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孩子们真是不容易 -- 大懒虫1号

共:💬139 🌺696 🌵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两家长从小就没和孩子养成平等沟通的习惯

这两个家长太粗心也太自负了。从小就没有和孩子养成平等沟通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

家园 你是最明白我的文章在说什么的。

只是这是以见证一个生命的消失换来的认识。太沉痛了。

宝推,并送宝一个。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家园 是的,都不容易。
家园 好多悲剧就在于此

正是因为现在的孩子们,都会思考、在开始思考了。更是因为想不通,或者想起来觉得前面的作业无穷无尽,才更容易出问题。

家长自己尚且不能按自己喜欢的样子来生活,怎么教育孩子去为自己的喜好来生活呢!

家园 没那么简单

我接触过的不少身价亿万的家庭,而且父母都是高知,不少都是两个孩子,而且母亲都能全职抚养孩子的,遇到的儿童教育问题,都是大同小异的。

教育这个问题,水实在是很深,纵然我是学这个专业的,都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没能力去总结归纳些什么,只是在切身体会一个又一个的事实罢了,越体验,越觉得水实在是深。现实总是比理论要复杂得多。

家园 当年我面对压力的时候,只能告诫自己:面如死灰,心如枯井

我小的时候同样面对很多压力。我是个悲观主义者。只能试图去淡定地面对压力。我不是个强者,强者可以一个个打败困难。这种人我很羡慕。当年我面对压力的时候,只能告诫自己两句话:面如死灰,心如枯井。——哀之大莫过心死。心死之后,外物也就不能伤己了。

另外常念道的就是“向死而生”。

家园 嗯,

但有的跟你类似的,他们可能更冲动(比如自小接受频繁家暴,会演化为两类,或更软弱,或更暴躁),因而在他们小的时候、一旦遇到一个可以结束生命的机会,就会义无反顾。事实是,他们一直在等待那样的机会,或借口。(青春期是高危时期,因为内在冲突的力量实在很强)。

家园 赫然说得和懒虫不是一回事
家园 我同事的女儿也有过一次

本来是当娘的说了她两句结果小女孩就哭出来了,说活着真没意思,在学校压力大的不得了,作业多的写不完;到家了也轻松不了,不如什么什么算了,可把我同事吓坏了,赶紧检讨了半天。

孩子是苦,可家长也没办法呀,我们都是最底层的,孩子不学点什么将来到社会上怎么办?另一个同事的孩子弹钢琴非常好,考过了几级什么的,问他孩子到底喜欢不喜欢,同事说当然不喜欢了,孩子不就喜欢玩?都是逼出来的。

家园 能哭出来的是不错的,

性格外向一点的孩子,会哭闹,这是一种很自然的释放的途径。

而性格内向一点的,则把压力都往心里放了,时间一久,若是找不到释放途径,问题会层出不穷。

现在这个情况是整个时代的问题,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到了极其严重但还在继续严重的过程中,这也是现在的孩子和家长不可避免的面临的共同课题,我时常形容孩子和家长们同时也包括老师们其实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远离生命本身应有的乐趣。只是希望这种情况赶紧堕落到极点,然后再通过大家的力量慢慢地好起来。只是恐怕还得经历起码一二十年或者更长时间。唉。

家园 怯怯的问一下

是所有的孩子压力都大,还是就几个孩子压力大?

而现在国内的孩子们的压力,没有切身体会,没有近距离接触,你们根本是感受不到的!你知道吗,当我抱着孩子哭泣的那一个小时里,是什么感觉吗?你知道为什么我只是从网络上看到这个11岁的我不认识的小姑娘自杀的消息的时候,就能难过到半夜并且连续哭了几个小时?不是我多情,也不是我眼泪多,而是,我本来就是做儿童工作的,我这是哭自己的无能为力。现在好歹还会哭,还能哭得出来,说明我还没麻木,但是等这样的事情逐渐增多,我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哭得出来。

如果孩子的压力都一样大,那就没啥了,一两个受不了的,闹一下,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如果别的孩子都很轻松,就几个孩子压力大,那就得找有关部门说道说道了。

家园 你的问题很难准确回答,问得太大了。

所有的孩子?我怎么有可能去做到这个调查统计?既然不能做出这样的调查统计,我怎么可能给得出正确的回答?

我只能根据我绵薄之力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挑一些出来讲一些小故事,阐述一些或许对某些人有帮助的小理解。所谓能近取譬。你引用的这段文字,恰恰也说明了这一点。

如果这个情况能用你说的两个“如果那么”来搞定,那一切都很简单了。刚刚看过你写的历史系列,你读历史书,能告诉我,生活有那么简单么?

家园 教授说的好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成功送出,消耗 铢钱 1 个,可能得宝。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加乐善、声望、帖得花总数】。

家园 你要是有过体会的话,就不会这样讲了。
家园 谢谢!这个帖子开始写了个故事的,这句话是有感而发

过了几分钟后,觉得这个故事没必要在公共论坛上讲,也没讲好,就删了。大概只有老牛和苏迅看到了。

结论我自己很相信。可能大家也会听过、看过类似的故事,对结论有共鸣。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