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抗生素损害人类健康之忧 是否回到黑暗时代 -- Davi
耐药菌的出现是人类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直接后果,并且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开发的速度,如不遏止,人类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也即回到抗生素发现之前的人们面对细菌性感染束手无策的黑暗时代。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青霉素,1940年用于临床,开创了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新纪元。几十年来,青霉素挽救了数以千百万计的生命,使人类平均寿命从40岁提高到了 65岁。青霉素的“事迹”可谓抗生素为人类社会所做贡献的缩影。
目前,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在世界上是应用最广、发展最快、品种最多的一类药物。根据美国权威的The Merck Manual(《默克手册》),抗生素(antibiotics)是指治疗细菌、真菌或立克次氏体感染的药物。这类药物是从细菌或霉菌中分离的,或者人工合成的,通过抑制细胞壁合成,或者激活一系列溶解细胞壁,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干扰蛋白质或者核酸合成来发挥抑制感染的作用。
疫苗、抗生素以及现代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造成了一种我们几乎不受疾病影响的假象。然而,几乎与此同时,许多可怕的毁灭性新生或再生性传染疾病正在世界各个角落出现,某些传染性疾病又有卷土重来的势头。例如,目前全球已有17亿人感染了结核杆菌,约2000万结核病病人,现在每年新增加结核病病例800万,死亡300万人,高居传染病死亡人数之首。细菌性传染病的死灰复燃,归根结底是人类的免疫系统出现故障,而这种故障的罪魁祸首可能就是抵御细菌袭击的抗生素。
事实上,在抗生素投入使用至今的仅仅60年间,很多细菌就对抗生素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有的甚至产生了多重耐药。例如,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过去对青霉素、红霉素、磺胺等药品都很敏感,现在几乎“刀枪不入”。绿脓杆菌对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更是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20世纪50年代在欧美首先发生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这种感染很快席卷全球,有5000万人被感染, 50多万人死亡。
各国学者对上述现象大为震惊,他们研究发现――耐药菌的出现是人类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直接后果,并且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速度远远快于人类新药开发的速度,如不遏止,人类将进入“后抗生素时代”,也即回到抗生素发现之前的人们面对细菌性感染束手无策的黑暗时代。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针对46477份儿童病历的一项调查表明,当前抗生素使用的频繁度极高,平均每个儿童一年间接受3次抗生素处方,其中有一半的抗生素是用于处理中耳炎等问题的正常使用,而有12%是用在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等并不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感染治疗。在美国,医生每天的抗菌药物处方中有50%是不必要的。美国在1982年至1992年间死于传染性疾病的人数上升了40%,死于败血症者上升了89%,其主要原因是耐药菌带来的治疗困难,仅1992年全美就有13300名
患者死于抗生素耐药性细菌感染。法国每年大约有900万~1000万人次罹患咽炎,其中90%的人在患病期间服用抗生素,而实际上,只有约22.2%的咽炎属于细菌感染,其他均为病毒感染,服用抗生素根本没有任何作用。此外,医生也常对鼻炎、支气管炎等多为病毒感染的疾病错用抗生素治疗。
当前,WHO已呼吁全球各国采取紧急措施杜绝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和传播;1997年欧盟专门拨款建立了一个跨国的微生物感染耐药监测网,以规范耐药菌的测试方法和判断标准,并且指导合理使用抗生素。面对抗生素耐药性这一全球性难题,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多的是采取立法手段禁用抗生素。欧盟委员会禁止了杆菌肽锌、螺旋霉素、弗吉尼亚霉素和泰乐菌素磷等4种抗生素在欧盟范围内使用,自1999年7月1日起禁止用于家畜、家禽饲养。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WHO在国际范围内的多中心调查显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约30%,而我国住院患者中使用抗生素的占80%~9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就连门诊感冒患者都有75%应用抗生素,大大超过了已经很不正常的国际平均水平。在1999~2002年期间,尽管抗感染用药的销售额占药品市场销售总额的比重在持续下降,但其净销售额仍在高速递增。2002年,我国医院用抗感染药物市场规模达到了345亿元人民币,以26.5%的市场份额高居医院用药大类中的榜首(在全球范围内,抗感染药物市场销售额约占药品销售额的15%左右,位居全球药品市场销售额的第二位)。
这种抗生素滥用造成我国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尤为突出。我国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除了上面提到的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真菌等多种耐药菌外,喹诺酮类抗生素进入我国仅20多年,可其耐药率已经达60%~70%。据近5年的不完全统计,上海、武汉、杭州、重庆、成都等大城市每年药物总费用中,抗生素约占30%~40%,一直居所有药物的首位。上海人群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80%已经产生了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凯福隆、头孢三嗪等第三代的头孢类菌抗生素的应用已日趋普遍,抗生素品种的选用明显超前。
造成我国抗生素滥用的原因有很多,各种分析报道也常见诸报端和专业杂志,有几点可能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一是医疗卫生系统对医务人员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缺乏行政与法律的界定。这导致医院不重视病原学检查,抗生素药敏试验过少;抗生素适应症掌握不严,选用广谱抗菌药物偏多,联合用药过多,预防性用药时间过长;不了解抗生素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在给药剂量、途径、间隔时间上存在不规范操作。二是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大量使用,导致在环境中大量的抗生素释放和耐药细菌的驯化与进化。这不光是我们国家的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问题。
所幸的是,我国政府也意识到了滥用抗生素的危害性,为了有效制止抗生素的滥用,2004年7月1日起,抗生素再次被明确规定为处方用药。目前卫生部正在起草《合理使用抗生素指南》,今年上半年有望出台。这是卫生部首次用行政手段去指导与控制医生对某类药品的使用,也是我国首次为某一类药品制订使用指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下发的《关于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活动的通知》,正是为号召不只是专业的医务人员需要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普通的民众和患者也要
有合理使用的意识。
抗生素引起的耐药性,目前是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但个人认为,不必像媒体描述的那么悲观。
现在临床发现一个现象,一些感染,使用高级的抗生素效果不好,反而使用已经被“淘汰”的青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等有一定的作用。
抗生素的使用就相当于用药品对微生物进行大范围的筛选。从生物原理来说,野生型的生物是最有生存优势的。也许我们不用非得开发越来越多的抗生素,有时,规律地轮换使用也是一个方法。
造成目前的局面,抗生素的滥用自然是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各大制药公司已经不再投入资金资助抗生素的研究。从上世纪70年代起,被批准可以用于临床的新型抗生素不超过十种,而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一个被批准的也没有。细菌的耐药性早已经被提出,但是一直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而已。
但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基因组测序在几十种原核生物中完成,我们对于细菌的了解,已经远远超出了上个世纪80年代的水平。但是如何将这种了解转化成可以用于治疗的药物还需要一段时间。
顺手改个错,
细菌性传染病的死灰复燃,归根结底是人类的免疫系统出现故障,而这种故障的罪魁祸首可能就是抵御细菌袭击的抗生素。
细菌性传染病的死灰复燃,根源还是在于预防不当。以结核病为例,在注射过疫苗的人群中,被传染后,发病率只有百万分之几。而一旦因为大规模感染引发败血症,即使在4,50年代,抗生素刚投入使用的年代,也是华佗乏术的。扩大疫苗的覆盖面,把目光放到预防上面去才是真正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