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读书笔记】《1421,中国发现世界之年》 -- 温雅颂
除了你看得那本书里的神奇航线,郑公公走的海路阿拉伯人不知走了多少趟了,事实上郑和被选上当舰队领导就是因为他的穆斯林背景,而他老人家航海的一大目的就是去麦加朝圣.而且明朝航海一直在太平洋印度洋转悠,和欧洲有什么关系?怎么会推动欧洲人的大航海?
但郑和下西洋的路线是很清楚的,虽然美洲和东亚在欧洲人来之前肯定是有过交流的
这不是泉畔人家河友的美国版嘛。
泉老兄可以考虑把卡莱猜想整理炒作一下,也出本畅销书。
然后毛锥子河友再出本批卡莱猜想……
当然,想人家这种能实地经历那些地方,用自己眼睛去检验郑和的记录,咋是做不到的。不过,这哥们,只强调郑和哪行,印第安人当初咋过去的,这个要联系起来一起看。认为郑和或者说古代中国人不可能到美洲的人,也可以批评一下现在主流的印第安人于1万多年前东渡大洋到美洲的理论吗。白令海峡那时候是不是就是真的成陆桥了,就算是陆桥了,在快北纬70度的高纬度,在极为寒冷的冰河时代。这帮黄种人本着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精神,穿越今天这温暖时代都生存不了几个人的西伯利亚荒原和白令海峡,阿拉斯加,直到美洲大陆。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啊。
老泉只是觉得奇怪,如果说是躲避冰河的寒冷,那应该往南而不是往北。1万多年前是冰河时代极盛期了,那时候淮河两边长的都是云杉,冷杉一类的(就是今天雪山上4千米左右长的树)。我就不知道哪些印第安老祖宗们吃错药了还是咋地,一路往北的一直就插到美洲去了。他们既然能过去,郑和或者有些更早的中国人能去美洲,有啥奇怪的?当然,去了只是旅游一下,在山海图上花一下,在《山海经》里记录了一下。
所以马,有海图(地图)没啥奇怪的,郑和也未必发现美洲。《山海经》里也早就把世界地理位置部分标定了。虞舜在经历几十年惨烈征战和治水之后,衡山隐士才献出了山海图。汉朝使节探寻了塔里木河源头回去给汉武帝汇报,汉武帝拿出古地图就说,那里是昆仑山。这个可不是老泉胡说,是司马迁写的。
史记 大宛列传
而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窴,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
有空要好好看看,虽然这阵忙的四脚朝天。
按老泉的假设,人类在上古对世界地理曾经有过相当深入的了解。颛顼或者帝喾时代对全球很多地方进行过初步勘测。从外蒙一直到柏林的鹿石是当初这种勘测或者人类活动的陆地痕迹。
而实际上人类本身就是是从两栖海人进化来的,沿海岸线推进本身就是人类的长处。那么颛顼时代的勘测必然也留下了海洋航线的很多记录。这些记录尽管没有被正史像《山海经》那样保存下来,但在很多航海家族里应该还是口头流传了下来。Gavin Menzies惊奇的中国人记录的山川河流,港口景象和他见到的非常一致,这未必是因为郑和。
太牛了。
不知道是不是这本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5232196.html
经过满刺加、古里和忽鲁谟斯三个大中转站的舰队分流后,到达亚丁、天方和麻林的分舰队只是整个宝船队的很小一部分,有一个埃及人的记载,也就是亚丁港来了两只中国大船而已。
再加上,满刺加、古里和忽鲁谟斯都是半独立的小邦,当时的内陆强国很少感到郑和船队的影响。按,忽鲁谟斯是帖木尔帝国的附庸,古里是维查耶纳加尔帝国的附庸,亚丁是马木鲁克埃及的附庸;满刺加比较特殊,在郑和时期,它是明帝国的属国,而且明帝国对它的控制算是比较强的,同期在苏门答腊的旧港一带,还有个旧港宣慰使司。
郑和跑多远其实是没啥意义的,能否控制住经过的地区,把它们殖民化,进而从中获取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在这点上,明帝国完全失败。做不到这点,就没有所谓的大航海,别管西、葡探险家行事多么恶劣,没有残暴的压榨剥削,就没有进一步航海的资金和动力。
当然,宝船队也作了不少买卖,并非一路跑出去送钱,可各位可曾想过,拿苏木、胡椒来顶工资,这不是明摆着压榨官僚阶层吗,怎么可能不遭到官员们的全力反对呢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3208062
老百姓也估计差不多,有天我等公车碰到个流浪汉,和他聊了几句,他还知道蒙古人攻城穿着丝绸衣服,箭射进去还能拔出来这样的故事...
说是某上海律师业余爱好收藏古地图,居然收到一张乾隆年间临摹的永乐年间的世界地图,其上美洲,澳洲,南极无一不全,故认为孟西斯正确,然后围绕此图大家来争。
我看这张古地图伪造的可能性极大,还是相当不靠谱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解个闷~
大胆假设是足够大胆的,小心求证似乎欠缺了一些小心。不过,这本书细处的考据读来是挺有趣的。开卷有益,足矣。
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辄欣然忘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