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通胀,汇率,货币政策及再四万亿的不可能 -- zhuhit
说实话我一直不屑与体制内的某些人神神叨叨的说的一些话。我只是凭借我对经济的认识来判断,预测一些事情的发展,国家可能出的一些政策。而并不屑与偷看底牌。
今天看了某些人的言论,突然产生了一些共鸣,突然发现如果我看问题的角度发生一些改变,那么其实这些神神叨叨的话还是很有意思的。
以上是一些感想,下面切入正题。
我一直在想1987年美国的股灾,日元的升值导致日本在1987年出台了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后1989年日本大力提高利率,1990年出台地产政策,92年出台物业税(这个主要是弥补地方亏空),为什么日本在1989年以较快的速度提高利率,这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困惑。因为当时日本的cpi并不高。如果不提高利率的话,是不是日本的地产泡沫不会破灭的这么快,这么惨?
在看到今天国内面临的局面的时候,我明白了这一点。
这就是两个不同的选择后面临的局面,日本的当年的选择和国内现在的选择。日本的选择后的局面大家都看到了,而国内?
美国人的通胀现象很有意思,1960年到1980年cpi与两年前的m1,是正相关的,就是说超发的货币在两年后会反映到cpi上,而这个在1980年以后就不准了。
而1980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哪?美联储出了一个疯子:沃克尔,大幅提升利率到15%,应对当时的滞胀。
我对这些货币现象的解释是:1980年之前利率总是追不上cpi,就是说货币存在银行是贬值的,而80年以后则是拿着货币更保值。80年以后即使超发货币也被存入了银行。
1987年的股灾发生在10月份,1988年日本扩大内需,超发货币,到了1989年日本可能看到了通胀的苗头,于是提高利率,快速,大幅提高利率。
好了,回到国内,2010年9月,通胀已经不是苗头,是已经起来了,3.5%,猪肉的价格涨到头了吗?大家感受到的通胀是3.5%吗?
这就是国内和日本当年的两个选择。和之后面临的局面。
好了,我们再回到90年代初的中国,小平南巡之后也是一样的超发货币。前总经理遇到的情况是什么?通胀,逆差,三角债---,
他的应对是什么?首先收回银行系统的贷款,然后是1994年货币贬值(我个人觉得这是最具有神来之笔的一招),我为什么推崇前总经理,因为这个人很懂经济,可以说前总经理是奠定了,胡温黄金十年的基础。
1994年货币贬值之后,国内就抢占了东南亚市场,东南亚进出口恶化之后就是1997年的东南亚危机,东南亚货币贬值并不是危机的起因,1996年,1997年东南亚的贸易顺差减少之后,就面临着热钱流出的情况,当东南亚外储逐渐减少之后,货币贬值是东南亚当时一个的选择。就好像货币政策一样,汇率是各个国家应对困局时候的一个工具。只不过这个时机被索罗斯抓住了而已。而之所以国内能在1997年屹立不倒,前总经理在1994年的汇率贬值和紧缩银根是非常出彩的一招。
自己先挤泡沫,先贬值,即使这样2000年左右,美元兑人民币的黑市价还是到了10:1,2000年左右人们谈论的还是人民币会不会贬值这个话题。
好了,我们再来看看国内的贸易顺差,进出口总值在今年8月创了新高,如果以人民币来计算,进出口总值是新高吗?
顺差创了新高吗?顺差情况比2007年,2008年大为不如。农民工工资涨了啊。
外汇储备增长的速度是不是创了新高?新高了,但是增速?热钱不在流入了。
我们知道人民币从2002年开始就是对内贬值,对美元升值,这种情况似乎没有的尽头。对内贬值意味着(通胀),通胀意味农民工工资上涨,意味着出口竞争力的下降,顺差的减少,对外升值,意味的也是一样的情况。
2002年以来之所以能够进行到现在是因为国内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导致农民工工资长期滞胀,同时美元的贬值意味着人民对非美货币的贬值。
但是任何事物都会到头的,国内人口的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民工荒的出现,农民工工资的增长,这些都是标志,还有两个标志还没有出现就是顺差归零,出口增长停滞。好了,时间点在什么地方?
做出口外贸的企业主们是不是感觉利润越来越薄?感觉这两天人民币升值让大家很难受?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通胀。通胀继续那么意味着农民工工资继续上涨---意味着血汗工厂的出口产品竞争力继续下降,意味着顺差继续减少?大家看出了问题了吗?最后就是---当出现逆差的时候,人民币贬值。
2008年有能力出四万亿政策,因为2007年之前银行系统储藏的大量货币(有热钱也有顺差)的释放和人民币在2007年的低估,之后就是我们现在面临通货膨胀。
但是如果现在再来个四万亿,意味着超高通胀,和人民币贬值再贬值。如果贬值一起,热钱流出,就意味着国内的银行系统货币的减少,我们现在讨论的是m2的增速的下降,到时候我们可能就要讨论,m2每年总量的减少了。
拉美我们是看过的,东南亚我们也看到了。
当然不排除选择继续4万亿,继续放松信贷,就好像人总有选择自杀的权利。
国内人口的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之前的一段时间, 政府的政治目标是"充分"就业. 于是, 压低人民币汇率, 增加出口顺差及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
当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时, 不需要出口顺差了. 不管是以通涨的形式, 还是名义汇率升值的方式, 人民币实际汇率会升值.
不象当年美日在产业上直接竞争. 人民币实际汇率会升值, 让其它亚洲经济体获利. 假如其他经济体也有流动性泛滥的问题, 是亚洲货币升值.
为什么会升值?是顺差?
顺差在减小
总有一天会到0的,甚至逆差,这一天两年内会看到。可能更快。
顺差在减小, 是因为中国通涨, 工资物价都在升高, 人民币实际汇率在升值.
生产率速度赶不上通胀
我说的是汇率和通胀关系很大,通胀表示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商品价格的上升,2007年之前的通胀是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小,当通胀到达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人民币就面临贬值的压力,而一旦大幅通胀,那么人民币---
先定义一下, 你是在讨论人民币实际汇率, 还是名义汇率?
我是在讨论人民币实际汇率. 在多数情况下, 通涨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不大.
楼主有考虑过前经理做这一切的时候谁在埋单吗?大批的下岗职工怎么讲?最初下岗可是没什么保障,近乎裸奔,不像今天。这些人是否应该看做是前经理英明政策的代价承受者呢?我总觉得伟光正任何刀口浪尖上的动作都得有人承担代价的,无非是权利边缘的人,哪怕看起来这些决定多么英明。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我说的是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你和我讨论下岗,好吧那就说说下岗吧。
我个人认为90年代的国企改革势在必行。
我的父母在中年的时候被下岗,对他们来说的确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不过他们也曾在中青年的时候享受到了作为工人阶级的不少好处。每次改革都有牺牲者。
国企改革的大方向是对的就好,只是作为当事人比较痛苦。但是如果不改,国企的出路在什么地方。
前经理被人诟病的是没有给下岗者以一定的生活保障。
我推崇他不是因为他够狠,不是因为下岗等等措施。而是因为这个人的经济财政措施让我觉得他很懂经济。
而是因为这个人懂经济,措施得当。应该分开看的。
实际汇率,是说现在的人民银行的汇率,我讨论的是这个。
你先好好看看我写的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吧。
当时中央不是只有他那套是唯一的方案。毕竟党内外公认懂经济的不只有一个朱镕基。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葡萄光临,欢迎欢迎!
你说的是朱收贷款收得太紧了吧。以朱火箭般的提升速度,朱当时通过收信贷立威的想法是逃不掉的。
如果李总理当时采用朱的方案情况会好很多,不会因为命令没人听,收得这么紧,如果李懂经济的话,他也不会被朱取代不是?
党内懂经济的人这么多,为什么1988年的价格闯关的时候,1992年小平南巡通胀的时候,他们的方案没被采用?还有2008年4万亿的时候,2005年汇改的时候?
94年政策的后果大家看到了。
现在采用的政策和94年是不一样的,结果会怎么样哪?反正过两年就会看到了。就现在的情况来说,cpi比94年低,外储比94年高,情况好点,是没有问题的了。
而官史现在一般认为三角债开始于1989年下半年。
1.各地争项目仓促上马,以及钓鱼工程,胡子工程造成的固定资产投资缺口占三角债总数的20%。
2企业面对急速扩张市场,盲目引进扩大生产,市场难以承受。在市场萧条时,大量商品挤压,企业周转失灵。
3.1980年代后期。企业自有资金不足。当时大部分企业自有资金只占定额资金流动比重的20%。1988年宏观调控后企业支付能力下降,大量拖欠贷款。
4.商品经济秩序混乱,法制观念、信用观念淡薄,导致人为拖欠。
这个是董辅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下卷中记载的三角债的起因。(第326页)
不过野史所载:
327事件
简单说就是做期货亏死了 被申银吃掉了 就这样了
近日,随着股指期货要推出的消息不断升温,使我首先想起的不是狂热的多空搏杀、不是精确的交易计划,而是一个十一年前响遍大江南北证券界的证券业教父——管金生。他曾是上海万国证券公司总裁,是新中国金融第一人,是开创新中国证券的先驱,。但1995年的那次国债期货交易中,他离奇的惨败了,就是这一次他的证券王国——万国证券,轰然倒塌,被“申银”合并,所以才留下了今天的“申银万国”这个奇怪的名字。一定有人会问这次交易为何会如此惨烈?就让我们回顾这段震动全世界的交易吧......
历史背景:
93年10月25日向社会公众开放国债期货交易1994年10月以后.人民银行提高3年期以上储蓄存款利率和恢复存款保值贴补、国库券也同样保值贴补,保值贴补率的不确定性为炒作国债期货提供了空间。大量机构设资者由股市转入债市,多空双方对峙的焦点始终是围绕对327国债期货品种到期价格的预测。
327是92年发行的3年期国库券,327国情应该在1995年6月到期,它的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补贴率,每百元债券到期应兑付132元。但显然,与银行的利息和通货膨胀相比,327的回报是太低了。于是有市场传闻,财政部可能要提高327的利率,到时会以148元的面值兑付,而不是132元。
多空两大阵营:
1. 以管金生领衔的万国证券为首的做空阵营:认为95年初通货膨胀已经开始回落,财政部不会掏出16个亿来补贴327国债
2.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公司(简称中经开)(有财政部背景的公司)为首的做多阵营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提高327国债利率的公告,百元面值的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
2月23日上午一开盘、中经开率领的多方,借财政部的利好用80万口将前一天148.21元的收盘价一举攻到148.50元,接着又以120万口攻到149.10元,又用100万口攻到150元,下午攻到151.98元。
在这期间,空方主力万国证券一直在拼死抵抗,其试图以自己的顽强来动摇多方的信心。但事情正相反,万国证券的同盟军辽国发突然倒戈,改做多头,于是形势大变,327国债在1分钟内竞上涨了2元,10分钟后共上涨了3.77元。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327国债每上涨1元,万国证券就要赔进十几亿。正在多方胜券在握之时,下午4时22分风云突变,空方先以50万口把价位从151.30元打到l50元,然后连续用几十万口的量级把价位打到148元,最后一个730万口的巨大卖单狂炸尾市,把价位打到147.40元。
(在国债期货买卖中1口为200张合约,1张合约为1000元面值国债,尾市报出共730万口的卖单共14600亿,而327国债一共才750亿。接近中国1994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3!)
收市后上交所紧急磋商,当即宣布: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327品种的交易无效、该部分成交不计入当日结算价、成交量和持仓量的范围。经过此调整,当日国债成交额为5400亿元.当日327品种的收盘价为违规前最后签订的一笔交易价格151.30元。万国赔60亿与赚42亿就在一瞬间。(3个月后国债期货市场关闭,5个月后管金生被捕。指控他的罪名有渎职、挪用公款、贪污、腐败等,但没有违反期货交易规则的说辞,因为当时没有相应的法条来套用。)
在此前后,上交所第一任总经理尉文渊、中国证监会主席都换人了。万国也和申银合并了。
5.17下午5:40分中国证监会下发紧急通知,5.18日起在全国范围内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
于是巨量的投机资金没有了方向,一下全进入股票市场,催生了著名的5.18行情3天的短命井喷行情。5月18日,深沪股市人气鼎沸,巨量暴涨。当日沪市以741点跳空130开盘、收于763点,比上日收盘高出180点,涨幅达40%多。深市也不示弱,以1233点跳空190点开盘,尾市收于1287点,较前日上涨244点,涨幅达23%多。其后两天.股市继续猛涨,到5月22日星期一,上证指数收于897点,深成指收于1425点。
另外郑州那次闹的更离谱。那是中国改革之后第一次证券泡沫的时代,也是第一次房地产大热的时代。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