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现实中的少林武学与《易筋经》神话 -- 路人甲
原文来自清韵, 算是和锦侯的.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句俗语,把酷爱崇尚神秘主义的国民心理真是一语道尽。自佛教西来,释道之争虽然几度乾坤逆转,到最后还是充满浪漫空想色彩的极乐净土,在民间占据了绝对上风。尤其自《西游记》出世以来,道力有尽而佛法无穷这种毫无现实依据的强弱概念,已经是深植人心了。一本据说是传自达摩老祖的《易筋经》更是风靡当代文坛,无可置疑的成为虚拟武林中的第一秘籍。
无论是昔日金古温梁时期的武侠名家,还是现今风行网络的玄幻新星,只要提到少林寺就离不开这部至尊秘典,而且勿论文中其他神功厉害夸张到何等田地,《易筋经》都会水涨船高的提升威力稳居上风。《笑傲江湖》中盗人内力诡秘霸道的吸星大法遇到《易筋经》是处处受克,情色武侠主角们的御女行功两不相碍、寓教于乐的无敌双修大法碰着《易筋经》也占不了便宜,到了玄幻网文中《易筋经》甚至不时飞跃异界扬我国威……天下奇功固然是层出不穷百强争锋,可任你是不动明王、玄门罡气、八荒六合唯我独尊,亦或是妖魔兽化、顶级斗气、太古魔道超级禁咒,换个作者不是被弃置冷宫就是威力迅速贬值,只有一本《易筋经》可以让人纵横古今中外诸天异界称雄宇内,着实是新时代三千大千玄武世界的神功Java通行版。
实际上《易筋经》的神话崛起,严格算起来也不过是几十年间的工夫,在超现实武侠文化流行之前,讲究真枪硬剑写实主义的传统文人们并不怎么看好这部泊来的外夷杂作。在明清以前相对务实治国的孔圣门徒们眼中,这些异邦杂说实在没什么好称赞的。甚至同期的佛门也是处于南北对峙、势力倾扎中互争大乘正宗的混乱时期,相较动辄就是大放光明、无量无数天人龙神朝拜的大乘佛法,这种充其量不过是皮囊小术的经书倒也没什么可提的,基本在明清以前的文学作品中《易筋经》不过是和达摩西去相关的一则小小的公案传说罢了。
有关《易筋经》的各个公案版本虽然略有差异,但比较经的住考证的说法都认为是达摩为了增强弟子体质而编的煅炼法门,也就是类似广播体操的健身运动。这种微末小技之所以能见著典籍,是因为另一本据说记载着达摩密法精要的失传经书《洗髓经》的缘故。传闻当初达摩逝后留下一铁匣,众弟子计不能开,直到某人推测里面是被灌满的蜡所封住,这才解开迷题在不伤及匣子的情况下火灼后将之打开。这个匣子里面放的就是在古代大大有名的《洗髓经》,只因为达摩在世时曾说过 “慧可得吾髓”,所以这部经书就被其中法名慧可的弟子给取走藏了起来,就这么从人间销声匿迹蒸发掉了。
由于慧可日后成为继承达摩衣钵的禅宗二祖,而禅宗在传到第六代时虽然分裂为南北二宗,却几乎一统佛门势力。无论是对南顿北渐的哪方弟子信徒而言,这些共认的前辈祖师们无疑都是非凡的佛爷,想当然的连《易筋经》也跟着行情看涨,被民间推崇起来。毕竟那是西方极乐世界来的外国老祖传下的精妙功夫,用脚指头想都知道必然是不同凡响的东西。不过这个时候《易筋经》还只不过是民间传闻,离成为武林神话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达摩定居的少林寺虽然因为十三棍僧救唐王而扬名天下,时代局限和严厉寺规之下倒也没有借《易筋经》抬高身价的举动。实际上少林寺被称做天下武艺之冠,并不是靠着外国和尚的独门绝学打下的名头,正宗的印度国术里有睡钉板、倒立、活埋之类的自虐苦行瑜枷,就是不见杀人害命的拳脚功夫。
据史书记载,少林寺最初是崇信佛教的北魏孝文帝,受一个从天竺来得叫跋跎的和尚的暗示,而在嵩山给他建的安身之所。只是这庙不但建的气势恢弘足纳千人,还有可以供养千人食用的皇田税奉随旨相赐。这种吃白食的好事对于贫民浪子无疑是天大喜讯,于是各方人士纷纷投奔而来,剃度出家在少林寺里。其中固然不乏妄图不劳而获的无赖,却也有着身怀技艺的强横之辈,毕竟那个年代只要剃个光头烧上几个戒疤再弄上份正式的出家度牒,那么就算是杀头的罪名也可以逃脱。只不过有些人罪名太大,一些小门小寺不敢接受他们,事实上也只有这种新近开张急缺人手的超级大寺,才能容得下这些凶神恶刹们。何况少林寺吃穿用度无不是上上之选,不但有着高层次下来的罗汉渡化众生还深受帝王恩宠,比起朝不保夕颠沛流离的日子怎能不让人心动。社会基本安定又有皇家军队守护,除了一些吃饱后闲不下来的横人有时会动几下拳脚解闷,寺里倒也颇有几分极乐净土的意味。
不过这个时候少林武术并未成型,甚至连名扬天下的达摩老祖也未踏履凡尘,只是一群有些本事的闲人之间的心得交流罢了。一直要到隋朝末年天下动荡,各地民不聊生起义不断,原本倚赖的朝廷自身难保无力相护后,已经成为田产大户坐地收租的少林寺才开始担心会被剥削的佃户起而攻之。在这种考虑下,当时的主持召集寺院里的好手,又联系了一批寺外强人建起了护院性质的僧兵团保护寺院的田产,以抵抗由饥民无赖组成的匪盗团伙。
这些僧人们虽是肉身凡胎,在危机感的压迫下倒也爆发出一股惊人的力量,不但屡次击溃数量庞大的饥民流寇,还从实战中积累了相当程度的搏斗经验,尤其在棍杖这种钝器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其威名甚至传到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耳中,被邀约去对付叛将王世充的大军,由此开始了少林武僧的神话传奇。据说李世民登基后感念少林昔日功劳,专门颁旨承认了少林僧兵的合法武装地位,当年生擒敌方大将王仁则的十三棍僧更成为了有官职在身的方外将军,为好勇斗狠这一明显有违佛门宗旨的行为披上了浓重的护国色彩,少林武学可以说是自此名动天下。
然而安乐窝多是英雄冢,即便是曾经辉煌璀璨的少林武学也不能例外,本已田产颇丰衣食殷实的僧人们又得到了大唐皇室的御封敕令,越发的富裕起来。虽然这时已经出现了纯粹参习搏杀技艺的专职武僧,但大唐盛世百余年的安宁足以耗去磨去根植血性的光辉,离开了实践的校验纵是苦修依然少林武学仍旧没落下去。等到大唐势微五胡乱华,昔日的动荡乱世复将人间,已经习惯于荣耀恩宠的少林寺又一次面对需要自保的局面。然而物之一道不进则退,少林武学虽然底气颇足,面对外界逐渐发展中的各家武学日益是力不从心起来。
中国人从来都不缺少有远见的睿智之士,即使是看破红尘的出家之人也不例外。当此五代十国的危乱时局,少林住持福居深感武学对于寺院之必要,趁着少林余威尤在,遍邀各地名家计十八路高手入寺研习武功,历时三年汇集神州众家之长终于完成了有史可载的第一部拳术秘籍《少林拳谱》,可以说始自于此少林武术才脱离经验层面真正系统起来。正所谓天下武学出少林,没有中华大地的天下名家慨然授艺,根本就出不了少林武学这种集成流派,毕竟除了看起来德高望重不属凡间的少林高僧,一向有密技自珍传统的各门各派又怎肯将自己的武学示之于人。这种交流虽然最大的得益者是少林寺这个主办单位,可谓是真正的名利双收,在缺乏交流的古代俨然成为武林圣地盟主至尊的化身,但对真正追求武道的名家高手来说也是值得庆贺的善事。即使不能一窥天下神功,与绝顶高手精研探讨,至少也有了个掂量自己深浅的地方,何况只要功夫独到深厚,自然可以获得寺僧以礼相待晋见高层。
到了宋代虽然朝廷崇道抑佛,可将领出身的宋太祖赵匡胤对少林寺却是青眼有加,也凑热闹似的把自己的长拳秘谱藏录在少林寺里,可以说少林声威在宋代达到了历史颠峰。基本从历史上的民间评话和野史可以看出,少林寺这个时代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传奇之地,提到水浒好汉名将岳飞之流,总是免不了少林出身这一荣光。虽然比起大唐皇朝的厚赐封赏,此时的少林寺经济能力缩水不少,但俗家弟子的广沃普及和回报让少林寺真正的立下了千年根基。比之业内人士的推崇,民间大众的偶像神化才是少林屡经磨难得以长盛不衰的主因,就算是如今这枪炮纵横的年代,即使从未真正目睹武僧海扁冠军拳王的景况,见识传说中的高手风采,少林寺仍然是所有热血尚武男儿心目中的圣地。
既然少林武功是如此的不凡,那么和少林沾上边的东西也就热门起来,达摩老祖更是传出了一苇渡江的非人事迹,《易筋经》的功效也跟着达摩的法力升级威力暴涨,由健身技巧到佛经密法再次进化为无上神功。前来讨教的高手们自然对此是好奇不已,虽然少林僧人竭力否认,不过在以己推人的心理下谁也不会认为真相即使如此,毕竟独门绝学不轻易示人也是常情之理。所以无论承认也好、否认也好,当公众认死一个道理后怎么解释也只能让人对《易筋经》更加好奇臆想起来,到了后期流行内功之说时自然就将这部老古董归到里面去了。实际据少林自己的拳谱典籍记载,真正将禅定和前人流传下来的活身体操提升到了内功的层次,还是始自元代的觉远和尚。
少年时的觉远因为朝廷缉捕,只好出家到少林寺避难,由于本就不是为了得证菩提剃的度,自然日常的兴趣就集中到了武功的老本行上。虽然元朝民族矛盾激烈,官府对汉人管制苛刻,只是在番僧鼎盛下对和尚也多了几分优待。毕竟时值佛道争风的火热局面,由于忽略了道教在汉人中的影响力,初期的残暴手段遭到了极大的反弹,以致后来朝廷竭力安抚仍然隐患不绝。这时候本土的佛教支持就显得重要起来,反正只要能让民众冀望来世,今生好好做个良安贱民,给和尚们些特权又有何妨。所以虽然元代流行的是御女成佛的极乐欢喜禅,中原佛教除了香火骤减倒还不至于被毁寺迁宗。国难当头只要是热血男儿都不愿屈侍蛮夷异族,有些志气的不是聚众起事就遁入空门待机而动,觉远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邀到武学大师白玉峰入寺出家,共同精研武学之道。两人多年切磋,不但把原先体操性质的罗汉十八手增到一百七十多手,发展出了罗汉拳金刚拳这一武学体系,还结合前人心得创出了真正的少林镇寺绝学五形拳,建立了内外兼修内功系统,可以说二人之后少林武学才脱离杂汇宗集的层面,有了统一的理论研习体系。
此时的少林寺已经淡出器争械斗,饥民的矛头也在民族仇恨的大义下齐指蒙古皇朝,现有的田产也不足以让大股的盗匪势力动心,可以说这段日子对少林僧人来说反而是颇为平静的。除了对弟子的管制越来越严厉下山还俗之旅磨难倍增,被民间更渲染出了木人巷、十八铜人、看家罗汉大阵之外,真正对武术普及和反抗侵略上的贡献并不多,闭门造车与时代脱节的后果在明代这个拳术鼎兴时期彻底的暴露出来。昔日十三棍僧在数万强兵环绕的战阵中来去自如,甚至将敌方主将生擒活捉,而嘉靖年间的武僧月空带领三十多名好手平匪,不过面对千余名的倭寇集团就全军尽殆……虽然武僧们最少也击毙了百余名倭岛浪人,可古今战力差异上的对比实在是有些悬殊。也就是这个时期少林寺第一次爆出了被外来高手压制击溃的冷门,拉开了绝顶高手闯少林的序幕。
如果对中国武术做个分水岭,那么少林寺领袖地位的没落正是内家拳兴起的帷幕,随着戚继光和俞大猷将少林不败神话从理论和实践上的击破,固然老百姓还沉醉在少林僧兵的崇拜中,在江湖好汉当中少林寺的威望已经大大的降低了。有道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无论是跑马卖艺还是行镖护院,给自己的功夫找个响亮的名头绝对没有坏处,何况随着十几处鼎盛时期开的少林分院的兴衰转手,恐怕少林寺自己也不清楚到底究竟有些什么功夫流传在外。于是会几手辟砖断瓦的就是金刚掌,抗的住拳打脚踢的即是铁布杉,到了后来更冒出了一大堆金钟罩、百步神拳、隔山打牛的盖世绝学,终于在万众瞩目期待中《易筋经》横空出世,而且一下子就冒出了两种达摩老祖嫡传的正宗少林《易筋经》。少林寺此时已经是无力也无愿对此澄清了,若不是其中一部《易筋经》实在有些太过离谱,估计少林将会毫不客气的将两种功夫都纳入寺内研习。
之所以会形成如此结果,就不得不细谈一下戚、俞两位名将对少林神化的破坏作用。明代中期,倭人劫掠沿海已成朝廷心腹大患,这些匪寇残暴狡诈大军压境避于海外,借潮来往侵袭不备,屠戮百姓罪孽滔天。朝廷无计可施只能调配少林僧兵征讨,其间虽然互有得失但充其量不过能将小股流匪击溃而已,毕竟武艺再怎么高强面对人数众多执意散逃的敌人也无法将之聚歼,跑了又来自然倭寇是平不胜平。一些有识之士充分认知到这一点,对僧兵平寇的策略大加批驳,在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更是直接质疑少林拳术的实用性。大意是民间拳术是为了格斗而创立的,所以基本都是以打伤制服敌人为目的,面对战场搏杀中你死我活的局面用处不大,其中流传极广的少林拳由于是僧人所创,更是这种战场废技的典型。所以戚继光在军队中规定所有士兵在入伍后都必须放弃原来的功夫,改练由他统一编排的教材,这种理念随着《纪效新书》的发行影响力遍及到整个大明军部,至少在军队中艺出少林已经不是什么显赫来头了,间接的降低了少林寺在权力高层心目中的地位。
固然离开了政府的扶持,少林寺减少了很多意图军功的投学弟子,但真正让少林寺变成绝顶高手扬名的靶子,还是另一位名将俞大猷的手笔。俞大猷在他的《剑经》里面详细记载了技服少林的始末,他习得据说是源自少林棍法秘传的心诀后,苦练多年乃得大成。因为仰慕正宗少林棍法于是登山求教,不料寺僧水准之低实在让人侧目,几乎难有能敌几势者,因为感叹少林真诀已失,还专程让少林寺派了两个好手随他学习棍法,直到过了半年基本让他满意才让那两个武僧归寺。事迹传开自然高手耸动,若是不能击败俞大猷或是创下类似战绩,这天下第一的名头岂不是落到他人头上。虽然真正的高手少有所动,只是偶而几个一时兴起的异人就够少林寺头痛的。加上武当内家拳的逐渐抬头,吐纳气功逐渐流行开来,少林武当之争愈演愈烈,达摩易筋经正好是与三丰太极抗衡的利器。毕竟三丰真人出少林而反少林已经成为流行说法,不抬出达摩这尊外国佛爷还真难找个够格相提的招牌出来,两边的功夫针锋相对,借助外国神功的名头一时也是并驾其驱。
以达摩剑对抗武当剑,用罗汉掌对付太极拳,拿《易筋经》抵挡丹道功,这种局面直到清代内家拳体系大成后才被打破,几乎每个流派都少不了几个独闯少林几进几出的强人。太极拳更是将“得其一二足以胜少林”的概念发扬光大,到后来偶而出个能战胜内家高手的外家武者,都会被人视为异数津津乐道,少林无敌的神话彻底被粉碎了。至少旧社会的武林人士基本都知道这些典故,觉得自己武艺大成后不和名扬天下的少林武僧练练总觉得不是那么塌实,虽然直到现在也没有统一的七十二艺的说法,可屡邀名家研习的少林寺在交通不便的古代确实称的上各门各派的武学汇集之地。所以虽然无敌的神话荣耀不再,相比动辄修习以年相计的内家慢功夫,少林拳仍然被底层社会普遍接受推广开来。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南少林寺因为反清复明而被清兵移为平地,意外的博得了文人们的好感。虽然武术圈子内对少林功夫的评价日益降低,但在文学领域却火暴流行起来。清代的隐侠传说极为偏重僧人的份量,这固然与留头不留发的靼子政策有关,但南少林被毁后寺僧大量分散逃亡亦是一大主因。不谱战阵的武学高手虽然挡不住大军,但要突围逃命倒也并非难事,流亡途中惩治些恶霸赃官自然让底层民众奉为菩萨,再加上笼罩了恢复汉统的民族色彩,自然就让人淡忘了少林的异邦根源,被孔圣子弟们亲近起来。即使抛开反清复明的少林洪门传奇,在公开流行的各种章回小说中少林神功的份量也是大大增加了,这方面的经典代表就是不朽名作《儒林外史》。同样这部著作也是真正塑造《易筋经》无敌神话的开山之作,文中的甘姓奇人种种能力被广泛的用在各地的武学高手身上,甚至早期的武打剧作仍然沿用了这些场景。
想必常看武侠的都猜的出这位甘姓奇人就是指江南七侠中的甘凤池,书里提到他练的那经威力无穷,不但可以力举千斤推梁倒柱,甚至让可以踢断马腿的高手在运足力气攻击档部弱点时将之腿骨震裂。这里说的经就是两部《易筋经》中不为少林承认的那一部,单就这点已经比《笑傲江湖》里神功初成的令狐冲要厉害许多,也难怪金庸把《易筋经》列为吸星大法的克星。这部《易筋经》如斯威力尚且不被承认,倒不是因为另一部更为霸道厉害,纯粹是这个版本的《易筋经》里面的几段话所致。严格说起来这几段话也没什么大问题,只是介绍了一下修习这个功法的好处,虽然理论上这些效果是可以办到的,比如增加气力、柔韧筋骨、内功护体之类,可一句房事中这经可以让人所出“百斯男矣”,就足以将之打落凡尘……
另一部《易筋经》就宗教特色浓多了,而且练习上也简单的多,只有十二个低难度体操动作。而且名字叫的都是什么韦驮献杵、打躬掉尾之类听起来就禅味十足的东东,自然是大合少林僧人的脾胃,至于练了以后没什么惊人神效却也没人在意。而且从流传普及上讲,这又名十二段锦的健身气功要广的多,在《卫生要术》等医学书籍中都有所收录,虽然众口皆称是前代伪作可还是以达摩易筋经相称。至于另一部威力极大的《易筋经》,虽然是有两三万字的详细著作,却因为步骤烦琐耗财甚剧而逐渐埋没,毕竟每日里用来浴身的药材和运气排打的毅力、助手都不是普通的武学爱好者所能具备,在经济制约面前一切都是无可奈何。
时转世移,到了民国年间嵩山少林寺也免不了兄弟寺院的命运,被军阀石友三焚烧尽毁,肉身武学在火器面前被完全击溃,中华武术除了走京城权贵路线的内家健身流派,无论少林武当都只不过是在时代大潮下苟延残喘,十年磨一剑的时代彻底终结了。只有在文学志异中还延续着江湖武林的故事传奇,作为类似迷信宗教典籍的《易筋经》,在新中国初期更是无人问津。若非在初期革命领导当中就有两位真正出身少林的将军,否则连少林拳谱恐怕也难逃武当拳般被质疑为民间妄谈的命运。少林拳谱的盛行流传,还是始自当代少林拳谱写手德虔和尚的崛起。此前新中国政府所编的少林拳谱,资料之齐全详尽是非常罕见的,唯一不能让普通读者习惯的大概就是所有招式的公式化,丝毫没有老树盘根、白鹤亮翅之类的美感,所以尽管德虔早期编写的拳谱非常简陋仍然是购者如云。这里头德虔的少林弟子头衔固然占了很大的份量,可古老招式名称给人带来的朦胧美也不可忽视,毕竟对于纯粹抱着好奇欣赏角度品味拳谱的读者,同样一个招式叫做黑虎掏心和弓步冲拳感受可大有不同。
同样的道理,这些拳谱的流行出售不但没有塑造出海量的武学高手,反而让武学人才广为流产,书出的越来越多学校开的越来越广,除了培养出一批打不过街头流氓的金牌选手,就只有跑龙套的替身演员了。文学影视在最初带起的学武热潮之后,同样的成为中华武学之士最好的飞黄腾达之路,而特技和气功大师的泛滥成灾,恍若大乘佛法般把世人导向一个绚烂不真让人迷恋的虚幻世界。在武功被一步步神化中,少林寺和《易筋经》同样在不断的扭曲变形,随着金古温梁的小说渐渐在文学中系统化起来,除了早期国产的《少林寺》系列外莫不是宣扬少林神功传自异邦祖师,深含佛理孕育华夏武学,天下功夫莫不为少林所出云云。至于在近代将少林武学打的落花流水的三大内家名拳,只有已沦为全民健身的太极拳偶被提及,其余的形意八卦都只不过是被遗忘的神功罢了。
严格算起来,无论是新旧武侠还是情色玄幻,少林武学和《易筋经》基本都被固定为一个标准模式,除了动不动就喜欢列出某某战士之类强制的魔法玄幻,其他的小说基本都是将少林僧人作为区分战力等级的试金石,倒也和后期少林寺的武林地位颇为接近。除了不能让人一步登天成为无敌高手,《易筋经》也具有yy神功速成以外的一切优点,要不是无意识中的崇洋贬华和现实中学子流行的中国弱势论相映成辉,在无形中搞出另一套崇洋理论倒也并没多大提及的必要。昔日古龙的《浣花洗剑录》毫无根据的定制了日本剑道的境界神话,除了少部分意志坚定的作者外,莫不跟风的宣扬倭寇的刀法凌厉,如何的普通浪人可以令江湖绝顶高手动容失色。全然不顾历史上少林武僧最普通者都可以一当十的历史战绩,被几个什么神鬼阴阳之类的某某流就迷的文格尽丧,充当起免费的贬低国术的文学说客。
看看现实中弹丸岛国那些倍受推崇的坚韧苦练名家武士,在和被国内誉为打不过流氓的运动选手交锋时,不照样是斗的热火朝天胜负难分吗?至于近代史上狂妄的倭岛浪人在擂台比武中被狂扁的例子众所公认,就连狂妄的异邦现在都不敢宣称其国的剑道武学要胜过华夏正统,我们自己的文人却热情的替人打起了广告,实在让人无语。至于玄幻文学中的魔法国度,妄顾中世纪东西方的经济和战斗能力,强行贬低国术实力的现象更是不胜枚举。也许当金庸将少林七十二艺改头换面说成印度神功时,在“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理论的推演之下,已然注定今日网文中忍者魔法的泛滥成灾。
谨以此文,以志少林武学的真正缔造者们,愿天下武学出少林的真相能为天下共知。
〖补充注释〗
1.Java:一种计算机编程语言,特点是用它编写的程序很容易移植到其他系统平台使用,缺点是相较用其他高级编程语言写的程序速度上略有些慢,和《易筋经》在文学中的形象非常类似。
2.皮囊:佛教术语,指人的血肉身躯。
3.易筋经:一说达摩并无此经传世,当时所授只有健身体操罗汉十八手。
4.洗髓经:见于佛教公案,由于并无具体著作传世,已经被专家按惯例臆定为虚假传说。
5.南北二宗:禅宗五祖弘忍的两个弟子争位,原定的接班人六祖惠能不敌逃亡,后来建立打哑谜式的禅机派,鼓吹不需要平时苦修只要灵机顿悟即能成佛,戒律松散所以大受不耐佛教约束的南方信徒的欢迎,广开宗派人称“南顿”,如今的气功大师们的口号基本都脱胎于此。北宗神秀是众所公认的下任继承人,宣扬通过日常的磨练逐渐进步,即使没得到传法的衣钵证物,仍然得到北方广大信徒的支持,更成为皇家国师声威鼎盛,人称“北渐”。本应断绝名利超脱红尘的活佛高僧为了名势正统掀起百年纷争,比起来少林寺的不务佛法正业宣扬搏杀武学也就不算什么了。
6.慧可:禅宗二祖,最有名的典故是为了让达摩相信自己是诚心求法,砍下一只手以明心志,在宣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毁”的儒家看来实在无法赞同。
7.暗示:跋跎是受北魏孝文帝所邀的高僧,文献记载他“屡往嵩岳,拟谢人间”,不过高僧自然不能有索取东西的凡俗表现,只是多跑了几趟放出这里如何之好云云,自有旁人心领神会上告天子。即使在如今的商品社会中,不主动要求加薪仍然是某些人心目中的美德,这略带虚伪意味的暗示倒也可以谅解。
8.极乐净土:说句题外话,古天竺也就是如今的印度,一向被佛门信徒认为是极乐净土、心目中的理想转生轮回之所。实际上印度无论古今比起中国的政治科技思想文化财富都差之甚远,道理是讲给普通人听的,从佛教的发展就可以看出文化宣传在诱导人心上的重要性。
9.坐地收租、剥削:无论哪个时代也好,除了强制毁寺禁佛的几个年代,僧人们基本都不用担心生计问题,甚至穷人没活路时经常是出家为僧,明朝的缔造者朱元璋就是经典例子。不过通常都是信徒自愿供奉,像少林这样既富有且有能力自己守卫财产的寺院并不多。这种起源是学术界较为公认的说法,参看在唐代鼎盛时期少林寺的规模可以窥见一斑,毕竟北魏对寺院的赏赐丰厚在历史上都是非常有名的,此时少林寺的规模并不会比鼎盛期间差上几倍,具体数据参看下条。
10.大唐恩宠:史载十三棍僧中昙宗被封为大将军,其余棍僧“时危卿做将,事定复为僧”,并赏赐大量田产扩建少林寺。在唐代鼎盛时期,寺院占地一万多亩,大殿十四座,房间五千余间,寺僧不但有两千之多其中武僧数目更是达到了令人瞠目的五百余名,被民间传说为五百罗汉。财富不会凭空产生,要供养这样的寺院,按古代生产力算至少也要有三分之一寺僧数量的佃户才能勉强够用。
11.欢喜禅:藏传佛教的独有特色,据说这种男女交媾的禅修可以证得欢喜佛的果位。
12.月空等人:这是值得称赞的爱国志士们,虽然是僧兵队伍中少有的几次大败,但以战绩来说无论哪个都不比如今矫枉过正的所谓写实派武侠中的绝顶高手差。个人感觉派几十个高手僧兵对付朝廷万余大军都付不了的倭寇集团纯粹是儿戏,现实战场能够以一敌二就是精兵,敌三则称强兵,敌十就是神兵天兵了,少林武僧终究是血肉之躯不是拥有不坏金身的罗汉。可以说自清末国弱以前,所有妄图挑战国术的异邦武者莫不取辱而归,空手道之类更是取自国术皮毛所化,独有今日文学可见异域高手纵横神州的莫名神威。
13.纪效新书:对倭寇战斗能力优劣之处记载真实详细,有兴趣可以看看,必有收获。
14.张三丰:传说为武当派创始人,为元末明初的丹道大师,著作极多。后来敌对流派为了污蔑其形象,将之与宋代提倡阴丹御女术法的张三峰扯到一起。可惜老百姓并不买帐,三丰真人的神仙传说倒是越来越广,最后只有一些无知学者才会重提这些伪造的论据。
15.太极:早期学者根据近代某位陈家沟文弱秀才自己写的太极拳图说,不加考证即断定太极拳出于陈家沟,完全妄顾诸多前代的武学文献。虽然这种说法在经历几次大规模的学术争鸣后已经淡出主流认识,但还是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具体也不必多说,此书大约和杨露禅太极拳名震京都同期,看看里面陈氏家谱中那些动不动就是每年练拳一万遍的高人,基本都是著书者一系血脉,功力深厚教导杨露禅的那几个高手连提都没提。甚至里面还有污蔑其他太极流派名家的荒谬片段,至于拳谱前面那些似通非通强安在太极拳上的易理,更是漏洞百出,这种不严谨的结论能够被宣扬几十年,和武当山无拳论倒也相映成辉,让人见识了相关专家们的考证能力和学术态度。
16.内家拳:注重锻炼内在精神,外炼肌肉为辅,后来结合丹道中三宝说法发展出内劲理论,几乎在清代纵横天下的强者都属内家拳派。尤其董海川、杨露禅包括后续子弟的声威都是打出来的,除了内家高手之间的互相抗衡,其他比斗结果通常都是对手在三五合内即被击败,而在形意高手中更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辉煌战绩。
17.南少林寺:少林分寺虽然众多,不过真正在现在仍有一定影响力的惟有南少林寺。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那些屡闯少林成功的高手,基本击溃的都是外地分寺,其中尤以南少林寺为最,嵩山少林寺本院就鲜有记载了。不过内家武者屡败以少林为代表的外家子弟基本已经是共识了,至今没有外家高手尝试挑战四方内家高手正名成功的例子。
18.文章立意――在武术文化领域中,少林寺武学历史的扭曲已经几乎成为惯例,勿论作者们本意如何,确实对不知情的读者产生混淆迷惑作用。金庸在自己的著作中经常会对相关文献和被篡改的史实加以说明,甚至就武当及全真的现实背景加以注释,但在所能找到的版本中却未见涉及少林七十二艺的真相来由,这种反差不免会让读者误解小说中涉及的论调是正确的。
〖参考文献〗
1.《少林武功》
《少林武功》编写组编著,科学出版社广州分社1983年5月第一版。
2.《少林正宗气功》
德虔编著,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8年9月第一版。
3.《少林洪拳制敌技法》
悟真编著,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9年6月第一版。
4.《白话坛经》
魏道儒注译,三秦出版社1992年6月第一版。
5.《武术拳种和拳家》
此书编写组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8月第一版。
6.《中华武术》、《武林》、《武魂》、《少林与太极》、《武当》等杂志相关文章。
各杂志社编,1990-1994年间期刊。
7.《儒林外史》、《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浣花洗剑录》等文学作品
相关作者著,版本不详,约为1990-1992年阅读。
发信人: duanjian (风、云),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将军生死录(2-8)
发信站: The unknown SPACE (Thu Sep 26 21:25:18 2002), 站内信件
八
九月三十日上午,飞机场放工的第二天,一支队伍翻越嵩山的崎蜒小路。队伍里有两
个骑马的,一个骑菊花青,一个骑火龙驹,他们是皮定均和徐子荣。两匹马发出得得的马
蹄声,接近了五乳蜂,他们眺望到五乳峰下的一片古刹。
这便是天下闻名的少林寺。
望远镜里,五乳峰峰峰高踞,逶迤相连,就像一把交椅,从西北面拱卫着寺院。寺院
南面,也矗立着一座山峰,它像一面巨大的屏风竖在那里。山峦问泉水飞挂,汇入少林河
。少林河像一条蓝色的飘带,缠绕在众峰脚下。寺院里和寺院周围,一片融融翠绿,绿色
中透出红色琉璃瓦殿顶和白色的塔尖。
皮定均对少林寺早有所闻。它始建于北魏,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创始人跋
陀,是印度沙门和尚,经西域来到中原,魏孝文帝为他建立此寺,让他在这里翻译佛经。
几十年以后,印度达摩掸师接踵而来,他在跋陀开创的基础上,重整旗鼓,招收教徒。至
唐宋年间,寺内竞拥有田地一万四千多亩,楼台殿阁一千余间,和尚一千余人,为中外著
名的佛寺。
一座少林寺,吸引了多少骚人墨客。
一座少林寺,留下了多少美好的传说。
皮定均放下望远镜,不禁逸兴遗飞,对徐子荣说:"走,进去看看。"
徐子荣见他兴致这样高,自然不好拂他的意,便一起扶鞍下马。 '
为了不惊扰佛门净地,他们只带了随身警卫。进了山门,首先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片
断垣残壁。一九二八年,军阀混战,蒋系樊钟秀部盘据少林,冯系军长石友三率部从轩辕
关攻进少林,见樊部逃遁,一怒之下放了一把火,熊熊烈焰四十几天未熄,少林寺总计七
进的古建筑,二、三、四进全被焚烧,含有天王殿、大雄殿、法堂以及左右的钟鼓楼、厨
房、掸堂、六祖殿、客堂、静室,还有院子里的七株汉柏、一棵秦槐、全部北京钢版藏经
、少林寺志木刻版、魏齐造像碑、达摩面壁石,所有这一切尽都被烧。
"败家子!"皮定均气忿地说。
他们在一块碑前停住脚步,正看上面刻的"世民"三字时,从后院走来一个和尚,他头
戴平顶帽,身着圆领衣,脚踏黄色僧鞋,脖子上挂着一串佛珠。和尚走到他们面前,说:
"长官!请到客厅饮茶。"
皮定均和徐子荣随这个和尚走进上院客厅.
这个客厅在藏经阁后边,原为方丈的住室,清乾隆十五年,弘历游少林寺时,在这里
住宿过,所以后人称为"龙庭",以后改为客厅,作为招待游客的接待室。
迎接皮定均、徐子荣的和尚名叫素典,是少林寺的知客和尚。当他给皮、徐二人献茶
时,皮定均发现,寺院中人影飘忽,鬼鬼祟祟,墒哺咕咕,顿觉情况不对,便说:"大师
傅
,我们是来参观宝刹的,随便看看就行,茶不用啦。"
可是,和尚又献茶又递毛巾,脸上浮着虚假的笑容。皮定均注意观察着外边动静,只
见和尚们手握长短武器,鬼鬼祟祟地来回走动。见此情景,皮定均知道被监视了,暗想:
"他们的意图是什么?是看中了我们身上的手枪?还是防备我们来缴他们的械?这都有可能
。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都不能示弱。"
眼下的格局,对皮定均是极为不利的。
少林寺,武功闻名中外。一千五百年以前,印度达摩禅师来到这里,就传授了心意拳
,后经长期创造充实,发展到一百多种武功,徒手的,持枪执棒的,名目极为繁多,在武
术史上成为极负盛名的"少林派"。据传,武松和鲁达在这里学过艺,现在千佛殿内还残存
着他们"站桩"的脚窝痕迹,少林武术,原来是为了锻炼身体,但后来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注
目。唐太宗打天下时围攻洛阳王世充,少林寺精选十三名武艺高强的和尚参战,擒获王世
充侄子仁则,李世民嘉其功,许其自立营盘,豢养僧兵,开寺院有武装之先声。明初,少
林寺派僧兵五百,参加驱赶赵元王的战斗。明嘉靖年间,使寇为患,传檄少林,月空法师
挑选三十名和尚,以铁棒击败使寇。少林豢养僧兵历代沿袭未变。就是眼下,寺内除几十
个武功过人的和尚,还备有二十文长枪,两文短枪。
而皮定均和徐子荣身边只有几个人,他们根本没有想到寺中暗藏杀机,为了不致惊扰
少林,他们尽量少带人,只有贴身警卫。
几个警卫人员也都感觉到凶兆临头,都等待着皮定均的号令。
皮定均一生遇如此境遇非止一次,他凭什么化险为夷?凭一身正气。他正色责问知客
和
尚素典:"你们这是于什么?"
"没啥,没啥,请喝茶啊!"
"我们不是来这里喝茶的,我们是来参观宝刹,你让我们参观就参观,不让参观我们
就
走!你们这样做不正大光明,不像是佛门禅地,简直是个强盗窝.我们共产党、八路军不
吃
你们这一套!这也吓唬不了我们!"
"哪里,哪里,长官多心了。"
皮定均提高嗓门,要叫两厢埋伏的和尚全能听到他的声音:"你们前面的大雄宝殿是谁
放火烧的?国民党四十万军队一枪不放就逃走了,你们是亲眼看见的。日本人也相信菩萨
,
和你们一样信仰佛教,可是日本人对你们怎么样?日本人公开在少林寺大门前强奸妇女,
用
刺刀捅死中国人,用皮鞋底打你们和尚的耳光,你们为什么不反抗?你们拿了枪是干什么
的
?我们共产党、八路军是来抗日的,只要你们愿意抗日,我们欢迎你们和我们联合起来!
不
错,我们不相信菩萨,反对迷信,但是只有我们才真正尊重宗教信仰自由…"
徐子荣手指着少林寺下半个院说:"你看看,藏经阁、钟鼓二楼等十二座殿宇,连汉
柏
、秦槐也不放过,面壁石、经堂设施都受株连,熊熊烈火四十五天不熄,这是你们少林寺
近代史上的特大损失吧?"
皮、徐二人的一席话,说得素典和尚满面通红,又差又愧又气愤,外面挥刀弄捧的和
尚停止了手里的动作,一阵交头接耳后,没等素典和尚说话,便悄悄退走了。
这时,少林寺的住持僧帧绪走进客厅。原来,帧绪是在窗外听话的,皮定均义正辞严
侃侃而谈,他句句入耳,觉得犹如三伏大热天喝了一碗井水。他双掌合十,说道:"我们
拥
护八路军抗日。八路军打掉飞机场,我们也知道。长官,请吧I"
住持僧陪着皮定均和徐子荣首先来到千佛殿。呈现在画廊上的是五百罗汉,个个神采
奕奕,姿势各异,衣着用笔粗犷,设色轻淡。看完大殿,又浏览碑林。甬道两边和小马道
外侧,有唐、宋以来的石碑五十余座,寺内角角落落又无处无碑,真所谓古碑如林了。大
书法家米芾所书"第一山"字碑,武后御制诗文碑,唐太宗赐少林寺主教碑,乾隆彻碑,吴
道子观音画像碑,达摩一苇渡江画像碑,那么多的碑,每一块碑都是一个动听的故事。接
下来参观塔林。少林寺西一里,为少林寺历代住持僧的墓塔群计有二百二十座,为全国塔
林之最,上迄大唐,下至晚清,塔层错落,或为砖砌,或为石筑,四角、六角、柱体、锥
体、直线形、抛线形、独石雕刻、四角钻尖,形色不一,但都很别致。
比较面言,皮定均更喜欢那些塔,那些碑,那千年古树。这大概与他爱好历史有关。
豫西支队的老人说,皮定均自豫西起,走到哪里必看县志,当时他的文化水平尚不足以读
懂半文言半白话的县志,他便请人讲解。这些碑,这些塔,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住持
僧怀着深深的赎罪感讲解那些塔和那些碑的故事时,他听得津津有味。把刚才发生的虚惊
全忘之脑后。他对壁画便不如对碑、塔那样兴致浓厚。
空气缓和下来,住持僧向皮定均、徐子荣解释了刚才兵刃相见的原因:两个月前,一
天黄昏,一股军人突然闯进少林寺,说是黄河北来的八路军,过河侦察敌情的,便住在寺
里,谁知半夜把住持僧、知客僧等全抓到一起,敲走一笔重金,还把住持僧屋里的小金佛
像窃走。所以今天见皮、徐一行进寺,他们便合计首先把枪给"下"了。
正是要"下"皮定均、徐子荣枪的少林寺,后来发展起共产党小组,成为一个与敌人斗
争的活动点,第一任登封县县长宁治国就曾多次落脚少林寺,后末豫西支队东进,有的和
尚抛却袈裟,投身革命,在推翻"三座大山"最后的大搏斗里洒尽一腔热血。
皮定均少林寺一游,撤下了一颗火种。
作者是god-99-1,本来是为杂志所写的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