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80年代初我们理解的存在主义及其在校园的影响 -- wqnsihs

共:💬371 🌺2519 🌵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家园 能通读一遍《作为····世界》的有几个人
家园 我想翻一遍的人不少,读进去的人很少,读进去且又读出来

的人可能就是个位数了。

家园 那个年代的大学生,专心读书,专心思考,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

作为80后大学生,我最困难的时候,每天生活费只有3.5元。那时候华师还有一位同学每天到食堂捡饭吃。---所以我说年轻一代会更加实际。

其实和物质上的困难相比,精神上的困难更大。

家园 当年因为物质贫困自杀的大学生不多,而因为不理解:

“谁发家谁英雄,谁受穷谁狗熊”之类价值观颠覆性的改革而神经失常或沉沦或自暴自弃等精神自杀的人极多。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同叹气,不过话又说回来,要是按当年的标准我也上不了大学
家园 这段经历对我们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们那一代的大学生的最特别的与众不同是:

先是不自主地进了社会“大学”,都是靠“自学”来成才的,但是后来又跨进了真正的大学门(可以说是“万幸“的),因此我们是有目标有动力地寻求知识以提高自己的能力的,实践动手本领较强。

看到海外的一些青年,有的把大学的学习分为两个阶段,中间休学做“背包客”去游世界,一边打工赚钱,一边学习风土人情。有的虽先把学位完成,但不急着就业,也云游四方一下。他们一般多选择那些自己过去不太熟悉的生活环境去体验。

接触过不少这样的同僚,这段经历对他们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们和国内来的许多朋友家庭,也都不同程度地鼓励自己的子女这样做过。

家园 也许这也就是必由之路,先物质而后精神

精神超前不一定是好,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住的。

和您描述的那一代大学生相比。年轻一代的精神压力明显不同,马加爵的事情,很多人都忘记了吧,但是那就是事实,具有深厚的现实基础。

家园 77级,78级有一大批有社会经验的人

77级,78级有一大批有社会经验的人,他们上过山,下过乡,当过兵,进过工厂,对中国现实的理解比我们深刻,在他们的讨论中,我们的确理解很多事情,这也是能够学习到这种独立思考,努力奋斗的精神的原因。

不知道以后的阶级会不会有这样的经历,重底层到高层的经历,如果都是些赵括之流,若干年后,情何以堪

家园 入静
家园 这批人几乎都成神话中人物了。

恢复高考前几届几乎都成各个高校中的神话了。

特征是年龄普遍偏大,特别好学,特别能吃苦。不说好学校就说一个青海一个普通师专,我刚任教时,系主任就提到这些人,这些人,不少是拖家带口的,有个女生回家时带个空口袋,归校时背一袋杂面馒头回来,在校期间基本就是开水就馒头,馒头就开水。

学习那就是疯狂,不是一两个人,是整个集体的疯狂。连带把他们的老师逼得发狂。

另外组织能力很强,各种学术社团活动搞得很活。

过了那几年,随着应届生比例的增加,那种气氛慢慢就过去了。

家园 我想大概是人们对名词、概念上的美好向往,阻碍了对

真实情况的了解,导致羊头狗肉不分“名”不副实,表面上看是“名”、“实”之别,分辩能力不足,实际上大概是出于自己的私心(表现出来的是公心)。

家园 在这点上,我发现方舟子和忙总很像。这是可以从

”我为了自己独立精神,已经放弃在体制内的位置,成为一个真正的自食其力者“

在这点上,我发现方舟子和忙总很像。这是可以从方舟子一直以来的论战,科普书籍,访谈中看出来的。他也是科大的,看来科大在这方面真的是很有一套啊。

家园 好熟悉的画面,不过对师兄的一项数据存疑

按说师兄离开后我才去,时间更加靠后。似乎不是

必须每月寄40元人民币才能维持生活了。

我说说我当时的花销:我家里人均收入超过36元,而当时人民助学金的标准是30元以下,所以入学时我没有任何助学金。

助学金当时分四档,分别是每个月19.5元,14.5元,10元,6元。

我在84到86这一年半中,每个月花在吃饭的钱连同换饭票,每个月就是30出头,牙膏肥皂洗衣粉作业本都算上也不到四十。当时食堂菜饭票已经全校统一,没有当年师兄们罢吃的故事了---这个事情方励之是有功的。

我记得的菜价是从5分的青菜到4毛钱的酱汁大排。我平常买的多数是烧三鲜,炒三片这些3毛或者两毛五的菜,每周两次大排我一般能赶上一次。冬天到一食堂去买3毛钱的小炖肉也很好吃,还是热乎乎的。我父母让我一次带够每个月50元的生活费,实际上每学期期末我都剩下100多,拿去在安徽和江浙上海旅游了。

我感到第一次涨价是86年,当时食堂价钱主要是出现了5毛钱的小炒,再往后就越来越离谱了,89年“动乱”时的大排,在新食堂卖1块六毛钱一份。所以86年后开始,每个月全体学生补助5元钱菜金,到了88年价格闯关失败,每人补助10元钱。当时一个天津同学叹道,将来某一天甲等助学金会变成319.5元,我们这些没有助学金的变成300元,狗屁差别也没有了。

家园 【讨论】独立人和社会人的存在

忙总该文不错,看后能发人思考。

在这里提点看法,如果存在只是个体的表达,会简单得多,这也是为什么上古时期,社会结构简单时候,各地表现出来的存在会五花八门。但随着社会政治结构的逐步确立,人除了独立人,还有社会人的存在,此时就出现了文中的他人的地狱之说,但这我想对于乐观积极的人来说,会有从地狱走出的实践探索。

家园 我想与当时国情有关,就像一批人被关在黑屋子里,突然

打开窗子,眼光进来,眼晕目眩之下,外面一切都是美好的,新鲜的。当时图书馆进口一批美国杂志,放在阅览室,哪里随时都是人满为患的。其实以今日眼光,恐怕没那个年轻人有兴趣去看那么严肃的杂志:例如《外交季刊》就是那时在阅览室看到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