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红西路军形象从来都是正面的——对刘仰先生的批评 -- 双石
双石是在攻其一点吗?再说,就算你说得好像是对,到七六年也不过二十八年,但到现在多少年了,三十五年了,西路军还在大摇大摆的宣传,一曲失败之歌,唱了三十五年,不知还要怎么唱才叫宣传够了呢。
争名博位,把错误推给不在西线上的太祖。不懂得低头忏悔,不懂得在死去的战士面前认错,才是真正不尊重死去的西路军战士吧。
我只是以一个普通读者而不是历史研究者的身份,说一下小时候看红军故事的一点感受。西路军失败了,所以相比雪山草地的故事,没有得到很多影视作品的关注,这我非常理解,我也无恶意。先生您很小时候就了解这段历史,那是您有这个心,我表示敬佩。
先生可能就是位并不太关注此事的读者了。
不是说的双石。
中学时看完愣了半天,红军也有败得这么惨的时候?
《金色的鱼钩》和《草地晚餐》,只是当时也以为是中央红军的,特别是《草地晚餐》有老总出场。
记忆中80年代关于西路军的电影还有《姐姐》(没看过,听说过,准备恶补)、《少年战俘》(这部看过);后来电视连续剧《走出硝烟的女神》也有关于西路军的情节,虽然很少,但涉及到较为敏感的归俘问题。
跟某帅及其周围的人物有关,比如最早的版本,有部下对其的深情回忆,回忆当年的元帅是那么年轻、那么英武。再版之后,这些文章消失了,不得不提到的地方,也变成了某首长。西路军跟某帅无关,所以无论怎么改版,相关文章都不会消失。
张琴秋, 王定国等有较长被俘经历的干部, 就在文革中被指为叛徒. 这一点上, 及时回到延安的干部就好多了, 所以仅仅列出那些当上将军的西路军出身干部, 就有点不全面了. 王定国八十年代的调查报告, 就说西路军幸存者当中, 有很多在运动中特别是文革中受到冲击迫害.
除了人身冲击以外, 在宣传上, 文革不会对已出版的书籍销毁, 但是我猜测, 在宣传上有些东西就不能提, 而文革之前可能还只是少提而已. 人民日报就是一个证据. 它虽然不是专门的历史研究刊物, 但对历史问题在宣传调子的反应, 比很多人想象的要灵敏. 退一步讲, 这个问题当然也可以继续讨论, 继续发掘材料, 但无论如何, 星火燎原这样在文革中一度中断的出版物, 当然不能代表文革中的宣传情况. 这不是版本的问题.
所以说所谓"西路军没有冤屈, 西路军一直正面", 这不能说是全部事实. 至少在文革中, 它们就受到过冲击. 西路军在这一点上可能和战史上的很多失败往事类似, 并不是独一无二的例外, 但不等于说这种冲击就完全不存在.
双石批评的刘仰的那段话, 不是已经有人指出, 刘仰可能是百度来的大路货吗? 而那样的文字本身, 多半是八十年代平反和落实待遇的大政策下产生的. 毫无疑问, 这段话确实需要大力批驳. 不过, 它也并不是无根之木, 无源之水, 还是交代清楚它产生的历史根源(即对文革的矫枉过正), 比较好.
另, 我下载了星火燎原中的相关专辑, 又看了看八十年代关于西路军幸存者(尤其是女战士)的调查, 感觉八十年代虽然有矫枉过正, 但确实是为西路军这个大题目补充了不少东西, 例如很多(女)战士在被俘后, 仍然不屈不挠, 建立组织, 筹划反抗甚至出逃. 有些人逃离马家军的地盘, 见到党组织时, 已经是八路军了, 结果被迫遣返, 而且连党籍也丢掉了, 但即使这样, 仍然都没有丢掉对革命的向往. 这种故事, 在今天对我们能激起强烈的激励和思考, 但在五十年代的回忆中就属于有所缺失的一环.
被俘被捕问题的清查,仅仅是针对西路军的么?俺前头说的太祖亲信韩伟将军,不也一样地要受这个审查么?是不是这也可以认为是针对太祖滴?
谁不被冲击?有被俘经历的,从土地革命战争年代一直到抗美援朝的,少有人幸免。都是孽子孤臣,都有一肚子的委屈,谁比谁更惨?之所以说版本,是表明从文革前后,西路军的历史一直是官方相关历史中的一部分,这是有延续性的。在文革后之后涉及西路军的方方面面的东西数量大增,大政策的变化之外,我理解为朝中的助力,想想国家主席、国防部长都从当中出身,有所倾斜那也是正常的。
所以, "西路军形象从来都是正面", 这个标题有问题, 概括不全面.
您如果说, "中央在西路军的问题上是大致公允的", 那就没问题, 没错, 照样可以批驳刘仰百度来的话.
但是, 楼主的标题, "西路军形象从来都是正面", 这句话有问题, 会引起误导.
文革不是针对哪一个人, 但是你既然讲的是TG对西路军的态度, 文革自然是其中的一个时期. 你要做个切割可以, "请自动忽略文革十年", 但得把话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