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美食征文】吃素菜,彼此相爱 -- redbud

共:💬162 🌺480 🌵6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家园 什么是慈悲?自己可有慈悲心?

“慈悲为怀”是人人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但是如果进一步去探讨,就会发现有许多人其实不了解慈悲的真正意义。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虽然有无量的法门、教义,但是皆以慈悲为根本,佛经上说:一切佛法如果离开慈悲,则为魔法。可见慈悲思想与佛教关系之密切,尤其是大乘佛教的菩萨道,不外是慈悲精神的实践与完成。经上说:菩萨因众生而生大悲心,因大悲心而长养菩提,因菩提而成就佛道。如果菩萨看到众生的忧苦,不激发慈悲心,进而上求下化,拔苦与乐,就无法成就菩提大道,因此慈悲心是菩萨成佛的必要条件。

慈,梵语maitrya,maitri^,巴利语metti;愿给一切众生安乐叫做慈;

悲,梵语karun!a,巴利语同梵语;愿拔一切众生痛苦叫做悲。

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佛陀之悲乃是以众生苦为己苦之同心同感状态,故称同体大悲。又其悲心广大无尽,故称无盖大悲(无有更广、更大、更上于此悲者)。

大智度论卷二十九将慈、悲赅摄于四无量心中,而分别称为慈无量与悲无量。藏传佛教极其重视四无量心的修持,为每天必做的功课。很多藏传佛教的弟子终生持诵四无量心几十万乃至数百万遍。即:

愿一切众生具足乐及乐因;

愿一切众生永离苦及苦因;

愿一切众生不离无苦之乐;

愿一切众生远离爱憎住平等舍

另据大智度论卷四十、北本大般涅盘经卷十五等载,慈悲有三种:

(一)生缘慈悲,又作有情缘慈、众生缘慈。即观一切众生犹如赤子,而与乐拔苦,此乃凡夫之慈悲。然三乘(声闻、缘觉、菩萨)最初之慈悲亦属此种,故亦称小悲。

(二)法缘慈悲,指开悟诸法乃无我之真理所起之慈悲。系无学(阿罗汉)之二乘及初地以上菩萨之慈悲,又称中悲。

(三)无缘慈悲,为远离差别之见解,无分别心而起的平等绝对之慈悲,此系佛独具之大悲,非凡夫、二乘等所能起,故特称为大慈大悲(梵maha^ -maitri^-maha^-karun!a^ )、大慈悲。

以上三种慈悲,并称为三缘慈悲、三种缘慈,或三慈。[菩萨地持经卷七、十地经论卷二、佛地经论卷五、大毗婆沙论卷十七、卷八十二、十住毗婆沙论卷一、顺正理论卷七十八、往生论注卷下]

慈悲是佛道门户、诸佛心念。南本《涅盘经》卷十四云(大正12·698b)︰‘一切声闻、缘觉、菩萨、诸佛如来,所有善根,慈为根本。’《观无量寿经》云(大正12·343c)︰‘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又,慈悲为万善之基本、众德之伏藏。《大智度论》卷二十七云(大正25·256c)︰‘慈悲是佛道之根本,(中略)亦以大慈悲力故,于无量阿僧祇世生死中,心不厌没。’

《十住毗婆沙论》卷一尝谓,自大悲无生之母,生一切诸如来。以是佛道修行之最初,以五停心治诸乱心,立慈悲观对治嗔恚,修行渐进。或以四无量,或以信等十行等,皆不离此慈悲怜愍之念。复立悲智二门,表佛法之觉德,并以观音象征弥陀之慈悲门、普贤象征释迦之慈悲门。《慈悲道场忏法》卷一云(大正45·922c)︰

‘此慈悲诸善中王,一切众生所归依处,如日照昼,如月照夜,为人眼目,为人导师,为人父母,为人兄弟,同归道场,为真知识,慈悲之亲,重于血肉,世世相随,虽死不离。’

若别释‘慈悲’二字,则有拔苦义及与乐义,以及生缘(众生缘、有情缘)、法缘、无缘三慈之释。兹略释如次︰

(1)拔苦与乐︰此有二说︰一谓以拔苦为慈,与乐为悲;二谓与乐为慈,拔苦为悲。关于前者,南本《涅盘经》卷十四云(大正12·696a)︰‘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名大悲。’昙鸾《往生论注》卷下云(大正40·842b)︰‘拔苦曰慈,与乐曰悲,依慈故拔一切众生苦,依悲故远离无安众生心。’关于后者,如《大智度论》卷二十七云(大正25·256b)︰‘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十地论》卷二云(大正26·134a)︰‘慈者,同与喜乐因果故;悲者,同拔忧苦因果故。’,其他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顺正理论》卷七十九等,亦有是说。

对此,诸经论各有解释。《华严经探玄记》卷十谓乃由于有通、别二义,若依通论,慈悲共具拔苦、与乐之义;若依别论,则各有分属。《大乘义章》卷十四谓慈、悲虽同为无嗔性,但以四义不同而二分,一以功能不同,故悲能拔苦,慈能与乐;二以治患不同,故悲止害觉,慈息贪欲,又,悲能除微细之嗔,慈能遣粗重之嗔;三以境界不同,故悲心多缘苦众生而起,慈缘无乐众生而起;四以得报不同,故悲得空处,慈生遍净。

(2)三缘之慈悲︰略云三慈。《往生论注》卷上云(大正40·828c)︰‘慈悲有三缘,一者众生缘是小悲,二者法缘是中悲,三者无缘是大悲。’此三缘之说,南本《涅盘经》卷十四、《佛地论》卷五、《大智度论》卷二十、卷二十七、卷四十等书皆有诠解。

此外,《涅盘经》又举二义,一义缘贫穷众生而施予乐,此名众生缘;缘彼众生所须之物,而施之,名法缘;缘如来,名无缘。如来永离贫穷,受第一乐,故不以众生缘、法缘为可缘,故云无缘。而欲以大乐与众生,故云无缘慈悲。此乃就化益而分三缘。另一义谓,缘一切众生、父母、妻子、眷属,名众生缘;不见父母、妻子、眷属,见一切诸法皆自缘生起,名法缘;不住法相及众生相,任运而转,名无缘;此与《大智度论》所说相合。

‘无我’与‘慈’,这两者要如何才能平等呢?也就是要如何才能相应呢?佛法中说到,菩萨智慧越高,慈悲就越大;并非是有了慈悲便没有了智慧。假如只有慈悲,没有智慧,则无异于凡夫;只有智慧,没有慈悲,那么这种智慧也就和小乘一样了。所以菩萨应该是悲智一如;大乘法应该是慈悲与智慧平等的。那么要如何才能使得慈悲与智慧平等呢?

佛法之中有不少话是为佛教徒所常说,而几乎成为口头禅的,比如︰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等。但‘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所指的是什么?在这里我们必须要有一番分别,才能了解何以菩萨在通达了一切法空的境界后,还能够有慈悲心。

我们先要知道,慈悲心究竟是如何生起来的?慈悲心是缘众生而生起的。如果不知道有众生,则慈悲心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生起来的。不论是对于我们的亲属或朋友,甚或是小动物,当见到他们的苦痛时,我们便发起了慈悲心,想要消除他们的痛苦(这是悲),或者是使他们得到快乐(这便是慈),既然缘众生而生起,那又怎么会是无缘大慈?般若与慈悲,如何能合得起来呢?

前面讲到,佛法中慈(悲)有三类︰第一类是众生缘慈︰是缘众生而起慈心。由于在生起慈悲心时,心境上便显现了一个一个的众生。平常我们见到众生,总会把他们当做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独立自体。比如,当见到一位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内心中会有种种感想,他变老了、变瘦了,或者是变胖了等等;总会把他当做是固定的个体,而只是瘦弱或肥大。似乎这个人的本身,是一定的,不会有什么变化的。因此,我们对于众生,总是执着于他各人有他的实有自体;人人有此观念,以这样的认识再来起慈悲心,便是众生缘慈。众生缘慈修得慈定的,可以得生梵天。

第二种是法缘慈︰其境界的程度较高,已经超出一般人之上。他所见到的个体,张三是张三,李四是李四,人还是人,狗也仍然是狗;但他了解到我们所见到的一个个众生,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东西,可以说他已经体解了无我的真理。但是无我,并没有抹煞众生的生死轮回;生死还是生死,轮回还是轮回,众生还是众生,不过其中没有了实我,只有‘法’的因缘起灭而已。佛在阿含经里便说到︰人只不过是六根和合,除眼、耳、鼻、舌、身、意之外,要求‘我’是不可得的。佛又分析,人不外是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合;或者是不外乎地、水、火、风、空、识,这六大结合起来便成为人,此外求人,再不可得。所以佛一再宣说,除了‘法’之外,根本就没有如外道所想象的,一个永恒不变的真我。如此一来,则好像只有几种元素,只有法而没有了众生,这在佛法,便称之为我空,没有真实的我,而只有诸法因缘和合的假我而已,如此,则见到众生,尽管他没有‘我’,但是由于因缘和合而起烦恼、造业、受果报;一下子得升天上,一下子又生在人间,欢喜不了多久,又有新的苦恼,永远是在那里哭笑不已。若由此而生起慈悲心则为法缘慈,这在一般人是不可能做到的。大多数的人所具有的,是众生缘慈;若谈到众生的苦恼,总想成有个实实在在的众生在那里苦恼着。

法缘慈,必须是在证悟了声闻乘的圣果以后而起的慈悲心,但这还不能一切法空与慈悲相应。在证得圣果的,虽决定不执诸法实有,但心目中的‘法’,还是呈现实有的形相。如对六根、五蕴,看成实在存在着的;没有证得的学者,就会在法上执着,而成‘法有我无’的思想。举个例子来说︰平常人见到书,便会把书当做是实实在在的。而法缘慈的人,便会了解书是一张张的白纸装订起来,然后在白纸之上写了黑字。同样是书本,它却可以是令人起恭敬心的经典,也可以是一本普通的小说,甚或是一本禁书等等。因此,知道书本是不实有的,但是他却执着于那一张张的纸与那些黑字,认为它们是实有的;所以小乘人,多数认为除了‘法’之外,假我是不存在的。法缘慈就是这样,虽然知道众生无我,但却有众生的假相;否则,连众生相都没有了,怎么还会起慈悲心呢?法缘慈就是二乘圣者的慈心,依凡夫境界来说,已经是相当地高深而不能得了。

最高深的慈悲,是‘无缘慈’。小乘人所执着的法,在大乘人看来,依然是属于因缘和合的。我们的身心活动,依然是由因缘和合而生起变化;那么不但众生是由因缘假合,即使一切法也是由因缘假合,这样才能够了解到一切如幻如化,并没有真实的众生与法。在我法皆空,因缘和合,一切法如幻如化之中,众生还是要作善生天上,或是作恶堕到恶道,享乐的享乐,痛苦的痛苦,在生死轮回之中永远不得解脱。菩萨便是在这个境界上生起慈悲心。如有一个人很早便去就寝了,不久之后,大家听到他的惊惧喊叫声,跑去一看,知道他是做了恶梦,但是叫他却又不容易叫醒。这时,我们就很容易地想到,他梦中所见的,明明就是虚幻不实有的东西,但是他的痛苦却又是如此真切,如此深刻。菩萨眼中所见到的众生,沈溺在苦海中便是如此的情况。

因此,菩萨并非见到了真实的众生,或真实的法而起慈悲心的。他是通达了一切法空之后而起慈悲心的,这便叫做‘无缘慈’。在一切法空的深悟中,不碍缘有,还是见到众生的苦痛,只是不将它执以为实有罢了。到这时,般若与慈悲二者便可说是合而为一,这才是真正的大乘慈悲,所以又叫它为‘同体大悲’。一切法都是平等的,而就在这平等中,没有了法与众生的自性,而法与众生宛然现前。即空而起慈,这便叫无缘慈。所以讲到佛菩萨的慈悲,这其中一定有般若,否则便不成其为真正的慈悲。讲到般若,也必须包含了慈悲,否则这种智慧也就不是佛菩萨的智慧了。

起悲方便第一中之第一。(1)多闻,(2)清净,(3)不离众生,(4)发愿布种,(5)修慈滋润,(6)多作功德,(7)观众生苦,(8)观众生倒惑,(9)取相作观,(10)习以成性。茍能如是十种方便殷重不已,悲念不生,如来世尊则为妄语。

云何多闻而起悲耶?智由悲起,悲亦由智起。悲起之智,能自抉择,加行根本,及与后得,遂尔次第而成。起悲之智,数他珍宝,七事四理,深信不诬,遂尔知见有力触感根心。是故必得多闻而后知苦真实,知苦真实而后不同苦役,不同苦役而后能观众生役苦以起悲。必得多闻,而后知法真实;知法真实,而后不同法执;不同法执,而后能观众生执法以起悲。若不知苦真实,则又不能代众受苦;不能代众受苦,虽或能悲,乃亦不能念念相续。不能念念相续,刹那已灭,乌得谓其真能起悲。若不知法真实,则事有触而应悲者,由衷而出不免为世俗附庸,非由衷出不堕于口惠之随风,即堕于感情之躁动。凡若此者,又乌得谓其真能起悲?

云何清净而起悲耶?五百盐车截渡浑浊丧真,沧浪之清物来必鉴,久氛尘境,黑暗冥顽,不染一埃,空灵照烛。感触捷应之机,捩则失用,净则精通,理固然也。是故物至而悲起者,清净无秽之心境也。

《大宝积经》︰

如是大悲由于不谄而得生起,譬如虚空永出离故。

如是大悲由于不诳而得生起,从增上意而出离故。

如是大悲非由诈妄而得发起,从如实道质直其心而出离故。

如是大悲由于不曲而得生起,极善安住无曲之心而出离故。

如是大悲由彼无有憍高怯下而得生起,一切有情高慢退屈善出离故。

云何不离众生而起悲耶?悲是能缘,众生苦惑是为所缘。草木河山,骚士情人因之而多感。羌无寄托,则秋风肃杀,或亦喜彼威刚,落日昏黄,时则赏其索寞。唯夫有情疾痛相对黯然,盖未有不悲从中来也。空山趺坐,飞鸟不闻,足音跫然,定中憎扰。肝胆楚越,人事迷茫,苦且不知,从何悲起!是故大乘大悲,当处人闲尘坌阓闹,然后乃得众生业惑情伪离奇,然后有动乎中,酸辛悲愤。奈何菩萨如彼声闻,了自业缘,避人逃世。是故《大庄严论》︰菩萨大悲,略以十种众生而为境界。《菩萨藏经》︰菩萨大悲,略以十六众生而为所缘。

云何发愿布种而起悲耶?行菩萨行但是行愿,发愿为因,愿满为果,因果不二,但是其事,不必事圆。是故不能起悲,但应悲愿。愿则易举,德輶如毛故。愿不可毁,金刚不坏故。愿则能引,招同类故。愿则能续,恒长养故。愿则不断,恒希望故。愿则能展,久具计故。愿则能赴,机相应故。愿则能任,力渐充故。是故不能起悲,但应悲愿。悲愿者何?不舍众生而已。众生与悲,如命与息,当愿众生起悲第一。《华严》〈净行〉︰百四十一,当愿众生,愿在发心前。《璎珞本业》︰有二十四,当愿众生,愿在发心后。佛前佛后皆普贤行,而皆行愿,愿此众生,愿此众生大悲无已,尽未来际。

云何修慈滋润而起悲耶?取与舍对,乐与苦对,交相系属,即交见栽培。与之以乐,不能不拔之于苦。悲为因缘,慈为增上,因缘增上,乃得成办,法性自尔,智者能知。《大庄严论》︰悲树六事成,根出以慈润,由有慈者见他苦已生悲苦故。云何多作功德而起悲耶?菩萨功德,十波罗蜜。施度、忍度、力度,详于威力。进度、智度,详于功德;慧详多闻,戒详清净;愿度详愿。惟禅方便须续而谈。舍身代苦,若觉其难,即应退堕,但告奋勇,而难为继。故有方便修三三昧,五蕴皆空,无愿,无作。此观若成,能所俱寂,三轮清净,得大涅盘。然三三昧若无方便,必乘果报生长寿天,退失悲心,堕于小外。因悲而空,因空而悲,禅与方便,交相利用,有益无危。《大智度论》︰大慈大悲用方便力,不随禅生,不随无量生,不随四无色定生,在所有诸佛于中生。众生着空堕大地狱,是故菩萨深入大悲,悲因缘故得无量福德,生值诸佛,从一佛国至一佛国。是故大悲不妨实相,诸法实相不妨大悲。

云何观众生苦而起悲耶?诸圣声闻,苦谛现观,证苦深远,厌俱行心,相续而转,悲故微薄。菩萨正观,堕百一十极大苦蕴,正熏心故,悲亦正强。是百一十应悉披陈。云何是耶?(1)流转苦;(2)欲痴苦;(3)三苦;(4)别离断坏相续毕竟苦;(5)贪嗔疑悔惛沉睡眠苦;(6)因果财护无厌变坏苦;(7)生老病死怨爱不得苦;(8)寒热饥渴,自逼他逼,及不自在一类威仪苦;(9)自他亲财戒见无病现法后法一切衰损苦;(10)食饮衣乘庄严器物香鬘乐伎照明给侍一切乏匮苦。如是增数有五十五。宿因现缘有一切二苦,长时猛利杂类无闲有广大四苦。狱鬼傍生善趣所摄有一切门四苦。他触自缠现造当趣界不平等有邪行五苦。父母妻子奴仆朋友财位自身一切流转有不定六苦。长寿端正多智胜人族富大力一切不得有不随欲七苦。妻子贪增饥俭怨敌野难属他根缺摈杀一切损恼有违害八苦。坏时尽时老病死时无利无誉有讥希求一切必至有随逐九苦。无乐受因不断结寻逼匮不平爱坏粗重有一切十苦。如是增数复五十五。此百一十,是菩萨行悲所缘境。缘此境故,悲不生起,是为木石,悲有情类。

云何观众生倒惑而起悲耶?如来大悲三十二种救护众生,众生于法发生颠倒有二十四,又于有情发生迷惑而有其八,如来一一观诸众生而起大悲,而为说法,菩萨大悲依此修习而得生起。云何然耶?一切法无我人众生寿者,而众生以为有,菩萨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体无住,无执藏主宰事物我所,而众生以为有!菩萨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无生无灭无垢,离三毒,无来去,无造作戏论,而众生以为有,菩萨于此而起大悲。一切法空无相无愿,缘生静寂,而众生以为不然,菩萨于此而起大悲。是谓观诸众生于法颠倒有二十四而起大悲。世间众生,诤论嗔恨,倒见邪行,饕餮互陵,为妻子役,恶友近习,邪命自活,居家浊秽,堕小舍智,菩萨于此而起大悲。是谓观诸众生于有情迷有其八事而起大悲。菩萨若能如此修习,大悲熏炽,则为已入阿鞞跋致。

云何取相作观而起悲耶?《大智度论》︰菩萨学悲无量时,先应发愿,愿诸众生拔种种苦,取拔苦人相摄心入禅,自诸亲族至十方界。取相作观虽近小定,然入观根本,一主厌弃,一主拔济,所趣自不相淆,方便不妨一致。云何习以成性而起悲耶?酒嗜痂癖,吾生以尔为命,人之所恶,彼之所好。中有开导,临事不造。法性自尔,悲亦何独不然。从他苦生悲,从悲生自苦,从苦拔他苦,从拔他生乐。夫至于乐,则成癖成嗜,非此不适。是故信行位怖苦,未见自他等,未触如实苦,习而未性故。净心位怖苦,已见人畜等,已触如实苦,习已成性故。铜钟感应,天下易事,无过成性,菩萨念哉。

[参考资料]旧译《华严经》卷三十七;《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说无垢称经》卷四;《十住毗婆沙论》卷一;《菩萨地持经》卷七;《大毗婆沙论》卷二、卷四十四、卷八十二;《顺正理论》卷三、卷三十七、卷三十八、卷四十四、卷七十九;《佛教哲学思想论集》二(《现代佛教学术丛刊》);道端良秀《中国佛教と社会福祉事业》;中村元《原始佛教の思想》上;《俱舍论》卷二十九。

家园 介绍一下慈悲的含义

慈,梵语maitrya,maitri^,巴利语metti;愿给一切众生安乐叫做慈;

悲,梵语karun!a,巴利语同梵语;愿拔一切众生痛苦叫做悲。

道德以人为中心,慈悲以众生为本,大家大多有同情心怜悯心,有慈悲心的不多呀

您说吃肉能培养慈悲心吗

家园 丢草不如补一棵

手机短信捐款

发布时间:2010/08/03

发送1或者2到下面的短信代码,即可捐款1元或者2元。日行多善!

短信代码 捐助对象 官方网站

10699989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官方网站

10699988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母亲水筶工程) 官方网站

10699995 贫困白内障患者 官方网站

10699958 中国青少年基金会 官方网站

10699999 中国扶贫基金会 官方网站

1069999309 李连杰壹基金 官方网站

106999930301 小天使基金(贫困白血病儿童) 官方网站

106999930302 天使阳光基金(救助贫困先天性心脏病儿童) 官方网站

106999930303 嫣然天使基金(救助贫困唇裂儿童) 官方网站

106999930304 捐大爱基金  

106999930305 天使回声基金(救助贫困失聪儿童) 官方网站

106999930306 建博爱小学 官方网站

106999930307 温暖中国基金(救助贫困肿瘤患者) 官方网站

106999930308 捐建博爱卫生院(站) 官方网站

106999930309 捐助乡村医生培训 官方网站

106999930310 捐玉米爱心基金 官方网站

106999930311 捐建红十字书库 官方网站

106999930312 合生元中国母婴救助基金 官方网站

106999930313 捐博客基金 官方网站

106999930316 捐爱心圆梦基金  

1069999301 红十字救援行动  

1069999302 红十字救护行动  

1069999303 红十字天使行动  

1069999304 心灵阳光工程 官方网站

1069999305 中华骨髓库 官方网站

106999966 海地地震捐款 官方网站

10699996 援建北川中学 官方网站

家园 谢谢,补全了好
家园 希特勒的性格有点缺陷哦

喜欢控制人,内心没有安全感

家园 他们一般体格看起来粗壮,但仿佛衰老也快

我们教会里的人都这样,所以我看见他们的饮食习惯就更不想喝牛奶,吃肉了

我们这里还有嫁给外国人的中国女孩,有的很快随从英国人的饮食习惯,也是很快长胖,所以我觉得you are what you eat这句话还是很对的

家园 转贴请注明, 会被举报的
家园 主要是思维被以前的一些观念圈住了

这个我 确实有点

我有很多规矩,比如早睡啊,什么的,一定要wholemeal等等

可是我也不知道如何挣脱出来,心理上很难过那一关

家园 因为职业的关系,曾经的女同事多有素食者,看起来蛮健康的,

但当时都没有深问饮食的事情。

网上找了找,觉得这个比较靠谱。(注:下面提到的有些是蛋奶素)

■种类多样化

  不论是主食(米饭面包、五谷杂粮、豆类)、蔬菜、水果、奶蛋类、油脂类,所含的营养都有差异,而且彼此不能互相取代,因此餐桌上应该经常变化菜式。

  ■多选择新鲜、未精制的食物

  吃素者最好能养成选择新鲜豆类和五谷杂粮,取代素鸡、素鸭的习惯。营养师大力推荐黄豆与糙米的比例约为一比三的黄豆糙米饭。煮之前黄豆需先泡2-3小时、糙米泡1小时(夏天要放进冰箱泡,以免发酸),再放入电饭锅,如一般煮饭的方法即可。

  ■少油、少盐、少糖

  营养师建议,要减少油炸,尽量以清蒸、水煮、凉拌或生菜沙拉等方式,保持食物原味。少吃酱瓜、酱菜、豆腐乳等高盐食物和多糖食物。

  ■多补充素食者可能缺乏的营养素和维生素

  B12:每天吃一颗B12维生素。

  维D:每天晒15分钟的太阳。

  钙:蛋奶素的人每天喝1至2杯牛奶;全素者每天吃一碗黑芝麻糊,每天至少吃一次深绿色叶菜,每餐都要有一种豆制品。

另一个英文的典型菜谱链接外链出处

个人认为蛋奶素会容易很多。

家园 我家里人比较粗心

谢谢姐姐的关心,这一下子让我想了很多,我家里人比较粗心,他们也管不了这么多,也没有时间关心到这么细的地方

今天我想了想,为什么我极力追求健康等等,我去祷告了,我发现我是一个喜欢走极端的人,什么都追求完美和极致,饮食只是一个方面而已。

可能还是心理不成熟吧,不够自信。还有跟家里的环境有关,我妈妈是个极度没有安全感的人,她对什么都不放心,什么都要亲力亲为,我还记得小时候她一定要自己蒸馒头什么的,从不在外面饭馆吃饭,说不干净等等的,小时候我总是不理解她,而且她做的馒头比外面卖的看起来不好吃什么的。

现在我突然发现,其实我多多少少跟她有点像,现在也是自己亲力亲为地在做很多事情,特别是饮食方面。我想,自己的性格里面多多少少受到了妈妈的影响,有这一点因素,内心没有安全感,所以我只能怀疑,不能信任。现在我突然理解了妈妈的苦心,她为什么什么都亲力亲为。

现在克服不了的心理因素是杀动物,我会开始吃organic的酸奶,其实以前我用豆浆做酸豆浆的,但是如你所说,什么东西吃多了,都不好。又一次我喝葡萄汁,自己轧的,喝了三天,手上起的全是水泡,呵呵,什么过了都不好。

我这次吃素是经过很长时间思考的,不像上次,那次是逼着自己吃素,所以一下子没准备好,不过也吃了两年。这次是考虑了很长时间,不严格要求自己,随着自己的欲念而动,去朋友家不去特别要求朋友,而且要做到不把吃素这件事情看得很特殊,不去宣传,我想这次我基本上是心里喜欢吃素了,对于肉没有特别的欲望。如果去朋友家,想吃的话,还会吃点肉。但是现在心里对于肉真的没有欲望了。

家园 虽然有这些小症状

但是精神真的很好很好,那位辟谷的同学说得没错

我曾经禁食,基本不吃不喝,现在还有这习惯,一个礼拜中有一天不吃不喝。精神是异常的好,而且觉得身轻如燕。

身体机能非常好,我去体检,医生说,这么漂亮的肝脏很少见,至于其它的机能,也非常好。

我一天运动两次,经常去海边,有机会做其他的运动都参加,所以从不去医院的。也不感冒,也不发烧,想熬夜就熬夜,基本上不用茶和咖啡来提神。

谢谢
家园 动物被杀也会产生大量毒素

这个是我比较担心的原因之一

生气会产生大量毒素,这是真的,我自己深有体会,如果生气和压力一大,皮肤上会长很多青春痘

家园 谢谢啦

全素者每天吃一碗黑芝麻糊

这一点好像没做到

很好玩,我觉得吃素总体还好,但是决定也不拒绝肉,偶尔吃点吧

家园 哈哈,你真有趣

适合经商

为什么16=4?

我这里可以发的菜太多了,呵呵,这么多图一起发,就是为了节省时间啦

家园 尾巴果然露出来了

弯弯绕,绕弯弯,其实不就是拿个“慈悲心”当幌子来贬低吃肉的,抬高自己吃素的呗。

要我说,第一:这里是菜坛,交流烹饪技巧,分享美食经验,不是show-off你那“慈悲心”的地方。

第二:你的信仰不是每个人的信仰,你相信自己前生是畜牲没问题,请不要拿你的信仰来侮辱别人。

第三:就是你靠吃素攒来的那点自鸣得意的所谓“慈悲心”也是非常可疑的。植物也是生命,你吃根青菜,牙齿间咯吱咯吱咬的都是曾经活生生的细胞。它们和动物细胞没有什么太大区别,在理论上每一个细胞经过胞质培养都可以无性繁殖成一个新的植株,成为一个新的生命。你吃的豆腐是一个个能够长成豆芽豆苗又能结满豆荚的豆子在石磨间被压榨出浆液而制成的。还有,你喝水,水里的微生物也是生命,我真的很欣赏“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这一句。对这些有生命的东西,你是又吃又喝,丝毫没有怜悯和慈悲,吃饱喝足烧个洗澡水不知道又煮死多少微生物。

你要说吃肉不能培养慈悲心,那么如此吃素何尝就能培养慈悲心?无非就是植物不能发悲声,微生物不会流泪而已,就因为你看不到听不到,你就可以标榜吃素的慈悲,这岂不是掩耳盗铃?

从这一点上看,你这种吃素的远不如吃荤的,至少人家不虚伪,不会假慈悲。

通宝推:逐水而行,燕庐敕,lucase,匿名:1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