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报告,我要说张爱玲的坏话 -- 玉垒关2

共:💬374 🌺3054 🌵25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家园 那么是否:如果读懂张爱玲的人,那是心理不正常所致?

还有这句对楼主的贴,和其他支持的河友的评价:

这种口水文,在河里居然还能观者如堵,只能说是西河的鉴赏水平和客观性,越来越下降了。

你回楼主的帖子包括标题好象有些尖刻,有点孤芳自赏,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呢。 难道是因为你的“客观、公正”,所以能读懂了张爱玲啦?从文章里就完全了解她的内心世界了?佩服。

一个人的文章虽然可以表达出一些,但这并不能代表全部的。文字有时也有一定的“欺骗性”,更何况没有人真正知道另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其实,看过张爱玲的人多了去,相信大部分文学爱好者,特别小资(曾经的小资,包括偶)都看过。

如果我把张爱玲的作品当中纯文学来看,我可以说:张的小说文情并茂,刻画细微精巧,在语言表达和写作技法上确有过人之处。

但张的很多文章的确表达出了一种,如飞马萧MM说的:

张个性鲜明,她的作品个人风格非常强烈,我读她的文章总觉得此人刻薄、敏感、内心黯淡、比较自私,格局很小

而你自己称:最赞她的《金锁记》,那种扭曲压抑的表达实在能让人感同身受。

方MM可以找出种种可能的理由,从而特别读懂她的作品所表达出的内涵,比方:

张爱玲可能一直有自闭症和抑郁症,在很多方面有心理障碍。

那么,作为读者你有权利和自由喜欢或欣赏这种风格,而不喜欢的,也有他们的权利和自由评论批评。

其实,在这里批张爱玲的河友从没有否认张的文学才华,但文学才华、写作技巧只是一部分,评价一位作家和其作品是必定要联系时代历史背景的。

另,我认同淘气MM对你表现出的不解。方MM在河里写了不少贴,揭露社会不公、阴暗面,很有一种匹夫有责、忧国忧民的态度,但为何却认为:

至于张和胡兰成的事情,我觉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当时的国民党政权和汪伪,本来就有点暧昧的关系,乃至很多人从此出从彼入,还归于此,都没有问题。

我也感到很困惑!

MM还认为:

在当时的 市民看来,主流是“纸醉金迷灯红酒绿”,是洋买办和红舞女,而并非如同现在某些人一般的“政治正确”和心理正常

对以上观点,我认为你有点太主观,片面了,也有些混乱。下面虎王2006河友也对你所说的所谓的当时上海的主流发表了意见:

虎王2006:【讨论】抱歉,我的回帖只是议论一下“主流”

MM也许可以思考一下,当欣赏一个人的文笔和才华时,是否容易造成“不公正”的判断标准?MM你可别忘了,张最初是靠把文章发表在汉奸的报刊上成名的,而在日寇统治下,这类报刊主流是“顺民文学”!让中国人甘心当亡国奴!这就不是什么简单的什么“政治正确”的事了。 而张在那个时期的作品主要表现了:今朝有酒今朝醉、时下有情尽欢愉、商女不知亡国恨。。。

在祖国民族的命运危在旦夕、人民饱受苦难之时,有良心和民族尊严的文艺者创造出《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松花江上》等等闪烁着民族精神的作品,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保为祖国殊死战斗,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成为不朽之作。

方MM认为,因为张爱玲的小资和其生活背景,所以有局限性、敏感。。。但,同样是曾封闭于“小我”圈子的“小资”郁达夫,也有着一颗对情感、命运、对人与社会的敏感心灵,郁达夫曾沉湎于情感的纠葛。。。然而,在中国全面抗战时,郁达夫超越了小我的“男欢女爱、悲情愁绪”的局限,成为一名奋起捍卫祖国母亲的仁人志士,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尊严、同胞的安危成了他生活和作品中至高无上的主题。

那么对比之下,张就在日军在中国的大地上杀人放火、奸淫掳掠之时,她不但麻木不仁,过着“精致的”生活,更在其《双声》一文中赞颂了“日本文明”,她说道:“同西洋同中国现代的文明比起来,我还是情愿日本的文明。。。

所以,就算不提胡兰成,张在当时的行为和言论已经够得上被批!

就写到这里,不再浪费时间码字。。。其实,楼里早已经讨论过了。

MM可以因为张的文学才华,欣赏并读懂张爱玲;

但LZ批张,并且得到MM所认为的"心理过于正常" 河友的“叫好声”,在我看来:

实在是没什么值得莫名其妙的

通宝推:打铁的,润树,毕尔优科夫,特里托格内亚,西安笨老虎,
家园 我们不能因为所谓的爱国就简化历史

写了一大堆,结果不小心丢失了。实在是懒得写了,那就针对你几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写一下吧。

我坚持认为,真正认识到当时的时局,真正理解,才能知道,如何来爱国,在大是大非和时局严峻的时候该如何抉择。如果像本贴很多人那样简化我觉得才是不够深入认识问题。

杂志是不是汉奸杂志,我去查了下,有几个没有找到,有一个是周瘦鹃的,一个是柯灵的,还有一个,互动百科上只写了,是在上海沦陷时期创办的杂志。抗战胜利后停办。其创办人受到了冲击,但是没有写其创办人是不是在汪伪政权中任职。

张说和中国当时的文化比起来她更喜欢日本的,听起来其实和新文化运动的时候没有什么两样。饶是她说过这话,张在其他的著述中并无明确艳羡日本之意。反倒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充满了怀念和珍爱。

理解张爱玲,和爱国并没有什么冲突。我也举了汪精卫为例。汪精卫虽然卖国,但是正确、全面的认识汪精卫,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从而在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更好解决,而不至于失足。

关于《金锁记》是别人对此非常的推崇,而她在里面的一些描述,也是非常的经典的。不是华美的文风,而是病态人格的描述。比较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没落性,当时的左翼作家因此也纷纷想让她走向革命的阵营,但是她 没那样做。深层原因,是她的创作思路的问题。这个思路决定了她的局限性。我已经写了。

我最后一次重申,我之所以在此为张说话是因为帖子一边倒的气氛,而且有些人是谩骂,我觉得这种风气断不可长。河友之间的攻击,我们可以反击,可以讨论;严重到顶,我们可以封贴,可以赶人。难道对死人因为她/他没有反击能力,我们就可以如此吗?因此我就说了我想说的。这帖子里面也没有多少人支持我,我还没有抱怨感到寂寞呢,怎么又成了一片叫好之声了~~~莫名。

社会是复杂的。简化现实,我也想做,可惜的是这样无用于问题的解决。

伪军和国民党从此进从彼出,是个当时的社会现状。tg没有多少投敌的,但是国民党不是没有而是非常多。汪伪政权很多在垮台后受处分的,多半是没有后台,没有利用价值的,或者是像周佛海等无法放过的首恶之辈。很多汪伪官员,本来就来自于国民党政府,被收编之后继续回去,也不是奇闻。

就是丁默邨,《色戒》的原型郑苹如刺杀的对象,在私下里也与国民党不无接触。日军侵华的重要人物冈村宁次后来还成为蒋介石的座上宾。我说的“没有问题”,是对当时的蒋介石、当时的国民党来说没有问题,那如果对蒋公来说都没有问题,如果一个伪政府官员没有太大的劣迹,在一般没有多少政治眼光的人民看来,该是个什么样子,我不能妄断,但是至少不像您一样恨不得食肉寝皮。

抗战其实是暴露了当时的国民的很多弱点的。今天来看当时的情形,我们或许会喟叹,或许会不解,却不能否认那些都是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当然,在这些事情之外,还有大批的人,在竭力的做事来抵御日军的铁骑。

这是并行不悖的,就像长江洪水的时候,大堤上纷纷乱乱洪水汹涌,大堤外不远的地方一切照旧,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就像抗震的时候有人写到,废墟上紧张地救援,而安置点里很多人在热闹的搓麻将。即使沦陷了,对于很多人来说日子还是得过。舞会还是照开,钱还是要去挣。张描写的很多就是这样心肠的人。今天我们来看虽然有些不够进步,不够爱国,但是不能否认这种情况的存在,这种人的存在。

陆川的《南京!南京!》让愤青看起来是把日本鬼子拍的太有良知,但是它至少让我妹妹这样没政治素养的人看了进去,至少让这些孩子们更加的理解了那段历史。长远来说,更有助于他们人生之路上遇上大是大非的时候的抉择。

http://bbs.city.tianya.cn/tianyacity/content/333/1/36600.shtml

国军名将杜聿明也认为:“辞公(陈诚)下令解散关东伪军是一大失误。日寇发展关东伪军四十多万,一律日式装备,由日本人训练。可谓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这些伪军长期在日寇的压制下,敢怒不敢言。抗战胜利,他们无不思图报国。如果我们能善待他们,利用他们控制东北,只要派些行政官员来,就可以完成接收任务,不必劳师动众。结果却相反,他们被解散后走投无路,都投了共产党,共产党就地增兵几十万!我们却是经过万水千山,从遥远的云南将部队调来。杯水车薪,哪里能起作用?现在我们的处境十分被动,部队驻防定了还好,只要一移动,共军就追着打。所以,我要求至少增兵五十万,否则东北只有拱手让人。”

http://www.honggushi.com/Article/jinianhuiyi/201011/14532_13.html资料来源:刘熙明著《伪军:强权竞逐下的卒子(1937-1949)》

武力与伪基层政权为了自保,也常随着该地区各个强权间的实力变化。1940年当中共不再将这些人视为汉奸之后,“他们也暗中向中共诉苦,答应掩护中共人员,并为中共征收救国公粮。但若环境不利于中共,他们就疏远中共,倾向伪方。”(《伪军:强权竞逐下的卒子》)

  像孙良诚一样,多数伪军都与国民党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国民党为发展沦陷区势力,也常暗通收编伪军。1940年之前,直接策划伪军反正是其主要目标。但此做法容易引起日军攻击,被反正的伪军有覆灭之虞,这样,国民党不仅难以在沦陷区发展实力,还要负担大量反正伪军的经费开销,风险及负担都很大。

  后来国民党将政策调整为“以敌养伪,以为我用”,即策动伪军长期埋伏,不急于反正,并利用日伪资源供养他们。1942年,蒋介石在给安徽李仙洲部的密令中,便认为处理伪军有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和伪军保持密切联系,运用伪军配合反共;中策是和伪军保持一般联系,令其待机反正;下策是策划伪军反正,增加军费开支。

[/QUOTE]1942年,孙良诚投伪之时,曾以三件事要求日方允诺,即“不打重庆队伍”、“不要日籍顾问”、“不直接受命于日军”。孙良诚在投伪之后,也依然与国民党政府保持着密切的联系。1943年5月,孙良诚通过张雪山向蒋介石转告,自己在南京参加军事会议时,将继续与吴化文、张岚峰“团结一致,以待时机”。[/QUOTE]

 

 如果说孙良诚部因为实力较强,在国、共、日三方夹缝中还有些自主空间的话,那么更多战斗力差的伪军队伍,在政治立场上左右摇摆的特色则表现得尤为明显。许多地方武装,日伪军来时,他们打起伪军旗号守住据点,日伪离开,他们又主动恢复国军旗号。1944年,豫西土匪首领李万如到豫西发展时,就公开宣布他是两面吃:“如果国民党不再回来,日军长期占领,他带有汪主席给他的新中国33军军长的印信。要是国民党回再回来,他还带有蒋委员长给他的豫西国民党军22纵司令印信。不管谁来都能存在。”

 1940年汪伪政权建立后,伪军人数也从1938年的78000人急剧上升到了145000人,而日本投降时,这一数字甚至达到了200余万,远远超过了在华日军的人数。他们有为生计所迫投敌的,有为了保全身家生命不得不降日,也有部分流氓或土匪头子,为了升官发财而投伪的。1941年,豫皖苏边区有超过二万人的伪军,领导者有地方豪绅、退伍军人、甚至部分土匪、流氓、地痞。其内部成员及装备都不一致,各有系统。有单纯为自存自保的,多数人则各怀鬼胎,故有利害冲突时,彼此矛盾也十分尖锐。

http://bbs.hlgnet.com/info/u1_20245817/

国军抗战的战争奇观(ZT) 之2:给伪军发军饷

有人开玩笑说,伪军没战斗力,只是消耗日军的粮食,也算是桩功绩。是这样吗?顶无极的事实是,有些伪军(如果不是全部的话)在投敌后,仍然领着重庆的军饷,领着非沦陷区人民的血汗钱帮日本人杀中国人。这是降将们亲口告诉日酋冈村宁次的原话: “我们不是叛国投敌的人,共产党才是中国的叛逆,我们是想和日军一起消灭他们的。我们至今(1942年10月)仍在接受重庆的军饷。如果贵军要与中央军作战,我们不能协助。这点望能谅解。”([日]稻叶正夫编写,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翻译:《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冈村宁次回忆录》,中华书局1981年版,327页)。此乃国民党军队在抗战期间创造的第二个战争奇观并成为盟军中又一唯一的异类:身处盟军阵营,却给为日军服务的伪军发军饷。不过神奇的是这些伪军竟然也有原则:只打共产党,不打国民党。

家园 你笑煞死我了。

她是有她的品格和立场的,也是有她的民族观和道德观的。

如果她有民族观和道德观,就不会毫无芥蒂的爱上汉奸胡兰成。

没有道德观的人最后往往被不道德的行为所伤。

你的措辞很有趣。

家园 依据?请拿出依据。

周作人印象里是被地下共产党推上这个位置的

你这样说得有依据。

家园 她爱上胡兰成的时候

胡兰成还不是汉奸吧?

家园 她不是没芥蒂

《小团圆》就明确的表示了这点。你这么说,只能说明你没有看过那本书。

如果你认为张在那书里面美化了自己,我也没有办法。那本书她本来是不要出版的,是她的遗嘱执行人违背了遗嘱。里面的很多描写自己没有人心的段子是证实了这点。张嫁给胡兰成的时候就知道两个人相处不久的,胡兰成将来会随汪伪政权的失败走向末路。但是她没有料到胡兰成居然在感情上如此背弃她。我引了很多她的描写来证明这点,看来你是没有看。可以说张是一念的软弱。

所以,胡兰成和《色戒》中的易先生是比较像的,易先生不知道自己还能张扬多久,张嫁给他的时候就知道他没有多少好日子了。易先生用死亡来最后的占有王佳芝,而王佳芝却还以为易先生是真的爱她。胡兰成用背叛来回报张,自己还觉得是一双两好,张不吃醋,而张起先也还真的以为胡兰成是爱她。二人都是一念的软弱,所以我觉得《色戒》是后悔之作。可惜的是,李安把王佳芝拍的太受人同情楚楚可怜,结果搞得大家都觉得是为汉奸张目了。

总结一下,政治立场不正确的人,很多其实人品也不好,所以对他们不能轻信。这或许是《色戒》的我的一种解读观点,可惜的是,大家都看到的《色戒》和我看到的是两码事情。

家园 拜托,请去查一下史实再问我。
家园 确切的说,那个时候胡兰成是汉奸

所以张爱上他的时候是怀着一种绝望的,知道以后会“千山万水的去找他”。但是同时,张觉得那种金色的平静祥和实在是诱惑太大,所以就还是义无反顾的偷着嫁了。

所以啊,很令人感慨。

张认识胡兰成的时候胡兰成坐牢,百度说是汪精卫下令逮捕的。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http://baike.baidu.com/view/34315.htm

 

1943年--二月,法制局撤消,转任经济委员会特派委员。十月,在苏青主编的《天地》月刊创刊号上读到张爱玲的短篇小说《封锁》。十一月,在《天地》第二期上发表《“言语不通”之故》。同月,认识池田笃纪。十二月七日,被汪精卫下令逮捕。

  1944年--一月二十四日(旧历除夕),被释放,二月一日回到上海,四日,初次见到张爱玲。二月,在《新东方》杂志上发表《〈中国之命运〉的批判》。三月,在《新东方》杂志上发表《皂隶.清客与来者》、《中共的存在及其性格》。五月,在《天地》月刊第七八期合刊上发表《瓜子壳》。五、六月,在《杂志》月刊第十三卷第二、三期发表《评张爱玲》。 六月,在《天地》第九期上发表《读了红楼梦》。七月,在《天地》第十期上发表《随笔六则》。八月,在《天地》第十一期上发表《乱世文谈》。约此月,与张爱玲结婚。十一月,在南京创办月刊《苦竹》,共出版三期。同月,与沈启无、关永吉等人到汉口接收《大楚报》。11月10日,汪精卫病逝日本。

  1945年--一月,在汉阳天主堂发表演讲。春,与汉阳医院护士周训德恋爱。三月,回上海,途经南京时见陈公博等;在上海与张爱玲在一起月余,随后送侄女青芸回杭州结婚。五月回武汉。三至五月,政论集《中日问题与世界问题》(3月10日)、《文明的传统》(约3至5月间)、《中国人的声音》(5月25日)由大楚报社陆续出版。五月,在大楚报社编辑发行的《新评论》杂志上发表论文《中国革命与世界文艺复兴》。六月,在《天地》杂志第21期发表《张爱玲与左派》。8月15日,日本投降,怂恿二十九军军长邹平凡宣布武汉独立,十三天后失败。九月初,逃往南京,稍后离开南京到上海。下旬,至张爱玲处住一宿。三十日,到浙江诸暨,住斯颂德家。至1950年去香港前,一直在隐匿于杭州、金华、诸暨、温州等地。十二月六日,出发去温州,八日在浙江丽水与范秀美同居,到温州后化名张嘉仪。

  1946年--二月中旬,张爱玲到温州探望胡兰成,在温州约二十天。四月,离开温州回诸暨,躲在斯家楼上整整八个月,开始写《武汉记》。约年底,取道上海再往温州,经上海时在张爱玲处住一宿,将与范秀美的事据实告诉张爱玲,发生争执,是晚二人别寝。

  1947年--约年初,写信给北大教授冯文炳,并结识刘景晨。与时在四川北碚勉仁书院的梁漱溟通信。开始写《山河岁月》,初名为《中国文明之前身与现身》。五月,写信给张爱玲,告诉她结识刘景晨、梁漱溟的事,但刘、梁名字都避去,叙事也用隐语。六月十日,收到张爱玲来信,与胡诀绝。七月十日,经刘景晨介绍,吴天五、夏承焘首次到窦妇桥访胡兰成,以后直至胡出奔香港,三人多有交往。十三日,认识温州中学校长金嵘轩。八月廿五、廿六日,整理夏承焘《长恨歌》讲座笔记。九月,进温州中学教书,星期日还到杨雨农家当家庭教师,同事有徐步奎、徐玄长、马骅等。十月,范秀美来温州。

  1948年--二月中旬,转到雁荡山淮南中学当教务主任。继续写《山河岁月》。暑假过后,辞教务主任。 十二月,致夏承焘函,嘱寻教席。

  1949年--二月上旬,回温州中学教书,张爱玲编的电影“太太万岁”到温州时,与全校员生包下一场去看。5月7日,温州解放。暑假后,转到瓯海中学。

  1950年--年初,考试完毕之后被罢免,但寒假里仍住在学校写《山河岁月》。三月,接梁漱溟信,动身去北京。十四日看望时在浙江大学的夏承焘,在杭州的五天里还拜访马一浮等人。到上海后住熊剑东家,曾去张爱玲住过的公寓,张已搬走。改变北上的主意,三月底与邹平凡等人离开上海取道广州往香港,火车经过杭州时,与范秀美匆匆见最后一面。四月,到香港后恢复本名。写信给周训德,小周已嫁人,且迁居四川,再写信去便没有回音。在香港时见郑介民、樊仲云、佘爱珍等。九月七日,结识唐君毅。十九日,乘汉阳轮离香港前往东京。廿六日(中秋节),找到清水董三,五天后由池田笃纪接到清水市。廿九日写信给夏承焘、唐君毅等,又给梁漱溟、刘景晨、徐步奎、范秀美等写信。在清水市的半年里,每月为《每日新闻》、《改造杂志》等刊物写稿,并到各地演讲。

又查了一下,有这么个他自己的说法:

http://news.qq.com/a/20090818/000962_3.htm

他结识了日本驻南京大使馆负责文化事务的书记官池田笃纪,亦为自己招来一次牢狱之灾。与池田相识之后,他写的一篇一万多字的政论文章,“无意中”被池田看到。池田翻译成日文,给当时的日本大使过目,最后又传到了汪精卫那里。 “那是我有感于太平天国败亡时忠王李秀成的供状,我将来逃走,也要留这么一篇文字在世上,文中历叙和平运动事与愿违,结论日本帝国主义必败,而南京政府亦覆没,要挽救除非日本昭和维新,断然从中国撤兵,而中国则召开国民会议,如孙先生当年。” 胡兰成后来说这样解释自己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和想表达的意图。

因文招祸,胡兰成被关在了上海路十二号──“政治工作局”(汪政府的另外一个特工组织)的看守所。逮捕令由汪精卫亲自下达。胡兰成被关押了48天,最终被池田等日本人救出。2005年5月号《印刻文学》刊发李黎等访问胡兰成侄女胡青芸的文章《今生春雨,今世青芸》,提及1943年胡兰成被逮捕,几遭杀身之祸,是侄女青芸从上海至南京,奔走营救,找到池田出面,胡兰成才免得杀身之祸。

或许胡当年还真的欺骗过张,说自己是革命志士呢,呵呵。

家园 就算是汉奸

我完全可以理解她

因为我有过她那样的心理阴影,所以只要有人给我点温暖,我就会什么都不计较的爱上这个人,哪怕他道德上有缺陷,也不会看到的。这个原因是,这类急需心理温暖的女人们,爱上的是自己的幻觉,而非真实的人。

所以要站在道德和民族的立场上面批判她们,她们会在意,但是并没有批判者所拥有的那种痛感。

心理有阴影的孩子们,她们的世界很窄,只能看到阴影笼罩的那一块,就是有民族感和道德感,但是被阴影所笼罩,会选择让自己温暖的行为,而非那种遥远的国家和民族观。条件是,一旦他们爱上的人或者事情符合了他们的幻想。我觉得是可以原谅的和理解的。如果不能原谅和理解,我觉得她们的行为是可以被接纳的。毕竟,张也没有做什么卖国颠覆国家的事情。

家园 张觉得那种金色的平静祥和实在是诱惑太大,所以就还是义无反

类似的事情我也做过,不是嫁人,张爱上的是自己的幻想

这种故事在现在还一再地上演,在很多女人那里,很多童年没有温暖的女人们那里

家园 这篇给汉奸老婆洗白不够给力啊

再“立足于现实”,“汉奸老婆”这四个字,也是抹不去的。什么“张对胡的认识不足,只能作为弱点,个人生活选择上犯的错误,但是却不能拿出来作为罪过一样不依不饶”

还得再用点劲洗啊。

张,生前当过汉奸的老婆,她汉子当汉奸换来的汽车洋房,她也享用了。她汉子为汪伪效命换来的牛奶面包,她也吃了喝了。她汉子卖国换来的金银首饰绫罗绸缎,她也穿戴了。世上任何事都不是无代价的。既然生前当汉奸的老婆时实利都享受了。死后该为当汉奸老婆这个臭名付出被鄙视,被唾弃、被厌恶的代价,这不很正常么。

怎么着,看着她这个结局就这么让你那么不舒服么?

我等着你还能怎么为她更给力的洗。这可有点难度,因为中国人眼里,大节可不是不是衣服上的污点,洗洗也不一定更健康。

通宝推:西安笨老虎,watomi,dahuahua,老马丁,毕尔优科夫,玉垒关2,酒剑狂徒,李根,
家园 给你贴个胡兰成侄女的采访记录

其实,这汉奸侄女老太太的精神,和虎王2006老兄所写的是没有什么不同的。不能说这位不比张爱玲更汉奸,她还跑着去求日本人把自己的汉奸叔叔救出来。

http://tieba.baidu.com/f?kz=16350066

※张爱玲与范秀美

  我们谈到范秀美,我直截问她:「范秀美到上海来做流产手术,是你招呼的?」(胡兰成《今生今世》「文字修行」:「秀美偏又身上有异,只得借故一人去上海就医。那里有青芸招呼,她是凡我这个叔叔所做的事,对之无奈,而又皆是好的。」)

  「哈哈哈……」老太太又笑起来。我问一件只有她能解释的事:「胡先生书中提到范秀美到上海是住旅馆——为什麼住旅馆呢?她是带一封胡先生的信到美丽园去找你的,对不对?」

  「带张条子,小来兮的一张条子。伊讲:『范先生来看病,侬带伊去看病。』这两句闲话,别样没有的。」

  表弟也问:「侬苗头可轧出?」(你可看出内情来?)

  「苗头是没轧出。我要问伊啥个毛病,伊讲出来伊怀孕了,眼泪水哭出来了。」

我好奇:「阿婆怎麼知道要带她到什麼地方看医生呢?」

  「妇科医院,在成都路那面,大医院。做手术是一个男的医生,我通过另外一个护士介绍的。介绍要一百元做手术,男格做的,他私人的,敲竹槓啊!」

  她接下来的话今我们大吃一惊:

  「范秀美没有钞票的,胡兰成给张爱玲一张条子的。我陪过去,张爱玲晓得了。张伊讲这张条子,大概是没有钞票了,叫伊帮帮忙。蛮快咯,我坐没有多少辰光,(张)马上拿出一只金手镯交给我:『当掉,换脱伊,给伊做手术。』——去的时候,范秀美一道去的。」

  我简直难以置信:「张爱玲给金手镯,晓不晓得是干什麼用的?」

  「不晓得咯。(纸条)里厢不写什麼,就写『看毛病,资助一点。』别样不讲的。这张纸条我看过的。……张快来兮,一只金手镯拿出来。我另外寻个护士,也要人家介绍,没有熟人不肯,从前流产不可以的,再介绍一个男医生,男医生做出来倒好了。这下放心了,可以住到我屋里厢。」

  张爱玲已明知范秀美是胡兰成的情人,范来上海「看毛病」上门要她资助,竟是二话不说,马上拿出一只金镯子……张爱玲侠义的这一面,世上知道的人恐怕真不多。

后来文革期间老太太也受了牵连。

 

问起文革期间她受到什麼冲击,「我这个人成分不好,叔叔、丈夫,许多罪孽背著,全要斗。我不晓得啥原因,没斗,只叫我扫地、读《毛选》,两个礼拜一点没事情,出来了。……别人家开开会,自杀了,不得了,我也靠不住了?回来了,问:『倷做啥不斗我?』後来一个人讲,『我们保护你的。』『啥原因保护?』『不跟你讲。』……」

  她估计是情况太复杂,拿去上一级了,红卫兵反而碰不得她。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却也真为她庆幸。

  我想像著年轻时的青芸:「你叔叔还提到说,你小时侯,玉凤婶婶还有个弟弟,玩得很好,他们想要把你们俩许配在一起。」

  「遂暘要我结婚,阿拉不要结婚。我不要伊,为啥缘故?婶婶的弟弟,我要叫伊舅舅的。」

  我打趣她:「阿婆长得这麼好,怎麼到三十岁才结婚?」

  她答得理所当然:「胡兰成的小人五个了,被五个小人拖著,掼不脱了。」

  我感叹:「阿婆等於是带这些小孩,耽误了青春。」

  她便提沈凤林,「屋里做做小事情,叔叔差他买点东西,跑跑腿的。辰光多了,认的也好的,屋里少个男人麼,好跑跑腿人没有的。……沈凤林同阿拉叔叔讲了——沈先开口。叔叔开头不答应。後头想想儿子囡五屋里要照顾也是好的,就算了。(两人)自家接触,沈来屋里,做做事体吃个饭。沈神气弗大神气的,印象也没有啥印象。年纪大了,算了,三十岁结婚。……(沈)比我大五、六岁了。」

 

胡兰成在书中便说青芸「有情有义」、唯有青芸是他的知已;晚年与子女通信,总不忘叮咛再三:「是青芸将你们拉扯长大。」这个温柔而坚强的孤女,为照顾六叔全家而付出自已,挑起重担,走过近代、现代中国最曲折艰辛的路,经历了悲欢离合、动乱流杂……所有的这些传奇、流言与私语,不仅是属於张爱玲胡兰成的,也是九十岁的青芸和她那一整个时代的。

 同样的说法还出现过一次,这回是胡兰成借张爱玲的口在说:「你与我结婚时,婚帖上写现世安稳,你不给我安稳?」(注2)重复的结果是,所有的人都从没有对张胡只订婚约而未举行婚礼产生过质疑,包括正反方的碰撞及相关论述,凡是涉及张胡情事起点,无不基於上述的定位。

  现今的人,对上世纪四○年代发生於上海的男女婚姻仪程,业已缺乏体验了解。彼时的社会,男女双方签署婚约,和订婚是两个概念,前者比後者要大大深入一步,所谓婚书定约,是要拿到婚礼上,一式两份,当场签署;并双方互换,各执一份为凭。几乎就在签完约的同时,主婚人当众宣布先生小姐即日起永结连理,合著「嘉礼初成,良缘遂缔」。

。。。

胡:有咯,有咯,我看见的。英娣不算夫妻。(婚约)纸头(内容)不

      看见,伊拉(张胡)结婚我看见的。我好奇八兴白相走走,走到张

      爱玲格搭去。走的去,伊拉准备结婚了。我讲:「啊,准备结婚啦

      ?」倷麼伊(叔叔)讲:「侬不许多讲闲话啊!」

如果心理有阴影,还是要解决的。宗教未必不是一种解决方法,当然也还有其他很多种。

我算比较幸运的,虽然我也有阴影,一直到现在还有,我的朋友比较多。因此有的时候表现还是比较正常的,就是可能有点遗传加后天的抑郁症。共勉吧。

家园 基本上我想说的都说了

张认识胡的时候,胡当时在汪伪政权中正是不如意的时候。

锥子老兄的言辞一向尖利,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我就不跟你再讨论了。过阵子要写点关于前段时间去甘肃陇南的所感。那个我想你会更感兴趣的。或许到时候又觉得我是“爱国人士”了呢。

家园 她的所有作为我都不惊奇

因为这类的人,就是心理有阴影的,无论多疯狂的行为,都是可以解释的

张的案例,就是普通的童年有阴影的孩子中的很多个,类似的案例还有MJ,伊能静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和接受得了这样的解释,所以我觉得跟有些人解释太费力,不如不解释

家园 我从来没判断过你是不是“爱国人士”

仅从你的文章看,我也只把你当成个拼命给张洗白的人而已。麻烦你也别这么轻易的判断我。ok

再者。胡在汪伪政权下如不如意,和我谈论的主题没什么关系。既然你只有观点,而没有更给力的东西洗白张,那我只能赞同楼主的意见了。

巧言令色鲜矣仁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