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侃侃而谈道德经(50) -- 唵啊吽
就像太阳在天空中的轨迹,它如西人所说的“day-in and day-out”
人的性命,由出而生,以入而死。在这一条抛物线上,10份里有3是“生之徒”,成长上升期,包括老子很推崇的筋柔骨弱的婴儿态;10份有3是“死之徒”即是最后那段纯粹往下走的衰落期,骨头完全钙化了,“坚强”啊;还有10之3分说是“人之生”,这包括中间的最高点及其前后阶段是鼎盛期,因为“生生之厚”而往“死之徒”那里奔呢
讨论的时候,我对吽兄说:我从前一直以自己有开放的胸怀和积极的吸收学习能力而自豪,感觉自己年轻,成长,生机勃勃
最近两三年里,能意识到自己有越来越多的坚持,原则和立场之类也越来越清晰和执着了。这,一方面说明我的思想成熟,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嗯,你说呢?
我好奇吽兄年长于我,却仍然保持open-mindedness, 广泛的理解和吸收能力,怎么做到的呢?吽兄答曰,他因为当年上学早,所以一直是群体里面最小的,于是形成了和保持了这样年轻的思维习惯。这我就明白了。
这个“徒”字,照我上面的理解,大概可以说成是路径(好像庄子也这样用过)。冯家福(Gia Fu Feng & Jane English)的英译本作“followers”,我开始不同意,后来转念一想,路径和followers,是相通的,可以接受。--
您看,我这个人是不求甚解的,这是我看书一贯的心态或者习惯:差不多就行,想得通,就好!
顺便推荐一下这个英译本,我觉得冯家福先生的理解很靠谱也很平易,所以这是我读《老子》唯一的一本参考书。我受不了玄虚高深,因为自己就这么点底子吧
因为不求甚解,我就是每周事先看一章,自己琢磨通了,找出关键的教益,然后开会时候与春华社友们分享。我们不特别追求字面考据精准,更注重的是结合生活中所见所闻所经历,有所领悟。
例如这一章,我写了这个电视剧观后感;上一章,我扯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链接出处
反正俺不是专业人士,反正《老子》只5000字,微言大义,放之四海,什么层面,皆通!道只有一个,从哪里看,落在哪里,都好 :)
最后,感谢您对春华社的注意和祝愿。我们在组织一个比较开放和松散的珍视中华文化的无神论者们的“教会”。完全随缘,来去自由,想参加了就参加,忙碌起来了就停下,等想来了再来,有兴趣的就来听听。。。。反正利用网络通讯,也不用收“奉献”钱
每周一聚,互相间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先是讨论一下本周国际国内新闻,如果有谁关注了什么;
然后,各自的生活工作里面的事,如果有想听听其他朋友们的建议的,就聊聊。我们交流各自的经验教训,希望有益于彼此,尽管不能替谁祈祷 :)
最后,就是“读经”了
是不是跟教会活动有点儿像啊?)
根据各人不同的兴趣,有不同的主讲人。我只是道德经的主讲人。
很诚实地告诉您啊,如果不是每周有社友们想听和讨论来激励和督促我,我肯定没有毅力和动力每周一章地读下来,还反复琢磨,想通。。。因为我很懒很不求甚解的
因为懒散,我不写下来什么,好在吽兄坚持每周都写。我在读后想到什么就跟贴补充一下。所以也有了些增添的笔记,有时候貌似扯得很远,例如这篇。链接出处
这些思考,都很不专业,很个人,所以只是写给有缘分享者了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侃侃而谈道德经(50) 12 唵啊吽 字3170 2011-09-19 22:15:26
🙂道德经百家百解,所以见其伟大。 2 秦关 字218 2011-10-03 00:06:51
🙂这一节曾琢磨过好些天,终于看到前后二位贴出来了,但还是 1 gzdcl 字818 2011-09-28 04:51:12
🙂出生入死。我读这句时候脑子里显现一条抛物线。
🙂开始读到“出生入死”,好像我也是这样。或许大家都是? 1 gzdcl 字1915 2011-09-29 10:05:19
🙂我觉不出这里有七情六欲什么事啊~ 2 山有木兮 字1618 2011-09-29 13:07:20
🙂呵呵,那个抛物线,开始的意念,然后就不是了 gzdcl 字2273 2011-09-30 01:10:19
🙂个人的固执,都是道的表现,万类霜天竞自由 山有木兮 字1250 2011-09-30 14: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