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整理】碎片——清末民初的洋人的中国印象(管挖不管填) -- 路人癸
[这个帖子整理摘录一些清末民初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一些关于中国的言论,出处包括书信、回忆文章、日记等,作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些零碎的记录。
本帖无限期挖坑,管挖不管填,慎入。]
1、马吉芬谈甲午黄海海战结果
马吉芬(Philo Norton McGiffin)(1860-1897)美国人,毕业于安纳波利斯海军学校。后来中国担任教官等职务。1894年甲午海战中被任命为 “镇远”号帮带(副舰长。一说他是大副),参与了黄海大东沟海战,身负重伤。战后回到美国,于1897年2月11日自杀。
方苏雅(本名奥古斯特·弗朗索瓦Auguste Francois,1857-1935)法国人。1857年8月生于法国洛林地区。曾任法国驻云南府(昆明)领事,在中法铁路的修建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并在任上留下了大量关于中国西南当时社会风貌的照片。1935年逝世。
如果他们中有人认为你决心一下子拎翻他们,那么人人都有自危之感。人群会变得死气沉沉,悄然无声。谁也不会这样去想:“我们这儿有两三千号人,还对付不了一个洋人?来吧,咱们先踩死他!”他们只会这样想:“这样人比我厉害,他一拳能打死一头水牛;他长着野蛮的小胡子,眼睛能看传人。切莫招惹他。”
……所以,别犹豫。坚定地走向第一个敢发出冷笑的家伙,从这么一大群人中把他拎出来。这还是与其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好机会,他们几乎会帮助你抓住这家伙,其目的不过是好奇的看看你处理事情的方式。
端纳(William H. Donald),澳大利亚人,自20世纪初到香港后,在华生活四十余年,记者,同时担任过北洋政府经济情报局局长,后来先成为张学良的顾问,又成为蒋介石的朋友,并以蒋介石私人朋友的身份在西安事变中进行斡旋。1940年离开中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菲律宾被日军逮捕,在集中营中被关押到45年2月。1946年11月逝世于上海。
下面的文字出自端纳给乔治.莫理循的书信:
……“您认为外国资本家会为此而投资吗?”他急切地问到。
“那要看什么条件,”我回答。“哦”,他说,“我们可以给他们40年铁路使用权,不过期满时。他们要将铁路权无偿地还给我们,而且保证运行良好!”
我告诉他,除非有一个稳固的政府,否则即使在中国几个人口稠密的省份,修建最切合实际、最有前途的铁路,也别梦想得到外国的一分钱。
出人意料的是,他竟回答说,“只要各省同意,政府是否稳固又有什么关系呢!!!”只有处于孙这样地位的人才会讲出这样的话,显示出他的聪明才智。
博士,这些该死的计划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使吉尔伯特和沙利文的喜剧(吉尔伯特是英国剧作家,诗人,善于写讽刺时弊的打油诗,以与作曲家阿.沙利文合写喜歌剧闻名)中也从没有这样可笑的角色……我真想花 100美元请人给孙画张像——他坐在地板上,旁边摊着一张地图,幻想着10年后中国布满铁路线。从(越南的)老街到(中国)云南省的小铁路就花了800万英镑。凭良心讲,一条从云南到拉萨的铁路要化多少钱呢?除了到世界屋脊做夏季远足或供达赖喇嘛逃跑时提供方便,这条铁路到底有多大用途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7。本帖花:1
孙中山在其《建国方略》中提出了一个宏伟的近乎空想的蓝图:10年内给中国修建10万英里(约16万公里)铁路,100万英里(约160万公里)公路。因为直到1949年,全中国才2万公里铁路。
截至2007年底,全中国铁路营业里程不过7.8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不过358.37万公里。看来,经过近100年的努力,孙中山的公路梦想倒是快要实现了,铁路则还是遥遥无期。孙中山在其一生之内,并没有修建一公里铁路,也没有修建一公里公路,看来,人称孙中山为“孙大炮”不是没有缘由的。
他的想法都成了现实 只不过是时间手段有些错误
政教(党政)合一 提出的三民主义和现在的三个代表又有何不同?最后的创立黄埔,8000杆旧步枪一路北伐打倒军阀,当时那个军阀每个二三十万人。还不是靠着孙的理想和年轻人的一腔热血...
总是以成败论,太狭隘了吧
苏联政府可是出了大力了。
还在1925年9月,加伦就已经明确提出:“为国民革命运动着想,现在重新提出北伐和进军长江的主张,不仅是现实的,而且是必要的。”在他看来,“这次北伐于1926年下半年初即可开始。”为此他提交了具体的北伐计划书,全面估计了北伐的可能性和胜利的把握性。按照他的计算:北伐军不仅能够顺利地进抵长江,占领汉口,而且“有可能向东扩展到上海”。总之,成功“无可争议”。(加伦:《今后南方工作展望或曰1926年国民党军事规划》,转见卡尔图诺瓦: 《加伦在中国》,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83年,第222-224页。)由此可知,随着蒋介石取得权力,北伐计划重新启动。1926年5月鲍罗廷和加伦又都先后回到广州,苏联顾问对北伐的态度自然又变得积极起来了。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的北伐行动正式开始。北伐军从军一级到师一级,几乎都派有苏联顾问协助指挥和严格贯彻加伦制定的作战计划。总顾问加伦不仅亲临前线,而且多次乘飞机飞到敌军阵地上空了解战场情况。而加伦依靠的则是一个全部由苏联军官和专业人员组成的参谋部,和既负责前线侦察,也直接参与轰炸敌军的由苏联飞行人员组成的飞行小组。(A·B·勃拉戈达托夫著,李辉译:《中国革命纪事(一九二五——一九二七)》,北京:三联书店1982年,第 219-227页。)正是依照加伦所制定的作战计划,北伐军迅速夺取了湖南和湖北,进而占领了江西、福建和安徽的大部分地区。
对此,蒋介石即使在转向反苏反共之后,亦始终念念不忘加伦在北伐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卓越指挥才能。武汉分共后,蒋介石一直想要留下加伦,或礼送加伦回国。抗战爆发前后,蒋介石亦几度向苏联方面提出希望能够再请加伦做军事总顾问。
这时候,苏联代表越飞出使中国了。一个急需资金,一个急找“项目”,于是两家一拍即合。1923年年初,越飞以养病为名赶赴上海,在沪10天,几乎每天都同孙中山促膝长谈。到1月26日,《孙文越飞宣言》公开发表,要点如下:
?中国东北铁路暂时只能由中苏两国共管,进驻外蒙古的苏联红军不必立时撤退;
?双方一致认为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进行国民革命,完成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而不是急于搞共产主义;
?孙中山搞国民革命“可以俄国援助为依赖也”【5】。
1923 年3月,苏共政治局开会投票决定援助孙中山,首批提供200万金卢布的财政援助。【6】当然,由于苏联的经?济刚刚稳定,一下子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这 200万金卢布纯属空手套白狼。原?来越飞跟孙中山签好合同后,立刻就去了日本,并同日本人签了渔业合作协?议,日本渔民可以去苏联滨海地区捕鱼,条件是要给苏联人交纳一大笔保护费,苏联人就是用这笔钱完成了中国项目的一期融资【7】。不久,苏联恢复经济效果初现,就又进行二期融资,拨出300万金卢布和8000支步枪、15挺机枪、4门火炮、2辆装甲车,援助中国创办黄埔军校。【8】
据黄埔军校教授部主任王柏龄追述,军校开办前,孙中山批了300支广东造毛瑟枪给军校。但是当时的兵工厂一心巴结军阀,不以军校为重,结果开学时仅仅发下30支,勉强够卫兵用。廖仲恺反复交涉也无济于事。正在此时,苏联援助枪械的船只到岸,一下运来8000支步枪,全带刺刀,每支枪配有500发子弹,还有10支手枪,全体学员欢呼雀跃。王柏龄回忆说,这是 “天大的喜事,全校自长官以至于学生,无不兴高采烈”,“今后我们不愁了,革命有本钱了”。
不只是黄埔军校,1923~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之前,广州国民政府累计接受苏联价值约300万金卢布的军火,包括步枪26000支,子弹1600万发,机枪90挺,炮24门。除此之外,苏联政府从 1924年11月起,每月还为国民党提供10万金卢布的党务经?费,甚至还给了国民党1000万金卢布用于创建国民政府中央银行。【9】
在北方,苏联顾问还训练和装备了冯玉祥的国民军。根据冯玉祥签名的收据,1925年4月至1926年3月期间,苏联给他提供了价值600多万金卢布的武器和弹药。1926年3月,冯玉祥下野后访问苏联,又签订了约1100万金卢布的军火贷款协议。【10】
这样,苏联三年间为国民党提供的军火和财政援助累计超过3000万金卢布。正是在苏联的强力输血下,国民党的北伐军才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版图中的一支决定性的力量。“宁汉合流”后逃亡回国的苏联顾问鲍罗廷途经?郑州时,曾对冯玉祥感叹道:“苏联用了3000余万巨款,我个人费了多少心血精神,国民革命才有今日之成功。”
TG对孙某人的定性:革命先行者。 还是很到位了,他的形象只能易粗不宜细了。仔细观察,小辫子太多了。
好像8000杆步枪还给军阀要走不少,还是许崇智给孙文留了两千杆,想再看看,当初真是....
也许,kmt和tg只是一颗藤上的俩个不同的瓜
TG是借着KMT这颗大树才发展起来的。
黄埔军校可是国共双方的军事摇篮。
黄埔军校甚至不是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最好的,当时中国最好的军校是北洋的保定军校,云南的云南陆军讲武学堂也很不错——是的,你没有看错,是“云南陆军讲武学堂”,不是“陆军云南讲武学堂”。
黄埔前几期还是以政治教育为主,军事为辅呢。
架不住学员的素质比较高,有革命激情。
说实话,当时中国的军事水平有够烂的。打仗主要不是看军事素质和技术装备,看的是有没有斗志和敢于牺牲的精神。
大家可以一起填坑。其实看外国人的日记、回忆录往往有好玩的发现,他们能提供一个完全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其中一些名人轶事极为有趣。
维塔利·马尔科维奇·普里马科夫(Виталий Маркович Примаков),苏联红军骑兵将领,1935年授军级(≈中将)衔,后在图哈切夫斯基案中被清洗。1924年来到中国,在冯玉祥的国民军中以化名根里·阿连(似乎应翻译成亨利·艾伦更好?)任顾问,是苏联军事顾问组副组长。
下面的文字出自他的《一个志愿兵的札记》(最初以化名刊载,中译本名《冯玉祥与国民军》),是他在赴冯玉祥部的途中在天津看戏的经历。特地把这一段手打出来,看看那位同学能考证出来这是哪一出?
————以下是原文的分割线————
从后堂走出两个堂倌,手执“精忠报国”的戏牌子,把它悬挂在戏台的柱子上。从后台走出一个身穿白袍(有人向我们解释,白袍是丧服)的年青人,手执双枪,用尖嗓中音唱起来,意思是,他的父亲身为元帅,为奸臣陷害,被皇上下令逮捕了,他打算立下战功,以证明父亲无罪。……
唱完了,这位英雄走到乐队跟前,喝了一口茶。随后,他的敌人出台了。从后台走出一个身穿华丽的长袍、配着双剑的高达肥胖的男人,他的背后腰部和肩头插着十多面小彩旗。在锣鼓期命中,在二胡刺耳的尖声中,他用威吓的粗嗓音对英雄叫阵。交战开始了。在打击乐好二胡的伴奏下,武生的武打场面是很精彩的。乐队的演奏显得没有节奏,士卒们在台上跑来跑去,按照他们自己的某种内部节奏,挥舞着刀枪。战斗以身穿华丽长袍的男人的败走而告终,于是胜利者唱起凯歌。然后,他从乐队那里拿了一个带有许多穗子的木棍(这象征着马),一只脚向上一扬,就算上了马,接着,再高高扬起脚,沿着戏台很快的跑着。从后台又出来了敌人,一个是黑胡须,悲伤插着小旗,另一个是棕黄色的大胡须,头戴鞑靼小帽。士卒们举着的旗帜,表示追击英雄的无数军队。武打又开始了。
————以上是原文的分割线————
这出戏到此还没结束,第二天还有,但是普里马科夫决定不看了,“因为我们不懂戏的内容”。
好奇的向大家求教一下,这到底是哪出戏?
送花 关闭
送花成功。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