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失败男人的案例集锦 (0-1) -- muilho
这种自然抱团划堆做法,就是一种内部凝聚力。也同时意味着衰落。
我们最1近与某部队师长吃饭,湖南人,他说道某人来找他要上军校,一看是湖南小老乡,就帮忙了。
有时在异乡,如果遇到同乡或同宗,自然就有亲密感,凝聚力。
中国目前已经没什么传统技艺有商业价值,所以传内不传外早就不存在了。但是不能说宗法社会消亡了。你到农村体会会更深:什么叫自己人好办事情。
进展不太了解
中医很有效,但也只是多种有效医学体系的一种而已,有优势有劣势。衰落是必然的,想来很久以前国内没有西医的时候,整体医疗服务情况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病人遇到好中医、疑难杂症治好等等,估计也不是大概率事件。
以前就有很多有关中医的争论,结果都是因为没办法说明中医的玄而不了了之。
在我们尚未有能力解释一种未知时,与其怀疑甚至唾弃,不如在崇拜中,坚持继续我们的探索,直到解疑成功。
我一直认为中医是一个很有方向和前途的医学,这与我儿时住在中医学院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我个人认为在不能真正理解其价值之前,与其被妖魔化,还不如被崇拜一下,神秘化一下,这样至少可以诱导人去试图理解他,而不是废弃他。
除非楼主夫人具有楼主没有说出或自己也没有注意到的一些很好的优点,可以让楼主主动或下意识地接受这种生活方式.
家庭也是一个活的有机体,如果一部分始终消耗另一部分,肯定是不能延续的.
肯定是要看疗效!!但你总得先了解一下吧。
因为历史的原因,今天的中医基本分为经方派和时方派(什么是经方派,什么是时方派乃至导致两者的分水岭--金元四大家--你只要百度一下就可以了),我所说的能治相当种类的疾病,临床疗效显著的是指经方派,今天那些开药一开就是一大堆,吃下去好像有一点点感觉但死不了但也治不好病的大多就是时方派。
今天的中医水平总体下降是有很多原因的:
1 历史传承产生了错误和断层,金元四大家尤其是其中的张元素对本草理论的窄化阉割导致了中药药物的使用产生了极大的错误,直接导致了中医疗效大大下降。
2 中药的剂量问题。汉代的一两等于现在的15.625克,但是从明朝李时珍开始,因为搞不清当时和之前汉代度量衡的变化,就搞了一个折中--“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可也”,因为李时珍的名气,这种做法流传开来,再次导致中医疗效下降。大家想想,再好的医生,品质再好的药物如果剂量不够那也治不好病对不对?这就等于再一次阉割了中医。可能有河友要问,那么汉代的一两等于现在的15.625克是如何发现的呢?这要归功于我们的考古工作者,1981年7月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了东汉的度量衡--大司农铜权,经过研究后发现了这个秘密.但是现在大部分的中医开药的剂量还是不足(是剂量不是种类),尤其是治危重病时。
3 近代西医的进入使中医的发展面临极大地困难(当然我不是反对西医,西医有其优势,中西医应互补),所谓的中西医结合实际上是在毁灭中医。中西医的人体观 生理观 病理观是根本不同的,两者的所谓结合在目前的情况下只能是捆住中医使其附和依附于西医。
4 同样培养一个医生,中医本身的传承方式使培养一个好的医生较西医困难。
原因很多,以上只是比较重要的原因中的几个。
李可老中医的经历比较传奇有趣,具体情况有兴趣的话请各位百度或狗狗一下。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和潜心研究,现在李可老中医对于心衰,冠心病,糖尿病及一些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实不止这些,但我这会儿说的多了恐怕有人反而要怀疑了),他的病人很多是西医已经无可奈何放弃治疗的,但请过他的治疗又起死回生的!
倪海厦现在在美国,其高超的医术同样已经挽救了很多西医束手无策的病患,他和彭奕竣对中医理论做了很好的阐释(也有其他名医哦,我只是先推荐他们两个),有兴趣的人可以了解下。
好的中医绝不止这几个,我只是举出他们几个而已。
我只是一个刚入中医大门的爱好者,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让大家明白,中医是绝对有效果的,而且对目前相当多一部分西医束手无策无法根治的病痛也有很好的甚至是无法想象的疗效。有句话说的好--“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儿女者不知医为不孝”,我希望大家能对中医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当我们身边的人有病痛时,起码我们知道除了西医还有中医可看,不是西医无法可治时就是死路一条!
推荐以下书籍给有兴趣的人:
李可-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人体阳气与疾病-对话大医李可
卢崇汉-扶阳讲记
彭奕竣-《中医之钥》
倪海厦-倪海厦杂文 天纪地纪人纪等
扶阳论坛1和2
可在豆丁网 百度文库 新浪共享资料上找,很多。
中国自近代以来,“科学”这个词已经不再仅仅指向一种人类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本源的通道和方法。而含有了强烈的道德意味。“科学的”往往和某种道德制高点上的“正确”相联系。因而,“不科学的”东西,先天地在中文语镜中就带有一种原罪。
因而,对中医科学与否的评价。本身就成为了对中医的一种道德评判,而不再是原本意义上的对中医是否可以成为一种与科学类似的认识世界的方法的非道德判断。
与中医的这种尴尬地位相对照:我们从来不见有人说:艺术是非科学,科学是伪哲学,数学是伪艺术。
因而,剥离这种判断之后来看,说中医是“非科学”的。本身没有错。中医是一种类似科学的认识方法而不是与科学完全相同的认识方法。因而如果说中医是伪科学,反过来也可以说,科学范畴中的医学是“伪中医”。
俺感觉您说的“易经绝对不能用科学的眼光,逻辑的思维方式来读”很有新意,那些专业搞易的也未必注意到这些。对于现在年轻人而言,所受教育及其思维方式都是西方的。有人即便对易有兴趣,不说那些深奥难懂的文字,即便字面意思读懂了(这个俺本人感觉很难,那个卦辞歧义很大,各家有各家解读),也很难理清其中脉络,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想来可能就是思维方式不同所致。而且研究易的书从古到今以汗牛充栋来形容绝不夸张,但对一般人而言要找几本能够引导入门感觉还很难。俺对易接触始于何新的那本书,感觉还是比较靠谱的。但那本书也逃脱不了注释考证的圈子,感觉对于整个易而言还是串不起来,后来也就放下来不了了之了。看到您提到思维方法问题,眼中一亮,估计您有不少货,劝您还是拿出来吧。解易的古往今来书千千万,那个能保证不误导别人呢,但哪个对易来说多多少少都有自己贡献。即使从发扬传统文化这个大话题而言,俺觉得您也应该写一写。
最后俺极力撺掇您写一写。
但这不是短期的事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亲缘关系为纽带的人际圈还是中国社会的主要内容。
其实挺简单的事,楼主放着西瓜无视,满地捡芝麻。
的模式(团结起来),就不会被淘汰。
当成管理教科书读的。并没有升级到哲学层次。而且望文生义的地方极多。或者说我是用易经作为目录或提纲,自我创作一套对人性和管理的理解体系。一旦放出来,将是一场混战,我没兴趣参与这种见仁见智的口水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