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张厂长的故事 -- wqnsihs

共:💬1669 🌺14025 🌵70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2
下页 末页
家园 西窝窝是见识过大风浪的,看的书也比较“高级”。

俺小时候看的书没这么“高级”,也就是“毛选”,“三篇哲学著作”之类,当时字也认的不多,看了个囫囵吞枣。我发现毛选后面的注释比较好看,很多小故事。有一回,父母单位发了《论十大关系》,俺倒是把它给啃了下来,好几个傍晚的时间看完了这本小册子,然后,脑子里就一团糨糊。

当时,看的最多的是连环画,父母经常从单位借回来,几本连环画订成一大本的那种,看个几天,然后再由父母拿去厂里换一本带回来。

那时听大人说的武斗之类的,基本都是在回忆,有几个派别,一个是某大学,一个是某军工厂,还有一个是几个工厂工人联合起来的某派,基本就这几个,其中有些是民兵,动枪也有,不多,基本就是卡车带着一群人去冲击另一派这样的,似乎都是发生在60年代末。

父母单位经常要加班,还有出口任务,有一回出口的产品在北京检查发现有次品,还要工厂派人去北京“返工”,我一听说去北京,以为“返工”是好事情,我妈说,做的不好才要返工,我才知道返工不是好事。

小时候老师也不允许我们乱写什么反动标语,有时候写“毛主席”“共产党”这些难免会写错,老师说,不要涂掉,用括号括起来就成。不过,涂掉也没事。

当然啦,现在是宽松多了,公开骂胡温都没事。现在跟那时候的区别是:那时候可以骂现管,不能骂县官,现在可以骂县官,不能骂现管。

家园 del

是的
家园 达到这个共识已经很好了

你这里说的很多我非常同意。1840以后的社会是中国人在反省自己的文明到底出了啥问题,在不断地作出修正。和西方文明的冲突交织着汉民族崛起的抗争是从1840到1912年间的主要矛盾。从改良和革命一直都是那个时代的主题。消除自卑,能和西方平起平坐一直是那时候人民的梦想。到现在呢,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了。毛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说的就是这个情节。不管怎么说,在自然,人文科学上,中国实质上还是大大地落后于西方的。如果说我们要“sell our rules to western guys"你最少得拿的出证据说明我们的就是比他们的要好,不然你凭啥让别人接受你的规则呢?这些跟实验中的protocal一样的,人家琢磨的久,自然就严密了。

家园 中国的教育就是扯蛋 越高等教育越扯蛋 糟蹋青春啊

教授全在背课本,有哪位教人思考的?他自己都不会。小学中学更不用讲了。起码我是受尽折磨的。要是能“享受”这种折磨的话肯定会变得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无坚不催的“左派”同志一样。

家园 以忙总的眼光可以做风投
家园 地方融资平台主要是用土地抵押贷款进行土地滚动开发

(7通1平),与发债或发货币无关,还是贷款,只是担保是空的。

家园 其实是近水楼台

我妈妈是老左,市工人理论学习小组的成员,假定四害上台了估计也该是个管厂里理论建设的干部之类的吧。那时候木啥书可以读,自然就是看这些看不懂的书籍来玩了。其实也木读进个啥,还是孩子呢。最成功的是妈妈那时候得了一本商务书局的《成语词典》,发行量很小的,印有内部发行的。我可认认真真的把它给背下来了-就是木事情拿来消遣。结果从里面学了好些课本上木有的东东:192几年张学良打了个中东路,输的丢盔卸甲,可耻地失败了。啥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这些后来初中才学的东东,小学时候就都看过典故了。

家园 看完,想哭,希望列祖列宗在前,千秋史册在后,能记住这一切

谢谢忙师,谢谢您还记着他们。

家园 这是教育失败的地方

舍本求末。但是也是迎合大势。高贵的教育还是要成本负荷的,中国在教育上的投入太小气了。

家园

我们境况比较恶劣,不能象西方那样在扩张中完善自己的体系。我想我们以后能够活下去并且活得好,我想可能更得考虑一个更多平衡,细致和效率的系统。左右都有自己的理由,问题是往往太容易走极端,把一场自强的运动变成自残和自虐的游戏。所以,嘲笑和讽刺是让人厌恶的。

家园 这种东西必须身临其境才有体会,才会共鸣,我们的下一代

是会很陌生的。再说这个历史阶段终究已经过去了。

家园 九十年代的时候中朝关系非常不好

实际上是中国背弃承诺出卖了朝鲜

本来的方针是中俄与韩国关系正常化,美日与朝鲜关系正常化,双向承认

结果朝鲜被中俄同时出卖,搞的要苦难行军

在这个大背景下,哪里还会有融洽的合作呢

家园 这叫错过了最有力的发展契机

到了也别人差距越来越大的阶段。技术和文明的发展比任何时间都要迅速,五十年代如果全球各个工业国的水平还比较平均的话,现在的差距就非常大了。要想在这个时代抗争最先进者,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无论是左右,都要首先认识到现状的危机。明了其实我们和他们差很多。要自强,不能说差很多就放弃。如果都真心投入的话,我相信机会总还是有的。

家园 朱的改革,是经济运行方式的重建,

甚至可以说是“革命”。

现在的争议主要集中在:

这个“革命”是不是有必要?

付出的代价是不是太高?

从三角债的处理上,可以看出朱并没有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处理经济问题太疏阔了,所以,对他是不是真懂经济难免要打个问号。他的那些改革似乎基本都是政治操作手法,再粘贴点经济思路。

家园 送花赞扬。你的比喻相当贴切,

正是我想说的。以后有机会我会“盗用”你的比喻,

先告知你,希望你不会见怪。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