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互联网小日记2011-1-26】电驴请走好 -- forsake

共:💬172 🌺1036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互联网小日记2011-1-26】电驴请走好

相应西西河管理层号召,另开新主题。系列索引请看这里:

索引地址

起立。默哀。电驴请走好。

电驴同志不属于动物界,而是一款资源分享软件。所谓资源者,其实就是电影、音乐、图书,以及一切可以塞到你电脑硬盘里的东西。这些平时要花钱,甚至花钱也搞不到手的玩意,通过电驴就可以免费下载——怎么样,幸福吧?你要做的只是从网上找到资源下载链接,点击它,剩下的事情交给那头驴办就可以了。

作为主要提供电驴资源下载链接的网站,多年以来,在中国网民心里,在谷歌和百度的搜索框上,VeryCD就是电驴,电驴就是VeryCD。再看看她曾经的辉煌吧:2011年一月份,根据著名流量统计公司alexa的数据,VeryCD的访问量在中国排名62,高于中华网、MSN、卓越网这些响当当的名字。其日均访问人数,估算一下,大概是60万。

辉煌如过眼烟云。从2011年1月起,VeryCD不再提供下载链接。虽属无奈,却也必然。她要么变成土豆优酷那样的在线视频网站,要么变成豆瓣网类的讨论区——可惜主业即变,原有用户怕是留不住了。也许不会倒掉,但肯定会渐渐凋零。而VeryCD网站的最终转型,也基本上拔掉了电驴软件的插头。从今以后,从网上再找电驴资源,恐怕是没那么容易。虽然有自己的电驴搜索,但结果中往往冒牌货充斥,木马病毒防不胜防。如果缺乏可信的资源下载,即使拥有两只可爱的长耳朵,电驴的图标也只能从电脑屏幕上消失:毕竟,驴是干活的命,不是宠物,有没有电都一样。用户很现实的。

没有电驴的日子,该怎么过?还真的不太好过。可能你还有BT(Bit Torrent),另一款资源分享软件。但那又如何?2009年开始,BT网站就开始被陆续关闭,剩下的也只能……你可以用苟延残喘命悬一发九死一生日薄西山等等等等来形容,反正这类成语多的是。重要的问题在于:免费午餐的日子就要结束了。至于迅雷、暴风影音等等其他软件,也大多利用了电驴和BT的下载方式。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2000年到2010年,对中国网民来说,可谓免费资源的黄金年代。随着带宽的飞跃,我们的胃口也越来越大:音乐从MIDI到MP3再到APE格式的无损压缩,影片质量更是由VCD到DVD直至现在流行的蓝光高清……但同时,下载方式也在悄然改变:开始是FTP和HTTP下载,影片文件放在明确的服务器上,用户可以任意搜索下载;如今这些方式虽然还健在,但更时髦的是两种新招数:一种是网盘形式,文件还是在服务器上,但下载链接却总是藏着掖着,不那么容易找到,文件大小也有限制——高清电影是甭想了。另一种是电驴和BT类的共享模式,文件大小没问题,但已经不在服务器上,而是转移到各个用户自己的电脑里,然后大家互通有无。文件的总目录,则由VeryCD这样的网站提供。

为什么要这么折腾?原因不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版权保护越来越严了。传播盗版文件的法律风险已经加大,在这个背景下,隐秘比公开安全,分散比集中安全。这个趋势不会改变。电驴和BT倒掉后,新的盗版文件传播方式,必然需要更加隐秘和分散,而用户也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有没有搞错,下载免费资源也需要成本?当然。首先是搜索成本:你要下载某部大片,首先要找到它。在有VeryCD的日子里,事情总是那么简单:你在搜索框里输入影片名字就可以了。但以后呢?无论下载方式如何改变,在公开网站上查询链接的日子已然一去不返。要想获得这些链接,你要么花费大量时间,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查找并且一一验证,要么加入某个私密的小圈子,和同好共享:这都需要时间甚至金钱来换取。接着,你还需要支付风险成本:下载到的文件货不对版,可能藏有木马或病毒,电脑因此死机、银行账户被盗用、个人信息泄露都是你不得不面对的。当然,风险里还包括法律成本:即使是共享方式传播文件,仍然可能违法。西方已经有多个案例了。

这些成本不会降低,只能越来越高,直到——直到它接近盗版光碟的价格为止。但这年头,盗版碟的生意也不好做啊:先不说法律的铁拳照样会砸下来,就说现在影片文件的大小,高清格式动不动就10G左右,要是玩不转蓝光碟片,就只能拿普通DVD靠数量凑了。而且,现在劳动力价格飞速上涨,房价又高企,无论是流动销售还是开店,经营成本也都不低呀。这么累积下来,盗版碟的价格上涨恐怕大有超过CPI的可能。

那该怎么办?也许是该考虑一下正版了?也许。但正版的问题也不少:价格过高,发行时间晚,甚至有很多根本买不到,大概是最明显的三个。其中价格问题解决方法可能最多,电子租赁也好,点播也好,软件缩水也好,都有希望。发行时间滞后,则取决于资源的类型:主要依赖实体渠道销售的,尤其是电影,其电子格式肯定要慢一些,这是没办法的。软件和音乐就不存在这个问题。电子书销售的空间也有。至于买不到——这似乎不是市场能够决定的。无论如何,需求既然存在,而且托电驴的福会大量增加,就有很多机会。

挥别电驴,也许正版的春天终于来了?

关键词(Tags): #互联网日记#电驴#verycd元宝推荐:老马丁, 通宝推:鼎革,渡泸,李寒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2011-1-27】地上有神马,天上有浮云计算

请原谅我,虽然自己也算是搞互联网研究的,但每次听到“云计算”这三个大字,总还是要打个哆嗦。但没办法,隔三差五,这个词总是能蹦出来扎你一下。况且云家人丁兴旺,无视基本国策。就算大哥不出马,还有云存储、云平台之流的等着你。这不,谷歌刚刚又骄傲的宣布,其“云打印”终于支持手机了,再次填补了云家一块空白。

别的不说,单就创作概念这一项,我是衷心佩服IT界各位英豪的。Web2.0,云计算,您听听,多大气:虽然技术上web2.0和1.0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界限,云计算更是一个筐,啥都能往里装。能够与之媲美的,满世界找来找去,怕也只有金融界了:印钱不是印钱,偏偏要叫“定量宽松”;而“金砖四国”更绝,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印度这几个怎么看也没太多联系的国家,愣是能生生凑在一起。你要是较真,问问南非土耳其墨西哥和上述四国的差异,只怕会自讨没趣。

时代不同了。看着这满大街云山雾绕的新名词,若是起七百年前的奥卡姆于地下,老人家只怕是会活活气死。这位修道士的成名作,就是被后世称为“奥卡姆剃刀” 的思想: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什么意思?就是说,能用简单道理解释的东西,千万别再造什么新概念来虚头八脑的折腾一番。举个例子:老鹰和大雁这类天上飞的属于鸟类,已经有专门的动物学把它们归纳研究的清清楚楚。但我非要把它们从各自的门纲目科属种里揪出来,起个“云生物”的名字,这就纯属多余。我要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支个烤鹌鹑摊,起名曰“云生物存储及处理中心”,这就很有骗钱的嫌疑。

再来看看云家的其他几位兄弟:云计算、云存储和云打印等等先生们,其原理仍然从属于客户端-服务器结构,只是客户端不止包括个人电脑,还加入了智能手机 IPAD等移动终端——这几位新来的,严格意义上讲,还是个人电脑。服务器端更多的使用了集群的方式,就是多台服务器合作——这也不是神马新鲜玩意儿。

业界著名的甲骨文公司,也搞了一个云计算中心。但其CEO劳伦斯·埃里森自己却在2008年的甲骨文开放世界大会上承认,所谓的云计算没什么新鲜的,是 “我们一直在搞的东西”,区别不过是“广告上要改几个字”而已。诚哉斯言。但这种砸人饭碗,断人财路的话,被千夫所指也是自然的了。两年多过去,这些话也早就淹没在云计算新闻的汪洋大海里。

不知道是否还有人记得,这位埃里森大嘴巴还说了一句:“计算机业是唯一比女装更赶时髦的行当”。

天呐。

关键词(Tags): #互联网日记#奥卡姆剃刀#云计算#it通宝推:cngood,南云北望,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2011-1-28】不上市,上物流

搞IT的居然不准备上市,这可真是新闻。但马云同志就是这么有看点:在2011年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马董写给阿里巴巴全体员工的邮件里,就明明白白的劝大家,打消幻想,继续革命:”我们决定将无限期地推迟集团子公司的上市计划。“

这怎么可能?

答案一:马云可能也上微博,亲眼目睹新科上市的当当网,总裁李国庆和”大摩女“的骂战之后,患了上市恐惧症。这个……纯属玩笑。

答案二:马云和雅虎之间股权牵连太多,没解决雅虎问题之前,不能贸然行动。恩,这个听起来有感觉。毕竟大公司里面,总是充满了明争暗斗——电影里都是这么演的。当然,现实的例子也不少,比如娃哈哈老总宗庆后,不就是赶跑达能,才成功站上了内地首富?但权谋论这东西,不摆上明面,外人恐怕很难猜透。既然猜不透,暂时咱们也就先别费心思了——还有别的答案吗?

答案三:马云不是明明白白的说了么,阿里巴巴要集中力量做基础,搞物流,没工夫考虑上市问题。咱们就不能信人家一回?这个也有道理。确实,公司做到阿里这个份上,权力斗争也许需要阴谋,但整体发展,还是要靠光明正大的阳谋来支持。那么我们就来讨论一下马云如此看重的物流问题。

物流对电子商务重要吗?那当然了。去看看各个销售网站的在线评价,送货不及时、破损甚至丢失确实占了负评价的大多数。马云自己也承认,淘宝网上最多的投诉都是针对物流的。这个我信。如果物流能有所改善,对整个电子商务的发展绝对有意义。但问题在于:

一、物流需要的投资太大了。2010年,阿里巴巴就宣布要在这方面投二三百亿人民币,长期规划甚至要到一千亿——这可不是开玩笑的。马董是不差钱,但能有这么多么?我们来算算帐:阿里集团下面,主要的业务分成四块:上市的阿里巴巴公司,主要搞B2B;面向普通客户的淘宝网及淘宝商城;解决资金流问题的支付宝;还有雅虎中国。最后那位就算了:你上次登录雅虎是几世纪的事?淘宝家族确实红红火火,但只是处在养鱼阶段,就算有利润,也还是会再投资进去,恐怕没什么力量支援物流建设。再来看支付宝,这个确实有收益,但人家不公布,外界猜测在10亿左右。而且自己也需要追加投资。当然,最主要的收入还是来自阿里巴巴交易平台。上市公司就是好,有数据:2009年利润10亿,2010年上半年利润7亿。就这么多了。满打满算,阿里能拿出的钱也就在一年20亿左右。当然,马云能拉到别人一起出钱。但你总得当个大股东吧?如果相信阿里的规划,那么基本上,她就是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物流这一个篮子里了。勇气可嘉,但接着:

二、收益如何保证?既然是全部家产,利润就一定要有保障。阿里的选择也确实很稳健:投资的主要目标是仓储。这个别说,还真的很安全。为什么?因为仓储能拿地。有土斯有财,这是我国十年来发展教会大家的一件事。所以,你放眼全国,到处都是轰轰烈烈的产业园开发,而当下最流行的概念,就是物流仓储。只不过各种概念一过,留下的往往是商品房比厂房多。当然,只要土地升值,搞不搞物流也就没多大关系了。

所以,最终的问题来了:阿里巴巴是否最后会转型为房地产开发公司,马云加入任志强、潘石屹的队伍?这对阿里未必是坏事,毕竟搞地产来钱容易又安全,不用上市,员工们也能成千万富翁,比淘宝支付宝之类的轻松多了。只是……只是如果连这样的公司最后都只能去搞房地产,中国的产业升级就注定是一句空话。

希望我是在痴人说梦。

关键词(Tags): #马云#阿里巴巴#互联网日记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2011-1-29】搜索还有未来么?

世态炎凉啊。看着现在如日中天的Facebook、twitter、微博,前辈Google和百度们不知会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年头,刚刚还搜索最重要,转脸就变成了社区才是王道。要不是最近Google换了CEO,谁还会再想起这群老头子?

至于为什么社区更流行,权威的解释大概是这样:过去是以网页为中心来组织信息,现在是以人为中心组织信息,后者自然更好,以人为本嘛。这个确实有道理,不过接着的问题是:社区是否会完全取代搜索引擎?答案恐怕是不会。那么,我们什么时候用Google,什么时候会去上微博呢?我能想到的答案是:查找资料时 Google;到想看点新鲜事儿,或是自己要发布一些评论的时候,就会考虑微博了。

“资料”、“新鲜事儿”和“评论”其实都是信息。区别在哪里?资料是存量信息,而后两者是增量信息。如果用实体世界的信息做类比,书籍是存量,报纸就是增量。我们对书籍的要求,往往是内容为王,出版时间相对不是那么重要:几千年前的论语,几百年前的三国演义,到现在销量仍然很好,远远高于大多数新出版的图书。但报纸的要求则相反:新闻就是要新,时间是第一位的——两天前的报纸基本都呆在垃圾箱里吧?

我们对存量和增量信息的需求是同时存在的,因此报纸可以和书籍共存,Facebook和微博也难以取代Google。相对来说,增量信息的处理更困难一些:由于对时间的要求,信息的发布几乎是实时的,以至于很难从内容上加以筛选和控制:想想你的微博被话痨刷屏的惨痛经历吧。既然无法筛选内容,我们也只有对信息源下手了。而一手的信息源基本上就是人,那么这个人的权威性、知名度以及和你的关系,就成了筛选信息源的最重要标准。这些数据从哪里来?也只有社区化才能够实现。而如果对信息的要求不那么实时的话,我们筛选的方案就多了:除了社区化,既可以用网页互联机制,也可以采用语义分析——这不就是 Google在干的事吗?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对实时信息的要求,导致了社区化成为此类网站的必然选择。

那么,当打红星与前辈之间,有没有可以互相学习的地方?这个对Google来说,反而更简单。它对网页进行排序时,也可以引入社区评价和推荐机制,应该会使结果更精准一些。而对追求实时信息的新一代选手来说,Google已有的PageRank和语义分析,似乎用处就不那么大。唯一能做的,似乎也只有受众对信息源的反馈:下次碰上话痨刷屏的时候,跟他抱怨几句,希望收敛一些。否则,只好默默的取消关注了。

关键词(Tags): #google#微博#网络社区#互联网日记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以后不搜了,直接quora!

其实quora解决的问题就是狗狗的问题:海量信息,哪个是有用的?

家园 现在正在进行quora未来大讨论

有人怀疑其将来又是一个雅虎知识堂或百度问答之类的东东:人多嘴杂,最权威的信息未必得到推荐或欣赏。如此一来,就丧失它现在的专业性了。

没办法,海量信息是永恒的难题。

家园 能不能换个思路,变成版权所有人发布共享资料的地方?

VeryCD能不能换个思路,变成版权所有人发布共享资料的地方?

一个版权所有人的评论:

外链出处

最近盛传verycd就要关闭了,而且verycd的一些下载页面确实出现了变化。作为发布我视频教程的一个最重要的平台,我还是关注了一下。

记得最早了解verycd是在5年以前吧,那个时候在用电驴下载国外的一些电子书的时候,无意间知道了这个网站。当时觉得这个网站很搞笑,就是把网友发的emula链接整理了一下,另外提供了一个大家讨论的环境。也没什么新意。没有想到的是,它确发展的这么快,这大概是因为人们总是对免费的东西感兴趣。(可能有些同学又要说国外的素质高,人家都用正版什么的云云。君不见老外到中国,见到盗版光盘也是狗一样的冲上去?)

后来陆陆续续的在verycd上下载了很多还不错的资料。渐渐的也形成了没事就上去看看的习惯。当年沸沸扬扬的关闭BT网站,我以为会引起verycd的重视,没有想到,这哥们儿确岿然不动,照常开张营业,没有丝毫转型的意思,着实的让人佩服佩服。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啊。现在刀架在脖子上了,再想辙恐怕也来不及了。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道德,只想问问verycd的黄一孟,你敢有点新意么?你在微博里面说七年的心血付出可能就要付诸东流,但是你所谓的心血是什么?无非是鼓励网友大量的发布盗版视频,通过网页上的广告挣钱,然后买更多的服务器,扩大网站的承载量,再发更多的盗版视频,我想你可能很多次看着网站的PV量不断的上涨,都会禁不住笑出声来。但是你的贡献在哪里?你的创新在哪里?verycd高举“分享互联网”的大旗,但我看不到你分享的任何东西。人人影视翻译了多少优秀的国外大学课程,现在网易也开始介入这样的活动,这才叫心血,这才让人佩服!

当然也有不少的好青年在verycd上发布了原创的,可以任意转载的视频。我大言不惭一下,我就是这些好青年中的一分子,我的视频《Android开始视频教程》到今天已经有了大概50W左右的浏览量,但是在verycd的利益链条当中好像没有我这一环(我也承认,没有verycd这样的一个平台,我也无法取得这样的知名度,在这一点上我还是要谢谢verycd的)。

没有共同的利益,就没有共同的努力。很多网站现在都在通过经济的形式鼓励原创资料的提供者,但是verycd好像没有这样的觉悟。早在几年前facebook就调整了自己的战略,将自身打造成一个应用发布的基础平台,让第三方的开发者在这个优秀的平台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布应用赚钱,还有apple,google都是采用了类似的战略。国内的人人网对这一点模仿的还是比较到位的。互联网大环境的转换没有引起verycd的任何警觉,它只是躺在海量的盗版电影上面惬意的数着钞票。

所以说,verycd的倒掉是肯定的,只不过差一个时机而已,现在这个时机已经到了。

我想,像这位哥们儿这样自己制作东西的人应该还不少(包括他提到的翻译国外免费教程的人人影视等团体),如果VeryCD能够作为这些这些人的发布平台,还是有一定的空间的。另外如果能在收益上分配给作者一些利益的话就更好了(可以参照网页广告的利益计算模式),应该还是大有可为的。

家园 写的好。

多谢大大好文,请继续。

家园 这样的发布平台会越来越多

你说的这个方向是条不错的路子,只不过Verycd未必能走出来。

事实上,当年国内最大的几个软件下载网站,比如华军以及后来的人人,都在尝试着变成软件发布平台。至于视频发布,Youtube也正是这么干的。优酷之类的视频网站,由于版权问题,迟早也得走上这条路。有这么多强劲的竞争对手,Verycd恐怕比较难。

当然,因为背靠emule网络,Verycd有它的长处:大容量文件分享。但问题也在于此:用户下载时用的是电驴,而并不在verycd上。这年头,注重的就是在线时间。在这一点,那些在线视频网站可能要强得多。本来缺少盗版内容后,浏览量肯定会大幅下滑,在线时间又不足,盈利能力就有问题。自然,作者就很难分享到收益,发布的动力恐怕也不够。

另外,现在流行的是移动发布平台,比如苹果的appstore,或是android的market,都是发布作品的好地方。而且,我们国内的原创作品,相对于我们的网民数量,实在是太低了。

所以,verycd要想往这个方面转,至少要耐得住寂寞,挨得过竞争才行。

家园 写的很好啊.送花.
家园 谢谢,会继续努力的。

咱就是小虾米一个,不努力可咋整啊。

家园 【2011-1-30】一个数字演员的修养

人生如戏,我们都是演员——而且还是不错的演员。这可不算表扬与自我表扬。想想看吧,我们一天要扮演多少个角色:在家面对你另一半时,你是妻子或老公;上班后面对老板你是听差的,见了下属你又是上司;时不时的还得客串一下酒肉朋友、围观群众什么的,多不容易呀。更厉害的是,我们似乎对各种身份的切换游刃有余,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连台词都不用准备,张口就来。

那么数字人生里呢?我们还是演员,但演的似乎就吃力一些,说话时得留点神。一个原因是网络发言会留下痕迹,容易被人肉——尤其是当角色互相冲突的时候。比如,我在论坛上一面义正词严的教育大家要爱国,另一面却去咨询如何办理移民手续——一旦被好事者揪出来展览,这戏不就演砸了吗?当然,例子极端了一些,可是道理对绝大多数人都适用:一个人总有不同的圈子,在不同的场面下说着不同的话。这些文字如果被串在一起围观,怎么也有点被扒光游街的感觉吧?

所以,要当好一个数字演员,必要的功夫还是得准备一些。首先,多ID战术。一个帐号用来教育后学,一个帐号用来打情骂俏,这就安全的多。但也有问题,就是切换角色前得记着重新登录一下。否则一不留神,就可能穿帮——我们演员最恨这种演出事故了。另一个办法就是多论坛战术,炒股去和讯、八卦去天涯、围观去微博……这个就避免了登录错误,但也不算尽善尽美:有牛脾气的,真敢跨论坛搜捕你。毕竟一不小心,总是会有蛛丝马迹,比如邮件地址,比如相同文字等等,千万不要低估了网友的智慧。

那还能怎么办?其实这些问题真不怪演员,我们已经很努力了。解决方案还得靠网络社区自己。毕竟,这些社区拼的就是用户停留时间,时间越长,商业价值就越高。一个个的,都恨不得你把一天24小时全搬到网上来——实名就更好了。但如果不解决角色切换和隐私问题的话,谁又能完全做到真名实姓的在网上生存?真人秀?那是给钱的,我们免费演员可没这个义务。

当然,急用户之所急,是好网站们的必备品质。招数也还是有的:一曰权限,二曰圈子。权限方案,让你把其他用户分组,然后一条条的设定自己的信息,到底哪类用户可以访问。这么一来,你跟三五闺蜜私下的抱怨就不会出现在老公的屏幕上。但权限的问题,首先在于麻烦,发一句话还要思考大半天,究竟是给哪个用户组看;另外还有权限高低的问题:同事组的权限高还是同学组的高?这两者应该没有什么高下,但你就是有些话可以说给同事听,却不能给老同学讲,反之亦然。圈子也有自己的问题:我在同事圈里的话,有的可以放到同学圈,有的就不行,最后还是得一条条信息去设置。而且不论权限还是圈子,最终的问题在于:我们要扮演的角色太多了,以至于管理起来,终究还是麻烦。而用户是最怕麻烦的:多点一下鼠标都不愿意,要是真有这劲头,早就去当网管了,至少还有工资拿。

尽管麻烦多多,但我们的生活仍然在一点一滴的网络化,这个大趋势无法改变。在网络社区功能无法尽如人意的情况下,我们也就只好自己去适应这个虚拟社会。在网上发言要比平时多留心,这大概是一个数字演员的最基本修养吧。

关键词(Tags): #互联网日记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这要看他怎么操作,不是不能操作的,比如级别认证等
家园 关键是数字产品,例如软件、电影、音乐等,不允许退货。

花钱买正版,不喜欢怎么办?

家园 三个出路

非广告啊:

1. 迅雷离线下载,花点钱搞个会员。

2. 养个PT好了

3. 1T100块,拷贝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