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转帖】瞎侃反通货膨胀:1、引子 -- wqnsihs
逻辑是这样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多花钱不是?防范通货膨胀要回收货币不是?
最终的结果就是所谓稳健的货币政策变为紧缩的货币政策,大家都没钱,政府替大家花钱
不是什么‘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人当‘炒家’。而是人民群众为了货币保值,自己行动囤积货物的。要说真正的‘拍死’,恐怕不是‘怕死’几个经销商或者超市,而是根据身份证限购——伪造身份证是个好生意。
can indicate loss.
So there is not much secret to say about. Central bank interest rate can be obtained from commercial banks.
The key point here: central bank is NOT commercial bank, paper loss and gain should NOT override political objectives. I do not think anybody there cares about paper loss.
no, after March China congress meeting.
gov. can defer hyperinflation, but can not prevent the coming of the hyperinflation 2011.
事情总要解决,不然无法进步。而且只有和您对话下去,才能继续挖掘您这座宝库啊,呵呵。所以我想了一天:终于想到了老祖宗的一句话:
之后豁然开朗。
这样的话语,核心就是一句话:中央管不过来。进一步是说:地方狡猾、狡猾的,闹本位、不服管,所以事情不好办。
可是在您提到的以前在企业的经历,比如y老大的事情、找经销商押款进货的事情,您是很有一套管理手腕、归拢管理权限以外的势力为您服务的。这里的差别在哪里呢?
我个人感觉到有一种心态的东西在里面作祟:
y老大、经销商,对企业来说是编制外的,就承认他是不可以命令的。接下来就简单了,利诱,结果是双赢。
而地方政府,对中央来说是体制内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上下级的关系,天然该服管。
自己和对象之间的定位,导致了思考方向的不同,自然倾向采取的手段不同,结果就是有些事情很难办、不可办。
如此,也明白了中央和地方一贯的矛盾:不服从大局、瞎指挥。
因势利导、确实不如指挥把控,让人轻松自在、心旷神怡啊。
一切围绕国务院的工作中心来安排,现在开始有点乱了,控制物价又成了当务之急和长期艰巨的任务,而这一切并不会对增长有多大贡献。
可这次怎么让老百姓买单,还像上次一次忽悠,我现在看不到,这10年发展已经让太多的人变得明白,强行闯关谁敢?
要搞二次革命,用冲锋队代替国防军。很像革命卫队。呵呵
所以你要是不设一个时间点来看,你和井大就都没有预测错。
升值的本质,是西方市场最终能忍受到怎样的零售终端价格水平,这就是我的强项了,春江水暖丫先知嘛。
坦率讲,中国出口的绝大部分产品,已经毫不手软地涨价涨了三年以上了,当然涨到谁的包包里去了可以讨论,但进口商在多付是事实,所以消费者也必须多付。
这是个较为复杂的系统问题,包括西方市场对售后服务,偏帮消费者(如随意退货),知识产权等方面一直在静悄悄地革命;也包括越来越多注重节约和强硬领导的地方领导人(比如多伦多的新选市长)在西方出现,西方的国家级领导人越来越年轻化。因为所有这些系数都在变,所以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是不可能的,只能凭总体把握了,我以后再说说吧。
然后现在就很习惯,觉得疯是常态。
现在我向国内下单,大致都声明明年4月份内是交不出的。
台湾的问题也不小。本来由于大陆大涨,有些产品不如回台湾订购(台湾产品毕竟比大陆的质量要高),但最近新台币汇率大升,又是抵消。
西方的最终市场,是在群羊默默忍受中,然后我就想,羊们什么时候怒吼啊?
反囤积居奇,反投机倒把,中央的任务是长期性的,要有张有弛,遛鱼。第一位是保护好中央文件的权威。现在有点太沉不住气了,人家怎么会没有后招呢?
而美国目前的做法是诱使德国在犹豫中继续扛下去,从而在野战中彻底消耗德国的有生力量,这样最后柏林就是空城了。
但犹太人太狂了,他们忘了一个原则:经济问题,可以用政治来解决。
如果世界上主要发达经济体普遍希望欧元存续,挑动各地大量的热点事件爆发,迫使美国应接不暇,不得不在金融战争中退缩,那问题就大了。
因为金融战争无法暂停,车爬到半山腰如果没油了,只能翻滚下山。
所以鹿死谁手,也未可知。盎-撒和犹太人是钱多,其他势力是人多,半斤八两。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因为一般食品企业要求双向注册,要求挺高的,所以原材料涨价他们报价也跟着涨,外商没办法只能买。
最惨的是纺织品企业,门槛低,几台缝纫机几个人就能加工,原料大涨他们报价太高怕失去客户,报价低又做不下来,只能苦苦煎熬,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几乎除了出口退税那块就没有利润了。
机械电子这块目前开发非洲市场有点成果,而且都是有政府间协议要求监装,杜绝了伪劣产品,市场占有率逐步在增加。
貌似已经被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