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张厂长的故事 -- wqnsihs
我承认搞不大清楚“有人负债”和“有人亏损”的差别。这不是我的专业。但我认为这不影响我的结论。一个封闭经济体中,无法长期搞大家都盈利。
另一方面,我认为张厂长的厂问题根本不是负债。这其实是一个政治路线的问题,政治路线想把这样的企业搞垮,那就一定会被搞垮,忙总根本就没什么办法救。“300万养3万人,就是那年头也太便宜了,谁都会养的。”与我见到的事实矛盾,当时就是要为去国有化找经济理论,所以才有了“靓女先嫁”“冰棍理论”“吐痰理论”,说“花300万养3万人”根本会被直接堵上嘴,盈利的国企都要搞垮,何况亏损的呢。
想说复杂也行。什么事,两言三语多重复上几遍,都得复杂起来。说是利益、正义或是其它什么名词都行。总之,到了最后,就是这么个事儿。砍价、侃价一个意思。侃呗。
把铁路堵了?现在看这都是小事儿了。
能把伤害老百姓的事干的那么理直气壮、志得意满的宰相了
其实我所在的城市比起东北来说,还要好很多,但是人间悲剧也不少
不见棺材不掉泪
南宋就是这么完蛋的
有廠房,有最先進的機器,有好的工人和組織,調整一下就可以去市場上競爭的。卻一定要搞得這麼悲慘...
這個廠長很不容易,但他守著機器不賣的想法,實在無法理解,只顧機器不顧人了麼,和人比起來機器算什麼東西,真的著急了,賣掉機器換點流動資金,先保證大家的生活,然後群策群力,還是會有辦法的。
哎》。。。
哪个连都舍不得,就得整个营完蛋,哪个营都舍不得,就得整个团完蛋....
死了谁都是不应该的,但要打仗啊,就一定会死人
仗已经打完了,结果还不错,抗美援朝还有人说换个林粟之类更好,事后诸葛亮们到现在连个替代的指挥官和替代方案也提不出来
忙总说得具体战役战斗的惨烈和指挥不当都对,但这个恐怕没法算到指挥官的头上,国情如此,军情如此,指挥官只能依靠这样的基本力量和组织体系,要是指战员个个都是忙总,那这个仗也许不是这个打法,也许根本不用打,要是等到指战员个个都是忙总,那这个仗已经不用打了,或者已经没机会打了
要想不死人,只有不打仗.
牺牲不可避免,能做的只有事后的补偿.
我們是把自己的土地,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弟兄姐妹,骨肉親人當炮灰!
你没经过,甚至没看到过,和你解释是不能理解的
有些事情,和我身边不同出身的同学解释,都是解释不清的,
这叫——白天不懂夜的黑
当年我母亲到民营企业去打工,回来经常和我们抱怨说,那些南蛮子(原话如此)干活太猛了,实在是赶不上。她的青春已经献给了原来工作的服装厂,再没有什么可以被压榨的了。
问题是,让一个50来岁的人和年轻的人比,是不是太残忍了。
是啊,最后我们都挺过来了,她以自己的早逝为这一切做了了结。
当年和她一起打工的人,我想最终发家致富脱离蚂蚁阶层的也是少数。
谁敢保证,下次再有这么一回,还能挺过来。
当年的事实是财政破产,无以为继了。朱也是不得已。当然我们可以说本来可以做得更好,但是真的那么容易吗?责备朱不如去责备那些贪官硕鼠们,去责备那些真的把厂子搞到负债10亿的人。
日本人的千百倍(那些懒惰的国家就更不用比了)。可直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我们的国家实力还抵不上日本的一个零头,老百姓肚子都填不饱衣都没的吃,搞的小平同志直担心就这么点粮食再生出那么多人来怎么够吃饭够穿衣啊。当然,肯定又会有同志讲,我们造出了原子弹,日本没有。也肯定会有同志讲,那是因为日本人剥削底层剥削的更狠,我们执行奴隶制执行的还不够彻底,在“必经之路”上走的不够远。
成天和印度比和军阀比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不和同期的日本比比呢?谁给自己的国民带来了更多的尊严了呢?
要没改开,在这样的科技革命一浪高过一浪的时代,我们还会有赶超世界的机会?
可惜她講的只是pg。。。忙總講的不是pg,所以大家愛聽,咔咔。
那就是政权崩溃,分裂成几块,然后内战
就像明末,清末那样,这就是改革彻底失败的结果
当然,现在改革是否成功还不能盖棺定论
不过总体来说,比那个时候危险小些了
当然,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有可能有,但是你也不能否认有可能更坏
所以说,还是幸运的
“长期”大家都盈利 —— 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前提是如何理解“时间”变量——以及如何根据这样的理解来安排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