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观电视剧《佐罗》有感 -- 镭射

共:💬22 🌺12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观电视剧《佐罗》有感

最近在看CCTV8每天夜里的墨西哥电视剧《佐罗》,发现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不妨讨论一下。

我从这个电视剧版的佐罗,以及很多其他角色身上,看到了很多拉美特有的文化符号,解读一下很有意思,可以加深我们对拉美文化的认识。

电视剧版的佐罗,用电视剧里的话说,“你的父亲是西班牙人,你的母亲是个印第安女战士”。在拉美的文化中,“欧洲父亲,印第安母亲”代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身份:它是“拉美人”认同的血缘基础。

索飒女士在《丰饶的苦难:拉丁美洲笔记》中的指出,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欧洲白人移民和印第安人大规模通婚的情况,这是因为北美殖民地的早期移民主要是主张禁欲主义的英国清教徒,而且他们从来不“降低”自己的血统与印第安人通婚。拉美在这个问题上则与北美有很大不同:来到拉美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人,与英国不同的是,西班牙在历史上就是欧洲混血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这是因为西班牙历史上盛行与外来征服者通婚,因此相对于英国人而言,他们并不十分在乎种族差异。大规模通婚的结果就是造就了一个有着“欧洲父亲”和“印第安母亲”的崭新的人群,构成了有别于欧洲和北美的“拉美人”认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身份基础。电视剧版的佐罗,就是按照这样的身份塑造出来的一个典型形象。

索飒女士在《丰饶的苦难:拉丁美洲笔记》中这样描述有着“欧洲父亲,印第安母亲”的“拉美人”:“新一代拉美人是美洲大陆的儿子,他们热爱自己出生的土地胜过给予他们父血的欧洲大陆。……他们除了热爱抚育他们成长的美洲自然外,还深深地爱上了母亲的文化。而这位母亲是被压迫者的象征。母亲不仅把对故土的爱当乳汁哺育了新一代,也将对正义的呼唤灌输给他们。”

佐罗就是这样一位典型的“拉美人”。他的父亲是西班牙殖民者,母亲是一个印第安部落的女战士。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两种文化的熏陶。他的母亲给他起名“狐狸”(“佐罗”这个化名即来自于此)。在他的母亲被另一个西班牙殖民者杀害后,他的父亲把他送到了西班牙本土,在那里他以“迭戈”的西班牙名字受到了西班牙军校的教育,练出了一身精湛的武艺,为他日后行侠仗义打下了基础。按照某种迷信的说法,名字是与灵魂紧密相连的,他用一个印第安名字作为自己的化名,意味着“佐罗”这个人物有一个印第安的灵魂。而他在西班牙军校里锻炼出的强健的身体和精湛的武艺则是他的欧洲父亲给他的馈赠。“印第安母亲,欧洲父亲”就这样,以“印第安的灵魂,欧洲的身体”的具体形式,在佐罗身上体现了出来——他从印第安母亲那里继承了对压迫的反抗和对正义的向往,从欧洲父亲那里继承了强健的躯体和精湛的武艺,成为了一个人们理想中的“拉美人”的典型形象。

土鳖扛铁牛……

通宝推:雨辰老人,
家园 拉美混血儿比例高不是没原因的

早期到美洲拓荒的几乎都是男性而且大半都是穷的叮当响的光棍亡命,他们要解决生理问题只有找当地印第安女性解决,虽然后来有一定比例的半岛女性移居但仍然是僧多粥少,葡西两国为了保证移民情绪稳定对此睁眼闭眼,很多时候只要印第安妇女接受了洗礼就可以按天主教仪式结婚。有时王国政府甚至鼓励监护人同印第安贵族女儿结合用以拉拢当地贵族。此外西班牙和葡萄牙对这种混血儿政策上很宽容,在伊比利亚移民没有纯正后裔的情况下允许这种混血儿继承父亲的财产和地位,当然主要是上层人士。阿兹特克灭亡者科尔特斯的拉美私生子就随父亲回欧洲担任了腓力二世的侍从官。这两方面原因导致了拉美地区混血儿居多。英国的北美移民主要是以家庭为移民的最小单位,所以不存在这种生理问题。

家园 近来刨坑成风,需要管管,哼——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4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3。本帖花:1

家园 伊比利亚半岛人自己血统也不咋的

拉丁人、斯巴克人、阿拉伯人、柏柏尔人、黑人的血统一个大杂烩,跟主要是日尔曼人/拉丁人血统的北美移民不能比。

家园 所以他们也没那么在乎了

相比英国,爱尔兰,德国,北欧移民到美洲还是挺纯种的.阿根廷白人也很多.

家园 地位还是有差距的

在独立之前拉美的社会地位依次为欧洲白人(又分上层贵族和下层半岛人即克里奥尔人),梅斯蒂索人(欧洲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穆拉托人(欧洲人和贩卖黑奴的混血),印第安人和黑奴,梅斯蒂索人也有和穆拉托人结合的,不少底层梅斯蒂索人在追求社会地位时常常有意隐瞒自己的印第安血统。这几派的矛盾交织在整个独立战争中,并影响了独立战争后的拉美政局。相比较而言,美国独立战争后除了黑奴问题外,内部民族问题没有那么复杂。

家园 俺记得佐罗这个词是西班牙语,跟印第安文化没关系啊

还有佐罗每次杀人放火之后都爱在现场刻个Z字,好像在西班牙文化里是复仇的意思,现在的西班牙恐怖分子还在用呢

家园 墨西哥混的比较杂,但是人家自己还是有区分的..

1 Mestizo: Spanish father and Indian mother Mestizo(梅斯蒂索人):西班牙父与印第安母

2 Castizo: Spanish father and Mestizo mother Castizo(卡斯蒂索):西班牙父与Mestizo母

3 Espomolo: Spanish mother and Castizo father Espomolo(伊斯波莫洛人):西班牙母与Castizo父

4 Mulatto: Spanish and black African Mulatto(穆拉托人): 西班牙人与黑人

5 Moor: Spanish and Mulatto Moor(摩尔人): 西班牙人与Mulatto人

6 Albino: Spanish father and Moor mother 白种化者: 西班牙父与Moor母

7 Throwback: Spanish father and Albino mother 返祖者: 西班牙父与Albino(白种化者)母

8 Wolf: Throwback father and Indian mother 贪婪者:返祖者父与印第安母

9 Zambiago: Wolf father and Indian mother Zambiago(桑比亚哥人): 贪婪者与印第安母

10 Cambujo: Zambiago father and Indian mother Cambujo(康布霍人):Zambiago父与印第安母

11 Alvarazado: Cambujo father and Mulatto mother Alvarazado(阿尔瓦拉萨多人): Cambujo父与Mulatto母

12 Borquino: Alvarazado father and Mulatto mother Borquino(博基诺人):Alvarazado父与Mulatto母

13 Coyote: Borquino father and Mulatto mother Coyote(科约特人):Borquino父与Mulatto母

14 Chamizo: Coyote father and Mulatto mother Chamizo(查米佐人): Coyote父与Mulatto母

15 Coyote-Mestizo: Cahmizo father and Mestizo mother Coyote-Mestizo(科约特-梅斯蒂索人): Cahmizo父与Mestizo母

16 Ahi Tan Estas: Coyote-Mestizo father and Mulatto mother Ahi Tan Estas人:Coyote-Mestizo 父与Mulatto母

家园 真够乱乎的
家园 观电视剧《佐罗》有感(二)

《佐罗》的女主角叫埃斯梅拉达。其实这个角色本身并没有太多可分析的东西,但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因为它很容易让我们想起法国文豪雨果的名著《巴黎圣母院》里的同名女子。二人都是非常美丽的女子,都有吉普赛人血统(《巴黎圣母院》里的埃斯梅拉达是纯吉普赛人,《佐罗》里的这位是半个吉普赛人),这使我产生了将《佐罗》和《巴黎圣母院》对比一下的兴趣。

《巴黎圣母院》里有三个人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就是埃斯梅拉达、弗罗洛神父和驼背人卡西莫多。很有趣的是,《佐罗》里除了同名的埃斯梅拉达,也有一个神父——托马斯神父,和一个驼背人——奥尔默斯。这里我们只谈弗罗洛神父和托马斯神父的对比。

与《巴黎圣母院》里那个虚伪、自私、阴险的弗罗洛神父相比,《佐罗》里的托马斯神父几乎就是完美的化身。在这个与弗罗洛神父完全不同的托马斯神父背后,是拉美深厚的“解放神学”传统。

在欧洲,天主教会是封建势力最顽固的堡垒和帮凶,因此身为启蒙思想家的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对由弗罗洛神父所代表的教会进行了极为尖锐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但在拉美,情况则有所不同。

拉美是世界上天主教徒最多和最密集的地区。按照罗马教廷1987年的统计,拉丁美洲居民中90%是天主教徒,占全世界9.5亿天主教徒的一半。也就是说,天主教徒是拉丁美洲的基本群众。这个身份与前面介绍过的“拉美人”身份认同结合在一起,使得拉丁美洲出现了一个天主教的独特分支——“穷人教会”运动。它所孕育出的思想,就是“解放神学”。

按照索飒女士的说法,所谓“解放神学”,指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拉丁美洲的、以天主教神职人员和教徒为主体的人民运动及代表这场运动的神学理论。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弘扬原始基督教意识里优先穷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虽然解放神学的诞生是在20世纪60年代,但几百年来,“爱穷人就是爱上帝”的基督教精神一直是拉丁美洲宗教界的一个重要的主旋律。早在西班牙对美洲进行殖民统治的早期,西班牙天主教多名我会修士、墨西哥恰帕斯州主教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萨斯(1476-1566)就用他的文笔忠实的记录了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烧杀抢掠、毁灭印第安文明的全过程。和很多与他同时代的欧洲人不同,他从一开始就毫不犹豫的把印第安人看成和西班牙人一样的人。他在用毕生精力写成的巨著《西印度史》中说:“谁也不能否认他们是亚当的后代,所不同的只是,由于上帝的恩惠,我们首先被召唤和引向基督。仅仅因为这一点,适用于我们的神圣和自然法则以及仁慈的原则都应该适用于他们。”

基于这一立场,他在《西印度史》中毫不留情的痛斥他的同胞们在美洲犯下的滔天罪行。不仅如此,他还公开对殖民者的这些行为予以公开的斥责:1514年8月15日,他在圣母升天节的布道中强烈谴责西班牙殖民当局对印第安人的不公平安排,并公开要求殖民者将从印第安人处获得的财产物归原主。

在巴托洛梅·德拉斯卡萨斯之后,一代又一代的拉美天主教教士投入了为“穷人”和“受压迫者”争取权利和自由的斗争。《佐罗》里的这位托马斯神父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形象。他道德高尚,过着禁欲苦行的修行生活,对世人充满仁慈和怜悯。但同时,他还有一个秘密身份——他是“佐罗兄弟会”的领导人,是他和他的一群志同道合者在背后支持佐罗,为他提供掩护,使佐罗的除暴安良、主持正义的仗义行为得以进行。在佐罗身处险境时,他甚至曾亲自营救过佐罗。这时,他又是一个思路缜密的领导者,和一个勇敢的战士。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敲响“多洛雷斯钟声”,宣告墨西哥独立运动开始的牧师伊达尔哥的影子。这是一个典型的拉美“穷人神父”的形象,这种形象只可能出现在拉美这块“贫穷与信仰是一对孪生兄弟”的土地上。

通宝推:玉垒关2,
家园 你漏掉了很重要的一群人

加拿大有一个印第安人部落叫Meti,他们是法国vouageur和土著印第安人的后代,外观上介于两者之间,但是加拿大政府承认的status Indian。我知道你的重点在美国,但你反复用了北美殖民地,按地盘算,加拿大是北美殖民地的一半还多一点呢。

家园 墨西哥顶层精英,纯白的比例要高出50%很多

这部分纯白总人数并不多。

家园 镭射你看过天涯那个拉美五百年的帖了?

似乎在回帖中有你的id。拉美的神父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们是印第安人的支持者,反对虐待拉美土著,给他们受洗,但另外一面为了缓解殖民地劳动力压力他们又默认了非洲黑奴的输入,拉斯卡萨斯自己就是一个。此外,这种庇护不是没代价的,为了坚定那些受洗后又重新恢复传统信仰的土著信念,神父们焚毁了不少土著保存的书籍,典型的就是圣方济会的神父兰达。

家园 法国对北美的开发和拉美很类似

不少文化水平不高但兼有西欧文化和印第安文化的林中奔跑人在探索发现北美北部五大湖地区和加拿大一带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些人一般都会在印第安部落中居住数年,你说的混血或许就有这批人的后裔。

家园 这是两群人

林中奔跑人主要在五大湖地区,Meti主要在北方,是皮货贸易的“历史遗留问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