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科学院的故事之华罗庚和馒头 上 -- 萨苏
因为要赶一个稿子,今天留在家中,正写着,有人敲门。迎出去一看,是父亲当年的老友来看望。
他的朋友们是带着花来的,萨娘分了一半摆在萨爹的案头,另一半,放在了门厅的书桌上
父亲的老友送给他的花,被工科的萨娘一摆弄,就仿佛从农机学院的试验田里拔出来的一样了
恍然,父亲离去马上就到两年了。
这样的拜访,我曾担心会有伤感弥漫。
然而,在相见都不禁落泪之后,不一会儿,伤感就被平和的话题代替了。他们是来看望母亲的,父亲的老友们眼里,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他们笑着争论,说着趣话,担忧着搞理论数学的没饭吃......
恍惚,父亲就在他们中间,依然是那样不多说话,只是微微笑着点头 -- 不要以为他木讷,曾经有人带了一个不了解科学院人的朋友来家,这位和每个人见面都要大拍肩膀,显得十分豪迈。轮到萨爹,仍是微笑着自我介绍,表情温文尔雅。两人伸手相握,那位抬起另一支手来,却无论如何拍不下去,只是表情古怪,僵持片刻,终于哎呀一声叫了出来。
萨爹放开手,无辜而略带莫名其妙地看过去,让甩着手的对方哭笑不得。
萨爹曾是北大篮球队的队长,那份手劲,我是领教过的......
所以,萨爹的同事有人笑说他“蔫坏”。
萨爹的同事中有很多人是有趣的家伙。甚至,面对生死这样的问题也不例外。
萨爹的一位老友,一位我国卫星用太阳能电池的权威专家得了和他一样的病,而且影响到脑部,医生说需要做开颅手术。
这手术十分危险,能不能下来实难预料,于是,上手术台前,这位研究员拍照散发亲朋好友,作为万一的留念。
照片上的他穿着条格的病号服,头发已经剃光,环绕头部,颅骨上拧进了四颗螺栓,用头箍固定着,状甚安详。
那是曾经风流倜傥的上海帅哥阿。这幅情景不禁让人有些伤情。
但他给自己照片的注释几乎让每一个人随后喷饭,忘掉他的处境。
那注释是 -- “塔利班”。
想来,他写下这注释时,自己一定也在笑。
能把塔利班和开颅手术联系起来的,实在......非科学院人莫属
这位叔叔今天还惬意地过着他的小日子,五年了,曾经肆虐的癌细胞竟然在一次次复发后被他和医生联手顶了回去。
我太喜欢他了,以至于很想把他的“塔利班”照片和名字放在这里 ,但是,正因为太喜欢他,又知道自己决不能这样做-- 那会打搅他的安宁。而这位叔叔日前来电,说正准备出国去看望女儿。
生命之树常青,愿他此行一切顺利。
他们在谈天的时候,可能因为最近所里在纪念华罗庚,不知是谁把话题转到了华罗庚先生身上。
[待续]
当年暑假学车,天太热就把白毛巾用水浸湿围住头脸,只露双目在外,观者皆云:基地组织来学车了!
爱科学院的精神,爱和萨爹一样的科学人。可,怎么后来恁多出国呢?
当时全中国人民都在往外跑,科学院人也不例外。
今后,国内外联系更加紧密的情况下,出国不出国,更都是平常的事情了。
吃呢……
才咬了一口就等不急了?
送花。注:送花、宝推可能得宝 关闭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看了半天就是没华罗庚和馒头阿
坑神阿
馒头还没蒸。
估摸着(中)里面有一小部分是华罗庚,馒头依然没蒸!
第二口还是没馅儿
第三口馅儿过去了……
我住在物理所,东边是数学所,西边是计算所,南边走走是软件所。所以那几天一直心潮澎湃来着。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就两年了。一下子想起,当时那本《潘承洞纪念文集》,还准备送给老爷子。于今,已是墓木已拱。
祝愿老人家安好。最近两年跟一位和老爷子岁数差不多的老院士一直打交道。感觉到他们那辈人身上的精神,到了我们这一辈人身上,缺失的很多了。
小弟改行做了无线通信,LTE和WiMAX两大技术领域,中国人的身影一直在闪耀。国际会议上提到中国人,中国人的科研实力,让很多外国人交口称赞的时候,我知道,老爷子也会笑的。
因为我们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FLASH]http://www.youtube.com/v/p5AqIfyXdTI[/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