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读《西方哲学史》(1) -- texasredneck

共:💬15 🌺6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读《西方哲学史》(1)

读《西方哲学史》(1)

这是我一直想写的读书笔记,但不敢,因为我认为自己并没有完全读懂,但那好像就永远没法写了。我可不想说临死之前枕边放这这本书,也许会有一部书,但肯定不是它,会是一本轻松的书,我没有那么爱学习。

多半会是一本爱情小说,要不然就是《小王子》,充满想象,又略带忧伤,最对我的胃口。

但是,它给我带来的问题我的确有时候总在想。注意,是问题,不是答案,我想真正一本好书就应该是这样,不是夸夸其谈它什么都知道,而是能使人思考。

所以想了一想,决定用老办法,讲一点我感受最深的。

首先,这绝对不是一部容易读的书。

尽管许多权威的评价都说:罗素在哲学哲学通俗化上做了很大的贡献,说这本书浅显易懂,这是鬼扯,千万不能信。当然,也许牛人有权利这样说,但是,我不认为有这样的牛人,倒是不懂装懂的不少。

这好像是说《教父》是冯小刚拍的,他绝对弄不出来,怎么都弄不出来;反过来,也绝对不能指望被人认为是上个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的罗素,写出的东西会很好懂。

这样说有非常坏的结果,那就是会认为自己的智力不够,有点笨,老实说,我就有这种感觉。这就不好了,怀疑自己终归不是一件好事。而且罗素知道了会不高兴,那不是在说他无能,说那些赞扬是没有基础的,只是一些假象(这是在用他的语言)。

罗素虽然非常的豁达,但肯定还是喜欢听好话,要知道,说他深刻,他并不会感到有什么荣幸,太多的人这样说,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一,二十年吧,一直在数学哲学的最前沿,说他的东西好懂,这才能满足他的虚荣心。

但是,我们总不能为了让他高兴而说假话,他同样也很烦人说假话。反正他总是要不高兴了,那就还是说实话的好。

说它深入浅出倒有一定的道理,恐怕很难完全读懂,但是,多少会懂一些,退一万步,那些俏皮话,风趣和幽默总是能懂一些的,一本高深的哲学书能做到这一点,也只有罗素了。

它高深的地方可以举出一大堆,比如说,在一开始他讲到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了无理数而欢喜若狂,因为这证明了思想比现实有意义。

我开始根本就不能懂,只有读了一些别的东西后,才知道是在讲什么。而这一点却是读懂这本书的关键之一,因为哲学从某种观点来说,就是在探讨思想和现实的关系。这本书就是围绕这在说事情。

罗素在这里犯了聪明人最容易犯的错误,那就是把别人想得都跟他一样聪明,我不知道罗素的智商有多少,不过他是绝顶聪明恐怕没有人怀疑。

联想到中国的电影,电视剧总是怕观众不懂,什么事情都一定要说得清清楚楚,经常侮辱大家的智力,看来那些编剧,导演肯定都智力不怎么样。

罗素说:

“关于上帝的本质和存在的同一性,上帝就是其自身的善良,上帝就是自己的权能等论争,暗示着一种,在诸殊相存在样式与诸共相存在样式之间的混淆,而这种混淆曾见于柏拉图哲学之中,并认为被亚里士多德所避过。人们必须假定上帝的本质属于诸共相的性质,而上帝的存在却不是这样。这个困难是不易圆满陈述的,因为它出现在一种不能再为人们所承认的逻辑之中。然而它却清楚地显示出某种句法上的混淆,如果没有这种混淆,关于上帝的种种议论即将失去其似真性。”

罗素这一段话有些难懂但却十分重要,揭示了一个重大的逻辑矛盾,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是怎么样混淆概念的。我还是用自己的话来解释一下,对不对大家看。

上帝到底是不是一个个体,从逻辑上说,所谓个体就是要有所区别。比如说:张三和李四不同,那是因为一个长得好看,另一个丑;一个是民族英雄,另一个是汉奸;或者一个正在热恋之中,另一个却因为失恋而不相信爱情了。

如果上帝全能的,是全部善的总和,只要我们把这一类词加到他的身上,那么就不能是一个个体,因为从逻辑上说,只有一些共同性质的东西不能是个体。用今天的话来说,只是一个符号,一个概念。

这样一来,问题就大了,没有任何一种基督教,或者教会不认为上帝是一个个体,否则人们是向谁祷告呢?

我记得在网上曾经看到,有人号称从逻辑上否认了上帝,当然只看了标题,内容用不着看,因为一,类似的说法早就有无数人做过了,二,上帝至今还是存在。

我可以类似这种推理来做一下:上帝是完美的,人是有缺陷的;上帝是永恒的,人是有限的,因此人是不可能完全理解上帝的,而所谓部分理解实际上就是不理解。还可以更简单,人不可能理解上帝,因为谁理解了上帝,谁就变成了上帝,人不可能成为上帝,所以上帝是不可以被理解的。

我一点都不认为我用这种方法能否定上帝,这种论证在罗素看来是一定意思都没有,不过是在做词语游行,根本不能叫知识,就像他说的:不过是糊涂人在研究有多少种说糊涂话的方式。真正的知识必定与我们说的科学那种方式有关,存在着某种方法来检验,而不是空对空。

我可以公平地进行反证:根据地质学家推断,我们地球有了几十亿年的历史,而不是《圣经》说的几千年。但有位仁兄说: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当然也包括那些化石,这并不矛盾,因为上帝就是这样造地球,目的是来考验人们对他的信心。

我想没有人能从逻辑上推翻这种说法。

如果你承认一切都是上帝造的,当然也包括逻辑。说创造逻辑的神违反逻辑,那只是你不懂逻辑。

我想那位仁兄一定通过了考验,而我却不能肯定。我认为上帝不会用这种方法来考验人,有点小肚鸡肠,如果有上帝,他不会这样做。

说到底,这也只是我的一种感情或则感觉而已。

罗素也肯定不认为自己就能够否认上帝,因为我们不能从理性来推断出宗教,同样的,我们也不能用理性来否认宗教,因为宗教是一个在理性以外的东西。罗素那一类哲学家并不是说,你不能相信上帝,或者共产主义,人的信仰应该是自由的,这一点比某些党强,因为他们就是信仰自由的产物,没有出尔反尔。但是,应该知道现代信仰(过去不是)只不过是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之上:你相信,所以有道理;而不是有道理,你才相信。并不存在什么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所以,别人也有同等权利有不同的信仰。

认为自己的信仰是唯一正确的,既没有道理,而且十分危险,说危险,是因为许多战争都是因为所谓的宗教和主义引起的,包括现在的恐怖分子的“圣战”

简单而直接地说:我们反对某一个宗教,是因为我们相信另一种宗教;我们否认某一个主义,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主义,都是如此,这根本不是一个逻辑问题。

但是罗素(他不是第一个)在这里指出的逻辑矛盾现在并非没有意义,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大量这样的句子,很多,很多。

比如说: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他所有的行为都是伟大的,至少是情有可原的;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大煞星,当然所有的行为都是错误的。这两者都有这个逻辑矛盾在里面,叫做“种种议论即将失去其似真性”。

其实这些说法都是宗教的语言,意思是有人能来自天堂或者地狱。如果认为毛泽东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个体,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承认,他是中国那个环境,那个文明的一种产物,有着很深的历史根源。

这里难懂,主要是因为“共相”这个词。我们首先撇开这个词在佛教中的特殊含义,只看在西方哲学中的意思。

“在哲学领域中,共相意即普遍、一般、或同一性概念”

“在中世纪,哲学家曾因共相是否真实存在开始了共相之争,而当中有三种不同的主流见解:

1. 唯实论:观念世界比感官世界更早出现,因此共相早于事物。

2. 唯名论:和实在论抱持的观点相反,认为共相后于事物。

3. 缓性唯识论:综合了名目论和实在论两个学说,提出共相存在于事物当中。”(维基百科)

简单的说:唯实论就是认为事物有一个所谓的本质,因为万物都是神创造的,而神在创造它们的时候自然有一个原则。比如说:人的本质就是有灵魂,猪的本质就是给人吃,如此等等。

如果承认了神,当然人有一个本质,所有的纷争是因为我们不能正确地理解神的意思;如果不承认上帝造了人,那么人的本质就是一句没有意思的话,因为有一个人就有一个看法,没有办法确定一个标准。

马克思哲学虽然是反宗教的,但“本质”其实还是宗教的,这是恐怕是关于所谓本质一个合符逻辑的说法。这种说法再往下推,既然万物都有一个本质,那么最后就只有以伟大领袖为标准,因为这个人(或者半神)比我们更聪明,跟着这人不会错;或者某个组织,像某些党,教会,比我们更能知道所谓的“本质”,原因大家自己往上加。

如果认为事物没有什么本质,或者说那个本质是我们根本就不可能知道的,那么必然大家就平起平坐了,所谓草根政治,民主政治是不是就是这种想法的一个推论呢?

当然,这里讨论的“共相”极为简单,只是我的一点看法,而且有些话是我自己的,比如关于毛泽东,罗素当然不会说,但是,却是他那一套哲学的逻辑结果。

老老实实地说,我并没有完全弄懂所谓“共相”,要知道这个问题争论了两千年,到最后变得无比繁复,想一想看,要在如此复杂的万物中都找到神的痕迹,那能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吗。

最后我只有承认那个问题不是我能够弄懂的,哲学家都是一些高深的怪人,把一个个我都能认识的字,连起来变成我根本不能懂的句子。所以当我看到罗素说:那些哲学不过是糊涂人在研究有多少种说糊涂话的方式。我真是如释重负,不是我,连他这样的聪明人都感到不耐烦了。

所以罗素那一类哲学家尽管有再多的不足,但他们把一些无聊的争论踢出了哲学,把哲学变成了逻辑上更加一致,人更容易理解的东西,这一点功不可没。

我不知道能这里讲的不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我的确是真正欢迎大家的批评。但是,我不过是在谈罗素的想法,从逻辑上说,要批评只有从两个方面,一是罗素不对,那就没有我什么事,找罗素去。我原来写了一点庄子,然后有人就说我不对。我非常的愿意,万万分渴望是我的,但不是,我正悲哀着呢。我估计有人想恭维我,但不能用这种要我伤心的方式。第二,我理解罗素有错误,那就得首先读一读罗素,不然我不知道来怎么回答。

通宝推:88BaBa,唵啊吽,柯镇恶,史文恭,
家园 圣经里的JOBS是一段很好的注脚

有兴趣可以看看。

西方哲学史确实是本很有意思的书。

------------

所以罗素那一类哲学家尽管有再多的不足,但他们把一些无聊的争论踢出了哲学,把哲学变成了逻辑上更加一致,人更容易理解的东西,这一点功不可没。

---------

非常同意你的这段理解。

家园 西方哲学史的英文版本要好懂一些

汉语翻译增加了一些隔阂。

罗素在宗教上是个怀疑论者,他有篇文章很有名,Why I am not a Christian,你可以读一下。

外链出处

上帝的存在既不能被证明,也不能被证伪。上帝的存在,至少是斯宾诺莎的上帝,或者休谟自然神教的上帝的存在,在逻辑上是自恰的,没有问题。不过逻辑上自恰的理论很多。你可以研究一下罗素写贝克莱和休谟的章节。尤其是休谟的哲学。逻辑上我们不能证明外部世界是存在的,不能证明因果律、归纳法是对的,甚至不能证明自我的存在。

我很久以前对哲学感兴趣过,还钻研过罗素的书,接下来是我能记忆起来的关于共相的议论。

唯实论(realism)和唯名论(nominolism)争论的问题是当我们说一个名词比如马,我们指的究竟是什么。唯实论认为存在着一匹完美的马,就是共相(universal),按照柏拉图的洞穴比喻,现实的马是这匹完美的马的影子。这匹完美的马经院哲学家认为是上帝创造的,不过这不是这个理论的重点。这个理论的核心是这匹完美的马是现实存在的,我们说的名词指的是这些共相。唯名论认为这些共相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现实中一匹匹具体的马。马这个词只是我们交流思想时方便,对这些具有同一特征动物的统称。罗素属于唯名论。

家园 你说的这是本体论

这个问题很复杂……

相比来看,上帝的问题倒好谈一点。

从你的表述来看,你有一个问题,就是把上帝理解为认识的对象,或者说是客体,而你或者说人是主体。这样一来呢,就把上帝降为你去研究的客体。

从基督教神学的语境中来看关于上帝的言语呢?应该分为两块,一块属于传教,就是便于一般人理解,在这一块呢,可以把上帝理解为至高无上的存在。但这样一来呢,实际是种降格。从另一块的讨论来看,比如说从伪迪奥尼修斯的否定神学开始,已经注意到当我们说“上帝是什么”时,就已经把无限的上帝变成有限。“关于他,既没有语言,也没有名字或知识。黑暗和光明,错误和真理—他一样都不是,他超出了肯定和否定。”尼古拉·库萨有更经典的表述:“上帝是一切事物的包容和展开,就他是包容来说,一切事物都在上帝之中就是上帝自身。就其展开来说,他在一切事物之中就是他所是的东西。”

如果把上帝换成存在,用来理解本体论,本体论可以说是哲学的一个根本问题。具体到罗素嘛,他主要是从逻辑入手。

家园 Wir müssen wissen

看到午夜飛行島國理工達而文院,還以為這帖真的講科學的,原來委婉含蓄地拐到太平天朝偶像崇拜了唉。

愛在西元前溯在長江長城的孩子,書寫著我們聰明勤勞逍遙自然祖先在五千年前就開始創造的漢字,可是一離開家門就被蠻夷拽到廟唱詩經,還鬼扯達令辣媽安啦出門見生老恆河聲稱跟yhwh混,不覺得虛偽勢利麼拜託。研究所謂哲理,除非前提富得跟維特跟斯坦似的 -- 而且不在乎物質,否則還是省省吧。非得研究玄學,吾寧可景仰master悠噠,看支矶石從哪個時空旅行到成都的(之類

家园 刚好我也正在读
家园 深有同感呀

哲学家都是一些高深的怪人,把一个个我都能认识的字,连起来变成我根本不能懂的句子。

金岳霖说哲学是概念的游戏,像搭积木似的把概念搬过来搬过去,这么排列,那么组合。

我的浅见是思维逻辑和语言逻辑不是一回事,想分辨开又不容易,一些哲学文字就在这里面绕呀绕的,理解起来让人头大。

维特根斯坦说的一个人必须说很多,然后保持沉默,(或是对不能言说的,保持沉默---呵呵,我记不清楚了),大概就是指语言逻辑的不完备而言。

家园 哲学之所以是哲学,关键在于反思

所谓反思,即审视人类自己思考的的过程。这个反思最伟大出成果大概是亚里士多德建立的形式逻辑了。形式逻辑,实际上是人的思维的方法。

罗素说来一大堆关于上帝存在与否的问题,如果以为他是证明上帝是否存在就不是哲学了,但是,如果认为是一种反思,思考为什么有些人认为上帝存在,那么就是哲学了。但是,我以为哲学的局限性也在于此,即反思可以是分散的过程,即越反思越糊涂。如两人辩论上帝是否存在,哲学一下的结果应该是两人各自反思自己关于上帝的看法,然后可以就这个看法在反思,然后再反思这个反思的看法,等等以至无穷。

实际上,亚里士多德就把西方哲学走得差不多了,而数学就把形式逻辑走完了。

反思或者可以说是思辨,反思的分散性就是思辨思辨。比如共相,就是说人的思维借助于抽象的概念(名实论?),而共相的实质与否,就是在反思这个抽象概念的实质,比如说是共性,然后还可以在研究“共性”的真实与否等等。

用我们的思维研究客观事务,这是科学。用我们的思维研究我们的思维,这是哲学。

思维如何思维自己呢?一个人能反观自己的思维吗?这就进入宗教体验了。如佛教的观想,就是观自己的思维。禅宗参话头,就是入定寻找话(思维)的攀缘,等。

但是,如果不是研究上帝是什么,而是研究人为什么会有上帝的概念,可能人类学比哲学更合适。还有就是心理学。

思辨的局限性就在于就是形式逻辑的局限性,也是哲学的局限性。

家园 除了反思,还得加个批判。
家园 楼下Dracula兄说的很好了。唯实论就是认为先存在

一般实在。唯名论则反之了。

家园 呵呵,错了,你没研究过基督教神学,在跟风车作战了

没有任何一种基督教,或者教会不认为上帝是一个个体,否则人们是向谁祷告呢?

不是这样的。有一些教派的确是有你说的那个内在矛盾的。但也有教派信奉类似于斯宾诺莎的上帝,那就没有内在逻辑矛盾了。

如果认为事物没有什么本质,或者说那个本质是我们根本就不可能知道的,那么必然大家就平起平坐了,所谓草根政治,民主政治是不是就是这种想法的一个推论呢?

你这里的“平起平坐”本身就是一种本质,你内心并没有摆脱“本质”,只不过你眼里的本质和别人眼里的本质不同而已。

实际上你是在强调另外一种普世价值--一种更危险的,失去了自知之明的,掩耳盗铃的“本质”。那个本质就是上帝的异名。

恭喜,你很有基督徒的潜质!

家园 哲学著作的话读英文原著要好一点

很多其实还是挺好懂的,翻译过来以后读起来反而让人无比头大。

家园 还应该学习法文、德文、拉丁文

古希腊的文字也要读,呵呵。

似乎得先花上几十年功夫成为语言学大拿,才能做到只读原著啊。

家园 果然英文一看就懂,中文看得我晕乎晕乎

马而言,我是唯名论,但是如果是圆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