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小猫的原创:长津湖上的冰与火之歌 -- 妖猫drake
送花 关闭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4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3。本帖花:1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火炼狱谷
美帝看到志愿书军打个'小'战役,就又退了,
以为就来了少量部队。。。
英语Hell是地狱。
而炼狱是Purgatory,灵魂先入炼狱,洗刷罪孽之后或入天堂或下地狱。可见这个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并不存在一个对应体,但其内涵大约可以相当于转世判决和过奈何桥的全过程。
(《LOST》大结局有一半情节是在Purgatory。)
随手查了一下中国方面的记述,对这个山谷没有专称。志愿军先占领了附近几个高地,杨根思的阵地就是其中之一。
美国人一个毛病就是随便给外国起地名,当事人在世时还好,过两代后,谁都没法回去查核。
比如这样:
...之后,志愿军集中优势兵力向美第八军侧翼发起了突然而坚决的波次连续冲击。美军官兵惊恐地发现平地而起的无数敌人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向他们的阵地...
以优越的技术优势通过杀戮直接消灭反抗者,屈服被压迫者的反抗意志。
所以美军往往经常强调自己以很小的代价消灭了数目巨大的‘共军’,这是他们自立国以来历次扩张战争的本质:不择手段消灭任何抵抗,抢夺资源。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某个南部非洲国家的小学生现在读到美国人的描述是个什么样直接感受:美国人的武力是最强大的,中国人付出毫无意义的惨重代价。
战争本身的目的仅仅在于击败对手。
对于这个“人海”战术的问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当然有人是从更广的角度去分析的。但是“人海”战术所引起的巨大伤亡,在客观上,成为了左派反对、攻击甚至是瓦解资本主义政府的重要炮弹。
而战争艺术也由此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战争是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的,不应该为政治对手提供炮弹。如果是那样的话,应该考虑一下是否需要付诸于武力来解决问题。
具体到第二次战役,中国人本身所付出的代价,其实仅仅是由于一个意外事件:1950年的冬天确实很冷。由于那场战争所发生的年代过于久远,针对那个冬天有多冷这个问题的分析是很少的。但这个问题,最后确实引起了新中国领导人的重视。
单薄。
国内的一般资料对于整场战斗的描述,很少可以像西方资料一样到连营级别。师一级的资料都很少见。有些资料可能还沉睡在部队的资料室里,或者直接随着部队的建制变更永远的消失了。
国内的有些“专家”很喜欢做些“Big”的东西,比如说东西方对比这类,对于这些“小”东西,估计都是看不上眼的。
因此在做之前,没有太看我们的资料,所以很多东西发现对不上,作者本身,估计很多东西也有由老兵的描述按他的经验推测的,看他后来的复盘和评述,颇有点盲人摸象的意思。但是我们的看法何尝不是一种盲人摸象呢?
长津湖对美国人来说,很像巴斯通,是陆战队的牛仔在一群可怕的敌人的进攻中最终坚持下来的故事,所以他愿意去写一些营连级部队,美国人看重的是个人英雄,我们看重的是英雄的集体,角度不同。美国人也会做对比,但对比出来的结论就仿佛我们的战士是怪物是火星来的一样,他理解不了。
另,今天估计要歇一天了,周一再更新吧
中国自古就是集体大于个体,这个题目说起来太大,从绘画到政论、兵法,够写一本书的了。
国内近十几年有学西方个体思维的,有的学得还很好。但是摆脱不了中国人的“大”思维方法,到最后总要来个微言大义什么的。
西方的个体思维方法缺陷也很明显,缺乏全局观,有些大背景的东西总是看不到。
例如,12月8日,陆战队一师一团一营从真兴里徒步进发,在没有炮火和空中支援下冒风雪攻占1081高地的战斗, 就很有一些"李溯雪夜袭蔡州"的味道,主攻1081高地的A连战前齐装满员223人,战后余111人,志愿军60师180团团长赵洪济此战牺牲.
陆战队口头语言的特色就是满嘴粗话。
普勒被人叫Chesty也是因为他一身腱子肉,穿起制服鼓鼓囊囊的。
多多保重,我们耐心等着。
大波还是文明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