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那就看看谁被收拾 -- 迷途笨狼
那就看看谁被收拾
要是没有20万盘录像带被毁尸灭迹,顶多怀疑,有这件事,坚信造假
西西河这么多专业人才,没一个能合理解释的
一个小学数学没学好的百般狡辩
这种事情都能颠倒黑白,苏联没有确切证据确实不好乱说了
体制害人那
继续……
比参与过的tianya的讨论记录差远了
争取增加3倍
有铢钱决不吝啬回帖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探讨问题,有家伙气急败坏不止一次了
这里
http://www.talkcc.com/thread/3062227
磁盘发明前,计算机,数据记录也是用tape的。
磁带记录被抹掉用作它用有何稀奇,谁会保留几十
年前的所有旧数据?而且是对其他项目没用的。。。
几十年前的tape用在哪?
就算几年前的软盘抹去了用在哪
阿波罗登月舱计算机内存才4k,那20万盘存了多少资料
圆谎可不高明
72-76抹去,谁愿意信谁信好了,反正我认为是毁尸灭迹
其实讨论到种时候已经没有意义了。不过问题在于讨论的双方都不服气。问题是有什么好不服气的呢?
英文新闻链接。
那时的带子我猜是一盘200k左右的样子。
你不信这个,去信那种克莱登教授的东东?
有200k的录像带?
数字压缩格式问世前,一秒钟影像得多大
传统磁带刻成vcd或dvd,或者仅仅进入非线编系统转存很正常,不是说传统录像带是数字格式
“That was the plan and that was what was done. In 1981 and 1982, we pulled out another 30,000. We then had Landsat in dire need of tapes in the network and we had the start of the shuttle program. Those tapes were pulled out and our records show that they were never returned”
这又如何解释好?
反方这么多,相关新闻怎么解释也不如毁尸灭迹合理
软件和自己看字典要是就能看懂自己根本没接触过的专业文献岂不是笑话吗?所以,以目前的讨论手段显然已经无法说服他了。除非有相关专业的人员有空专门给他翻译,就算你给他翻译出来了,他一句“你是为霉菌辩护”不就完了?
看照片,带子是Memorex出品的,这是家早期的为IBM主机提供兼容磁带之类的制造商。而这家公司在国内几乎完全不为公众所知。如果没有搞错的话,应该是卫星的遥控站记录的,而且是sstv格式,自然是数字化的格式,而不是胶片。sstv最原始的记录应该是录音,但是也可以通过类似于modem的技术转成数字格式。
但是呢,如果不是六七十年代的接触过相关航天/测控技术的老古董,这些东西根本就不可能知道。国内亲眼见过这些老技术的人更少。所以呢,我们要说有份量的话也是不可能的。
其实磁带重新发现的意义在于可以提高现有登月影像的质量,对于已经看过相关登月影像仍不承认其真实性的人,其根本不可能用来证明登月的真实性。他完全可以说现有的电脑技术更高了,当然可以做出更逼真的影像。理论上,如果存心辩论,他还可以有好几个后手。所以,只要他一开始不认为现有的登月影像的真实性,那么就已经没有必要与他进行讨论。
真正的问题在于这样的辩论毫无意义。因为讨论的双方,其认知的基础已经过于悬殊。而且有一方根本就不承认这一点。说不好听一点,对于一个文盲,你可以与他讨论评书《三国演义》,但你无法与他讨论《三国志》。
软件硬件的速度都达不到,音频数字化也才是八十年代中期才开始搞。
那时的录像肯定是模拟格式,但早期的录像带与计算机的数据记录磁带应该是可以通用的,最早的苹果II就可以用盒式录音机来记录数据,一盘顶多几十K。
美国阿波罗登月录像重现(组图)
2009-07-18 04:12:00 来源: 广州日报(广州) 跟贴 2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16日宣布,记录40年前人类首次登陆月球的原始录像带已于多年前遭抹去和重新使用,好在经过数码技术修复,这些录像将与世人见面,而且比原版更加清晰。
“阿波罗11号”1969年登月录像截图。
1969年奥尔德林站在月球表面的图片。
广州日报7月18日报道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16日宣布,记录40年前人类首次登陆月球的原始录像带已于多年前遭抹去和重新使用,好在经过数码技术修复,这些录像将与世人见面,而且比原版更加清晰。
据新华社电NASA2006年承认,记录“阿波罗11号”1969年7月20日登月壮举的原始录像不知去向。马里兰州戈达德航天中心工程师理查德·纳夫兹格尔16日告诉媒体记者,他经过一番寻找,终于查到这些录像下落。
20万盘录像带消磁
“阿波罗11号”当年执行登月任务时,纳夫兹格尔负责监控地面测控站从飞船处接收到的所有录像信号。
他说,好消息是,这些珍贵的录像带并没有被当作垃圾处理;坏消息是,包括这些录像带在内的20万盘录像带已经消磁和再使用——目的只为节省开支。
纳夫兹格尔等工作人员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部档案库中找到一些画面质量较好的节目素材带,又从得克萨斯州约翰逊航天中心影像资料库找到一些电视节目录影,连同其他一些影像材料,请以数码技术修复好莱坞老电影闻名的劳利数码公司进行数字化处理,最终获得高清版登月原始录像。
数码修复让人
更怀疑登月真实性?
纳夫兹格尔说,他并不担心,由来自好莱坞的劳利公司使用数码技术修复登月原始录像会使一些人更加怀疑“阿波罗计划”真实性:“这家公司只是修复一些历史性影像。对我来说,这家公司来自哪里没有关系。”
一些怀疑者坚持认为,美国于1969年至1972年间使用“阿波罗”系列飞船6次成功登月,实际上只是NASA在摄影棚中拍摄的科幻电影而已。
NASA定于9月公布记录“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整个过程的原始录像数码修复版。先前的录像中,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在月球表面行走时画面模糊不清,数码修复版将清晰展现这一历史性时刻。NASA已在网站上登出这一原始录像数码修复版的预告片。(据新华社)
http://news.163.com/09/0718/05/5EFSNOCU000120GR.html
阿波罗登月原始录像带失踪美宇航局一头雾水http://news.QQ.com 2006年08月28日15:17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温·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成功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从1969年到1972年,美国共进行了5次“阿波罗”飞行,共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这一系列“访问”大大丰富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各次“阿波罗”飞行都对月球表面进行广泛考察,搜集了大量月球岩石、土壤标本。“阿波罗”登月计划只是一个起点,它开辟了人类探索宇宙之路。图为美国宇航员登月的资料图片。 中新社资料图 Ic/cnsphoto 摄
点击浏览更多最新图片
《中国新闻周刊》就阿波罗登月录像带失踪一案专访美国宇航局戈达德航天中心对外事务办公室主任马克·S·海斯(Mark S. Hess)
8月5日,美国宇航局(NASA)爆出惊人消息:人类首次登月的原始录像带已经丢失。
消息出来后,科学界很多人都认为,这更像是一个假新闻,因为它太不可思议了。然而到了8月15日,NASA发出的另一条新闻证实了这一不可思议的事情的真实性:它们已经正式成立“搜寻录像带行动小组”,全力以赴地去查找这批录像带。
这些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详细资料的录像磁带数量非常庞大,共计1.3万盘录像带,装在2000个箱子里,每盘录像带记录大约15分钟的画面资料。其中记录两名宇航员登月“关键时刻”的录像带有15盘,分装在3个箱子里。
最初,这些原始录像带被保存在马里兰的格达德空间中心,上世纪70年代被转移到了美国国家档案馆保存,1984年又被送回戈达德。1997年,有科学家开始调查帕克斯天文台在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中的作用,因而向NASA索要登月录像带,但被告知录像带已经找不到了。不知什么原因,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直到1年前才开始寻找。
由于当时的技术限制,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活动并不是以连续的图像传回地球,而是通过慢扫描电视将连续单张图片发回地球。太空跟踪站接收到图片后,先将它们处理,再通过通讯卫星发送到美国休斯敦,制作成电视片向全球转播。几经无线电传输后才到达电视,图像质量也就比原始录像逊色许多——这也是我们今天反复观看登月镜头回放时总感觉到过于模糊的原因。据说,丢失的原始录像带画面非常清晰,此前从未公开播映过,甚至宇航局许多官员都未观赏过。
“我看到这个确切的新闻后,觉得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这件事情:荒唐。”中国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竞说,“如此珍贵、数量如此庞大的历史资料居然轻易丢失,无论如何也不像是美国科学界会出现的事情。”
就大众和全世界共同关心的一系列问题,NASA戈达德航天中心对外事务办公室主任马克·S·海斯(Mark S. Hess)接受了记者的电话专访。作为NASA的一员,他的语气中明显表示出了对这件事情的无奈和懊恼。
中国新闻周刊:到目前为止,NASA对这些录象带的判断是“已经遗失”呢,还是“没找着”(即录象带其实还在航天中心或者某档案馆,但不知道在哪个角落)?
马克:那正是我们努力需要确定的问题。我们正在从乱纸堆中查找它们的下落。录像带可能正在接受它们的某个地方躺着,或者已经被转移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这正是我们需要确认的问题。如果我们能找到相关的档案资料,就可以从中找到这些录像带被移动的蛛丝马迹和在它们身上所发生的事情。但我们仍然不知道答案。
中国新闻周刊:依据常理,录像带有13000多盘、2000箱,如此庞大的贵重物品应该很不容易失踪。你们猜测过它可能的遗失途径吗?目前的具体寻找方案是怎样的?
马克:毕竟,阿波罗登月已经是30多年以前的事情了,那个时候在宇航局工作的很多人要不已经离开了,要不已经去世了,我们很难猜测30多年来究竟发生了什么。所以现在搜寻工作变成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
我们现在正在定位与这些录像带有关的关键人物,来帮助我们找到那些重要的记录文件。然后对所有的文件进行广泛的搜寻,联系所有接触过这些录像带的人并询问他们当时是如何接触到录像带,如何查看以及在看完后如何处理的。我们也会询问当时借出这些录像带的人,以获得一些额外的信息。至少可以知道那个时候(上世纪70年代)存储录像带的物品以及不同的数据,这样我们就可以拓宽搜寻渠道。
我们还会搜寻这里另一栋存储过这些录像带的建筑,再仔细搜寻上世纪60年代以来使用过这些录像带的机构,这样我们就能定位录像带了。同时,我们会和60年代为美国宇航局服务的公司联系,以确定这些机构是否有存储录像带的区域。因此,我们的工作量很大。到现在为止,前景并不明朗。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接触过这些录像带,只能说,实在太多了。
中国新闻周刊:这些录像带具有多大的实际科学价值?
马克:应该说,它没有太多实际的科学价值。因为录像带里所包含的主要信息,都已经在阿波罗登月的时候被传输到了休斯顿并记录了下来,我们有副本保存。在保存这些信息方面,我们有严密的安全系统。
如果我们找到录像带,我们会播放它们,然后查看它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无论如何,这些录像带上非常有趣、有价值的部分就在于它高清晰度的电视画面,如果录像带找不到,主要的损失在于遗失了高清晰度的画面,这些录像带清晰地记录了阿波罗登月时的状况。
我知道人们都对高清晰度的电视画面很感兴趣,因为录像的过程是在以现场直播方式向全世界展现登录月球的壮观场面。如果要再做一批录像带,我们就必须要做出一些转换,这样人们就看不到这样高清晰的画面了。如果我们能找到这批录像带,那么人们就可以如愿以偿。
中国新闻周刊:阿波罗登月整个过程只有几天,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录像带?它们都包含哪些内容?录像带有完整的拷贝吗?
马克: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录像带是因为当时的技术所限,每盘录像带只能录制15分钟的信息。当时的传播包含很多渠道,通过这些渠道,地球上能接受从月球上发回的所有信息,包括宇宙飞船、火箭、宇航员的活动情况,诸如此类这些录像带上有14个不同的渠道记录的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活动情况。
录像带没有复制品,但是在阿波罗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会把收到的信息以及详细经过全程记录下来。所以说,信息并未遗失。
中国新闻周刊:你们目前确信自己最终能找到这些录像带吗?假如这批录像带最终真的遗失,有没有补救措施?其损失有多大?
马克:我们并不敢肯定一定能找到这些录像带。我们能想出来的办法都会运用,任何可能的方案都会实施。
如果我们不能找到录像带的话,经历了近40年,即便是粗糙地复制它们,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假如最终不能找到它们,其损失无法估量。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文/舒文雯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http://news.qq.com/a/20060828/001945.htm
那一盒带子可能上百米长呢,比太空中抠抠索索的
富余多了。况且计算机用内存是可以快速随机读取,
硬盘光盘可以,磁带可是没门的。
这段有什么不好解释的。英文字在那里呢,需要带子。
80年代初还是需要磁带的。看那个计算机磁带的链接
90年代的都有呢。
而且这种磁带很大,一盘就象35mm电影拷贝一样,卷起来一盘直径有约30cm,30多mm宽的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