭的,闲人免入,自己也不准探访别人。这样的政策是防止猪的流行性疾病的传播。猪瘟很厉害,一个下午就可以挂掉几百头。

但是也有养僵的猪,会被提前处死,不过我们是电死,干一天活很累,谁也没精力去虐杀猪。小猪来的时候也是被切尾被阉割的,那个是种猪场的事情。不过现在都很正规,会根据地区接种不同的疫苗,然后终生耳朵上有表明接种的耳标,没有耳标屠宰场拒绝接收,抓到会被重罚。我没去买过小猪,不过接小猪的人回来都是盛赞种猪场的环境,祖宗三代都有明确记录的种猪,怎么着也不会沦落到文章里面说的这个下场吧,好的种猪可比车贵多了。

养鸡场就是那个样子,无论蛋鸡肉鸡都连转身的空间都没有,很可怜,而且的确要切喙。不过那张切喙的图片怕是也有问题,正规是电热丝切喙,切后会封闭的。

家园 真惨

过去三十年的生活水平看上去提高了,其实不过是从吃不起肉到吃得起质量很差的肉而已。

家园 铺稻草是很人性化了

猪的习性是喜欢稻草的,但是大规模养殖厂是水泥地,不提供任何稻草。

本书作者所描述的对象主要是那种超大型的工厂农庄,以养猪为例,至少是百万头量级的单位养殖规模。小型农场(比如您提到的),养几百头上千头,这都有可能更加人性化对待动物,而规模庞大的农场却是难以做到这一点。因为cost-benefit分析下来,那样不够划算。

如果您感兴趣这个话题,推荐读一本书《动物革命》。该书记叙了几十年前的美国工业农场。而Eating Animals这本2010年的书,看起来动物的状况并无多大改善。我并不是很有发言权,只是猜想中国的情况也许比美国要好一些,有一个原因是中国动物饲养的集约化普遍而言还没有达到美国的规模。

另外中国的动物法规还是比较宽泛的。我接触过一两家北京和上海的动物实验公司,是给美国大的制药公司做动物实验外包的,听企业老板说起用白鼠、狗、猴子做药品实验。这些国产动物一来便宜,二来国内没有法规限制。

真惨
家园 我很久不吃猪肉了

当然,不是因为这本书闹的。

家园 让人想起“黑客帝国”中的人体电池

不会是受了工业农场的启发写出来的吧?

笼子里的小猪,唯一的奔头就是催肥。

为了催肥,饲料里含有干血浆,这种东西是屠宰场剩下来的。干血浆固然可以偃苗助长,但也严重损害猪的胃肠黏膜。黏膜受损加之过早的食用固体饲料,小猪往往腹泻不止。猪饲料里不得不拌入一些化学药品,比如抗生素和止泻药,来维持一只猪的生长。

催肥后的小猪被转移到猪舍囚禁,等待养成大猪。猪舍的特点是超级拥挤,挤到猪群无法活动,这样可以降低动物的卡路里消耗,用最少的饲料制造最多的猪肉。

如果某些猪肥得不够快,等待它们的只能是,提前死亡。这就像公司裁撤一个低效率的雇员,只谈数字,莫论感情。

资本主义下的所谓“中产阶级“,作为资本机器的一个螺丝钉,随时可以被替代,不能快速“长胖“就被淘汰,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家园 米国的猪居然也是劁过的

原来一直以为米国是不劁猪的

家园 为什么要切嘴啊?
家园 这个问题,只有遥远的未来才能解决

要么,按照我目前看到的生物技术发展模式

人类和猪估计会一起分担这种工业化下的生物的命运。

家园 工厂化养殖密度太高,动物很容易争斗,把喙切掉是为了防止

争斗中的受伤几率。

另看到一条说明 “适时正确断喙 去喙比不去喙的鸡节省饲料6%左右”,不知道节约的饲料是不是因为减少了争斗行为的结果。

至于去喙跟饮水器的相关性,我暂时还没有找到。

家园 这个主题是不是过去有一本很有名的书了

印象中叫做 动物解放,说的就是工业化养殖的问题,例子是小牛和鸡,里面也提到了养殖环境恶劣,抗生素大量使用等问题。

家园 天呐,真惨,最残酷的命运了吧
家园 我看美国很多肉牛都是散养的

平时出去玩,高速两边很多牧场,牛都在闲散的吃草,很悠哉的样子。所以看来多吃牛肉吧!

家园 人不也是工业化下的产物

比起猪来大同小异,不知道这本书作者在卖什么概念,照河的说法,太普氏了。

家园 工业化生产动物

也是建立在工业化生产的饲料充足供应的基础上的,这也是目前人类解决食物问题的办法,否则根本养不了这么多动物,也包括这么多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