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80年代初我们理解的存在主义及其在校园的影响 -- wqnsihs

共:💬371 🌺2519 🌵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80年代初我们理解的存在主义及其在校园的影响

-----体验你自己的此时此刻的存在,就是把握人生价值和人生真理的唯一方法

就我知道,77,78,79三级的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存在主义影响极大,甚至影响到今天他们的为人处世的各个方面。由于这批人中的一些已经走上领导国家前进的岗位,所以可以说存在主义现在也就影响到我们国家的未来进步方向,甚至带来的后遗症,问题或危机也是可以提前预估的。

下面我只是把当时我们粗浅的理解写出来,并不代表现在我就是这么看的。

一、存在主义定义

当时我们理解存在主义实际并非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哲学,更像一种文化思潮或者人生思考:生命的价值是什么,或说人活着是为什么?

存在主义简单的说就是: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就是最真实的存在。

所以存在主义的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 

也许熟悉西方哲学史的人就知道,这种观念其实并不新鲜,是克尔凯郭尔、尼采和胡塞尔等的思想演绎和展开。

1、思想来源

存在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从文学开始的。其主要人物包括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萨特,马塞尔,加缪等。

存在主义第一个思想来源应该是克尔凯郭尔。

克尔凯郭尔的基本观点是:

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人个体的死亡。社会将高度集体化和外在化,个体存在在现代社会将没有意义。所以物质世界的存在和抽象的精神存在并不真实。真实存在的东西只能是存在于人个内心中的东西,是人的个性,人是世界上唯一的实在,人的主观意识是最基本的存在,是万物的尺度。

存在主义的第二个思想来源是尼采。

尼采的基本观点是:

上帝死了,人类已经没有束缚和最高裁判。所以人类将成为“超人”。

尼采的超人就是超越人类目的的人。

人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强力意志。强力意志是其他一切心理动机的基础,也是一切人类活动的动力。这里我理解强力意志为不受任何束缚的自由意志。  

2、产生和发展  

存在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海德格尔,将存在主义发扬光大的是萨特。  

海德格尔受尼采的影响很深。

海德格尔基本观点:

(1)、西方思想史只关注存在着的事物,而遗忘了存在着的事物的存在。这是思想上巨大的突破。

(2)、人的基本特征在于它是世界中的存在。人就在世界之中,因为人完全处于存在之中。人是一个存在的场或是领域,场的中心并没有所谓的精神实体或者自我实体。

(3)、“我将要死”并不是世界中的一个外在的和公开的事实,而是我自己存在的一种内在可能性。我随时都可能要死,因此死就是我现在的可能性,而且我也肯定会死,无论是死于哪种方式,因此死又是我存在的极端性。它是我各种可能性中最极端、最绝对的一个。承认了死就是承认了人的有限性。人都是有限的,因为它的存在充满非存在。

(4)、作为"存在"的人,面对的是“虚无”,孤独无依,永远陷于忧虑和恐惧中。正是忧虑和恐惧,才揭示人的真实存在。人有自我选择和自我控制的自由,忧虑、恐惧使人通向存在,只有存在,才谈得上自我选择的自由,才会有光明和快乐。

  

萨特的基本观点:

(1)、存在分为两种: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

自在的存在是一个物体同其本身等同的存在。

自为的存在同意识一起扩展,而意识的实质就在于它永远是自身。

(2)、我们的思想超越自身、超越一切,因此人类的存在永远是自我超越的:我们在存在中永远超越自我。因此,我们无法占有我们的存在,我们的存在永远在我们自身之外,也就是说,存在先于本质。   

二 、存在主义要点

1、存在先于本质  

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或体外的灵魂;道德和灵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创造出来的;人没有义务遵守某个道德标准或宗教信仰,人有选择的自由。

“存在先于本质”代表了存在主义的形而上学。

本质先于存在不是一种绝对的、普遍的规定,它只适用于物,而不适用于人。

人的存在先于他的本质,其意义就是说他必须先存在,然后才创造他自己。但是存在并不创造他,他是在存在的过程中创造他自己的。

也就是说首先是人存在、出现、登场,然后才给自己下定义。

如果人是不能下定义的,那是因为在最初他什么也不是,只是到后来他才是某种样子的人,而且是他本人把自己造成了他所要造成的那样的人……人不仅是他想把自己造成那样的人,而且也是当他冲入存在以后,决心把自己造成那样的人。人,除了他把自己所造成的那个样子以外,什么也不是。

人的本质是人自己通过自己的选择而创造的,不是给定的。  

2、存在是偶然的、荒诞的  

包括人的存在在内的所有的存在都是偶然的,是偶然发生的事物。无论对于人还是物质的宇宙来说,都没有任何先定的东西。

偶然就是说物质世界的存在是没有理由的,也不是根据某种绝对的观念、思想或精神演绎出来预先具有一定意义的。

既然所有的存在都不是决定的,而是偶然的,所以,存在是不确定的。

由此可以推知,从根本上讲,存在是荒诞的。

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事先决定事物应该这样而不应该那样,同样,我们也没有理由事先决定人应该这样而不应该那样。

所以人类应该行动起来为自己争得生命的意义,创造自己的价值。 

 

3、自由和选择  

人首先存在着,然后通过自己的选择去决定自己的本质。所以,人有绝对的自由。

人的自由表现在选择和行动两个方面。只有通过自己所选择的行动,人才能认识到自由,因为人的本质是由自己所选择的行动来决定的。

个人的自由首先表现在他认识到由于受传统文化和习俗的束缚而缺乏自由,因此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认识选择的重要性,并按照自己的选择去行动和承担生活的责任。

自由是在纯粹的主观意识之中。自由就是自我想象力本身。自由与不自由,完全取决于自我选择,取决于自己是否有责任感。

人最重要的特性是能够超越自己的处境:懦夫是自己造成懦弱,英雄是自己造成英雄。

  

4、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可以理解他人,他人也可以理解我。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是对立的,实际上是一种主体与客体、人与物的关系。

“他人是地狱”。因为每个人选择是自由的,但对于选择后的结果,每个人有无法逃避的责任,人在选择的过程中,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他人的选择,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但每个人的自由就可能影响他人的自由,所以称“他人是地狱”。

  

5、人生是一场悲剧 

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绝对自由的人也是烦恼和无所依靠的孤独者。

人虽然有选择的自由,但他面对的未来的生活却是混沌而没有目标的。他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他只知道人生的真实的终结就是死亡。死亡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对于个人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表面上发现存在主义相当悲观失望和厌世。

同时存在主义是思想叛逆:反抗哲学上观念论的基本假定与结论,特别是黑格尔的超越的泛逻辑;反抗物质主义与工艺学上的实用主义,控告他们将人类的最高价值与理想归于仅仅是动物本能的升华,而扼杀了人类文化的真正精神。

其实上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大学校园里存在主义泛滥(比今日追星要轰轰烈烈得多),其实就是因为存在主义对精神危机的诉说和要求解脱的心声给予了回答,也引导了大批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走上了思想自我解放的道路,对自己曾经的信仰或信念大胆的进行疑问、审查、筛选直至叛逆。

这样实际造就一批与我们父辈完全不的人群:思想高度独立,不再受任何意识形态束缚,不再相信任何政治忽悠,只追求自己独立的人生价值,相信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不但可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存在,也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存在状态。

这种思想对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影响将在今后30年体现出来。

这就是存在主义在中国那段时间的价值。

我认为实际上大学生当时的阅历和知识储备并不足以完全理解真正的存在主义哲学,他们要的仅仅是一种思想解放的视角或思潮的发动机点火器。至于是否大家当时理解的就是正确的,真的不好说。也许是望文生义,甚至张冠李戴。

1981年某个夏天晚上,我在四牌楼的一个教室搞了一个存在主义讲座,把从图书馆看来的东西卖弄一阵,结果引起一晚上的混战,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来自重庆的哥们(估计是786的),极为慷慨激昂,声泪俱下,很快就把大家给镇住了。而且当时大家对国家现状和前途讨论的思辨能力十分杰出,至今记忆犹新。有的结论现在已经兑现,有的还要有待时日。

77级,78级有一大批有社会经验的人,他们上过山,下过乡,当过兵,进过工厂,对中国现实的理解比我们深刻,在他们的讨论中,我们的确理解很多事情,这也是能够学习到这种独立思考,努力奋斗的精神的原因。

结果,就这样在校园内造就了一批有反叛精神的,对个人选择自由追求的信徒,为80年代中期的学潮完成了思想准备。

(我的记载是不完全的,抛砖引玉而已)

关键词(Tags): #存在主义(大圆)通宝推:鹰从天降,wage,柯镇恶,秦筝,方解石,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首花+沙发

先占个位置,当初是我说到让忙总聊聊存在主义~~~~~没想到这么快忙总就贴出来了

还没看,看完再琢磨琢磨回点啥~~

家园 板凳
家园 有的时候感觉到双羽四足,下届领导是这种态度的

不知道是也不是。

其他的,就不知道了,基本上没注意过。

家园 忙总可以说下有哪些结论吗?

1981年某个夏天晚上,我在四牌楼的一个教室搞了一个存在主义讲座,把从图书馆看来的东西卖弄一阵,结果引起一晚上的混战,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来自重庆的哥们(估计是786的),极为慷慨激昂,声泪俱下,很快就把大家给镇住了。而且当时大家对国家现状和前途讨论的思辨能力十分杰出,至今记忆犹新。有的结论现在已经兑现,有的还要有待时日。

-------------------------------------------------

家园 您的这篇让我想起了潘晓

和她的那封信“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应当是80年吧,轰动一时,还引起了一场全国性的人生观大讨论。那时我还比较小,记得哥哥姐姐们热烈讨论的情景,那时在大学校园应当也不例外?

家园 ccthere又能上了?

真的?真的!

家园 80年代,存在主义思潮的电影

是最流行的,后来被电影史定义为新浪潮,至今还被中国新一代导演不断地演绎。

老实说,海德格尔和萨特的书(《存在与时间》和《存在与虚无》)太枯燥了,还不如尼采的书有味道。当然,新浪潮电影更好看一些。

个人认为,存在主义思潮本质上只是价值崩溃年代的兴奋剂。一战后的德国、二战后的法国、越战后的美国,以及文革后的中国,都是如此。呵呵

家园 理想主义其实在80年代中期就碰上现实的铁壁了。

这里说的铁壁不是指人为的政治禁区,而是完全基于利己的自我考量,自我选择造成的。(虽然两者都是铁壁,但是显然后者的力量,也就是利己主义、经济人的逻辑更为坚实。)

一个侧面的例子:

八十年代初,还有总数大约四千人的中国内地大学生主动申请进藏工作。他们是在文革之后上的大学,比辛高锁那批文化革命期间毕业的"工农兵学员"受到更好的正规教育。当时西藏汉人正在大批外调,他们的逆潮而动并非如以往那样出于"革命理想",而是文革之后人文主义在中国的复兴,使他们盼望到西藏寻找心往的浪漫,是出于个人主义的追求。加上那时北京为了鼓励他们进藏,允诺进藏八年之后,他们就可以返回内地,由政府安排工作。然而那种浪漫追求仅仅是中国大陆之理想主义的最后一抹回光返照而已。1983和1984两年是高潮,每年有上千名这种大学生自愿进藏。到1985年,陡降为9人,以后每年只三五人,甚至一个没有 。那批大学生的浪漫理想很快破灭,不少人后悔当初的进藏。在熬满八年后,他们以联名上书的方式,向中共最高当局要求兑现当初许下的诺言——让他们回内地。

来源:外链出处

家园 存在主义等在70末80年代末游荡,满足40-60年代

人面对第一次社会转型期的精神需求。再往后,哲学、文学成为流行时尚标志的时代就过去了,再没有回来过。

家园 当时的判断很多,今天看来有预见性的主要是两个

方面(其他比较有洞察力的观点有涉及苏联的,由于苏联解体而失去价值,但是我们一直认为苏联是中华民族最大的威胁。至今我也不改变这个看法):

1、务实优先:国家会整体性的从上到下从理想狂热状态转变到务实,崇拜力量和物质状态(理由是物质是精神的基础,当时精神亢奋的能量供应已经开始衰竭);

2、夹缝生存:国家将依靠杠杆平衡原理在美苏之间保持平衡,获取生存空间(理由是我们并无直接对抗的实力)。

以上两条是很多人的共识。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极端的观点:例如中国将步苏联后尘,形成贵族政治军事集团(那时我们主要是以苏联为样板研究自己的未来);认为必须与美国搞好关系,以救亡图存等等(尤其是有的人在特殊渠道看到一些苏联当时的演习资料和对中国打击的内部计划资料后更是如此。当时苏联对我们威胁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的)。

当时总的来说对经济没什么兴趣。对军事和政治更感兴趣(可能跟专业背景有关)。

不过我现在对军事和政治都不感兴趣了,因为这不是我们小老百姓应该操心的,也不是可以操心的。

家园 是的,潘晓讨论就是那个时代,那时人是迷惘的,尤其

失去打鸡血式的革命狂热后,所有人在精神上都陷入虚脱状态。都在问:人活着为什么?

这时强调自我意识,强调人格独立的存在主义正好乘虚而入,填补空白。李泽厚也是那时名重一时的:被称为青年人的精神导师。

家园 是的,绝大多数狂热的理想主义者都在现实面前头破血流

当时另外一部分相对理性的现实主义者却生存下来,并且一直在实现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这部分人就是今日那些:有理想没道德,有能力没良心的群体。

家园 多谢!

苏联的看法一样。但是崩溃了还是很危险的,本拉登大叔一配合,这事就完美了。。。

我还是关心关心政治的,虽然没有能力影响,但是炒股票也得看看是否是另一个政绩扩张期啊,呵呵。

家园 真是大笑复大哭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