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侃侃而谈道德经(26) -- 唵啊吽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行,终日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重为轻根”,办事要稳重而不要轻率,做人要持重而不要轻浮。老子主张道法自然,基于对世界的观察,事有轻重,不可不察。如一棵树,轻飘的枝叶没有了,只要根还在,就能够再抽枝发芽,长新的枝叶,所有,宁可舍弃枝叶,也要保住根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皮为重,毛为轻。“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山为重,草木为轻。
“静为躁君”。中医配药,有君药和臣药,即有主次之分。老子哲学有两分法,君臣、根叶,轻重、静躁。这些都是对立统一的两面,但又有主次之分,所谓矛盾的主要方面,起支配地位的方面。老子十六章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中西文化往往有对立。例如“有”和“无”这两个对立的概念,同样是辩证法,老子认为“无”是根本的,“有”是从“无”中生出来的,无中生有。而黑格尔认为“有”是根本的,“无”是从“有”中生出来的。黑格尔《大逻辑》第一篇就是《有论》。“静”和“躁”也一样,华夏文化崇尚“静”,而西方文化崇尚“动”,“躁”是“动”的贬义词。同是黄金定律,西方是“One should treat others as one would like others to treat oneself”,即“对待他人要向你喜欢别人对待你一样”,西方教徒西方听道,就一天到晚向陌生人传教。华夏的黄金律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中国释道儒都没有向陌生人传教的习惯,都是等待有缘的人自己来入教。西方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银律。西方尚“动”,华夏尚“静”。
“是以君子行,终日不离辎重”。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辎重行李。无论干什么事情,都需要有办事的资源。辎重是行走世界的根本。行走是“躁”,辎重是“静”, 行走为“轻”,辎重为“重”。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世间的富贵荣华不是根本的东西,做人不可强求,强求就失去根本,对于富贵荣华要超然处之。身心健康才是根本。有了身心健康,才可以谈追求富贵荣华,没有身心健康,富贵荣华又有何益?人之所以是人,就是要有思想、有信仰、有精神;有了这些做人的根本,就可以“燕处超然”地对待荣华富贵。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周幽王爱褒姒,让人点烽火台以逗取美人一笑。烽火台为国防建设重要设施,用来与情妇调情,真是不知轻重。李后主身为皇帝,不知打理国事,倒是做出绝代好词,但是,在皇位是有责任的,李后主不理国事,最后落得亡国的结局。这两个都是“万乘之主以身轻天下”的例子。孟子云:“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轻重的秩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民,何来君?“以民为本”,本就是根,根本。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看来老子思想并非完全的虚无主义,还有根本,有着重。如果老子思想是虚无主义,也是视“轻躁”为虚无。
最近有人问俺:老师,这句话啥意思:‘我走多远, 都不会走出你的心’
俺回问:“什么样的上下文?对谁说的?对他的妈妈么?”
人家解释说,是网上看到的,就这一句:【我走多远, 都不会走出你的心。----西单女孩】
哦~
俺于是就帮着解读下:“是对她的家人说的吧。这是个被家人疼爱的女孩儿,她自己有此认知。”
然后感慨引申:“多好啊,自然,坦然。比那些女人总是问 ‘你还爱不爱我?’ 强多了~!7~!
知道自己无论走多远都是在一些人的心里,她也因此走得稳当,自爱,踏实,有力量。”
世间行走着的人们啊,老子教导我们说:“不离辎重”。
这“辎重”,一乘帷幔车里,装的是责任,是亲情,是你所珍视的价值等等,是你之为你的内核。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元宵佳节之际,所谓西方的情人节其实是亲人节,祝愿天下人,无论男人女人还是老人小孩儿,都有真情相连。
情之重---
无论走到哪里,在做什么,至少有一个人,令你有西单女孩的“不会走出你的心”的这份稳当踏实,于是自爱而有力量。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履兄新年快乐!节日快乐!
免多谢。
——前版领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