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看着四代机, 俺琢磨着, 空战将自动化, 游戏化 -- az09

共:💬60 🌺342 🌵1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挠头

我倒不是说你的设想没道理,因为这个一直是长期以来的技术发展的方向。我说得的是这些并不容易,而且也不是成熟技术。

另外有一点,至少目前,人脑的计算方式和电脑是不一样的,不能这样比较,你看看为什么用那么强的电脑花了那么多年才能在国际象棋上搞掂世界冠军。

另外跳开来说,让电脑做动作应该不难,难得应该是选择在什么时候做,怎么组合。

家园 最终还是要解决人的问题

否则一堆机器/机器人打来打去为什么?

家园 搞成无人机的话很多功能可以简化

如果是无人隐形侦查机和无人隐形攻击机组合起来,即使各自功能单一一点,但组合起来就不得了了。

将来航母和预警机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

家园 我不反对

只是这样做和楼主的思路就有的不同,因为突破点完全不在电脑自动处理上,而且直接突出无人机的特点,比如无人情况下可以很高过载。

我主要是和楼主说他的思路并不是成熟技术能解决的。

家园 人工智能至少在现阶段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关键不在计算能力,而在于对误差的处理上。

家园 保存自己的帖子

此贴本是对另一贴的回复贴链接出处 可惜被小气的楼主给关了, 俺自己保存一下, 算是对得起自己码的那么多字。呵呵。

最后谢谢大家的花和宝。

帖内容 关闭

积分41130 乐善501 声望2428 家园 短信 趋/加/订/追 屏蔽 注册:2008-01-19 15:49:34

回复修改花170宝推收藏13统计更多工具草↓2偏要查看,扣除株钱一枚

显然是个不懂航空的人写的文章 [ az09 ] 于:2011-07-16 10:35:37 复:3496744 总阅:40100

随便看看, 就知道, 这显然是个不懂航空的人写的文章。

楼主显然看了一些数据, 做了一些数据上的对比, 那又如何?

一个小学生, 都能够想明白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要学习, 是要做作业的。 不做作业,不练手, 如何能够上大学, 成为一个大学生?

难道楼主生来是天才, 不用通过小学, 中学,不用学习, 不用写作业, 不用做练习, 就一步登天, 直接保送上大学? 甚至, 不用上小学, 一步登天, 就拿诺贝尔奖?呵呵

我们做运10的时候, 在大飞机项目上, 我们就是小学生, 而美国, 早就是大学生了。 二战的时候, 随便一个大型轰炸机, 那数量都是几千, 甚至上万的造的。

随便几个数据:二战时美国大概造了12,000架B17空中堡垒, 18,000架B24解放者轰炸机, 3900多架超级空中堡垒......

当年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点看全图

而在此之前呢.............人类是这样造飞机的:

保存一下......待续。俺要找一些图片。

搞过航空的都知道, 钻到飞机里面, 那里面是一个庞大得吓人的系统工程。单单那些材料, 那些标准, 背后就是一个国家的工业总体实力。楼主天真的以为, 好像这些东西不需要反复试验, 会从天上掉下来。

早上起来, 发现收到不少花, 呵呵, 那俺继续, 也顺便谢谢大家的花。

从1980年运十首飞, 到现在, 已经超过30年了。 这30年中, 中国的大飞机项目几乎停止, 除了为波音、空客做几个尾翼什么的, 好像俺没有看见什么进步。 直到最近, 才重新开始了中国的大飞机项目。

这里有个数字, 30年! 从1980年到现在, 是整整30多年!

好吧, 继续写之前发张图片先:

点看全图

这是什么呢, 显然, 这是一架飞机。 也显然, 这是一架做工非常粗糙的飞机。 非常非常的粗糙。 这样的飞机, 不要说拿波音707和它比, 就是俺现在自己做一架, 也要比它好得多。

但是, 西雅图航空博物馆显然没有嘲笑这架飞机的简陋, 反而, 这架飞机被摆在非常显眼的位置。 为什么呢, 因为这架飞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战斗机--Gaproni Ca 20。 人类才刚刚学会飞行, 就迫不及待的吧机枪架到了飞机上。 呵呵。

然后呢, 区区25年之后, 超级空中堡垒B29就被人类造出来了。 就是这个家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就是上面这个家伙, 在鬼子头上丢了两个原子弹。 就是上面这个家伙, 美国人造了超过3900架!

俺重复一下这个数字, 因为楼主很喜欢比较数字:

运十:1980年首飞至今是30多年, 中国人的大飞机项目, 停顿了将近整整30年!

从Gaproni Ca 20到B29, 是1917年到1942年, 只有25年。人类从一架非常简易的飞机, 到B29超级空中堡垒, 只花了区区25年。

所以, 现在来比较运10和比较B707是没有意义的。

运十是中国的第一架大飞机, 是波音767尺寸的大飞机。 是30年前就首飞的大飞机。 30年前!

没搞过航空的人是不知道大飞机究竟有多复杂的。 俺去波音工厂, 看过后, 俺只有一个感觉, 渺小。 俺真的很渺小。 一个人个的力量, 在这么庞大的系统工程面前, 俺除了觉得渺小还是渺小。

另外一个数字:

一架小飞机, B737。他的机电系统的培训手册, 整整3大本, 几千页, 10多斤重。 一批航院校(南航, 北航, 西工大)的本科毕业生, 只是做一个简单的机型熟悉培训, 只是熟悉一下, 远谈不上很了解, 就要脱产培训超过一个月。

波音的使用的各种标准, 诸如BMS,NAS,MS,MIL等等等等的手册的目录, 只是一个目录, 就超过1000页! 各种手册, 包括各个厂家的手册, 超过10,000本。

至于造飞机.......至于造像运10这样比737还要大的大飞机, 呵呵。

哪怕是曾经亲手画过一个工程图, 然后亲眼见到图纸变成产品的普通工程人员, 也知道, 象运10这样的工程, 在1980年代的那个年代, 能够造出来,而且能够在拉萨这样的高原成功起降, 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如果当时运10没有下马, 再历经30年..........。

可惜历史没有假设。 所以, 我上面提及的美国那些标准, 那些材料, 那目录就超过1000页的工业基础, 我们就还要继续摸索.....。

====================================

这是后面帖子对楼主的回复, 索性贴到这里一起:

您这样一说, 更加证明了您只是个纸上谈兵的票友。

您说:

航空工业必须依托于既有的工业基础,有什么样的基础、才会有什么样的航空产品。

这句话就说明, 您就是个纸上谈兵的票友。 为何, 航空工业, 从来就是Pioneer!, 从来就是技术先驱。 所谓的航空工业基础, 从来就是一个螺旋形的发展曲线, 从来就不是仅仅依托现有工业基础就能够实现的。 否则, 仅仅依靠1917年的工业基础, 怎么可能在短短25年中, 就从一架简易到破烂的飞行器, 变成B29这样的超级空中堡垒, 而且, 一造就是几千架, 几万架!。

美国人的航空工业基础是造飞机造出来的!!!! 是先造飞机, 再有基础! 而不是先有基础, 再造飞机!

不信的话, 看看美国航空的几大标准: MS,MIL,NS,NAS,等等等等, 这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 这些标准都是军标, 不管是海军标还是空军标还是其他的标准, 都是军标, 军标从来都是技术先驱, 从来都是为了实现一个目标去研发, 然后实现, 然后成为标准的。

航空工业, 从来就没有什么工业基础可以依托, 因为, 它是技术先驱, 航空工业, 是工业基础的缔造者, 是工业标准的制造者!

俺高度怀疑, 您是否曾经摸过飞机。 俺的这个摸过飞机, 不是指坐飞机时摸一下, 而是深入的摸过飞机。

俺摸过大飞机, 深入的摸过。俺从机身到附件到发动机, 俺都深入的摸过, 而且摸过很多年!

所以,俺知道, 你是个外行!

至于什么经济规律, 您更加不懂。 也只是个纸上谈兵的票友。

所以, 俺是看明白了, 你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一句话, 中国这样的二流国家, 压根就不应该搞大飞机。

按照你的逻辑, 中国当年压根就不应该耗费倾国之力搞两弹。老老实实做个二流国家就行了。

==============================

还是后面对楼主的回复:

所以说, 你不懂航空, 也不懂历史。

你不懂航空的发展史。 你想要象我一样, 在航空航天院校里面, 系统的学过航空的相关知识和历史知识。

然后, 象我一样, 去您所敬仰的美国的航空博物馆看看。 看看航空的发展史。

然后呢, 你要象我一样, 有多年的航空经验。

你才会懂我在说什么。

因为, 我发现, 你根本看不懂我在说什么。

因为, 你没有足够的背景知识。

我已经说过了, 按照您的逻辑, 我们的原子弹, 以及你现在推崇的航天工业, 中国都没有资格搞,也不应该搞。

想当年, 美国那样的工业基础, 才能搞出连德国, 连日本都没有搞出的“曼哈顿工程”, 你中国, 你195几年的中国, 搞原子弹, 甚至, 搞氢弹, 这不是笑话嘛。

您搞不懂一个非常非常简单, 也非常非常重要的概念, 就是, 工业基础是造出来的。 不是先有工业基础才有产品, 而是, 先有产品, 才有工业基础。 你没有搞懂这个概念, 你是搞不懂航空, 也搞不懂经济的。

所以, 我们才会在一块白地上, 从无到有, 建出航天城。 所以, 我们才会才一块白地上, 建出原子城!

你连产品都没有, 或者说连产品都没有打算有, 你那里来的工业基础?

在你的脑海里面, “工业基础”除了“工业基础”这四个抽象的文字以外, 还有什么?

我告诉你什么是工业基础: 工业基础是, 我们为了测试一个装置, 专门设计一个实验台。 我们为了生产一架飞机, 想要某种高强度材料, 专门进行研发......

工业基础不是抽象的, 工业基础是具体的, 有专门专业针对性的!

你都不玩这个东西, 你再等100年也不会得到这个工业基础!!!!

所以说你不懂航空!

所以你说敬仰的美国才建国两百来年, 就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因为人家什么都玩, 什么都造, 在玩, 在造的过程中, 就建立的他们的工业基础!!!!

所以美国人很自豪, 说:We are pioneers and trailblazers!

所以说你不懂经济!!!

你不懂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美国人的国家工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 你要想成为世界强国, 你必须要成为Pioneers! 看看近代史, 这些世界强国, 那个不是Pioneer, 或者曾经是Pioneers, 或者继续是Pioneers!

通宝推:马大善人,佛门孤雪,山深水阔,老醋花生,洗心,铸剑,鳕鱼邪恶,人在旅途,myDday,渡泸,虎王2006,

最后于2011-07-17 23:38:42改,共18次;

通宝推:hwd99,皖江吴郎,乾道学派,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提供一个佐证:为发展航空航天研制的‘九大设备’。

万吨水压机的工程还没有脱手,沈鸿又接受了领导“九大设备”设计和制造的更艰巨的任务。如果说,万吨水压机之役还只是沈鸿亲率一支精兵,在上海打了一场攻坚战,那么,“九大设备”之役便是以全国为战场,打了一场重型机械制造的攻坚战。那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国际环境严峻。中央决定自力更生研制原子弹、导弹和新型飞机,以大大加强国防。所需的新型原材料必须立足于国内。1961年5月党中央批准研制的“九大设备”就是为生产这些新型材料而研制的重大机器设备。这些历时9年才完成的“九大设备”,在当时世界上全部拥有的,也仅是两三个发达国家;它们为解决我国研制原子弹、氢弹和导弹等多方需要的设备,奠定了基础。沈鸿为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写下了极为辉煌的一笔。

  “九大设备”不是九台大设备,而是九套大型成套设备,包括840种,1400多台,总重量45000吨的复杂、精密的重大机器设备。这九套设备是:

  第一套:30000吨模锻水压机;

  第二套:12500吨卧式挤压水压机;

  这两套共有298种、460台,总重量24750吨的机器设备,主要用于飞机、导弹的翼梁、壁板、型材、鼻锥的锻造和挤压。

  第三套:辊宽2800毫米铝板热轧机;

  第四套:辊宽2800毫米铝板冷轧机;

  这两套共有221种、303台,总重10000吨的机器设备,用于轧制飞机、导弹用的大铝板。

  第五套:直径2—80毫米钢管轧机;

  第六套:直径80—200毫米钢管轧机;

  这两套共有189种、318台机械设备,总重3800吨,用于轧制飞机、导弹及其他尖端技术用的薄壁耐高温钢管、不锈钢管等。

  第七套:辊宽2300毫米薄板冷轧机;

  共有106种、222台机器设备,总重6220吨。

  第八套:辊宽700毫米、20辊特薄板轧机。

  这两套用于轧制宽而薄及特薄的耐高温钢板和不锈钢板。

  第九套:10000吨油压机。

  主机2种、2台,总重1500吨,用于压制玻璃钢导弹鼻锥。

  在这些机器设备中,重百吨以上的大工件18件,最大的工件重约160吨。

  这一大战役,涉及中央10个部委,上百家工厂,10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1万多名工人,进行了100多项重要的试验研究。原定1966—1967年完成交货,但正在交付设备的高潮中,“文化大革命”风暴到来,干部受迫害,工作被搞乱。幸经聂荣臻元帅亲自检查督促,才在1969年最后完成。历时近9年完成的“九大设备”,当时世界上全部拥有的只有二三个国家。这些设备适用、可靠、造价低。对外开放以来,美、日、联邦德国等国专家参观之后,对60年代我国已研制出这样的成套设备无不表示惊异和赞佩。这九套设备在本文脱稿时仍是国家命脉,举一个例便可说明此事。第一套30000吨模锻压机在不久前还为波音飞机公司生产钛合金客机用起落架锻件。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www.stdaily.com

原文链接:http://www.stdaily.com/special/content/2009-09/17/content_105805_3.htm

上海在70年代末准备搞5万吨水压机,但最终没有搞成。我估计这项工程是为了批量生产运十的起落架而上马的,随着运十的下马,这项工程也就终结了。

通宝推:注册之后,az09,南京老萝卜,
家园 光喊口号没用,航空工业的发展进步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

还是那句话:你一不懂技术,二不懂历史,三不懂经济。

美国自从1894年工业总产值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以后就从来没当过世界第二(眼下中国有可能超过美国,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面临“老大不保”的挑战)——这就是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时候,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这就是二战前美国航空工业大发展的阶段,所具有的技术基础;这就是二战前美国航空工业大发展的阶段,所具有的经济基础。

从需求上讲,和欧洲不一样的是,二战前、美国的航空工业大发展的阶段,恰好不是靠军事需求和政府订单来推动的。那个年代的美国,孤立主义盛行,军队规模被裁减到最小限度,联邦军队的装备水平甚至不如资本家的私兵。是民用领域的强大需求,刺激和推动了美国航空工业的持续发展。二战期间大名鼎鼎的C-46/47军用运输机,就是从民用运输机发展而来(前者是寇蒂斯CW20,后者是道格拉斯DC3);生产了B-29的波音公司,战前更是推出了革命性的波音-247客机,开创了世界航空史一个崭新的时代。正是有了这些在民用航空领域积累下来的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才有了美国航空工业在二战期间的辉煌。

作为对比,印度在46年前就搞出了HF-24“风神”战斗机(这可是货真价实的原创型号,绝非仿制,原创度高于强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可是,直到现在,三哥还在为LCA的难产而头疼不已……

——按照那种理论,既然有46年前的“风神”战斗机,三哥今天的航空工业,应该很NB才对啊,怎么会搞出LCA这种“钓鱼”项目、“白象”产品呢?

——难道是因为印度人雄心不够大么?

——是因为印度人不懂得“航空工业的引领效应”么?

——是因为印度人不知道“你要想成为世界强国,你必须要成为Pioneers! 看看近代史,这些世界强国,那个不是Pioneer,或者曾经是Pioneers,或者继续是Pioneers!”么?

对照1903~1939年的美国,和1964~2010年的印度,对照这两个国家的工业基础、技术水平、经济基础,答案不就是呼之欲出了么?

你的这套口号不新鲜,不就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么?不就是“大跃进”么?哥们,对中国人来说,真的不新鲜、一点都不新鲜!

无论对整个航空工业也好,对某个具体的项目也罢,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既然事情都是干出来的,那么干之前就要盘算清楚,自己有多大本钱、能够往前迈多大步,要不然,就像《让子弹飞》里面汤师爷的那句台词:“步子不能迈得太大……迈得太大了,‘喀嚓’,容易扯着蛋!

关键词(Tags): #航空工业
家园 工业基础是怎样产生的?

此帖俺已经改写,因为太长, 拿出来单发, 帖到了此处: 链接出处

-----------------------------------------------

-----------------------------------------------

好吧, 俺们继续说说工业基础是怎样产生的。

说这个话题之前, 俺必须要说, 你象下面这样, 封俺对您的回复贴, 不好, 不大气。 好歹俺下面的那个对你主贴的回复贴收到的花几乎是你自己的主贴的两倍, 一大堆的通宝推荐。 可见公道在人心。

你的 3498812 帖(显然是个不懂航空的人写的文章)已被 楼主/被复者 回收:2.1.2 涉嫌恶意人身攻击,骚扰、威胁,污言秽语,侮辱、阴损

理不辩不明。 讨论问题呢, 就是大家各摆观点, 然后各自举出各种的论据, 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你不同意俺的观点, 可以讨论。 但是, 说不过就仗着自己是主贴, 就封不同意见的帖子。 不好。 呵呵。

----------------讨论的分界线--------------

Alarm同学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你不知道美国人是怎样想的。 你不知道什么是所谓的“美国精神”。

你举出了个印度了例子能说明什么呢? 前面的帖子里面你还举出了俄罗斯的例子, 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例子。

你举出了那么多的失败者的例子, 想说明什么呢? 想说明, 人家失败了, 所以.......我们幸好没有搞.......否则, 也注定失败?

问题是, 我们有印度那么没出息吗? 我们有印度那么“免煮柿油”, 那么乱糟糟吗? 我们有印度那么腐败吗, 在海关, 在国门公然向全世界索贿?

我们有印度那么没有出息吗? 一个国家的独立, 不是靠打出来的, 是靠“甘地”同学闹“绝食”闹出来的。

甘地说: 你不让俺独立, 俺就不吃饭!!!!

幸好印度人碰上了还算有一点点绅士风度的英国人, 要是碰上日本鬼子呢, 甘地同学还不被鬼子给吃了? 呵呵。

我们有印度那么不团结吗? 人还分个三六九等, 我亲耳听到我的一个印度同学说印度的贱民是Dirty cheap!

我们有戈尔巴乔夫那帮人那么无聊吗? 穷极无聊, 把好好的一个国家给弄分裂了, 国民经济倒退50%, 而且一退就是20年! GDP总量弄得只有现在中国的五分之一! 俄罗斯没继续分裂就不错了, 还想继续是超级大国吗?

问题是:为什么你不多看看成功的例子, 满眼都是失败的例子呢?

比如你的母校,中南大学的,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的,碳碳复合材料,即便是这么个值得称道的, 成功的例子, 在你说起来,也是那么的负面。 

---------------继续讨论的分割线--------------

为什么我们不看看美英是怎样起家的呢?

即便米国从189几年就经济总量世界第一, 那又如何? 美国才两百来年的历史。 两百年前呢? 还是世界第一吗?

你可能会就此追溯到英国, 毕竟, 英美是一家。 那么, 英国是如何起家的呢?英国曾经是世界第一, 日不落帝国, 但是, 英国一开始就是世界第一吗? 一个小小岛国, 呵呵, 是如何变成世界第一的呢?

为什么我们不学好, 不学英美, 偏偏要去学印度呢?

你没事学Loser干嘛, 为什么不学Winner呢?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 老师做批评, 最喜欢说的话, 就是: 什么榜样不看, 要看坏榜样!

然后呢, 北美, 南美, 都是殖民地, 为什么美国就搞得这么好, 南美呀, 墨西哥呀, 就差那么多呢, 记得当年一开始, 大家都差不多的呀!

所以呢, 大家就要看历史, 看看人家是如何建立他们的“工业基础”的!

也不用看什么大部头著作, 看点快餐的就行,

比如:央视的《大国崛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比如:美国历史频道的最高收视片《American, The Story of US》。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看完这些, 大家至少会知道, 什么是所谓的“美国精神”了, 为啥美国人为之骄傲!

这部片子告诉我们, 美国人是如何在一片白地上建出一个世界第一的。

这部片子也告诉我们, 即便是美国人, 也不是随随便便成功的。 当年美国西部开发的时候, 去西部的路上, 沿途都是尸体的。

-------------睡觉的分割线------------

俺要睡了, 待续.........

说了半天, 俺还没有开始说主题, 也就是说, 为什么说, 所谓的工业基础, 是造出来的。 是先有产品, 才有工业基础。

不过, 俺真的要睡了.......呵呵

待续..........链接出处

家园 工业基础是靠长期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

它绝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绝不是靠喊口号喊出来的,绝不是靠宏大的构想“计划”出来的——网上有句顺口溜“棒哥掌握过去,三哥拥有未来”,如果工业基础是“想”出来的、是“计划”出来的,那么三哥早就应该成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了……

要论喊口号、要论雄心壮志,三哥可一点都不差哦……尼赫鲁老爷子早在印度独立后、就发出了印度人民的最强音:印度永远不会甘于平庸,命里注定要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只可惜啊,任何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

那么,什么叫做一步一个脚印?咱不说概念,只举事实:

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第三代核武器,这就是“一步一个脚印”。

东风-1(仿制近程导弹)-》东风-2(自研中近程导弹)-》东风-3(自研中程导弹)-》东风-4(自研中远程导弹)-》东风-5(洲际导弹,8000公里级别)-》东风-5A(洲际导弹,12000公里级别)-》东风-5B(洲际导弹,MIRV),这就是“一步一个脚印”。

歼五-》歼六-》强五-》歼七-》枭龙-》歼十,这就是“一步一个脚印”。

一步一个脚印,那就意味着每一步,都要在技术可行性、经济可承受性、需求的必要性,在上述三个至关重要的要点,进行严谨的论证,一切计划、必须实事求是。

一步一个脚印,那就意味着项目的全过程,从前期论证、再到技术摸底、再到技术预研、再到正式的研制、试验和验收全过程,科学规划、严格管理。

一步一个脚印,那就是不能像“运十”项目那样,搞“钓鱼”工程、“坑爹”工程。

你用不着继续喊口号,呼喊“我们是中国,不是俄罗斯、不是印度,我们是第二个美国”——我们是什么、不是什么,不是吹出来的、是干出来的。

——如果我们做事情都像“运十”项目那样,而不是像搞“两弹一星”那样,那么,我们就是第二个印度、第二个俄罗斯,而不是第二个美国!

既然说到黄伯云的C-C复合基刹车片项目,那就不妨多说几句:

——如果这个项目,像“运十”项目那样、没有具体的需求和明确的技术、经济前景,那么这个项目不可能成功。这个产品投入工业化批量生产后,专门组建了一个公司,来自民航和空军的订单源源不断,经济效益极佳。

——如果这个项目,像“运十”项目那样,要挤占学校其它院系的资金、要挤占粉冶所其它科研项目的经费,那么这个项目不可能成功,因为学校没有足够的资源长期投入,这是非常现实也非常客观的问题。

——如果这个项目,像“运十”项目那样,胡乱吹嘘技术指标、却无法兑现,项目管理混乱,搞成一个“钓鱼”工程、“坑爹”项目,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家园 你说的那个是俄罗斯航空593号班机

是副机长严重违规,让自家孩子在机舱里面操纵飞机,国家地理《空中浩劫》系列里面对这个空难有完整的描述,实际上当年两架飞机空中对撞的乌柏林根空难也有类似的原因,飞机的自动防撞系统提示是对的,但俄罗斯驾驶员按照瑞士空管的指示继续下降,最终导致空难。后来有个俄罗斯哥儿们愣是去把瑞士空管给干掉了,判了8年,应该已经出狱了。

俄方机组依照指挥开始下降高度,但几秒后,飞机的空中防撞系统(TCAS)提示他们将飞机拉高。几乎在同一时刻,另一方611次班机上的空中防撞系统提示机组下降飞机高度。如果两架航班上的飞行员都按各自的防撞系统提示操作,即可避免这场灾难。611次航班遵照防撞系统的提示下降了高度,由于他们将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雷达屏幕上的2937航班,而没有及时将自身状况通知空管员。在碰撞发生前8秒钟,611次航班的垂降速度已经低于碰撞范围,依照空管的要求达到了每分钟730米。而此时另一方的俄国飞行员则是按照空管员的指示也在继续下降高度,并第二次将他们的磁方位向同一方向又更改了10度。

  随后,尼尔森再次提示2937次班机下降高度,由于事发当晚空管中心的主雷达正在维修中,这意味着空管员必须在很慢的系统速度下指挥往来航班,而这也导致了尼尔森向2937机组提供的611次班机的方位信息出现错误。就这样,俄航班遵照空管员的指示而忽视了来自防撞系统的警告,继续下降高度。不过,随著机上防撞系统指示有飞机越来越接近及不断提示要爬升,机组人员已开始质疑空管员的指示。两机在相撞前3.8秒终于可以互相目视对方,尽管俄方机组员已立即爬升飞行高度,但毕竟为时已晚。

  终于,两架班机在10600米左右高空相撞,611次航班的垂直尾翼从2937次航班机身左下方划过,Tu-154客机随即爆炸并解体为两段,611次班机则失去控制并勉强飞行了7公里,两分钟后坠毁在一个山腰附近,其一部引擎在坠机前爆炸并脱离机翼,两架航班上共计71名乘客及机组人员全数遇难。

家园 那就不如直接全用无人机得了
家园 说到底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冲突

个人以为,现实主义不会输,但只有理想主义才能带领我们走向胜利。一个人,一个国家,总是要有些理想的,没有理想就没有进步,就是固步自封,原地踏步。只有当更高的追求存在的时候,我们才有进步的动力和理由,过多地强调客观条件是对自己的放任也是对子孙后代的不负责任。

有人会给理想主义者扣上“不切实际”的帽子,但是,人类历史上成功的发明创造乃至任何一点进步,不都是建筑在“不切实际”的基础上吗?固然有不切实际的人失败了,但这只能给我们警示,告诉我们通往理想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也告诉我们什么样的路径是行不通的。我们要做的是不断地尝试,不断地纠正我们的错误,从他人的教训中吸取经验,而不是因为他人的失败而畏缩不前。

即使我们有失败有挫折也不怕,因为坚持理想的人总是在进步,总比在原地不动的人走得要更远。有朝一日理想达成,回头望去,早已是五岭逶迤腾细线,乌蒙磅礴走泥丸。这种万山踏遍聛眤天下的感觉,只有理想主义者才能体会得到。

家园 应该不是这个。

应该不是这个事故。

是另外一个事故。

不过, 象俄罗斯这样的弱智事故, 国内也有过。

国内期刊《飞行器失效分析》中,说到一架国内的飞机。 摔了。

记得好像是设错了目的机场的气压高度。 然后呢, 到了目的机场, 飞机已经快接地了, 仪表还显示离地老高。

接地前, 飞机老早就一直在叫“Pull Up!!” “Pull Up!!”....... (拉起!!! , 拉起!!!!)

但是呢, 黑盒子里面的最后的驾驶舱通话记录是:

机长问: 说啥呢? 副驾驶说: 不知道。 然后领航员说: 小心点......。

家园 您的这句话等于没说。

工业基础是靠长期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

在您的那个帖子里面, 已经不止一个人提醒您了, 您的逻辑是有问题的, 是混乱的。

您的逻辑, 一直是: 如果这个项目成功了, 不管他是如何成功的, 不管它当年是否如“导弹、原子弹工程”一样, 占用了你所谓的大量的资金, 所耗的资源相是否当于打了一场中型战争......总之, 他就是合理的! 他的成功, 就是一步一个脚印的, 长期努力的结果。

至于失败的项目呢.......反正它已经失败了, 至于是否如运10般, 已经首飞成功, 已经在海拔3、4000米的高原机场上起降成功(不是搞航空的是不会明白为什么俺会反复强调高原起降的)。 也不管它是否也可以如导弹、原子弹工程一般, 也通过30年的不断努力,一步一个脚印, 也带动相关产业和技术, 也培养出一个人才梯队, 反正, 30年前, 它就是被解散了,所以, 它注定就是会失败的。

你知道吗, 你的帖子的视点很小。 一直就在纠缠那一亩三分地。

你这样的视点, 怎有能力评价如运十般, 涉及到上千家相关企业, 可能超过几十万人涉及的一个大工程?

今天开始是周末了, 俺不写帖子了, 休息。 免战牌高挂, 俺要度周末。 呵呵。 改天再继续讨论“工业基础的产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