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毛泽东的胆略与辽沈战役作战决心的形成 -- 思想的行者
在李奇微的战术下,以朝鲜的形势,粟裕所擅长的那种风格能不能打出来?神仙仗真是哪里都能打么?
林要是那么做,就该问林的党性哪去了。
林迟迟不下决心,出发点是为党负责,如果是简单的拥兵自重,那不成了土匪了么。
你8,9月南下也可以,可不能9月南下了又想回头打长春。至百万主力于无用武之地。
毛批评林是完全正确的。你要是毛,手下最有实力的一支部队在其他部队屡次胜利的情况下,却长达半年无所作为,刚要行动又变卦,你怕是也要批评的。
至于国军与美军的战斗力,作为中国远征军司令的杜聿明是心知肚明的,也就是他在朝鲜战前就总结出美军失败的结论。
山东战场上的75万重点进攻的国军实力,不比朝鲜战场上美军加南朝鲜伪军实力差。
1945年-1949年是美国核武器独大横行世界的时间,也是蒋粉们期待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黄粱美梦期,这个真空期不过4年。我看那几年斯大林天天晚上睡不好觉。
TG要慢班就部可能不错,斯大林可等不起,要速战速决,解决了委员长,苏联就没有两线作战的威胁了。
王牌74军无论火力还是机械化都无法与任何一个美国步兵师相比, 更不用说火力的持续性
同样,长于防守的74军被围, 以及新组建的陆战1师被围后获得的增援情况也是天地之别
也正是因为国民党的美械化和早期美军的准备不足,导致共军上下极端轻视美军的实际能力, 并在随后就吃了大亏
在少则4个月多则8个月内,粟兵团,加上其他三个纵队,在汴徐线南北地区,以歼灭五军等部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为目标,完成准备渡江之任务。
战略决策是暂不过江,主力在中原决战。
战役部署原定在鲁西南歼灭五军。但是战场态势变化快,原定歼敌地域不适于作战,转向其他临近地域是非常正常,也是非常常见的事情。豫东作战仍然是中原,虽然距离根据地稍远,但是仍在允许范围内,和到江南完全脱离后方支持,是性质完全不同的困难。
区别就是根据地内大部分后勤可以就地承担,外线作战的后勤就要随军行动。
至于江南,那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如果现在的根据地无法支撑粟裕在外线打决战,那么他就必须下江南开辟更广阔的农村根据地,他所在的鲁西南根据地,本来就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前新开辟的根据地。对粟裕的要求就是进一步开辟豫皖苏、苏中和江南根据地。
而在城南庄会议时,粟裕没有把握在外线打歼灭战,这里说的中原是中原根据地,具体讲就是邓刘中原局统辖的鲁西南根据地。敌占区的豫东根本不在考虑。
真正考虑并建议打豫东的,是陈世渠。
74师和11师是国内抗日中打出来的部队,有大半日械。
以杜聿明为首的第5军和新1军、新6军,才是史迪威建立起来的美式部队,其配置完全按照美军模式。
而进入东北的新1军和新6军,已经不是远征军时期的全美械部队了。日本投降后,5个王牌主力配备的重装部队被老蒋整编为5支快速纵队,可能由于美苏之间的协议,美国将新1军和新6军船运到东北时,重装武器不运。新1军、新6军被阉割的美式重装武器,其原配置的2支快速纵队,第一快速纵队在鲁南战役中被粟裕吃掉,让华野成为TG第一个装备美式重武器的部队。另一支在华北战场被傅作义滞留。其他三支快速纵队仍然配置给5军、11师、74师。
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完完整整按照美军建置和配置的美式国军,只有杜聿明起家的第5军一支。
正是由于远征军的经历,也是杜聿明能对朝鲜战争进行预测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