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商学院的教授们(序) -- 知之后哀

共:💬322 🌺290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家园 LZ是在那个富兰克林的学校么?
家园 斗胆回一下这个帖子,给我这样的新人打气

(声明,没有在美国读过phd和工作过,但是也接触了很多美国的同行)

我就属于你说的这种制度下培养出来的phd,不是名校,没有商业经验,phd专门做一个很窄的方向。在英国一个很中等的research商学院,有phd,有mba,初出道不久,没有教过MBA,还没到资格,但是指导过一些mba写论文和报告。

你写的这些东西,恰恰是我最近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思考过的,不完全相同。思考了一段时间,我认为人不可以改变制度,但是可以在制度下根据兴趣调整自己,再去优化自己的行为,然后去改变制度。

我认为这里所讲的商学院的问题,看似很深,但是还是在表面。所谓外行看热闹。

1.商学院教授的培训有很大问题。

是的,在我们读博士期间,前面两年上基础课和研究方法的课,过资格考试,后面的几年就是专门做自己的论文,这个过程不是要获得知识,而是sharpen your thinking ability,phd,doctor of philosophy,与其说是培养在某个行业方面有专门知识的人,不如说是培养能够在某个行业持续获取知识的人。这个论文写作的过程,可以好多年,在这个过程当中,相比获得知识而言,更重要的是思辨能力的培养,所谓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而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所做的很多事情,review journal paper, journal paper submission, 去组织题目写文章,都是培养一个人如何从混乱无序的表面现象当中,找出问题,然后给这个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所谓paper,其实就是写一个解决问题的正式的报告。当然,如果你背景不是商学院,这样培训出来的结果会出现整体知识体系缺乏的情况,这个整体知识体系缺乏的情况,在新人头几年的教学当中会反应出来,但是北美的phd体系培训当中,一般会让学生去教课的,所以在这个教课的过程当中,这些fresh phd一般会去整合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个时候,前面的critical thinking的训练就开始发挥用处了,只要一个用心教课的人,这个整合知识体系的过程不会太长。对的,还是不懂的实践知识,还是没有商业经验。这些新的phd,一般不会去派去教MBA的。

2. 商学院教授的评估有问题。

商学院教授的评估,是从美国开始的。全世界都在效仿。我的观察,没有评估,没有动力,反而这些教授的水平不能提高。英国近十年来才开始实行严格的类似美国那种制度的评估,特别是商学院。我们这个地方,过去并没有规范化的实施严厉的考评制度,好了,老师有激情么?水平如何?没有,人的惰性决定了人在宽松的环境下,没有明确的目标,生产力缓慢。比如英国近几年的经济的没落,其实各方面都有没落,跟他们政府采取的宽松政策,特别是针对教育方面的宽松政策不无关系。同样的例子,中国的评估开始跟世界接轨,研究水平也开始慢慢上涨。用goal setting theory来解释,人必须要有动力,要有清晰的目标,才能让performance 上来。所以,我不认为根据研究水平来评估教授这个制度有问题,有问题的是解读的人,以及在这个过程当中产生的各种寻租行为,为了名,利,声望扭曲自我的过程。

关于教学质量和激情,我认为这个世界上一直都有两种人,两种做事情的方式,一种人可能在发表文章和教学上都是能省力就省力,能混就混,也有一种人凭着良心和激情来做事情。你说的那种拿到tenure激情消失的,多半是第一种。

3.关于publication

如同下面天王子所说,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要求A。拿到A也是近十几二十年开始慢慢的严厉起来的,老一辈的那些人,没有这么高的要求,一个原因,以前没有这么多的杂志,另外,internet让整个publication process加快,这个后果就是,数量和质量都要上来。这个publication还是在发展的过程。当然发表文章,有关系会好一些,可是那也只是借力打力,关键还是要看自己的文章水平过硬,有没有significant contribution,有没有创新,我就知道有人不信networking这一套,自己投稿在我们的A journal上面发表的。说到publication靠大牛,对也不对,大牛掌握资源,可是他们往往很没有精力来真正沉下心来写东西,所以他们会找新人,不好听了做打手。其实新人,看透了之后,跟大牛合作的数量一定要控制,为什么,跟大牛合作,你累,反而不如自己把基础打扎实了,自己成大牛。

好了,说说我不太熟悉的MBA,仅凭我所指导的普通的MBA学生。

我最喜欢带MBA写论文,为什么?因为他们成熟勤奋,做的题目新颖,目标清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他们做的题目很多我只是知道一点基本的知识,但是做完之后,我在这个行业就学到了新的知识。但是你说我没有资格指导MBA的论文么?我知道他们的合格的论文该是什么样子的,这些还是来自于以前的训练。我知道该如何引导他们去写一份逻辑观点清晰的报告,知道该在什么地方push他们,对于我来说,我就只有这么多的skill,但是这些就够了。

那么,MBA大都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为什么还要来学习,我想无非是想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抛弃镀金,networking,等等因素以外,如果你不是想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其实没有必要烧钱到MBA的课程,如果你真的是,那么你比较不自信啊,花钱去买名。

如果你瞧不起学校教育,就只是来拿个文凭的,你可以堂堂课评论,批评完,保持着一贯的优越感毕业。如果你是来学东西的,那么商学院里派去教MBA的,基本上都是最好的教授,在他们所教的课程的领域,理论体系是完善的,他们可能没有学生有着丰富的经验,但是他们有着非常完整的理论体系,我就见过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本行业的从业人员,对于我教的课程也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那么,我认为你还是可以学习到东西的,只要你认为你能学习到东西,将心态放低,不是抱着去挑刺的心态。

好了,最后,我没有去商业界工作过,不过,我听说在商业界工作,不是很多应酬,经常潜规则,还有为了赚钱经常昧着良心做生意。所以,不去也罢。我这个论调,肯定问题多多,真实的商业界,肯定有很多做实事的人,而越是那些做实事的人,越低调不张扬。而不是我道听途说的这些表面的抱怨。

其实,世界就是这样,good or bad,看你如何看了,也看你如何吸取养分成长。聪明的人知道如何从最糟糕的环境里吸取力量,还能让自己成长。任何行业都是有问题的,世界不完美,要的就是你的contribution,怎么去完善这个行业。

花点时间回这个帖子,给自己刚定的职业规划打气。新人容易犯错,有不准确的地方希望大家指出来。

家园 回复

首先我得重声明先前写的并非学术论文,而是建立在我相对有限的观察上,绝对不是代表于所有的学校,系,专业和教授。但我坚持我的观点有普遍性。

Babson没有PHD,只能算好的教学型学校,不在我讨论的研究型商学院范围内。

LSU应该是有Phd的学校里接近垫底的,但公平的讲其文章要求看起来并不低。让我们看看所有MARKETING教授的文章(有些人没贴出来,这里是我能找到的所有的记录)

1. JUDITH ANNE GARRETSON FOLSE

Journal of Retailing (A- or B+期刊)

Journal of Advertising (B+期刊)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A- or B+期刊)

Journal of Retailing (A- or B+期刊)

Journal of Marketing (A期刊)

Journal of Advertising (A- or B+期刊)

2. ELI JONES

Journal of Marketing (A期刊)

Management Science (A期刊)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A- or B+期刊)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A- or B+期刊)

3. JULIE GUIDRY MOULARD (Assistant Professor)不知能不能拿到谈牛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A- or B+期刊)

4. RONALD W. NIEDRICH

Journal of Retailing (A- or B+期刊)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A期刊)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A期刊)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A- or B+期刊)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A- or B+期刊)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A期刊)

5. PETER DANIEL WEATHER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A- or B+期刊)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 (A- or B+期刊)

WEATHERS的确没有真正的A文章也拿到了谈牛,但我们只能说他是个OUTLIER, 而不能说在LSU无A也能肯定拿谈牛。这是总体和个体,主流和支流的区别。

我之前的计算只用来说明PUBLICATION竞争的残酷。我的估计应该是偏松而不是偏紧了。原因如下,

1. 很多非北美的研究型学校也在A期刊上发文章,占了很多坑。

2. 很多教学性学校的教授也发A期刊。

3. 很多文章只有一个或两个作者。

4. 有些在读的PHD学生也有A文章。

另外, 其实A-和B+文章的难度并不低,接受率也相当低。WEATHERS发这两篇估计也要脱层皮的。

家园 “人往高处走”几乎是刻在每个中国人的骨头里了,

中国人能看得上的只有比自己强、比自己好的。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说道一些事情,朋友随口说道:“这要是在外国,就怎么怎么样……”,言语中人家外国做的比中国好多了。

我反驳说:这个问题上不如中国的外国多了去了。

朋友诧异道:外国就是比中国强的国家,像美国;比中国差的,那怎么能算外国?

回复
家园 基本同意你吧

其实我也就是找了个outlier 出来。感觉上,LSU大概是可以用来划线了,在他们下面的phd项目可能就没有那么严格要求A了。

至于你说的得A-难发,这个不太好说。我曾经很轻松在其中一家上发过一篇,但是同一时期一个大概是B的期刊把我整了个死去活来。后来发A都没那么费劲过。这个的看人品了

家园 说实话这种真心爱科学的疯子在哪都少.老中老印的顶尖理工里

又有几个不是没办法才去科研的.

家园 到哪里,头脑不清楚的人都是绝大多数....
家园 正解
正解
家园 谢:) 期待知兄的更多好文:)
家园 没必要跟他们争

我跟老外从不谈政治话题,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跟他们谈这么敏感的话题干嘛。有一次一个老美问我对他们美国的看法,我就说“今天的美国就是一百年前的英国,今天的中国就是一百年前的美国,中国应该向美国学习。”他就非常高兴,说我有种很pleasant的style。其实我还有半句藏在肚子里,那就是,中国一定会坐上第一的宝座,而你们肯定会摔下来。

家园 这是人之常情,总会有人这样的.

五六十年前,很多TG认为苏联是光荣,伟大,正确,是无所不能的上帝.毛不就说王明永远是站在苏联的立场看问题,和现在普世派站在美国的立场看问题一样.很多人不戴上精神枷锁不能生活,只不过不同时代的人选择不同的精神枷锁罢了.

家园 总之顶尖理工里面中国人多就行了

头脑聪明的一窝蜂跑去搞金融忽悠,这个国家迟早要出毛病,哦不对,已经出毛病了。至于那些找来搞研究的老中嘛,有的已经改造成香蕉了,但毕竟多数是第一代移民,感情不深,一看中国起来了,条件越来越好,就纷纷思归,技术也带了不少回去。

家园 上当的都是自己太得瑟的
家园 这种厨师就把他煮了算了

还真有不少这种人

家园 看来以后诺奖里华人会有大突破。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