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毛泽东的胆略与辽沈战役作战决心的形成 -- 思想的行者
布置个战役那么容易么?而且还不是那种完全没包袱,放手进退的~~
请给咱们讲解一下~~~
要是从攻击锦州外围算起,那可不止31小时。要是只算突击济南内城呢,也没多少时间。
是2万“伤员和民工”还是“2万伤员”和民工?这里面差得太远了。
豫东战役最后被俘的伤员数量大概是几百人,加上民工也到不了2万,请去核对一下资料。
毛泽东和粟裕争论的关键,就是是否主要依托根据地的支持在中原打大仗。结果是,毛泽东被粟裕说服了,此后的豫东、济南、淮海,都是依托根据地的人力物力和组织支持,而不是象挺进中原那样的开辟新区。
另外,上面您说“城南会议谈不拢”和我的记忆矛盾,去查了城南庄会议的资料:“在会议讨论中,中央采纳了粟裕的意见,决定先集中兵力在中原打几个大仗,尽可能多地把敌军主力消灭在长江以北。”所谓“谈不拢”最多只能反映会议上的争论,最后的结论是谈拢了。
城南庄决议是给粟裕3个月的时间试试,如果不行,再下江南,所以粟裕一直在作下江南的准备。
也就是这3个月的限制,逼迫着粟裕不得不离开家门口,远离根据地去打开封,在开封这块敌占区设伏歼灭敌人。
打美国人和打国民党一样不?
“城南庄决议是给粟裕3个月的时间试试”——那就是说,中央同意了粟裕的建议,要求一定期限内得出成效。3个月后,那是8月,正是长江汛期,在此期间南下,根本就不可能。
“也就是这3个月的限制,逼迫着粟裕不得不离开家门口”——集中主力在中原打打仗,本来就是粟裕的建议。至于具体的战役安排,当然要根据敌情临机决断,这是“逼迫”?
太祖的搞法, 是在一盘几乎赢定的棋的中后盘和敌人开了个生死劫。劫胜的可能性比较大, 但毕竟是给了对手一个翻盘的机会。
懒得在XXH这种地方和拜太祖党争这个, 但我相信后世的军史家们会有和现在的历史书不同的判断。
粟裕的作战计划明明白白,就是在鲁西南歼灭5军。
而跑到豫东作战,粟裕所说的离开根据地作战的困难全部出现了。
曹刿论战现在能照搬吗?但其原理李奇微用了,取得很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