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建议】春秋的高手们讨论一下王直吧? -- Davi

共:💬17 🌺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建议】春秋的高手们讨论一下王直吧?

“观点实事”已经天昏地暗了,需要点实在的研究资料。

家园 王直资料-1

西方国家第一次对华军事冲突(三)

   冲突后明朝强化海禁政策及对远东关系的影响

   首先,屯门之战和西草湾之战虽然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但战争实践也使中方认识到武器装备的重要性。正是由于佛郎机铳的先进性才使屯门之战一波三折,"汪滏以兵逐之,不肯去,反用铳击败我兵,由是人望而畏之,不敢近"。明军对佛郎机铳和蜈蚣船留下了深刻印象,着重引进和仿造,对边关的军事防御起了重要作用。"(佛郎机)性凶狡,善大铳,中人立死。蜈蚣船底尖面平,用板捍蔽矢石;长十丈,阔三尺(原文如此,应为丈),旁架橹四十,置铳三十四。约每舟撑驾三百人,橹多人众,虽无风可疾走。铳发弹落如雨,所向无敌。其铳用铜铸,大者千余斤,因名佛郎机"。 [cchere.com http://www.cchere.net 西西河 alan123]

   《明史》、《明史稿》和《殊域周咨录》等书皆认为,佛郎机铳进入中国是白沙巡检何儒的功劳。"嘉靖时,广东巡检何儒招降佛郎机人,得其蜈蚣船并铳法,以功升上元簿"。其实佛郎机铳何时传入中国仍是个谜,虽然历史证明在屯门之战前佛郎机铳已经传入中国,而且同何儒无关,但可以肯定的是何儒和汪滏都因大力推广佛郎机铳而升了官,使佛郎机铳以及蜈蚣船得到进一步普及。"至嘉靖八年,始从右都御史汪滏言,造佛郎机炮,谓之大将军,发诸边镇。佛郎机者,国名也。正德末,其国舶至广东。白沙巡检何儒得其制,以铜为之。长五六尺,大者重千余斤,小者百五十斤,巨腹长颈,腹有修孔。以子铳五枚,贮药置腹中,发及百余丈,最利水战。驾以蜈蚣船,所击辄糜碎记"。汪滏升吏部尚书后,更加大力推广佛郎机铳,并且布置在北方对付游牧民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嘉靖中,得其蜈蚣舶制并铳法。汪滏后为吏部尚书,北卤入,请颁佛郎机铳于边,如法制用,时颇赖之。论曰:其器足以助兵,独佛郎机,后乃得红夷制"。而且火铳从广东一直传到南京,开始大批量制造,后又推广到各边镇。在嘉靖三年,"兵部议,佛郎机铳非蜈蚣船不能驾,宜并行广东取匠,于南京造之"。到了嘉靖八年,"始从右都御史汪滏言,造佛郎机炮,谓之大将军,发诸边镇"。 [cchere.com http://www.cchere.net 西西河 alan123]

   其次,屯门之战和西草湾之战后,明朝没有重点加强沿海军备,而是改变了海防政策,连同接踵发生的日本遣明船"争贡"事件,明朝将海禁政策更加强化,不但相继断绝了与葡萄牙与日本的官方往来,而且进一步严禁民间往来,使原本驰禁中的民间贸易时刻受到朝廷的威胁和严惩。历史学界一向是把嘉靖二年(1523年)发生的日本遣明船"争贡"事件作为嘉靖大倭寇祸乱的发端。"嘉靖二年,日本使宗设、宋素卿分道入贡,互争真伪。市舶中官赖恩纳素卿贿,右素卿,宗设遂大掠宁波。给事中夏言言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市舶既罢,日本海贾往来自如,海上奸豪与之交通,法禁无所施,转为寇贼"。如果将皮雷斯出使中国与"争贡"事件联系起来,不难看出,"争贡"之前的屯门之战和西草湾之战,已经使明朝决定"自今海外诸夷及期如贡者,抽分如例,或不赍勘合及非期而以货物至者,皆绝之",结果很快导致了"诸番贡不以时及勘合差失者,悉行禁止,由是番舶几绝"。而"争贡"事件使明朝在组织制度上加强了海禁政策,因而点燃了嘉靖大倭寇的导火索。 [cchere.com http://www.cchere.net 西西河 alan123]

   第三,中葡冲突后,葡萄牙转向闽浙,与嘉靖年间的"倭寇"联手,共同对抗明朝的海禁政策。十六世纪后以中国为中心的远东海上贸易,较以前相比多了地理大发现和大航海的贸易背景,经济利益为中外双方所需要,因此无法杜绝。但海禁政策制约了刚刚兴起的海上贸易,也加速了中国私人海商、日本"倭寇"和葡萄牙的联合,对抗明朝海禁政策,因此严重冲击了明朝的政治统治。例如,被明朝列为"倭寇"首领的许氏兄弟海商集团、王直海商集团等均与葡萄牙和日本有密切的联系,由他们挑起的海上冲突比屯门之战和西草湾之战严重得多。例如:"嘉靖庚子,许一、许二、许三、许四勾引佛郎机国夷人,络绎浙海,亦市双屿,大茅等港,自兹东南??门始开矣"。 [cchere.com http://www.cchere.net 西西河 alan123]

   而大名鼎鼎的王直则将葡萄牙人介绍到日本。"先是天文癸卯秋八月二十五丁酉,我西村小浦有一大船,不知自何国来。船客百余人,其形不类,其语不通,见者以为奇怪矣。其中有大明儒生一人名五峰者,今不详其姓字。时西村主宰有织部丞者颇解文字,偶遇五峰以杖书於沙上云:船中之客不知何国人也,何其形之异哉。五峰即书云:此是西南蛮种之贾胡也,粗虽知君臣君臣之义,未知礼貌之在其中"。这里的儒生五峰即王直,而其形不类、其语不通的外国人就是葡萄牙人。王直不但与葡萄牙人、日本人相来往,并把这种走私贸易往来扩大到他的海外大本营--日本平户(今长崎)。平户的领主松浦隆信多年来一直庇护王直,在同中国进行的走私贸易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另一方面,王直以平户为自己的根据地,这样葡萄牙、日本和王直形成相互依靠之势。 [cchere.com http://www.cchere.net 西西河 alan123]

   就在明朝决心驱逐佛郎机、关闭市舶司、与所谓"倭寇"兵戎相见之际,也正是欧洲、东南亚和日本的贸易大帆船在远东频繁活动、获利丰厚之时。以葡萄牙人、以及稍后的西班牙人所构成的"全球化"贸易网遍布亚欧美,对于庞大的中国市场,没有任何一方愿意轻易的放弃。"因中国明朝的海禁政策而中断了有利的勘合贸易的日本商人,为了不断地引入中国产的生丝和绢织物,将航海路线延伸到菲律宾和安南,同中国商船相遇进行海上贸易。这种走私贸易因与勘合贸易不同,不但横渡中国东海进行,还将经历更危险的外洋航海"。这种危险一方面来自明朝的镇压,一方面来自东海、南海地区以致更远地区越演越烈的海盗式劫掠。随着这种没有武装的走私贸易的危险性加大,使得拥有较好武装的葡萄牙商船趁机而入,垄断了广大海域上的自由贸易。同时由于"日本沿海地区的大名们,千方百计希望从对中国的贸易中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利益,以增强自己的势力与财富。因而,他们对葡萄牙人的到来甚表欢迎,……'不仅可以在这个国家到处周游,而且受到九州岛上那些大名的良好关照,并被这些大名主动邀请,在他们的领地上居留'"。葡萄牙人在广东抵挡不住明朝的追剿,无法在粤海一带立足,于是和中国、日本的海商相结合,私贩于闽浙、日本、东南亚以及欧洲和美洲殖民地之间。 [cchere.com http://www.cchere.net 西西河 alan123]

   第四,随着海禁政策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挑战,明朝统治集团分野为"严禁派"和"驰禁派",双方各树主张,展开激烈争执,从而在内部影响着海禁政策的执行和走向。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朱纨巡抚浙江,提督浙闽海防军务。朱纨常被描述为"嘉靖大倭寇"前期孤愤的抗倭勇士,但实际上他多次出击的对象包括有佛郎机,并且最后也因在诏安走马溪之战中击败佛郎机,而落得江南势家的弹劾最后自刎的结局。在朱纨眼中,"承平久,奸民阑出入,勾倭人及佛郎机诸国入互市。闽人李光头、歙人许栋踞宁波之双屿为之主,司其质契。势家护持之,漳、泉为多"。嘉靖二十七年,朱纨扫荡了盘踞在宁波双屿的倭寇和佛郎机;第二年又在诏安走马溪的对葡冲突中取得大捷。"其年三月,佛郎机国人行劫至诏安。纨击擒其渠李光头等九十六人,复以便宜戮之。具状闻,语复侵诸势家。御史陈九德遂劾纨擅杀。落纨职,命兵科都给事杜汝祯按问。纨闻之,慷慨流涕曰:'吾贫且病,又负气,不任对簿。纵天子不欲死我,闽浙人必杀我。吾死,自决之,不须人也。'制圹志,作俟命词,仰药死"。朱纨虽然不畏权贵,克尽职守,但他的视野局限在海禁政策下的是是非非,无法跨过朝贡体制和海禁政策,看到由葡萄牙东渡而形成的新时代的来临;从而"根本不明白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海上贸易已是大势所趋,海禁政策是不合时宜,堵塞不如疏导"的道理。 [cchere.com http://www.cchere.net 西西河 alan123]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当东南沿海积极抗倭的时候,广东地区的官民又看到海禁之弊,纷纷上疏请求驰禁,其中以嘉靖八年(1529年)广东巡抚林富上疏最为典型。当时,广东地区的经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海上贸易,如果片面的因为屯门之战等原因而罢市舶、绝番船,必然导致公私两害。"夫佛郎机素不通中国,驱而绝之宜也;《祖训》、《会典》所载诸国素恭顺,与中国通者,朝贡贸易尽阻绝之,则是因噎而废食也"。与此同时他还列出举市舶、通番船的四大好处:"今许佛郎机互市有四利,祖宗时诸番常贡外,原有抽分之法,稍取其余,足供御用,利一。两粤比岁用兵,库藏耗竭,籍以充军饷,备不虞,利二。粤西素仰给粤东,小有征发,即措办不前,若番舶流通,则上下交济,利三。小民以懋迁为生,持一钱之货,即得展转贩易,衣食其中,利四"。 [cchere.com http://www.cchere.net 西西河 alan123]

   林富上疏请求驰禁,并没有认为当年驱逐葡萄牙为不妥。可见屯门之战后,朝野上下对葡萄牙的恶劣印象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只是与葡萄牙的海上贸易获利甚多,广东地方政府才一再请求驰禁,重开市舶。"自是佛郎机得入香山澳为市,而其徒又越境商于福建,往来不绝"。葡萄牙商人从1517年初次来华至1557年定点澳门的四十年间,在明朝政府的海禁政策面前,奔波于广东至闽浙的沿海,以求一地来贸易。到"嘉靖三十二年,舶夷趋濠镜者,托言舟触风涛缝裂,水湿贡物,愿借地晾晒,海道副使汪柏循贿许之。时仅蓬垒数十间,后工商牟奸利者,始渐运砖瓦木石为屋,若聚落然。自是诸澳俱废,濠镜为舶薮矣"。虽然这条史料早已被证明有许多不确之处,但仍大体反映出在海禁与驰禁的利害冲突,广东地方政府在接纳葡萄牙东来时的矛盾态度,以及葡萄牙商人源源不断万里逐利的盛况。 [cchere.com http://www.cchere.net 西西河 alan123]

   综上所述,葡萄牙使团来华的失败,由此引发了与近代西方国家间的第一次海上武装冲突,在这种外交军事压力下,中国政府长期奉行的朝贡贸易体制和海禁政策遇到了挑战,并不断地冲击着明朝的政治稳定,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严重问题。

   (王冬青、潘如丹文,《军事历史研究》供稿)

时间:2/3/2005 1:34:36 AM

家园 王直资料-2

李光头、许栋的部下王直等人开始要求与日本通商,据郑舜功《日本一鉴》记载,是在1545年(日本天文十四年、明嘉靖二十四年)。关于王直的活动,1562年成书的郑若曾的《筹海图编》"擒获王直"条有如下记载:"王直,歙(安徽省徽州府)人也。少落魄,有任侠之气。及壮,多智略,善施与。以故人人宗信之。一时之恶少,如叶宗满、徐惟学、谢和、方廷助等,皆乐与之游。......嘉靖十九年、时海禁犹弛,直与叶宗满等赴广东,造巨舰,持硝黄、丝绵等违禁物,至日本、暹罗、西洋等国,往来互市五六年而致富不赀。夷人大信服之,称五峰船主。"据此可知,王直出身于徽州歙县,富于侠气,有智略,很大方,是个有大老板气度的人。并且据说赠答、交易时的票据或算帐都交由他办理,可知是一个擅长经商的知识分子。 [cchere.com http://www.cchere.net 西西河 alan123]

  书中说他在嘉靖十九年(1540年)与同伙叶宗满等人前往广东,违反国禁,做海外走私贸易。但据同一部《筹海图编》"浙江倭变纪"条中说,许栋兄弟从马六甲吸引葡萄牙人到浙江双屿港,是在嘉靖十九年,当时王直、徐惟学、叶宗满、谢和、方廷助等都是作为海商李光头、许栋的部属而活动的。许栋兄弟和王直、徐惟学都是同乡,徽州歙县人。李光头是福州人,叶宗满、谢和等是漳州人,他们都是福建同乡。估计他们在同乡意识的推动下,参与双屿港走私贸易,加强了同伙结合。如果是这样,王直等人开始走私就不是在嘉靖十九年,或许是在更早以前。还应该说王直的同伙叶宗满等人,实际上是王直开始出入双屿港之后的同事。 [cchere.com http://www.cchere.net 西西河 alan123]

  关于王直等人隶属于李光头、许栋时首次谋求与日本通商,据郑舜功的《日本一鉴》的记载,是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王直等在前一年接待了曾被拒绝入贡的日本贡使僧寿光等人,诱引他们参与双屿港走私贸易。估计是在寿光等次年回国时,王直等人同行来日。据说,当时王直等吸引博多的海商倭助才门等3人同行,参与双屿港的走私贸易。似乎从那以后,日本海商到双屿港来参加走私贸易的人逐渐增多了。于是,一群海寇或被海商引诱的中国人以及葡萄牙人、日本人、南海人等,大批进入双屿港,双屿港成了东亚的国际走私贸易大据点。 [cchere.com http://www.cchere.net 西西河 alan123]

  此外,在此时期前来日本请求通商的中国海商或者海寇,似乎还相当多。《明实录》的世宗时期中,记载有关于中国人来日本途中遇到飓风,漂流到朝鲜海域,而被朝鲜国捕获或保护的报告。据这些报告,其中有漳州之民李王乞等39人、福建下海通番的"奸民"341人等。还有的报告写道:"今又获冯淑等前后共千人以上,皆夹带军器、货物。此前,倭奴尚无火炮,而今颇有之。"这些只不过是因为偶遇台风,漂流到朝鲜而留下的记录,这反映在16世纪40年代日中间的私人交流和走私贸易相当繁盛。 [cchere.com http://www.cchere.net 西西河 alan123]

  以浙江和福建海域为中心的走私贸易如此猖狂,明朝政府当然不会置之不顾。为了对付走私,1547年七月起用朱纨为浙江巡抚兼福建军务提督,承担此项任务。朱纨(1494~1549年)出生于苏州府长洲县,以清廉刚直而闻名。他一上任就立即亲自调查沿海地区的实情,同时采取有力的措施,严守海禁,取缔海寇和倭寇,下令突袭浙江和福建的海盗根据地和走私贸易的中心地,以求使之灭绝。结果,在次年,1548年四月双屿港被中国官军攻占,李光头等多数海寇骨干被捕,并被处刑,潜逃的许栋也终于同年六月被捕,并被处死。 [cchere.com http://www.cchere.net 西西河 alan123]

  但是,这种彻底肃清海上走私的行动,却受到过去得益于走私贸易的沿海地区乡绅、富豪以及同他们勾结的官僚的反击。朱纨因未待天子下令便独断处刑,而被问罪下台,次年终于自己服毒,悲壮地死去。他死后,再也无人敢于主张海禁,中国海寇和海商的走私贸易愈益猖獗,导致了所谓的"嘉靖大倭寇时代",日本称之为后期倭寇。

  在官军突袭双屿港时得以幸免的王直,收容李光头、许栋的残余部下和船队,登上首领的地位,成为海上的一方势力。据《日本一鉴》记载,1548年(明嘉靖二十七年),王直、徐惟学等吸引日本人到舟山群岛马迹潭进行交易,1549年和1550年又在舟山群岛的长途进行交易。书中接着又写道:"当时有卢七、沈九者,诱倭入寇,突犯钱塘(杭州)。浙江海道副使丁谌,向王直等送檄文说,倘拿贼投献,姑容私事(民间贸易)。王直......立拿献卢七等。"这体现了王直一方面协助官方打倒敌对海寇,同时又确立自己在海上的霸权的过程。 [cchere.com http://www.cchere.net 西西河 alan123]

  1551年,王直又到舟山群岛定海县西方的烈港(列港、沥港)停泊,以此为走私贸易的前进基地。这时,另一个海寇首领陈思边已经占据定海县东北的岛屿大衢山,继而又在横港设基地,阻碍王直等与日本的往来,有压倒王直之势。王直暗地里勾结有名的宁波府慈溪县积年通番的柴德美,请其家丁数百名协助,同时又暗通海道官,请求官兵支援,内外夹击陈思边的船队,终于将陈杀死,夺取船队的全部财货。结果,"五峰(王直的号)之势于是益张,海上遂无二贼"。 [cchere.com http://www.cchere.net 西西河 alan123]

  估计当时的大部分中国海寇,都是一边经常进行担风险的走私贸易,一边又起着中介贸易商的作用,斡旋本国和各外国尤其是日本之间的通商,从双方获利。来自日本的朝贡贸易即勘合贸易断绝以后,更是如此。可以说王直等人正是这样地通过中介贸易,一边排除海上的敌对势力,一边又巧妙地保持同本国大陆的关系,而上升为海上巨商、巨魁的。

  这一情况,在中国一位地方官的《海寇议》中,有如下的记述,它反映了当时王直的势力: [cchere.com http://www.cchere.net 西西河 alan123]

  "五峰,以所部之船多,仍令毛海峰(亦称毛烈、王?E,王直之养子)、徐碧溪(徐惟学)、徐元亮等分领之,因而于往来之海上四散劫掠,对藩船之出入,关(定海关)亦不盘阻,而兴贩之徒纷错于苏州、杭州,公然无忌。沿海之人民,或馈时鲜之物,或馈酒米,或献子女,络绎不绝。边卫之官有献红袍玉带者。如把总张四维,因与柴德美交厚而于五峰往来。本若熟近,则拜伏叩头,甘为臣仆,为其送货。"

  由此可知,王直把属下的船队分由王?E、徐惟学、徐元亮等人管理,定海关也不阻止其海上的往来。走私贸易之徒公然混入苏州、杭州进行交易,沿海居民馈赠新鲜食品和酒米,甚至送子女入伙。王直等海寇们与中国本土的官宪、乡绅、富豪等形成一种共谋关系,气脉相通,为共同的利益而疯狂地奔走,进行走私贸易。 [cchere.com http://www.cchere.net 西西河 alan123]

  王直又以日本松浦五岛为根据地,以其侄王汝贤、养子王?E等为心腹,自号徽王,指挥三十六岛的倭人,其威势及东亚海上。他之号五峰,据说也是因五岛而起的。

  现在,位于平户市被称为印山寺宅邸遗迹的地址,据说曾经是王直在松浦藩王的关照下修建的馆所。关于这个问题,后来日本宽永年间(17世纪前叶)大曲藤内留下的松浦家文书《大曲记》中,有如下的记载:

  "道可氏是福气和武功都很大的人。有个名叫五峰的从大唐来到平户津,住在现在的印山邸址修建的中国式房屋。他利用了五峰,于是大唐商船来往不绝,甚至南蛮的黑船开始驶来平户津,大唐和南蛮的珍品年年充斥,因而京都、??港等各地商人,云集此地,人们称作西都。" [cchere.com http://www.cchere.net 西西河 alan123]

  所谓的道可氏,是第25代藩主松浦隆信(1541~1568年在任)的号,该文书是为了把他的谈话留给子孙而记的。他的在任期,与王直等来到五岛、平户展开活动属于同一个时期,所以可信度相当高。该文书称王直得到藩主的许可,建筑了中国式的住所,来自中国的贸易船由此络绎不绝。接着又说,南蛮黑船、葡萄牙船也开来了,京都、??的商人以及各国的人都聚集此地,购买中国和南蛮的舶载品,呈现出被称为西都的繁荣景象。由此可以想象,王直等渡来时期的五岛和平户,日中"民间贸易"是如何之繁盛。 [cchere.com http://www.cchere.net 西西河 alan123]

  还有,从作为记载洋枪传入日本的史料,著名的文之玄昌的《铁炮记》(1606年)中可以了解到:日本天文十二年(1543年)八月,当种子岛时尧第一个从葡萄牙人手中得到洋枪时,王直曾以"大明国儒生"五峰的名义从中介绍,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比王直晚出现的海寇头目是徐海(?~1556年)。他是王直同伙徐惟学的侄子,年少时离乡里到杭州大慈山虎跑寺为僧,法名普净,通称明山和尚。他犯海禁,策划来日本,是由于同他叔父的关系。1551年(明嘉靖三十年),当听到叔父徐惟学与王直同倭人来烈港营商时,徐海便前往会见叔父,并在其劝诱下同去日本。徐惟学是王直的同乡,当时,作为另一位首领,占很重要的地位。徐海抵达日本不久,就作为徐惟学向大隅某领主借银数万两的抵押人质,被扣押在大隅。在此期间,日本的人们见徐海是中华僧人,信以为菩萨来接引,有许多人向其施舍。他就靠此收入修理大船,于1552年吸引倭人到烈港进行走私贸易。 [cchere.com http://www.cchere.net 西西河 alan123]

  但此时意外地发生了徐海同王直不和的事件。王直、徐惟学等以烈港为前进基地走私时,曾经作出奉浙江海道官的檄文,捉拿与之对立的海寇而同官方合作的姿态,但来自大陆的中国货船往来于烈港途中遭到掠劫,被密告为此乃徐海等所为。这引起王直的愤怒,此事后,双方不再共同行动。

  一时撤回日本的徐海等人,以大隅、萨摩为根据地,养精蓄锐之后又与倭人在1554年到1555、1556年期间,连年出没于中国沿海地区,以大陆沿岸的柘林、乍浦为前进基地,频繁地袭击江苏、浙江的各州县和卫所。 [cchere.com http://www.cchere.net 西西河 alan123]

  另一方面,王直也自徐海事件以来,被人怀疑为一边表面上经营交易,却又背地里进行抢劫。1553年四月,舟山群岛、普陀山、烈港的基地遭到俞大猷、杨克宽等军官的突然袭击,王直好容易脱险,逃回五岛、平户。此后,未见王直亲率船队大举出动。

  与王直共同行动的徐惟学也自其侄徐海一案后离开王直,寄身于岭南地区的海寇、潮州人林国显,出击潮州海上的南澳,1554年十月受到官军追击,战死在海上。徐海得知后,于1556年三月采取报复措施,纠合大隅的新五郎(辛五郎)以及种子岛、萨摩、日向、和泉等地的倭贼,总计五六万人,船千余艘,大举入寇。但在中途遇暴风,有的漂流而死,有的返回本国,徐海率领大约2万余部众到达大陆。 [cchere.com http://www.cchere.net 西西河 alan123]

  三月末,徐海在浙江乍浦登陆,与先入寇的陈东(据说在萨摩领主之弟的幕下担任书记)、叶麻(亦称叶明、麻叶)等汇合,抢劫嘉兴等州县,但是在四月以后的桐乡县城攻防战中,中了浙江总督胡宗宪巧妙的离间计,各头目之间的互相不信任加深,终于被各个击破。七月三日叶麻、十月四日陈东,先后被捕,企图逃走的新五郎也在八月四日于金塘的海上被捉。接着,徐海也在平湖县沈家庄被擒。至此,曾经骚扰浙江、江苏地方的各方海寇被扫荡殆尽。 [cchere.com http://www.cchere.net 西西河 alan123]

  这些海寇头目把前进基地设在中国沿海地区,把根据地设在日本九州,统率日本人,因此被称为倭寇,但其组成人员实质上真正的日本人最多也不过占10~20%,其他大部分是中国人。这是嘉靖大倭寇的实际情况。

  《日本一鉴》的作者郑舜功,负禁止倭寇的使命被派往日本,是在杨宜任浙江总督时。郑舜功于1556年抵达日本,逗留在丰后的大友义镇(宗麟)处,调查倭寇动向和日本国内情况,后于1557年随大友氏的使僧清授回国。回国时,在依附于权臣严嵩的赵文华的策动下,杨益已被革职。 [cchere.com http://www.cchere.net 西西河 alan123]

  接替杨益就任浙江总督的是浙江巡抚胡宗宪。他早在巡抚任内就曾采纳宁波府生员蒋洲的献策,计划派遣蒋洲为正使、陈可愿为副使前往日本,传达敕谕,令其禁止倭寇。但其真正目的在于说服以五岛、平户为根据地的王直,令其归服。陈可愿等在1555年十一月到达日本五岛,通过王直的养子王?E会见了王直。胡宗宪与王直同为徽州人,他告诉王直,已使其留在故乡的妻儿出狱,并热情照料。并告诉王直,如果回归祖国,准其从事贸易,不问其罪。诱之以利,劝其投降,王直闻之动心。他于次年二月令心腹部下叶宗满、王汝贤、王?E随陈可愿回国,表示归顺,同时转告自己的愿望仅在"进贡开市"。王直进而与蒋洲同行,从博多前往丰后,协助向大友、大内氏等各大名、豪族宣布禁止倭寇的敕谕。 [cchere.com http://www.cchere.net 西西河 alan123]

  在此期间,1556年春至夏季,徐海等大举入寇引起的江苏、浙江方面的抢劫活动早已频繁。总督胡宗宪利用先期回归的叶宗满等人,推进其招抚工作,宣告王直已经归顺,动摇徐海,或通过使海寇相互离异的工作,孤立各头目,相继捉拿和镇压了他们。

  对这种形势变化尚不知晓的王直,于1557年10月随大友义镇的使僧善妙,率领千余部下,为求进贡互市到达舟山群岛的岑港。但是,明朝廷决定逮捕惩办王直,沿海警备森严,王直已知受骗,但是孤立无援,毫无办法,终于归降胡宗宪的军门,被投入按察司的监狱。在两年后的155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十二月被处死。 [cchere.com http://www.cchere.net 西西河 alan123]

  王直及其同党已灭,江苏、浙江方面的倭寇活动逐渐衰弱,但其余党仍南下福建和广东沿海,恢复势力,继续进行激烈的抢劫活动。1563年倭寇侵袭福建各地,攻陷兴化府时,由于总兵戚继光、俞大猷等同心协力将其击灭于平海卫,其活动也衰落了。1567年(明隆庆元年),解除了明初以来长达两个世纪的海禁,允许中国商人到南海方面往来通商,这又间接地封死了海寇、倭寇的活动。

  在所谓嘉靖大倭寇时代,中国海寇或海商的走私贸易所经营的中国商品是多方面的,有生丝、丝织品以及丝绵、锦绣、麻布、红线、水银、缝针、铁锅、陶瓷器、铜钱、古书籍、书画、药材等。这些被作为"倭好货物"载入《筹海图编》等书的商品,在日本广为人们喜爱,以数倍,有的甚至10倍的高价成交,海外贸易给中国海商带来了很大的利益,结算时使日本的大量银两流入中国。 [cchere.com http://www.cchere.net 西西河 alan123]

  明代后期的显著现象是作为流通货币的银被广泛使用。明初以纸币钞(大明宝钞)和铜钱充当法定货币,禁止流通使用金银。但随着钞的暴跌,银作为实质性货币出现,明代中期以后,公私均盛行使用。但是,到嘉靖时期(1522~1566年),北方军饷急剧增加,引起国内银的不足。国内的银产地先为浙江,后又以云南为中心,但根本无法补充国内需银的不足。只有16世纪后半期以后的外银流入才能补其不足而且有余。

  关于明代后期外银的流入中国,是通过以下贸易进行的,即:葡萄牙人的对澳门贸易,同占据菲律宾群岛的西班牙人之间的吕宋(马尼拉)贸易,中国海商的对日本贸易等。占据澳门的葡萄牙人,以澳门为中心垄断欧洲同东方之间的贸易大约长达100年,他们将从欧洲带到印度的银币及其他各种商品,又运往中国,获得巨额盈利,接着又把中国的生丝、丝织物和黄金从澳门转运到日本,把日本的银带到中国,据说获得更大的盈利。还有,自中国人被允许往来于东西方以后,中国海商前往吕宋岛,与占据该地的西班牙人进行的吕宋贸易,呈现盛况,大量的银由此带到了中国。这些银为墨西哥及南美所产,估计明末每年通过对吕宋贸易使300万比索的银流入中国。

家园 俺不是高手,不过正在写这个

是一个周刊的专题约稿,等发了就贴上来的说,西西,估计一定有人会拍俺的说。

家园 盼望早日见到大作!期待中!!!
家园 俺不是高手,但觉得汪由于几百年后日本的关系变成汉奸太冤

使用外国人的反革命势力以前有,以后也有,隋唐里有造反的好汉就是土厥人,没谁说他老大是汉奸。反围剿时两边的狗头军师都是外国人也没谁把这定性为汉奸火拼。汪就因为招了些日本流窜犯就成汉奸了,太怨。郑成功本身就是半个日本人,也进攻过大陆,能算汉奸吗?

汪撑死也就是个反贼,还是宋江那种。而且他的主张明显对中国有利,可惜生在了明朝。要是在南宋他根本不用和政府对抗

家园 我也觉得爱国青年们有点太简单冲动了

我也觉得有点冤枉,他就是一个草寇而已,就象太平天国拉来洋枪队,造成的死伤更多,而已都该信外国来的洋教了,更加大逆不道,但是现在那些爱国青年为什么不去刨洪秀全石达开的坟呢?

后来日本变成我国最凶恶的敌人了,几百年前的王直也不知道啊?现在看来王做了对日本有利的事情了,所以爱国青年们愤愤不平了,那么是不是应该把鉴真老和尚的坟啊纪念碑啊也给砸了,因为他也是有资敌的行为啊

家园 砸就砸吧,没什么可抄作的

也就现在人小题大做了,也是日本人无聊,这王直多少年了,现在倒想起来了,郑成功不能算日本人吧,他认同的是中国文化,不过假如他引来日军的计划成功,而且日本来留下不走了,估计他的下场和吴三桂没区别,这有些事本来就是按结果看问题的,汪精卫早点死还是英雄呢,26年就死那就更....鉴真不能算汉奸,文化是无国界的,他做的可是同化日本人的行为呢,嘿嘿。

汪在南宋也危险,海贼哪个朝代都有,按汪直的罪名,放现在就是武装走私加海盗,哪国都要抓起来判刑。

至于说他是汉奸,.....这个,他好象还不算爱国,但也没卖国,不过强盗的罪名少不了,他可没少杀老百姓。其实就这事件前,没人怎么知道王直。

但是这日本人一建碑,不就是挑火嘛。就象马立诚的新思维,岳飞不是民族英雄,这些东西就是导火索,没这些由头,这民族感情的火还上不去。

有些时候说不清楚的,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人把日侨全抓进去了,那又怎么办?

现在的情况下让他们砸砸汉奸的碑,比他们去砸人好些,那碑就当安全阀吧,现在要做的是冷却,不是打压

家园 王直给我的感觉就象

赖昌星

可惜一个用文一个用武

家园 还不如呢

赖昌星怎么也繁荣一方经济,王直害了一方百姓

家园 太冤?请看看上面其它介绍和那时期的倭寇和王(汪)直情况的帖子。
家园 王直不能算汉奸

至多就算明朝一个败类吧.他可不是为日本主子谋福利的,说穿了他就是为自己.至于手下雇佣了些日本人,就当以倭制华吧,呵呵.

家园 天空兄说得好,汪直杀孽太重,将其诱杀虽于平倭策略讲不足取,但

但自公理言,却是罪有应得.

而以开禁换和平,在日本大名各自为政,明海防废弛的情况下,只能是无稽之谈.当时的日人凶狠不下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狡诈则远过之,用元使赵良弼的话说:"其民俗,狠勇嗜杀,不知有父子之亲,上下之礼."

由日本高僧率领正规的堪合贸易使团,尚且贩私盐,劫掠,欺诈,当街杀人,于险中求富贵的私商又会怎会公平交易呢? 想一想俺答三娘子,觉的当时蒙古贵族比之日本要诚信的多.

大股日本海盗大多归属于日本大名,海盗入寇,多得到各大名的支持甚至指使,所以抗倭斗争表面上是一国朝廷同本国及另一国民间对抗,实际上一国朝廷对另一国诸侯的斗争也交织其中,从这个角度看,在残害本国百姓罪行之外,给汪直扣顶经济汉奸的帽子也不算过分.

家园 是的,

所以那些认为让步和谈贸易就能带来和平的言论都是无稽之谈,假如自己实力不足,对方觉得抢掠的成本小于贸易的成本,自然会选择抢掠,所以说假如后来明清当时真的和谈,那也不能避免在天下大乱的时候清朝入关,而且清朝入关还是借口帮忙呢,:)

家园 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与其让殖民者叩开

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与其让殖民者叩开倒不如让王直这样的人叩开。仅仅看到王直在沿海扰民杀人,却想不起满洲入关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既然不提了满洲对汉人的杀戮,却对曾经对日本产生很大影响的王直死揪着不放,只能说明一些愤青的短视。

时代真是变了。记得这件事情之前,我搜索“王直”,满眼中都是中国和日本的网站上对王直的同情、尊敬和传奇事迹的歌颂,对中国未能走向海洋文明的感慨。也记得当年玩《太阁立志传》,游戏中的人物介绍王直的语言充溢着对堂堂“徽王”的尊敬。真实世事无常啊。

个人认为王直从大处讲,是第一次全球化浪潮中杰出的华人代表。他骚扰沿海,杀戮人民固然不对,但并不能因此就把他和其他一样这样做的山贼们区分开来,说他是汉奸。这样的“汉奸”只不过是“山大王”的“沿海版”罢了。但是又必须把他和一般的山贼海贼区分开来,因为在那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在他自己的努力奋斗下,他已经不是单纯的海贼或是勾结外邦的汉奸,而是在无形中促进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人物。他在三百年前的悲剧,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我们民族的悲剧。而今天他遭到的赞扬和变损只不过是三百年前明廷对他政策辩论的跨时空的继续。从这个意义上,他在今天的悲剧,不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我们民族的悲剧。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