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失败的男人谈起 – 兼和忙总商榷留在国外的问题 -- 明天的太阳

共:💬294 🌺3016 🌵9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算什么苦

无非是独自一人求一个decent的生活罢了。

这要算吃“这么多”苦,那些经历过二战、60年大饥荒、文革批斗并有朋友、恋人、亲人死在这些浩劫中的人算什么,那简直是从地狱里走出来的,这些人非得有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吗?

在人类历史的一半之中,能活下来有个平稳的生活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想当人上人,那得要绝大的运气,只靠吃苦是远远不够的。

家园 这算自讨苦吃。

你说的是无奈被迫

家园 实事求是的说,印第安人几乎被白人灭绝了
家园 【(如德国、日本)】不能用来做例子,早就是帝国主义了
家园 中国就是你这样的太多了

本是一锅好汤,上面点缀的黑色颗粒物实在影响心情。

家园 中国就是你这样的太多了

本是一锅好汤,上面点缀的黑色颗粒物实在影响心情。

家园 隔壁楼的MD拿$2mm/y

50k美元够干什么的,城里边租个studio就要花掉大半月工资,刨掉吃饭喝酒之后买件衬衣的钱都没有

家园 我也在加拿大

龙眼也在加拿大。

住在多伦多,过去读书在滑铁卢。也认识来自各国的学生,包括白人信佛教的练中国书法去中国学习的,也有中国学生非中国学生同情某某功的,也有提到过八平方反对老邓动兵的,好像就是没有见到认识的什么人特别崇拜毛泽东的。但是对于中国改开后的发展说好话的不少。

再说加拿大人虽然账面上人均GDP不少,事实上也就是个西方世界的边缘国家。至于生活一般人平时也就是找折扣,周末自己修房子(付不起人工费),除草,冬天扫雪,美其名曰热爱运动锻炼身体。至于加拿大政府更是贪污腐败盛行的地方,本嘉明早说过不少例子了。

二战时候被英国老大送了不少必败的地方当炮灰,比如香港迪厄普。不好意思多说。就阿Q说1812年打败了美国(那时候还是英国殖民地,加拿大还没有建国),还要200年庆祝。人家俄罗斯1812打败拿破仑还没有这么招摇。

加拿大明显好于中国的在于环境和社会保障体系。但是这个因为人口和历史,并不能体现加拿大人的太多智慧。即时是加拿大的医疗,也是千疮百孔。

家园 西方是万花筒,你说的年轻人和我说的年轻人根本不同

在安大略湖边有很多就旧工业建筑改造的艺术沙龙展厅,那里经常聚集不少当地的年轻人,举办各种关于人文艺术和政治的讨论活动。有时会牵扯到文革问题,一个主要的议题是为什么文革时会同时存在两个司令部?毛为什么会发动群众打倒自己的老干部?等等。一次从BC省某大学来了几个中国学者,展览他们根据上山下乡时的经历而搞的艺术创作,又牵扯到了这个话题,当地年轻人参加得很多(80%上座率)也听得十分痴迷,也问了很多深入的问题,有些问题那几个中国学者能回答,有些则他们自己也没搞太清楚,言者昭昭、听者晕晕。但可以看出那批当地年轻人对毛,对文革的议题有多痴迷。

而这里所说的'那些当地年轻人',和你说的上滑铁卢大学、上多伦多大学的各国留学生,以及当地从私校走出的所谓上流家庭的学生是不一样的,你说的那些人的脑子里都关心的是自己如何赚钱、如何投资、如何发财,他们崇拜的是彼尔盖兹、乔布斯、巴菲特、克林顿。但很多当地年轻人有自己不同的灵魂追求的,他们不是不聪明,而是不喜欢大学的呆板生活,很早就找到自己的兴趣,读个大专或中专自己喜欢的专业就开始了,而同时他们中除了有人追求PARTY,性和娱乐外,也有人很关心人文艺术与政治,对现实不满意,希望探索新的思想,他们崇拜的是格瓦拉、毛泽东,但因为没人引导,对毛和他领导的文革还在雾里看花阶段。

西方是万花筒,你说的年轻人和我说的年轻人根本不同,但两者对社会都很重要,而一味强调"五分加绵羊",这个社会就失去了思想创造的活力。

家园 加拿大年轻人经常讨论文革问题, 你觉得有可能吗?

有人说在安大略湖边经常聚集不少当地的年轻人,讨论文革问题。太可笑了。

当然这很难取证说没有这回事,只是从正常人角度是这样的。当然,个别或几个当地年轻人处于好奇参加次把由中国人举办的什么会,那是不足为奇的。你就是举办一个清朝的讨论会,准备一些吃的,肯定会有几个当地年轻人来的。

但是这个根本不说明什么不少当地的年轻人“文革的议题有多痴迷”。

如果有人硬要说很多加拿大年轻人经常讨论文革问题, 能否提供一些录像资料?

家园 把改开和社会主义建设对立起来看本身就是一元唯一论

把改开和毛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文革对立起来看本身就是一元唯一论的观点,与"五分加绵羊"教育中追求标准答案,追求唯一答案是类似的。毛提倡社会主义三面红旗,以及后来发动文革有他历史的必然,社会主义三面红旗从无到有建设了工业体系和农业基础,而文革打击了官僚主义,延迟了官僚资产阶级的出现。如果50年代就搞改开,请问那和民国的改开有何分别?而80年代的改开是社会主义建设完成到一定阶段,把势能转化为动能,把基础建设转化为个人财富的一个自然过程。

看道家的阴阳鱼图象,阴与阳要交替出现才是造物之道。

家园 像你说的那些沙龙能有多大代表性

FLG聚会,当地年轻人也有不少的。

同性恋游行,每年多伦多都有很多人。

加拿大就是一个大杂烩。你要很多东西都可以。安省如果露出自己的阴部,警察要来管。但是女的上身一丝不挂上街是合法的。

我和我的亲朋好友也不算少,可能根本不需要知道你那些所谓政治沙龙的存在。虽然我也知道有不少多伦多的老工业区改造成高档的艺术家聚居区或者商区,比如Liberty Village,Mill Street,Richmond Street. 也去逛过,那里从画廊到艺术品,到买奶酪的,买高档家具的,都有。那里某个房间出来几个学者回忆什么,根本不会有多少人注意。

那些对什么东西有兴趣的我不是没有见过,我不是没有见过白人滑铁卢计算机学士硕士。在RIM日子最好时候,放下工作不干到中国申请奖学金学汉语。但是人家多少是学好了回来,也能找到本行专业工作活命的。

但是以加拿大安省现在的经济状况和房价物价,如果没有赚钱的本事,光凭对人文科学“兴趣”,根本养活不了自己。如果是富二代可以考虑(加拿大土生土长的白人可以介绍关系混入政府等白拿钱不干活的工作,也算这类),如果拿某些势力钱的也可以考虑。有些学者本来就是靠骂中国吃饭的,这样的人躲还来不及。如果没有什么家底,就算有什么理想,连竞选广告都引不起,还能解决政治问题个头。

希望探索新的思想,他们崇拜的是格瓦拉、毛泽东,但因为没人引导,对毛和他领导的文革还在雾里看花阶段。

格瓦拉自己的下场如何,毛最后文革怎么样。当事人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你认为还能有人引导? 

家园 我为龙眼“很多加拿大年轻人经常讨论文革问题”来辩护

龙眼的这种说法是有可能的:1。当地有很多移民多年的中国人,很多人已经把自己看作加拿大当地人;2。这些把自己看作当地人的人有些是40多道60多岁的毛左,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几十年前,还是红卫兵的劲头,他们可以把自己当作依然年轻;3。三人称众,就是很多的意思,在多伦多这样偏执的毛左应该有3人以上的。

从上述几点可以推出:龙眼说“很多加拿大年轻人经常讨论文革问题”是可以自圆其说的。

家园 与君商榷:请看我为龙眼“很多加拿大年轻人经常讨论文革问题

“的辩护:

龙眼的这种说法是有可能的:1。当地有很多移民多年的中国人,很多人已经把自己看作加拿大当地人;2。这些把自己看作当地人的人有些是40多道60多岁的毛左,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几十年前,还是红卫兵的劲头,他们可以把自己当作依然年轻;3。三人称众,就是很多的意思,在多伦多这样偏执的毛左应该有3人以上的。

从上述几点可以推出:龙眼说“很多加拿大年轻人经常讨论文革问题”是可以自圆其说的。

通宝推:医言堂,西行的凤,南京好声音,
家园 毛派肯定比耶酥当初的信徒多,而耶酥的又下场如何?

看问题不要太世俗,要看本质和发展。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