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小猫的原创:长津湖上的冰与火之歌 -- 妖猫drake

共:💬133 🌺137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别说美国人了,对岸也没几个清楚的,不过现在

大陆这边还剩几个清楚的也很难说了。

家园 我同意第二点

美军完全不了解志愿军的窘境,遭到打击以后迅速脱离接触是正常反应。

至于美军的补给,他们可以用柳潭里的机场撤走八千伤员,陆战一师突围的时候根本没有伤员拖累,空中的运力是非常充沛的。

至于那个港口,兴南港,美军在这里囤积了大量的物资,在志愿军连续七天断粮的情况下,美军还可以抽到香烟,吃巧克力,喝热咖啡。美军的运输船不仅把东线部队全部撤走,甚至还撤走了所有跟随美军的朝鲜难民,海运的运力更加充沛。

所以,如果美军想坚守,维持三个师的补给是绰绰有余的,问题是美军实在是吓破了胆。

家园 猫,是否考虑介绍一下志愿军的装备

这三个军都是准备打台湾的部队,当时仓促南方调到山东,又马上调到东北,身上穿得都是江南地区的冬装,而且完全没有在北方寒区作战的相关训练。这样我们读者读起志愿军在零下四十度进攻时,才更明白这是怎么样的牺牲。

家园 确实有必要查一下此事

等我收集一下资料,做个关于我军防寒装备的外篇吧

家园 受教了,所以才会有“常凯申”公的典故吧,花谢

估计wiki英文的条目被国内的兄弟改了,所以我才纳闷,哈哈

家园 坚守的话,应该没有问题,但是这样一来,战力就很难得到释放

未必是好事。

从美国人跑到兴南港开始,战场的主动权就已经在美国人手里,坚守确实是个选择。但坚守是为了反攻,反攻的难度,我认为还是相当大。反攻本身是需要时间重新组织部队的,而这个时间,志愿军本身也在恢复和建立后勤系统。而且朝鲜人民军和当地的政府也在恢复。很难说美军可以在七八天内马上投入反攻。

志愿军的窘境主要是战场补给造成的。这个问题在那种天气条件下,美军如果进攻一样会有这种问题,可能会轻一些,但是未必能好到哪里去。部队重新展开后能否维持住也是问题。

如果没有反攻的打算,再花费巨大的资源来维持这样一块滩头并不是很合理。

如果要反攻的话,在第10军已经有大量消耗的情况下,重新组织必然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兴南港的情况不是很清楚,但从美国人最后撤退来看,显然应该不具备非常好的港口条件。相比之下对于美国人来说调回部队,这样即延长了对方的后勤线,也减少了自己部队的补给难度。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我的看法是如果美国人事先知道了第9兵团的存在,那么战场的局面可能会大不一样。东线的志愿军和人民军很可能会非常被动。但问题是,美国人不知道,所以他们被打的措手不及,被分割包围了。所以必然要重新集结。结果就是一直到兴南港才缓过来。但这个时候,已经是12月中旬,朝鲜人民军这个时候已经有所恢复,志愿军的后勤差不多也跟上了。这时想要重新反攻的话,难度就比较大了。

当然,这个问题还要同西线联系起来看。如果西线的美军最后没有退回38线的话,那么保持兴南港的理由还是存在的。但是西线撤退的决定也是在韩国军队垮掉,美军无法自己形成一条完整的战线的情况下做出的。如果按照现在的作战思想,确实美军当时的物质条件似乎可以保证美军继续作战。但是当时,美军是没有条件认识到这一点的。

可能对于当时的战场,最重要的还是天气的影响,很难想象要是在28日,气温不是下降,而是回升的话,美国人能否跑到兴南港就会成为一个问题。低温造成的伤害对于缺少物资的志愿军来说要严重的多。

总得来说影响因素实在太多,不同的时间段都有很多不同的理由,很难直接归结于美军吓了破胆。

家园 汉语拼音发明的肯定比抗美援朝早。

之前已经有多个方案,TG用的只是其中一种而已。

原因是外国人习惯用英文的拼音,中国当时的实力又无力让外国人改变习惯,直到七十年代外国人写北京还是PeKing。上海的英文用拼音读起来也成了“向海”

家园 Peking,piking是pike的现在时。
家园 使用“常凯申”一般是用来讽刺国内“某些”学者

不学无术,精制滥造。

“常凯申”误译事件

家园 Peking,作者也是用的这个词代指北京
家园 俺改,俺改。
家园
家园 谢猫兄宝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家园 【原创】小猫的原创:长津湖上的冰与火之歌(三)

P.S 重感冒中,估计还是少不了笔误,今天交给老大的文档都错漏百出。。。弟兄们轻点拍,当然我已经昏的感觉不到了

3. 红旗漫卷西风,任我纵横驰骋

1282高地这个吞噬双方年轻士兵生命的大磨盘仍在好不停息的碾压着,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冲上山头,却再未归来。上午11点,最后一批美军援军和16个遍体鳞伤的、历次增援的仅存幸存者终于被锲而不舍的志愿军勇士从山顶上赶了下去。

但是陆战队士兵同样是一群硬汉,他们没有从山顶连滚带爬逃到山脚,相反陆战队士兵就在顶峰165码外用自己人和中国军人的尸体生生筑成了一条新的防线,顶着志愿军子山顶上洒下的从未停歇的枪林弹雨,他们一直坚守到下午五点直到接到上级的撤退命令。

11月28日下午,经过惨烈的争夺,中国人民志愿军终于获得了柳潭里北面和西北山脊争夺战的最终胜利,胜利的红旗高高飘扬在染满双方鲜血的1240、1384和1403高地上。但此时的1282高地仍在进行着伤亡惨重的生死角力,死战不退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暂时阻止了涌向柳潭里村的红色铁流。即便如此,胜利的天平正在一点点的倒向中国人一边。

在志愿军第79师和第89师如狂风一般横扫过柳潭里的同时,第59师则渗透穿插到长津湖的东北方,神兵天降般猛然掐断了陆战一师的主要补给线(MSR main supply route)和逃生之路。守卫Toktong-Pass的陆战7团C连和F连遭到了合围。

志愿军部队整夜都在从四面八方拼命的压迫C连,但天亮之后已被逼到山穷水尽的美军用无线电招来了海军的F4U“海盗”式战斗轰炸机,机枪扫射和火箭弹炸弹燃烧弹倾泻而下,奋勇冲击了一夜的志愿军同样筋疲力尽,此时不得不暂时撤往公路两旁的群山之中。

7团F连扼守着公路的南大门“Fox Hill狐狸山”,59师将主力放在山下,向山顶的美军发动三面夹击。鏖战一夜,F连承受了惨重的伤亡,但志愿军也付出了超过450名的伤亡,天亮之后,面对美军压倒性的空中优势,我军主动撤围而去。

与11月27日下午便停止前进,就地修筑工事的陆战五团相比,陆战七团在志愿军的攻击面前措手不及疲于奔命,7团团长Homer Litznberg在28日紧急命令7团各部立刻停止前进,7团H连等前出至西北方1403高地的部队也被全部召回。这些撤回的部队立刻被作为预备队和生力军补充到围绕柳潭里村仓促建立的单薄的岌岌可危的防线中。从柳潭里正西面1426高地附近撤下来七团I连则全速向南线驰援,配合七团B连把守1276高地,抵抗志愿军迂回部队发动的致命背刺。

得到I连支援的陆战7团B连决定打通生死攸关的MSR,至少将陷入重围的C连和F连救出来。而志愿军59师由于长途奔袭,部队损耗很大,此时腹背受敌,还要承受美军空中优势的不断袭击,最终没能挡住向北面柳潭里边打边撤的陆战7团B连。

即便如此,美军C连和B连也花了足足5个小时才得以汇合,然后一起想北撤入柳潭里防线。另一支固守“Fox Hill狐狸山”的陆战7团F连虽然顽强挡住了志愿军的进攻,但自身损伤大半,无力向北突围,就此陷入重重包围,只能在空中支援下坐以待毙。

在美国海军陆战队陆战5团和7团在柳潭里痛苦的忍受着志愿军的反复冲击时,长途奔袭而来的志愿军58师也在长津湖南岸东南角的小镇下碣隅里Hagaru-ri刮起死亡的旋风。由于下碣隅里Hagaru-ri驻守的主要是工程、通讯等非战斗部队,缺乏足够的兵力去守卫防线,因此美军在阵地前布设了大量的铁丝网和障碍物。

志愿军发动进攻后,缺乏足够的爆破器材或者重火器清理这些障碍物,大量的战士因此牺牲,但是经过反复冲击,志愿军还是把美军的防线插得千疮百孔。眼看在轻武器和迫击炮对射中占不到便宜,岌岌可危的美军不断召唤炮兵支援,志愿军的尖兵多次在好不容易打开的突破口突遭美军凶狠的炮兵覆盖,大部牺牲,海军陆战队则趁机再次恢复阵地。

眼看各处的守军在志愿军排山倒海般的进攻中苦苦支撑,陆战一师的上下心急如焚,一听到志愿军突袭的消息,驻守在古土里Koto-ri的Col.Lewis“Chesty”Puller“骄傲”普勒上校立刻向已遭迂回包抄的柳潭里派出了援兵。陆战一师的师长Oliver Smith奥利弗.史密斯则直接向困守柳潭里的陆战5团长Murry和7团团长Homer Litznberg发电,要他们立刻组织部队向下碣隅里Hagaru-ri撤退。

Puller普勒上校派出的援兵是一支混合特遣队,包括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个连,一帮携带了大量通讯器材的通讯兵小队,还有美国步兵7师31营的B连以及235名来自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British Royal Marines(BRM)的士兵。

这些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士兵来自41 Independent Commando Royal Marines 皇家海军陆战队第41特遣队,长官是Lt.Col.Douglas Drysdale,因此混和特遣队也被称为“Task Force Drysdale(这支倒霉部队很出名)”。28号早晨,Puller的特遣队上车出发,美国佬和约翰牛颇为淡定,车队也没有安排警戒和前导车。但很快他们就被张网以待的志愿军部队用密集火力钉在了路上。

Drysdale德赖斯戴尔赶紧召来1st Marine Tank Battalion的17辆坦克,这些铁乌龟排成战斗队形慢吞吞的爬到志愿军战壕前,用90毫米火炮向我军猛烈开火。志愿军的迫击炮也不示弱,就利用美军炮火的间隙向美军特遣队倾泻致命的弹雨。对于飘忽不定,打一轮立刻变换阵地的志愿军迫击炮,美军空有十倍百倍的火力优势也难以将其淹没,而停在缓慢蠕动的美军特遣队却成了死靶子,一打一个准。

大约离下碣隅里Hagaru-ri还有一半路程时,特遣队摸进了一座山谷,他们不知道,志愿军部队已经在两边高地上掘壕据守,却放开山口请君入瓮,专等美军自投罗网。

果然,被狭窄道路拉成一字长蛇的Task Force Drysdale德赖斯戴尔特遣队遭到了来此侧翼的枪林弹雨洗礼,这座山谷也因此被称为“Hell Fire Valley火狱峡谷(不知这处山谷在我军中被称为什么,希望高人能讲讲)”。很快就有一辆满载弹药和油料的美军卡车被凌空而下的迫击炮弹打成一座大火堆,整个纵队被这摊火焰拦腰截为两段。

德赖斯戴尔却无视志愿军的凶猛火力,他丢下被着火卡车拦住的后对,带着特遣队的前队继续前进。但是没走多远,劈头盖脸的机枪扫射和手榴弹以及迫击炮弹再次将前队压在山谷中动弹不得,进退两难的德赖斯戴尔只能寄望于落在后面的后对突破火障主动赶上来。就这样,整个特遣队在山谷中拉出一条长达1300码的纵队,如此单薄的队形对山头上的志愿军老兵们来说只有一个含义——“找死”。

趁着逐渐加重的夜色,志愿军部队迅速发动穿插和渗透,手榴弹差不多就从美国人身边砸过来。德赖斯戴尔亲自指挥的前队见此情景立刻缩成一团,勉强建立了一片防区,南面的后队则彻底陷入了混乱,分成几部分各自为战的特遣队残部很快志愿军分割包围,陷入绝境。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长津湖上的冰与火之歌(四)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长津湖上的冰与火之歌(五)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长津湖上的冰与火之歌(六)

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长津湖上的冰与火之歌(七)

通宝推:daharry,李根,踢细胞,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to-ken”是什么意思?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