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回复河友关于葡萄酒的一些问题 -- 梨园大拿

共:💬154 🌺573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回复河友关于葡萄酒的一些问题

废话少说,作为名义上的专业人士,开贴讨论葡萄酒。经河友推荐,我仔细看了渔樵山人的《读一点葡萄酒》系列,三个字,非常靠谱!(三个字?) 就提出一点,在10里讲Pinot Noir黑比诺这个品种的时候,山人说“尽管勃艮第很少有纯粹的黑品乐做的红葡萄酒,可大多数勃艮第的红葡萄酒中,或多或少的都会有黑品乐的影子”这个是个错误。bourgogne rouge勃艮第红酒基本上都是以Pinot Noir为单一品种酿造的,有一个Appellation(命名)除外,Passetoutgrain,这个命名的葡萄酒要求是30%以上的Gamay和15%以上的Pinot Noir以及限制最多在15%的其他三个品种(Chardonnay、PinotBlanc和PinotGris)。但以这个命名的葡萄酒很少,质量属于比较不好的。Beaujolais薄若莱的酒主要都是以Gamay为单一品种酿造的,但是当地法国人再讲产区的时候不喜欢把Beaujolais归纳在Bourgogne勃艮第产区里,觉得掉价。

我不大会总结,所以我说,我以回答问题为主来讨论葡萄酒。先回复之前月下和billhy两位河友的问题。

回月下,理论上只要有糖分,都是可以发酵成酒的。即便是现有市场上也存在很多果酒。国内某985大学某学院就有不少果酒专利。为什么葡萄酒有名呢?我的理解是,来源于葡萄栽培的悠久与繁盛。我用的类比是,为什么有些农作物变成了今天的主粮,而大部分酒类恰恰都是由这些粮食酿造蒸馏的。公元前9000年,葡萄就开始在南高加索、小亚细亚、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地栽培,公元前4000年,苏美尔人就开始崇拜名为“葡萄之母”的女神,这个地区的葡萄栽培初传入埃及,后传至希腊。公元前1000年,希腊的葡萄栽培就相当繁盛,以后烟地中海向西传播至欧洲各地。在亚洲,通过中亚、伊朗、印度传至中国、朝鲜、日本。15世纪后,通过殖民陆续传入美洲、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回billhy,你的第一个问题完全可以在渔樵山人的《读一点葡萄酒》系列的第一篇里找到答案,我个人完全同意他的看法。(我还不大会玩链接啊、转载的那一套,您受累,自己转过去看看,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哈)。除此之外你要是想有所参照,专家的意见、每年各地出的导购指南也是完全可以拿来参考的。法国这里这种Guide太多了,而国际范围内有普遍影响力的比如Parker啦。他们是不光评名酒的,也有评性价比好的普通酒甚至比如7到13欧元的低价酒。至于选择,山人提议去品尝会,我觉得很对。即便今天在在国内,品酒试酒会是很多的,有的是国外的葡萄酒出口商或者一些农业食品相关机构为了宣传组织的,有的是国内的进口商自己促销组织的,有的是一些零售商定期促销组织的,您去尝,喝的顺口了,再决定买不买。

至于知识的普及,我说我不会总结是有原因的,经常被人批评说我抓着一点就越讲越深,最后就偏了,可能就不是讲葡萄酒本身了。按照你问的,说说法国葡萄酒分级。

法国有十个葡萄酒产区

阿尔萨斯Alsace、波尔多Bordeaux、勃艮第Bourgogne、香槟Champagne、汝拉和萨瓦Jura et Savoie、朗格多克 鲁西荣Languedoc Roussillon、卢瓦尔河谷地和中部Valée de La Loire et Centre、罗讷河谷地Valée du Rhne、普罗旺斯和科西嘉岛Provence et Corse、西南Sud Ouest

法国葡萄酒按其质量层次从高到低分为四级:

法定产区葡萄酒(Appellation d'Origine Contrlée,简称AOC)

优良地区葡萄酒(Vins Délimites de Qualité Supérieure,简称VDQS或AO VDQS)

地区特色葡萄酒(Vins de Pays)

日常佐餐葡萄酒(Vins de Table),又称为混合葡萄酒(Vins de Coupage)。

以上是对全部的法国葡萄酒的法定分类,而有名的酒自然是出自有名的法定产区(AOC)下有名的酒庄里。

说到名庄,一般大家嘴里说的名庄,基本都是出自Bordeaux和Bourgogne了。而两地的各自的分级基础不同,简单的讲,Bordeaux是把酒庄分了等级,而Bourgogne是把地块分了等级(勃艮第好的酒庄就是有好的地块)。

Bordeaux并不存在一个将所有当地酒庄涵盖在内的分级制度,每个分级制度涉及的是都是相同的一个地区(地区指Bordeaux下属地区),甚至是同一个小产区(也是只Bordeaux下属的小产区),于是Bordeaux就有了六大分级制度,而这六大分级制度也不是我们认为的针对六个地区的分级,而是会有同一地区的不同类型的分级。而Bourgogne把葡萄种植地根据法定产区的相关规则划分了若干地块,然后把这些地块分了四个等级,而仅仅第一和第二两个等级就共有595块地,且每一块都有名字。

其实我想说的是,真把这些分级和地块划分全部讲完,人就晕了。所以我想问问billhy河友,如果不讲解,单纯贴liste可以吗?

完了完了,我已经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至于问到葡萄品种和葡萄酒type的问题,下回再说吧。

元宝推荐:爱菊轩,
家园 这篇文章真的好有趣啊

请教一个问题。

去年和前几天,我都经历过一次宿醉。难受啊,当晚直接睡死,第二天上午吐了几次。

发现一个特点,这两次都有喝白葡萄酒(前几天是好像是AOC的)。我乱想,是不是像我这样,有一小部分人对白葡萄酒敏感,特容易挂啊?谢谢。

ps我现在对喝酒有阴影了。喝的时候飘飘然,思维敏捷,头脑清晰,还挺好。第二天简直是头重胃痛浑身受罪……

家园 说得有道理,先做个记号

补充:法国的葡萄酒法律将葡萄酒分为4级:AOC是最高级别的法国葡萄酒。我们拿到一瓶酒,可以从酒瓶标签上就辨别出是否属于AOC级: 酒标上标示为Appellation+产区名+Controlee。一般来说这个标示的首尾两个单词是不变的,而中间的单词因产区不同,而有变化。如雷里松堡葡萄酒,产地是波尔多,所以标示为Appellation Bordeaux Controlee。如果同是AOC级别的葡萄酒,还可细分为很多等级。总的来说,中间的地名的区域越小,就越是好酒。

家园 我也说两句,聊作补充

河里会修飞机的比会酿葡萄酒的多,如今梨园冒了个大泡,我也响应一下.

我目前在澳洲葡萄酒主产区南澳省的阿德莱德,方向不是酿酒,而是葡萄种植。

对于

而Bourgogne把葡萄种植地根据法定产区的相关规则划分了若干地块,然后把这些地块分了四个等级,而仅仅第一和第二两个等级就共有595块地,且每一块都有名字。

我想大多数人初次接触Bourgogne那种细分到每一块田的方式感到新奇(和费解),虽然传统农业实践认可某一大片区域生产的农产品可能有品质上的巨大优势(比如广东罗定地区生产的稻米可以在香港卖到38块一斤),但是如果有人跟你说一块葡萄田与另一块只隔一条小路,但前者所产的酒能持续多年品尝出李子味而后者则为樱桃,从而造成价格上的巨大差距,就总给人一种市场策略阴谋论的感觉。后来进行了一些关于Precision viticulture(精确葡萄栽培)的实践后大概知道了一些,所谓“精确”,是指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整个葡萄田进行扫描,再利用一个叫“标准化差异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将其换算成关于区域内单株葡萄活力(Vigour)以及产量,最终形成类似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样的平面图,用深红到深蓝(枝叶面积(canopy)/产量大—〉小)的方式直观地表现出来,并利用一下两点进行分析归纳:

一,至少从我接触过的某单一葡萄园2001-2010的图像看来,这个差异是连续不间断的(即便某年因气候原因普遍减产,但原红色区域活力/产量依旧比蓝色高);

二,经验研究表明某一区域特定品种在特定产量下质量最佳(比如澳洲McLaren Vale某些地区Shiraz(Syrah)葡萄产量在5-6吨每公顷时酿出的酒风味最复杂,陈年潜力最强),虽然酒的风味这一点依然是还有点神秘主义(事实上化学和微生物学工业的发展已经可以令酿酒师合法或非法地通过添加酵母等物质改变酒的风味,酿酒师各自的配方也不尽相同)。

于是种植者和酿酒师们可以通过决定何时采收,采收哪一块(通过GPS遥控收割机实现,不然也可以叫几个娃去用手摘),并因此酿造何种质量的酒。事实上许多葡萄园在遥感下都会显示出长条或者圆形的土壤成分(渗透率或者土壤矿物成分)差异,同时如果我们把图中那块澳洲田地中的差异想象成法国的Romanee-Conti(1.8公顷)与其邻近的La Tache(6.06公顷)之间的差异,说不定在那蜿蜒的小路下就存在一个土壤结构的断层,只不过欧洲农业用了近千年去发现和总结了这种差异,而新生的澳洲农业则利用技术找到了这一点,虽然单买相关软件需要2万多美元一套,但是雇佣这些公司进行分析的成本已经可以很低,比如拍摄一公顷图片之需要25美元。我只想说,每当我看到这个技术时都会不禁对大自然感到敬畏,因为即便是农业这么一个古老的领域,人类也不断有新发现。

PS:长城王朝已经成为业界笑柄,那天有一个澳洲老前辈跟我说中国人真牛逼,长城同一个年份(莫非是传奇的1992??!!)的竟然可以颜色风味完全不同,尝出智利和南非两岸来......怪不得海关数据显示智利葡萄酒对华出口量已经压倒法国(但法兰西在金额上还是第一)。还听说北京附近有一个中法政府合作的小酒庄,质量最好但产量极低,专供领导人,有谁知道吗?

关键词(Tags): #葡萄酒通宝推:大龙猫,
家园 说是不要混酒喝

不知道白葡萄酒是否是原因,不过照理说应该不是它的问题,而是你的胃,据说人的胃对不同酒精含量的饮料吸收的速率和时段都是不同的,如果单喝一种,那么在速率相同的情况下人体也容易适应,但是如果一次喝多种,就容易合并出现峰值吧(我自己都觉得这个解释比较扯淡..因为道听途说,没有亲自研究过..请各位随便拍砖)但上次我们三个人连喝三瓶不同厂牌红葡萄酒(但都是由Grenache葡萄作为主要品种的),也感觉极为晕沉,可见不同酒混合喝确实可能致醉。

家园 谢谢

还真有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家园 谢谢回复,就先贴LIST吧

但看来你和山人之间还是有不同意见。

关于葡萄酒的选择,我们完全没什么经验。上了中等价位的我们就觉得没太大区别了,当然可能和我们口味重所以品不出来有关。但问题是我们喝起来差不多的酒,价格可以差几个零,再加上现在无商不奸,我们真是怕了。酒会上的酒不太敢买,大家都被忽悠怕了,一不留神就上当,闹的笑话不少。

你说的那些导购指南能否推荐些比较权威的英文版的,现在中文版的基本上就是打软广告的,没法看。你先把LIST列出来,下次按图索隐,最起码知道那块地或是那个酒庄出什么酒,是哪一级的,值多少钱,少闹笑话。至于其它的你就看着办吧。

谢谢你的回复。

家园 有本书你不妨参考看看

推荐你看这本书《世界葡萄酒地图》,它是专业教材。“翻查本书,就能精确地找出一瓶酒究竟来自于世界上的什么位置。 葡萄酒从葡萄品种、酿造处、产区和产国,伴随酿造者和他们付出的关注,呈现出多样的风味。透过翻查本书,就能精确地找出一瓶酒究竟来自于世界上的什么位置。得知所有影响葡萄酒风味的元素,包括地理条件、气候、文化、企图心等。”

http://read.dangdang.com/book_12670?ref=read-3-C

家园 这个有点难度

nightcat那本书很牛,但问题是全世界葡萄酒产区众多,印象中光波尔多地区就几万个品牌,勃艮第一百多个AOC,还有同一酒厂内销和出口品牌的不同,尤其是每年天气情况不同,同一个酒厂同一个品牌的品质可能相差甚多,价钱也相差很多,94的拉菲和2000的拉斐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我同学就曾被晃点了瓶94(用2000的价),价格不可能都打在上面,给你找到了产区又怎么样呢。我的经验是如果还是入门阶段,先找大品牌(澳洲的比如奔富,wolf blass),其次是避免某些大产区的低价酒(比如国内的许多波尔多级别AOC就很差,而且价格贵),而且只喝某一地区的优势品种,以澳洲为例:

Barrosa: Shiraz

Eden Vally: Riesling

Coonawarra: Cabernet

如果是在国内买酒,建议找类似美夏(法国帮代表),ASC(现在拉菲和奔富的大陆代理权貌似在他们手里),富隆(澳洲帮代表,但也有很多法国酒)这样的大公司买,还有French wine paradox(杭州鼎世,法国公司,主攻超市,有很多低价的好酒,但是名字都很晦涩,不好找),价格会贵一点,但是质量还是可靠的。还有就是抱着菜市场买菜的谨慎心态去采购葡萄酒,多问多看,别急着买,现在促销小姑娘的忽悠功力太厉害了,什么都敢说。

如果是个人兴趣,爱尝鲜的话,可以看看外链出处(我随手google的,事实上前些年都和他们打过交道,甚至与这个博主彭见过几面,但不代表我现在推荐或者认可他的任何商业言论和行为),他把自己公司的酒单贴了上去,排除掉那些如雷贯耳的拉菲拉图和一些大公司,我会在VI01那一系列里找一些小酒庄的酒来尝,记下名字,在麦德龙/家乐福等超市找,总能找到。

家园 关于国产酒的问题

1、国产葡萄酒,目前是进口二次灌装多还是本地酿造多。我对于二者并无偏见,只不过希望既然选择了产地、产国,还是希望喝到该国、地的正宗货色

2、请问你有国产红、白酒从低到高的排名或者口味心得吗?您不必担心做广告的嫌疑,毕竟如大家所说,再大牌如果自己不喜欢也是白搭。我只是希望通过您的推荐能够建立对于国产葡萄酒的初步品尝、口味的参照系,以便更好地品尝不同产地、国家的酒品。我对自己能否从这么多国产酒中找到中国自己的口味实在没有信心。谢谢了

家园 说个我自己的故事

有次请客户吃饭,开了瓶葡萄酒,客户在哪儿尝酒,我就捡了瓶塞嗅啊嗅啊的。客户就问,怎么样?

我老老实实回答,闻不出来,看别人都这么闻,装个样子。

对方也哈哈大笑说其实他也尝不出来,就是做个样子,显得很懂行的样子。

就我自己的口感,一般最多能尝到20多美元这个档次,就是说20多美元以下的葡萄酒,有很明显的感觉好喝还是不好喝。超过20多美元的,再贵也尝不出明显的好坏了。

家园 前两天没时间,现在统一回复

这周有一周的课程,时间不多没能更新,今天下午没课,上来回复几个问题。

周一中午,一群法国同学自己带了酒聚餐,中午那么点时间,东西没吃什么,酒倒是不少喝。10来种酒,没有列级庄,没有耳熟能详的名庄,但很特别,有人来自不同的地区,带了自己家的酒,完全不知名,但很好喝。昨天又去Cognac参观了一天,去一家橡木桶厂和Camus参观。总之,天气不错心情很好,看现在能不能又快又好的回答问题。

回复青石崖下河友,就如邹维多多所讲,大部分人对于混酒这回事,都是不混则以,一混铁挂,反正我是。但是这道理却解释不了cocktail这种奇怪的存在了。不论蒸馏酒还是酿造酒,酒精都是一样的酒精,不同的是度数。就我现有认知,并不确定酒中其他的醇、酯、酚等组分对于酒精吸收有不有影响。

回复邹维多多河友,关于Precision viticulture的介绍,太棒了,知道嘛,我个人是个技术支持者,经常反对有些人无条件崇拜traditional这种噱头。阿德莱德的葡萄酒学院在研究上相当有成就,不知道您以前“出身”在?说不定我们有些交集。国内的问题还是不好多做评价,因为干这行的都是“熟人”。

回复billhy、nightcat河友,The World Atlas of Wine这本书可以有,我自己的一本的法语版的。除此之外还有The Sotheby's Wine Encyclopedia,我在网上买了本2手的英语版。都很全面,对于世界葡萄酒产地概况的介绍。有人推荐一本Le Vin,更厚,目前只看到法语版的,据说介绍的比其他详细。至于Bordeaux的酒庄分级和Bourgogne的AOC分级,的确,列出来也没意义。首先我很不待见classement这个概念,在1855年的巴黎世博会上,拿破仑三世要求每个出产葡萄酒的葡萄种植地区建立一个分级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商业推广。而今天,这些那些的分级在我看来除了增加商业噱头,看不出来还有什么其他实际意义。分级跟法定产区命名AOC不同,AOC是一个完整的制度,从土壤管理、葡萄栽培、酿酒工艺直到商业销售整个链条做了非常精细的规定。虽然中间不乏出于商业利益考量所做出的规定,但是背后毕竟是,用邹维多多的话,是近千年的发现和总结以及无数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制度规定毕竟对生产者的意义远远大于对我们消费者的意义。我们自己去了解人家的AOC制度,或者去背分级记酒庄,目的是为了什么?不过是想对好酒差酒有个直观分辨,但是这玩意真的有帮助吗?我举个自己的例子。品种、栽培、酿造工艺、甚至感官评定都学过了,有一天,别人说你,不懂酒,因为你说不出bordeaux每个分级下的酒庄名称和特点,说不出bourgogne每个grand cru或者Premier cru的名字和特点,那你怎么介绍呢?我一想,对啊,可不是咋地。于是用了很长,真的很长的时间来了解这两个地方的classement。终于在我越来越清楚的时候,发现,那些能准确背出酒庄名字的人真的就是背出来而已,很多对于classement和appellation的概念的理解在逻辑上都是错的,姐终于心理平衡。试想一下,同一个 pauillac contrlée下,有几千欧Lafite也有不到10欧的其他酒庄;同一个顶级庄,红酒和白酒不能用同一个appellation contrlée(红酒是村庄级,白酒是地区级);同样是grand cru,romanée-conti可以成千上万欧的卖,有的就是几十欧一瓶;clos-vougeot这个grand cru里有84个propriétaires……我想说的是,旧世界的这些东西,太过复杂,需要花很多时间来理清头绪,但是还可能在理解上有偏差,我觉得自己挺清楚了,但是很有可能我在别人眼里还是笑话。

我总觉得,一个人消费的酒都是有一定价格区域限定的,比如姐我的阶层就“被固话”了,一杯lafite(一杯哦)的价格就是我三个星期的交通费用或者一个星期的伙食费,还是个不怎么特殊的年份,我能舍得吗我?!该怎么办,不活了?或是想办法穿越回去几年重新选择一个符合我阶层的专业?用不着嘛,喝不到名庄不妨碍我找乐趣的。所以,我个人觉得,自己有一本类似The World Atlas of Wine的书,平时自己喝到有意思的酒了,就按图索骥,找找产区特点介绍,一点点积累,有乐趣也不累。若是想有个Guide做参考,英文的话,当然还是Robert Parker了(不管有些小装人士如何评价这位大牛,我想说,我就是再活几辈子也不会有Parker的能耐)。当然了,必须得强调,这是我个人看法。聊酒的时候,我不喜欢用形容词,尤其是那些言之无物听之有形的词汇。我自己是个技术派,所以我更喜欢知道这些表象后面的所以然,而这些最终都会牵扯到栽培酿造技术背后的植物、化学、微生物知识。所以,我说的话,肯定在一些人眼里,终究是个笑话。

在国内选购的话,我同意邹维多多的话,找大的酒商,产品多,选择多,价格也不至于太离谱。美夏(的确拿了很多法国酒庄的独代,我怎么记得lafite是他家代的,也许记错了)、ASC、富隆、桃乐丝,提他们的名字不犯忌,毕竟众所周知。如果在上海的话,可以选择屈臣氏酒窖(这个有点做广告的嫌疑了),我知道他们选酒的途径、采购的价格,我知道进口的成本,结合卖价,是性价比比较好的。然后外籍超市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家乐福现在在国内的状况,我不大好确定。事实上,在法国市场,80%的销量都是走大型商超的,专们了解过他们采购供货的渠道,挺靠谱的,但是这个在国内状况我就不敢确定了。有朋友推荐国金超市,有知道的可以试一下。

回复远远的远河友,国内葡萄酒厂去智利等新世界采购原酒回来灌装也不是新鲜事了,我有朋友因此在南美待了一整个榨季。要是图进口原酒成本低于自己生产的成本,这可能性您觉得大吗?那可能就是进口别人的原酒回来做自己的高端酒。至于量的多少,我只能说,我不相信国内厂商自己的数据。基于这点,联系邹维多多说的长城的段子,你再看你的第二个问题。这么说吧,国产酒(真是国产?)的好酒还是有的,就是性价比比较不合适。怡园、银色高地是两个比较被常提及的国产“佳酿”,价格都定的很不客气。所以对于国产酒,你得有这种觉悟,看到得奖了,却不见得是自家的。喝到好的了,也把钱花老了。

国内的问题啊,唉,还是少谈了。说一句忠告,尽量别在国内餐厅点酒(不仅仅是葡萄酒了,其他洋酒在夜场的状况,大家都明白,除非实在是太骚包了,非要在夜场开香槟什么的),选购进口酒千万小心,尤其是名庄,这也是推荐大酒商或者有名酒窖的原因之一。

回复骨头龙河友,下次有时间聊聊品酒吧,这我还是有的讲的。自己曾经有个课题,就是专家品酒,我研究专家。这里可以提一下,想品出产地、品种甚至年份,都不是特别难的事情,有机会详细介绍一下。

今儿到这儿先,得做饭去了,大家上元节快乐。

通宝推:RR若林,
家园 中国企业为何要发展葡萄酒呢?我很不理解

满世界都是葡萄酒品牌,拼品牌、文化、产地、气候,没优势更没必要。中国葡萄酒如何建立起靠谱的盈利模式?我真想不通。买原酒回来灌装,赚个逃税钱,我觉得是唯一理性的盈利模式。

家园 以色列的葡萄酒好吗?
家园 说说以色列,顺带日本,台湾还有中国大陆

班上以色列同学曾经做过一个介绍。事实上以色列的葡萄酒应该是能达到一个水平的,因为该国本质上也是处于地中海气候区,冬雨夏燥,极为适合葡萄的生长,甚至还保存有本地特有的葡萄品种,问题是他们主要生产的是一种名为Kosher wine的葡萄酒,也就是符合犹太教义,专供犹太人使用的(听说原本从采摘到酿造都必须由犹太人经手,目前似乎有所放宽,让穆斯林劳工采摘),外人很少能喝到。此外就是国土面积太小,总产量较低,而且经常有战乱骚扰(2006年的以黎冲突中坦克直接就开进了葡萄田里部署,整个年份报销,当然政府也给予了补偿)

虽然没喝过以色列葡萄酒,但认为凭他们那股认真,能做出优质酒,但是毕竟土壤质量还是跟西欧有差距,种不出顶级的葡萄,自然也酿不出顶级的酒。

说起认真,也说说日本和台湾的葡萄酒,众所周知日本基本是海洋性气候,主要表现就是大量的夏季降雨和台风,往往导致葡萄果实的过度发育,葡萄酒的风味绝大多数来自于葡萄皮所含有的各种单宁类物质,以及其与果肉含水量之间的比例,很难想象一个膨胀如“巨峰葡萄”那样的果实能酿造出结构致密的好葡萄酒。另外就是台风问题,曾有台湾导师跟我提到“早收”葡萄,原来是台风杀到被迫提前采收,自然也难以酿出好酒。此外大家可以上网搜张裕的“蛇龙珠”葡萄的考证文章外链出处

,我觉得还是靠谱的,从种植的角度看主要是品种不适应气候导致弱化,但在中国却成了旗帜,我引用几段

.....但用品丽珠酿造的酒在年轻的时候闻起来的草本植物的气味的确是像未成熟的赤霞珠......再回到中国的蛇龙珠,根据罗国光教授的推断蛇龙珠是变异的品丽珠,我个人是比较赞同这一观念的,特别是根据我品尝了山东的蛇龙珠品种酿造的酒来看,在年轻的时候带有青草味,这跟品丽珠的那种草本植物的气味是类似的......由此可以看出一点这是变得更为野性的Cabernet,当然这跟山东那边为了高产多挂果,提前采收,糖度达不到,酸度高等等,这样导致Cabernet品系弱化是很有关系的。
,招牌的青草味其实是一种较不受欢迎的低等香味,莫非张裕的目标客户群是牛?

我也去过青岛那个历史很悠久的华东酒厂转过一转,坦白说田间管理令人很失望,拿出的样酒也说不上好,雷司令白葡萄酒混浊异常,莫名其妙(在专业人士眼中简直是一口痰!)

顺着这个讨论高朋满座兄的问题,我觉得农业还是逃不出气候这个决定性因素,智利南非等气候适应区随便种出来的葡萄质量都高于中日台三地精细管理的葡萄,而且种植面积巨大,产量稳定,经验丰富,极大地摊薄了成本。而中国新疆等地气候甚至需要在冬天把葡萄树埋起来才能过冬,夏天又极端酷热,无怪乎这边的导师阿干哥(澳洲葡萄种植界大牛,亲自到新疆等地考察过)看到中国学生都会问"气候那么严酷,怎么种啊"

另一个就是国内产业还非常混乱,都是大干快上的风气,热起来就是中粮等一批国企拿着钞票冲去西北圈农垦的地,一块葡萄田从种植到出产必得3-5年,最终稳定要10年多,不知到时又是何种景象呢?

据我所知目前智利和南非一瓶750毫升的成本可以做到27cents(人民币1.5),比起怡园等国内品牌那种小打小闹地(相对于各国各产区的巨大产量来说),中国本地葡萄酒连一个产业都算不上,于是乎长城王朝便

买原酒回来灌装,赚个逃税钱,我觉得是唯一理性的盈利模式。
,然后再炒概念,狠捞一把。原酒灌装这个东西现在很多人做,但是感觉集体爆发是2006年左右,当时我在广州公鸡国领馆打工,干的就是跟葡萄酒有关的一切杂活,时常接到一些电话,问能不能代为联系原酒厂。后来公鸡国出口商也学精了,我就亲眼见过一本电话本厚的酒标样品册,里面葡萄田,家族徽章,城堡农庄图样一应俱全,叫什么名字随便起,也无怪乎国内现在那么多“圣XX堡,XX庄”了。

最后也附和一句梨园的话,还是少在国内餐厅点酒,(骨头龙说的那个闻瓶塞大概也是个谬误,那玩意就是个软木渗了了点酒,能闻出啥)宁愿付开瓶费也要拿自己熟悉的酒。

坐等老姐的品酒讲座,小农我先占个前座!

通宝推:迷途笨狼,梦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