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张厂长的故事 -- wqnsihs
一味苛责前人是没有道理的。
我觉得任何行动都是双刃剑,关键看用剑的人的屁股坐在谁那里。不做事是不会犯新的错误,但是不做事也不能弥补已经发生的错误。
还好我们另一个跟大型国企(国资委直属)的项目,我们要控制权或至少技术和销售上要控制,被对方国企拒绝了。
我内心真是很安慰。那个项目真的是太巨大了,涉及国家这个行业的发展和安全,还好直属国企还有点脑子还不太坏掉的。
真的,其实制造业企业是讲传承的,技术工人必须是学帮带出来的,要靠积累才能从制度上保证:安全、研发以及一整套的体系。休克和关断有些有生产能力的大型制造业企业,真的是犯罪。
具体我可以拿大连电机厂当例子,大连电机当年是电机行业主力,被当成包袱合资后,被外资控制后衰落。骨干人员都跑了在附近开了几十家私有公司,在00年以后电机行业生产效益巨好。很多大连电机厂的老职工都纷纷议论如果当年支撑过几年困难时期,现在企业真正可以翻身,大发展。可是现在呢,一伙大连电机的老职工数次堵住市政府的门,要求解决当年国企下岗职工以及现在已经被掏空的外企的职工的补偿问题。(我不是大连的,但N年前参与过这个企业的调查工作)。
但愿咱们国家粮食局不是真的"粮食局"
准备搞轮胎制造业,厂房建起来了,设备采购了,可是没有技术人员和合格工人,找上海大中华橡胶合作,结果人家来培训几次后,结论当地没有工业传统,没有配套体系,不能搞,黄了。投资的钱成为银行烂帐。好在后来土地增值,卖掉银行还有盈利。
关闭大的制造企业,就是在关闭自己的奇经八脉。没有实体经济,光靠服务业,海南就是个例子:沿海的农村而已。
1,银行赎楼,要贿赂相关人员,否则给你拖个一两个月;
2,要拿利率折扣,要贿赂银行相关人员,否则不知道他会选择哪种政策。你也可以不选择该银行,但是哪家银行都差不多。
私企的服务,这种情况很难遇到。
为什么?
因为不可能所有的干部队伍都是你们团队那样的精英团队
不可能有你们那样的支持,有可能有你们那样宽广的门路
关系(不仅仅是人情这种消极的关系)也是资本
培育出的人力资本和体系才是精华。看看德国为什么制造业那么持续强劲,那是从十九世纪末一路传承下来的技术积淀和人力资本的红利!
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中央会被所谓的第三产业比例大是发达经济体的昏话迷惑?没有坚实的第一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唯一可能IT业,算个例外)。第三产业的什么金融服务业,什么旅游业(泰国旅游业挺强的,简直就是西方的度假殖民地),什么娱乐业,无一不是依靠强势文化造出的。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就是浮云。一个大国的崛起,怎么能靠这些东西?!
如果不用搞运动的形式,国企的改革能不能推进下去真是个问号。因为我现在在地方政府,对那时候的事了解一些,对地方政府的内部生态特征也体会得比较深一些。
在那时,地方政府的官僚已经成为当时体制的最大受益者,一个科长的权力往往比现在局长都大,包括工青妇在内的各部门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向各企业收“租子”、要“贡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在这种情况下,要他们轻易放弃手中的权力,真是太难了。张维迎说改革的最大受害者是官员(大意如此),我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国企改革从80年代开始,一直进展不大,我觉得主要还是既得利益者太强大了。朱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代价当然是太大了,但不如此真的很难解决问题。
看了您以前的帖子,感觉您对东北的未来是非常悲观的,如果现在您能来走一走、看一看的话,也许您能变得乐观一点儿。那种在酒桌上公开叫嚣“你不服我,我就把你们企业搞黄了”的官员也许还有,但已经非常少了,最少敢公开这么叫嚣的很少了。跟现在网上这些左派想象的不同,现在很多当年的下岗工人也会跟你很平静地讨论当年国企的弊端了。
东北人在反省,这也许就是未来希望所在。
国企改制不是像某些人说的单纯把工人往外一推就了事了,是有一系列配套政策的。
正式解除劳动关系时,拖欠的工资、以前的集资款、补偿金都是要给的,社保也会给交到结束劳动关系之日。凭借下岗证,还可以享受免费培训、小额贷款、创业税费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05年之后,还有一个公益岗位的政策来帮助4050人员,像我所在的这个城市大概有5%左右的下岗工人现在从事着社区服务、交通管理之类的公益工作,当然待遇不会太高,温饱而已。
现在厂办大集体、区街小企业、“五七”工这些群体的补偿政策、社保政策都在试点或实施着,只不过媒体不太愿意关注而已。
想想外国势力控制中国粮食空供应联(即使是5%,谁愿意是那5%?)都不寒而栗,发改委中央国资委怎么就不管一管呢。中投那么多钱,还有产业投资基金,为啥就不能投资办粮食加工企业加工传统大豆,既能帮助控制和调节市场食用油价格,又能恢复和振兴传统费传基因大豆的种植。为什么不作呢??
此外还有社会积极昂扬,健康奋斗的精神,这些是中国现在特别需要强调但是同时也是最为忽视的。
看到太多的干部作风粗暴,精神萎靡。他们虽然在处理实际事务上的确有能力,但是已经是败坏社会风气的一个主要源头。
非常大的大笑话。
粮食“满仓”的真相 外链出处
要搞好市场,技术革新和管理,还是要公平的薪酬制度和内部有序流动,有进有出的人员管理上。还有最重要一点就是防止国有资产不要被管理者侵吞、转移。
背后大多有背景,大爷当惯了,态度当然不好,这也是国家单位的一大弊病。但弊病归弊病,战略支柱行业绝对不能放给私企,不懂就算了。
更何况银行不是企业,虽然上市了,从本质上讲是事业单位。只有你求它,没有它求你,当然要你上供。
这还是因为改开30年把人心搞坏了。你恰恰举了一个可以拿来狠抽改开的例子。
斗私批修,大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