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影评系列(序) -- 上古神兵
既然是战役性的,就不可能是全面的赈灾,日本人打中国就是为了夺中国人的生存空间,怎么会认真救中国人。刘震云显然不是这个意思,这方面影片拿捏得恰到好处,里面的日本人对中国人是充满戏谑和残忍的蔑视的,再说了,日本人给中国人的粮食本来就是中国人的。
此外,国军确实太混蛋,垮台是必然的,蒋鼎文那句名言实在是反映了那帮人失败的根本因素。42年的问题跟58-61年也是不同的
冯似乎认为比起50年前,现在的情况更像70年前的KMT时代,或许冯是一种委婉的警告吧。
他话很简短:KMT扒堤,逼的老百姓没饭吃了,日军发救命粮,凭什么说河南人是汉奸!
袁世凯出身贵族,素质还是可以的,除了对刁民和贱民比较狠以外,对平民是不怎么骚扰的。
蒋光头瘪三一个,长得也丑,再加入卖国领袖孙中山的党派,受其熏陶,是个什么东西就可想而知了。
袁世凯的北洋军嫡系,用的都是德国那一套治兵方案,管理严格,而且官兵素质相对较高,和国民党动不动就抓壮丁有质的区别。
实际上,如果TG建国后,能有一个袁世凯那样的治国能臣,替代SB刘,中国牛逼大了。
当汤恩伯那个败类带着他的国军转进出鲁山时,没跟上队的、四处抢掠的确是被沿路居住的农民给砍头了。
本来一句也不想说,最近被人问的烦,就说几句。
第一句,票房和政治无关。但你要抬杠说什么大业伟业的票房,那我闭嘴。
第二句,票房与演技不是正相关。某某媒体引述某某的话说,王宝强可以扬眉吐气的说自己凭的是演技。那么我说,这个媒体是个笑话;这个某某是个笑话;王宝强的演技还是个笑话。
第三句,喜剧演员的演技与搞笑程度不是正相关。无聊的人逗弄白痴也会有无聊的人发笑,但这里没有演技问题。
第四句,喜剧票房只与笑声正相关,而笑声与导演水平、情节设置和镜头运用有很大关系。
到此为止。
似乎有相当数量的国人对我们过去的历史并不感兴趣。或者说,并不愿意正视之。娱乐没有什么不对,但过于倾向于娱乐反映了社会的浮躁。
中国大陆的国产电影终于走上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了。其实不管什么类型的电影题材,只要适合了国内观众的口味,即使是小成本制作的影片,一样可以做到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几年前的《疯狂的石头》也同样是走了这样的路径,只是国内的电影制片人并没有从中得到多少启发,尤其是那些所谓的名导之流。
我倒觉得这两部片子的票房对比倒恰恰说明了国内影迷的成熟,说明国内的影迷已经不再迷信于名导,大制作之类的媒体的忽悠用语。
喜欢历史的人本身就不多,历史题材的影片如果不能拍出深意的话,票房往往都不会好看,尤其是比较痛苦的历史,尤其是当这段历史被加入了过多的私货,而导演本身又把自己高高置于影迷之上的时候那就更不受欢迎了,君不见《王的剩饭》的票房更惨
《唐山大地震》好歹还有唐山市政府在背后鼎立支持,虽然也被文青公知喷了一个惨,但票房还是丰收的。
而《一九四二》被喷得太厉害了,刚上映的时候时光网和豆瓣上给一颗星的评价居然有百分之十几,太不正常了。相对应的,开心网这样基本实名的网站,给一星和两星的加起来也就只有3%左右。这样一部好片子却没有得到相称的票房,很可惜。
我给《一九四二》的评价是“不吹牛,不装逼,一部真诚之作。五颗星”
我在内的大多数观众,并不喜欢回顾本民族的苦痛,我问了老爸老妈,他们看后说,没什么很感动的,因为他们经历过。
所以我的影评说,这部片子不是给老百姓看的,是给当政者看的。
同意这样一种观点,观众终于开始成熟,愿意为自己的娱乐买单,而不是为了某个招牌和怕被别人说自己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