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书评】《伟大的棉花》和《石油的终结》 -- Davi
《伟大的棉花:一个微小的纤维是如何创造财富、毁坏文明以及塑造美国的》(Big Cotton: How A Humble Fiber Created Fortunes, Wrecked Civilizations, and Put America on the Map)斯蒂芬?亚法(Stephen Yafa)著,维京成人出版社(Viking Adult)2004年12月29日出版,精装本448页,定价25.95美元。
《石油的终结:在一个危险新世界的边缘》 (The End of Oil : On the Edge of a Perilous New World)保罗?罗伯茨(Paul Roberts)著,霍顿?弥福林(Houghton Mifflin)出版公司2004年5月15日出版,精装本400页,定价26美元。
自从那些被称作资本主义的国家以工业革命为基础,推动了真正意义上的商品全球化以来,就有这样一些特殊的物品,比如棉花和石油,在该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甚至将之形容为翻天覆地也不为过。试想一下,假如没有棉花,我们的时装业和服饰文化将会如何?而倘使石油突然枯竭的话,更是连我们的整个社会恐怕都会停止运转。本期《华盛顿观察》周刊所要介绍的两本书,斯蒂芬?亚法的《伟大的棉花》和保罗?罗伯茨的《石油的终结》,分别对棉花和石油这两大重要物品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析;以一物之微而管窥全球政治经济之运转,视角独特却又趣味盎然,实属难能可贵。
亚法的《伟大的棉花》一书详细描述了棉花这一从东方传入的舶来品在西方人的发挥下是如何逐渐介入并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过程:它于公元前被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印度时带回养殖并流传开来;到18世纪后期,在这一小小的纤维的作用下,落后的农业英国脱胎换骨,迅速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工业国家;对于美洲新大陆的成功开发,棉花也是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此后美国南北两方兵戎相见,其战端奴隶制便是南方棉花种植业的根本。这次内战于美国而言是划时代的大事件,重要性或许只有独立战争可与之相比;更为重要的是,正是在棉花的牵引下,美国南方的庄园、北方新英格兰地区的磨房以及英国的棉纺工厂才真正结成了一个全球经济网络――这一基于棉花之上的全球体系深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痛恨,以至于他们称之为剥削和奴役的全球网络,并在《共产党宣言》中将棉纺工厂列为资本主义的象征而备加抨击。
加拿大著名前总理迪芬贝克(John Diefenbaker)曾经说过,一部加拿大历史就是一部小麦史;在亚法看来,一部美国历史也正是一部棉花史。这从政治和经济层面而言,最好的例子自然是南北战争。正如上文所述,这场塑造了现代美国的战争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棉花结成的果实。当时属于南方联盟的南卡罗来纳州参议员詹姆士?哈蒙德在战争爆发前三年的一段演讲颇有意味,他这样宣称:会有国家对棉花开战吗?假如他们向我们开战的话,我们可以不发一枪一炮而使整个世界屈服于我们脚下,我们南方人可以连续三年不种植棉花而继续生存下去,但英国呢?她若是连续三年缺棉,势必将崩溃;英国一旦倒下,整个文明世界将何之如?虽然这段话有着浓厚的演讲味道,而且也被后来的历史证明是缺乏先见之明的,但从中却可看出棉花在当时的强势地位,以及美国南方人以之为荣的那份豪情。
而在文化层面,仅仅看牛仔裤对今日整个世界的征服就可以体会到。在亚法笔下,棉花和汽车一样,是代表了美国精神的事物。他这样写道:无论个人的信仰如何,就象20世纪所展现的那样,工作才是美国真正的宗教;而棉花,尤其是在牛仔裤的形式下,则是为这个敬畏上帝的国家的国民的神圣“选物”(chosen fiber)。
值得指出的是,亚法是一位小说家和剧作家,并非是专业史者。
与棉花相比,石油对人类现代生活无疑是更具决定性影响的。《石油的终结》一书的作者,供职于《哈泼杂志》(Harper's Magazine)的保罗?罗伯茨就认为,如果说始于英国的对煤炭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推动了人类向工业社会的转化,那么,石油和天然气的大规模利用则使得这一转向得到了圆满的成型,它们的出现使得人类从工业社会彻底进入到现代社会,并于此过程中,根本地、不可挽回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石油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一旦没有了石油,我们的交通将彻底中断,食品运输再也无法进行;已经高度机械化的农业也将因此瘫痪;机场、工厂、医院都将陷入停顿;甚至我们的家庭照明也将不复再有,因为现代大型发电设备显然也是以石油为根本动力的。总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了石油,这个世界的种种舒适和奢华都将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但这正是罗伯茨所深为忧虑的,现代社会对石油是如此之倚赖,但它却是不可再生的,而且还是人类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别的不提,单是地球的致命伤口?D?D臭氧层空洞?D?D即主要拜石油工业所赐!在罗伯茨看来,石油的全身上下、甚至连它的生产国家,都无不透露着邪恶的气息。他在书里写道,石油工业是所有的工业类别中最不稳定的、最不安全的,它很容易受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出现动荡;而且他们――自然指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不得不因此将自己的经济命脉托付于那些腐败的、政局极其不稳定的石油输出国手中(9?11的发生在他看来即与此有极大的关联)。这样一个邪恶的致命物,人类却将自己的几乎全部生活依托其上,实在是无异于饮鸩止渴,无异于将生命置于炮弹之上,一旦爆发,其结果将是毁灭性的。
的确,全球化虽然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舒适,但也同时具有着潜在的危险;不仅仅是石油,别的被我们普遍使用的物品也同样如此,一旦我们习惯使用的东西枯竭,我们将何之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属于全球化时代特有的忧虑。
这还不是罗伯茨最为忧虑的,他忧虑最深的是,虽然众所周知石油将很快耗尽(比较乐观的说法是可以用到2030年,悲观的说法则是大限随时可能到来),但大部分人士,包括美国政府在内,却都没有把更大的注意力放在寻找和研发新的环保替代能源上,而是放在了如何处心积虑地去猎取地球剩下的已然不多的石油上面。在他看来,这无疑是最大的短视行为!正因为此,罗伯茨至今仍然认为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控制中东的石油。
值得指出的是,罗伯茨并没有象以环保主义者为首的左派那样呼吁立即停止利用石油、改用太阳能等环保能源,而是提出应该利用政府调控手段,就象以往对烟草业所做的那样,诱使社会资金自然而然地转向石油以外的别的能源开发上来。但令罗伯茨失望的是,布什取得了连任;他认为布什政府是代表石油寡头的利益的,显然不会有如此的良好意愿。
无论如何,本书是罗伯茨经过对从中东的沙特到中亚的阿塞拜疆等几乎全球所有的石油产地的实地采访的基础上写出的,值得人们的关注和警戒,即使其中不乏危言耸听之处。
刘见林,《华盛顿观察》周刊(Washington Observer weekly)第7期,2005/02/23
人类是否会停滞不前呢?
就中国来说,我知道的有两种,一种是液化煤,另一种是植物油。
植物油是一种含油的树果,先把油榨出来,然后用类似于加工石油的方法对植物油提纯处理。
替代物基本可以代替石油产品,但价格比较高,这点你比一下汽油和食用油价就能有点认识。
除这些外,电汽化也是方向,油主要用于各种交能工具,目前电汽化的发展也很快,但电池的时限和体积还有不少路要走。
现在已知的这些替代能源的技术发展能否真正做到完全取代石油。这个前景现在看起来并不乐观。只能寄希望于未来出现不同于现有已知科技的新突破发现全新的能源来供应人类需要了。
我知道的是,植物柴油与柴油性能一样,就算有出入,再过一百年都发展不出比石油好的,反正大家都没有,谁怕谁啊?又不是没的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