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从《Inception》到《七武士》(剧透慎入) -- 常挨揍
上午11点场的《Inception》,看完后来不及细想,赶场似地陪着老爹瞎忙,晚餐老爷子赏小酒1瓶,半醉爬楼途中一个趔趄,想起了《七武士》。想完回过神来:半醉中的一个趔趄,说不定的也是梦的一个形式咧!?还是做个笔记吧。梦醒后备查。
先列列七武士
按加入队伍顺序
1号,男主角,大能,剧中表现:能把潜意识带入他人主场的梦境,唯一去过迷失空间且活着的人。
2号,男主N年的搭档,没有什么想象力,但能完成该完成的任务。
3号,女主1or2号(实在分不清主次啊),平凡大学生,不过老师忒牛咧,男主岳父兼老师(还兼蝙蝠侠的管家。。。)
4号,扮谁像谁的鬼才,在梦里都能骗人的专家。
5号,4号推荐的镇静剂大师,有自家提炼自产自销的独门秘药(专睡做噩梦的觉,木镇静剂哪行)
6号,本来只是当老板雇佣男主等人,强烈要求加入“盗梦”这个有前途的行业。
7号。。。。。。么,本来木有这个7号,俺生凑1个。。。。。。俺认为是男主的前妻or潜意识。
之所以从想起《Inception》想到了《七武士》,第一当然是群戏精彩,戏里角色分工明确,还一个。。。最后的胜利者,俺觉得以上7个都不是,素。。。“农民才是最后的胜利者”(七武士 台词大意)
----------华丽的分割线----------
玲珑宝塔有7层,做梦的层次也不少(看了Inception才知道,也许俺还身在梦中哩)
说说俺“看”梦的第2层吧,其实上面已经讲过了,分工明确,与主角亲疏关系&个人能力大小层次清晰
首先说明,每层次梦境都必须有人留守,以唤醒进入深层次梦境的人
被留在第1层空间的,镇静剂大师,没办法,他关系最远
被留在第2层空间的,主角的长期搭档,戏里说他了“没有什么想象力,但能完成该完成的任务”,而进入第3层,也就是梦中梦的梦,将会很不稳定,显然不是这种老实孩子能呆的地方。
被留在第3层空间的,已经是被迫留下了,留下的是骗子大师,有点疯、能唬唬人,但知道不能把自己唬进去。
下面。。。。。。就基本不是人呆的地方咯
陪着男主下第4层的。。。。。。是女主1号or2号,or她们都去了,1个的死唤醒了男主结束过去,另1个的生呼唤男主求生的本能(没有其他言语,只能说在一个说做梦的电影影评里用“唤醒”这个词显得俺太那个了。。。)
为啥强烈呼唤男主要求生呢?
也许因为梦境跟人生一样,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是从哪儿来的(3岁以前的事who记得啊,还不都是听爹妈说的),
我们只知道浑浑噩噩的朝着必然之路走去,望着无涯的海角天边,故作神往。。。。。。
接下来说
男主自个下了第5层,也就是要完成他必须完成的一个任务,把在第3层or第1层就已经挂掉的猛老板拯救回来不然片子就不能大团圆咯,而且,拯救猛老板行动还牵扯着丫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最关键的是:必须显得丫参破第4层生离死别之后泛滥的人性升华
)
顺带说一句,下面的234567。。。。。。N层俺惨不透,大家慢慢参吧
一开始前面一段儿没弄清楚,刚开头男主在海滩上醒来进了小日本的城堡,这个肯定是个梦,那么这个梦的上一层貌似发生在暴民混乱的印度?然后在印度那里好像男主和小日本还相当的不愉快了一阵儿,这个是不是梦我就不清楚...
我是从他们开始了最后的行动,就是在飞机上才觉得make sense,第一层是药剂师开van,第二层是大酒店,第三层是冰天雪地,第四层是男主和他老婆构筑的高楼林立却没人的大城市。小日本死在第三层于是就直接一道灵魂往封神台而去,男主没有小日本帮忙那进不了美国海关,所以只好去limbo把他弄回来...
那么现实世界中10个小时的航班,第一层1个星期,第二层6个月,第三层10年,第四层至少40年,Limbo里面估计几百年都可能,所以小日本可以安心在里面养老,直到男主去把他救回来?
太费脑子,不如敢死队好看~~敢死队多带劲啊~~
他和日本人到底回没回来
不然没办法进美国海关,小日本说他可以帮主角进入美国海关什么的,所以必须得把他弄回来
这个已经是老了的小日本了,老日本看到那个陀螺说了一句:我年轻的时候,有个年轻人带着这个陀螺,满脑子奇怪想法。。。。
镜头一转就是男主和搭档进入老日本年轻时的梦境(在小日本的大house里开party,男主在保险柜拿到了机密,不过不是全部)按顺序这才是最开始
暴乱的那个还是在梦里,是第一层梦,开party那个是第二层梦“梦中梦”,醒来在新干线上才是现实。
麻醉师的计算是1层20倍,从10小时开始算,那么第4层已经是180年,Limbo大概就是永生咯
小日本不是养老,是因为他压根没意识是在梦里(所以看到男主会说“我年轻的时候。。。”。而且因为药效太强,如果不主动中断梦境大概下飞机的时候会变成“横路敬二”,这时候男主一帮人就是货真价实的“杀人未遂”了
本文通篇都是剧透。所以如果你还没有看过《盗梦空间》这部电影,请不要阅读本文,原因有二:一、我将在本文中揭露影片的主要情节点;二、如果你没有看过电影,本文读起来将完全不合情理。
文学评论家弗兰克·科莫德极好地证明了,所有成功的艺术作品都具有激发受众进行多重解释的能力。他说,我们之所以阅读经典,是因为我们相信经典作品表达得比作者本人想表达的含义还要丰富。换句话说,正是艺术的模棱两可的特性——也就是激发受众进行论证并在博客上发帖讨论的这种能力——使得艺术如此令人着迷。
当然,《盗梦空间》到处都是这种模棱两可。(那些对电影最后一幕中旋转陀螺的摇摆进行解析的观众,他们已经错失了这一幕中的所有要点。因为陀螺作为主人公柯布的图腾,是转是停其实并不能说明他是在别人的梦中还是现实中。这个图腾是柯布从妻子梅尔那里得来的,并非他自己制作。而梅尔之所以自杀,就是因为她认为她依然身处梦境。想想梅尔自杀那个场景,他们俩各在一扇窗前,二窗相对,结构非常怪异。当然,你可以说梅尔又另租了一个正对面的房间,但如果这一切都是在梦中,这种奇怪的建筑布局难道不更容易解释了吗?梅尔的死证明了陀螺倒与不倒都并不能说明柯布是否身处梦境。图腾其实无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部电影是一部杰作——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只是一部精巧的暑期大片,但却无法与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神作《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比肩。即是说我发现,电影新闻网站CHUD.com的编辑戴文·法拉西的这一解释,大部分是令人信服的:
“《盗梦空间》的每一刻都是梦境,而没有现实。我认为在几年之内,这一解读将成为对这部电影一个可接受的解读版本,而且不同的解读都将必须被精巧地讨论,成为更能经得起深思熟虑的解读。这部电影使这一点显得很清晰,而且这部电影也绝不会对观众隐瞒这一事实。一些人发现这个想法从讲故事的角度来讲是矛盾的,因为他们认为一部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梦境的电影,是一部观众不会为剧中人心惊肉跳的电影,一部观众只是在浪费时间的电影。”
“只可惜这一点恰恰是导演诺兰反对的。这部电影是对诺兰作为电影导演如何进行工作的一个隐喻,而且他最终的观点是,我们在梦中得到的情感宣泄与在电影中得到的宣泄一样逼真,也与现实中我们进行的情感宣泄同样真实。《盗梦空间》讲述的其实是电影的制作,而且电影对导演而言真正让他着迷的就是共享的梦境。”
www.sbanzu.com
“柯布的盗梦团队可以与电影制作过程中的主要角色一一对应。柯布是导演,进行前期调研并布置好睡眠地点的阿瑟是制片人。梦境设计师阿丽雅德妮是剧本作者——她建造了他们将要进入的世界。伊姆斯是演员(这一点在他坐到一面化妆镜前转换身份的细节里再明显不过,这样的化妆镜如今仍在舞台剧中被使用)。药剂师约瑟夫是工程人员:请别忘了,奥斯卡的全称可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一部电影需要相当数量的技术人员的支撑。诺兰自己在最近的《电影评论》中多少也透露了一些端倪:(盗梦团队的行为与拍摄一部好莱坞电影)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当盗梦者在自己建造的街道上行走、调查时,这与我们在开机前所进行的技术考察几乎一模一样。剩下还有两位主要人物。在整个游戏背后操纵的齐藤是投资方。费舍尔则是观众。导演柯布带领费舍尔经历了一场令人着迷、刺激而又激动的旅程,引导他更深地了解自己。柯布是一位了不起的导演(或者说是电影导演中的最佳代表),他带给观众动作与特效,也同时传达出意义、人性与情感。”
“我认为《盗梦空间》全都是梦境,甚至共享梦境本身也是梦境。道姆·柯布并不是一个盗梦者。他无法进入他人的梦境。他也并非在逃离柯伯尔公司的追杀。曾经一度他这么告诉自己,虽然是通过妻子梅尔的话来表达的,梅尔是他自己潜意识的一种投射。她质问他:在他的世界里他被柯伯尔公司的一群匿名的暴徒全球追杀,这样的世界究竟能有多真实?”
我为什么喜欢这一解释,还因为这个解释从神经学上也讲得通。从你大脑的角度来看,做梦与看电影是不可思议的两个平行经验。实际上有人主张,一个坐在漆黑的电影院凝视着电影的观众,与睁开眼睛进入快速眼动睡眠的人最为相似。让我们来看看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乌里·哈森与拉斐尔·马拉赫所作的研究(乌里·哈森曾在上个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国际认知科学大会上进行了相关报告)。实验非常简单:他们给被试观看一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老电影(《地狱三镖客》),并且在磁共振扫描仪中观察被试的大脑皮层上发生了什么。科学家们发现,当成年人观看电影时,他们的大脑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激活模式,这一现象非常普遍。(这项研究的名称是“在观看自然视象期间,大脑激活的被试间同步性”。)尤其,就包括视觉皮层(这不足为奇,因为视觉刺激肯定会激活视觉皮层)、梭状回(当摄影机放大一张面孔时,这个脑区就会激活)、加工触觉相关的脑区(当电影场景涉及到身体接触时,这些脑区就会激活)以及其他脑区的激活而言,不同的被试之间显现出了明显的相似性。下面就是这篇论文的主要段落:
“这种很强的被试间的一致性表明,尽管被试完全不受约束地观看动态的复杂影像,当被试暴露在相同的视觉环境中时,不同个体的大脑以同步的时空模式‘一起激活’。”
但是同样值得指出的是,还有一些脑区在电影院里并非“一起激活”。这些“非同步的”脑区中最主要的是前额叶皮层,一个与逻辑、审慎分析以及自我意识相关的脑区。马拉赫及其同事随后的研究发现,当我们正忙于进行强烈的“感觉运动加工”时——不过强烈的感觉也只是一块快速活动的大荧幕以及杜比环绕声音——我们实际上抑制了这些前额叶脑区的激活。科学家们宣称,这种“不激活”使得我们会沉浸在电影当中:
“我们的结果呈现出,在参与自我相关的内省过程的脑区与参与感觉运动加工的皮层区之间存在一个清晰的分离。而且,自我相关的脑区在感觉运动加工期间是被抑制的。所以,常说的‘迷失在荧幕中’在这里可以找到清晰的神经学基础。”
这些实验揭示的是观看电影时的基本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感觉极度活跃,但是你的自我意识却不可思议地削弱了。现在这里所说的就开始有趣了,至少对于《盗梦空间》的解读而言很有趣。当我们进入睡眠状态时,大脑经历的全脑激活模式与平常清醒时类似,虽然前额叶皮层会保持沉寂,而视觉皮层比平常甚至更加活跃。但是令我们的视觉皮层兴奋的不是通常的现实:而是一种半随机而且不可预测的活动,也不受感觉约束的限制——也就是梦。(这通常被归结为乙酰胆碱的喷射,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的神经递质,从脑干开始自下而上渗透。)这就好比我们的大脑皮层用超现实主义的电影来招待我们,用任何碰巧在我们周围的多余细节来填充我们奇怪的夜间故事。而且,睡梦状态还伴随着大范围的“边缘”脑区的激活的增强,这些脑区与情绪的产生有关。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最荒谬的噩梦(越荒谬就越不容易信以为真),也会使我们被吓醒时冒出一身冷汗。我们所关心的就是我们的梦境里发生了什么,即便梦境完全没有道理。
我会认为《盗梦空间》在试图摧毁梦境与观看电影之间本已十分细微的差异。这部电影里大部分主要的情节点都同时发生而又是荒谬的——为什么我们会突然看到设置在北极的惊险场景?为什么所有潜意识里的防御者都枪法都这么烂?为什么柯布的孩子永远不会长大?——而且就像梦境一样不可思议地激发出我们的兴趣。所以我们仍然还会揪心地咬着指甲,即便我们“知道”这只不过是一场傻瓜的电影。多亏了我们大脑的额叶激活减弱以及视觉皮层的兴奋,我们才能坐在舒服的座椅上,一边大口嚼着爆米花一边混淆了虚与实的界限。我们不会质疑电影情节的不合理,也不会抱怨不完美的特效或者肤浅的人物角色。相反,我们只是闲适地坐着,看着荧幕,一起忘记了现实中的时间。这几乎就仿佛随着柯布毫不费力地深潜到我们的大脑里,植入一个想法时,我们被电影中的他完全操纵一样。不过这个柯布——我们将叫他克里斯托弗·诺兰——并不需要特殊配方的镇静剂。他需要的只是一块大荧幕。
不是说去了迷失域的人,都会忘记自己为什么去那里?好像小日本一样,在迷失域呆了几十年,风烛残年了也没想起来是怎么回事儿。为什么男主同样是死掉去了迷失域,却还清楚地记得去迷失域寻找小日本的目的?
即算这样他也想了好半会儿才想起来这儿的目的
结尾定格在那个陀螺没有停下来
如果停下来,说明是现实无疑,肯定回来了。
如果没有停下来,说明他又进入了自己设计的梦境当中。
可以肯定的是主角回到了现实。陀螺在刚刚离手的那段时间里,会相对稳定地旋转,随着能量的衰减,逐渐开始晃动、停止。有个细节,就是声音,陀螺在旋转的开始都是很均匀的声音,开始晃动时会有各楞各楞的声音出现。
在影片结束前三、四秒,这种各楞各楞的声音开始出现,这说明,这是现实,能量会衰减,而不是在梦中一直转下去。
因为一般做梦的经验是看不到梦中人的脸
还有影评提到 戒指,应该也是一个符号,不过俺看的时候没有那么仔细
嘿嘿。。。
“被留在第1层空间的,镇静剂大师,没办法,他关系最远”
关系远,容易背叛滴
片尾出字幕的时候,跟着看会听到陀螺倒下的声音。
另外演员表里出现了两组小演员演不同阶段的男主的儿女,应该也是暗示结局里主角是真正回家了。
那个陀螺在他自己的梦中也会停下来的,因为他自己接触过陀螺,知道它的物理特性。只有在别人做的梦或Limbo中,才不会停。这就是为什么盗梦者都不能把自己的护身符给别人碰,否则别人也知道它的特性,就可以在自己的梦中模拟了。
精彩在哪里呢?
把每一层故事单独拿出来,讲完讲够,不必担心剧透。观众一定只能跟着编导的步伐和节奏,才可以理解故事。
而观众对于如此复杂的情节,从片头接受概念开始,到片尾接受故事的逻辑性和人物的合理性,基本上也没有困难。
至少我去那个人味十足的剧场的观众好像都是看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