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们不熟悉的抗战瞬间(图文连载帖) -- 春秋的老胡
美械里面,那个M-1山炮就很不错,整个华北有个十门的话就大变样了。
苏械里面,反坦克枪也很适用,离得远远的,多打几枪碉堡也就拆得差不多了,而且反坦克枪怎么说也比炮好运输。
再一个就是老美的M-2重机枪了,一条子弹打完肯定拆了。
其实当时TG手头的工业能力绝对是个茶几,就这样的碉堡,放拿破仑时代的欧洲都是绝迹了的,居然在20世纪的中国华北平原上大行其道,呜呼哀哉。
我架空一下,看过那套《十万个为什么》的,回去参加抗战,在TG这边搞军工。在山西挖煤炼焦,小高炉炼生铁,草木灰尿硝做硝酸钾,棉花杆子焖碳,硫铁矿既产硫也出铁。就浇铸12磅拿破仑铁炮,我就不相信拆不了他个砖头碉堡。
以上如果真的发生了,华北的鬼子也许会修棱堡了吧。
这个棱堡也不是那个时代应出现的了吧,不过比炮楼有技术含量~
日军在华北的平原上敢于修这样造型的炮楼,可以侧面展示八路的是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武器……
汤恩伯麾下的国军,给日军缴获了的炮(萨苏兄贴的照片):
给日军缴获这么多炮啊!
若是用这些炮装备了八路的话,华北的局势立马就不一样了!
1938年8月,上海《大美画报》刊出八路军“抗敌工作委员会主任蔡乾(台湾籍)”的照片
蔡乾,此时在八路军政治部负责敌工工作,他就是蔡孝乾……
送花成功,可取消。有效送花赞扬。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参数变化,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老蒋能持续供应到抗战胜利么?
据说也是蔡孝乾(叛变后着国军制服?)
因为主席本人早就是这个意思。
除了成都那样的,主席像在正中央,如果拆了换什么都不合适。
确实,下面有的朋友说的有道理,土八路有了跑,战术必然改变;必如,必然以炮为核心,组成一个起码规模的战斗群,而三五人,10人以下的小游击队必然不适应了。直接后果就是战斗力提高,战术改变,机动性也变差了---反过来又要求一定的自保能力,也就是群的规模问题,这样能否坚持原先的游击战术,就成了一个变数。几乎必然的一个后果,就是吸引日寇较多的作战部队---几个日军就可以下乡的事情恐怕就少了,比然的直接后果,是蒋军的正面压力将减轻。。。。。这样子看来看去,似乎凯申帝还是通共啊~
炮弹八路可以自己造的。。。如果阎老西可以提供原料的话。
能一发炮弹震倒炮楼的,口径至少也得一百以上。
口径超过一百的火炮,即便是迫击炮,即便分解成零件,也不是人力所能搬得动的... (给点儿概念:国产86式120迫击炮 - 分解重量应该是世界最轻的,这还是现代冶金技术下 - 炮身重88kg,座钣92kg)
问题是:你拖着一门人力扛不动的火炮,怎么个“打了就跑”法?当年鬼子反扫荡打得鬼精,八路空手还常常被扫荡的鬼子兜住呢,拖着一门死沉死沉的炮,往哪里跑?
当年华北八路倒是经常缴获92步兵炮,但是常常因为敌人反扑迅速,携带不便,最后不得不忍痛丢弃或埋藏... 最后能留下来用的屈指可数... 不是说当年八路都脑子笨想不到这些“好主意”,而是根本就做不到。
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执行委员的资深老红军,可惜了。
蔡后来出任台“国防部情报部”研究室少将副主任兼“司法行政部”调查局副局长,开始低调的著述生活。著有《台湾人的长征纪录》等,于1982年在台北病逝。
这本书俺在香港翻看过,五味杂陈。
家里正好有化工部的,看了当年不少老同志的回忆,炮是宝贝啊,反扫荡的时候隐藏和保卫大炮,我们都付出了不小的牺牲。另一方面山沟里的军火化学工业我们做的还是很好的,爆破能力逐步提高,但是装备并不先进。记得是某次黄河凌汛炸冰,还是一位年轻的女工程师用水浴方式把硝化甘油解冻,再装入竹筒作为爆破筒的。这些东西有空俺也扫描或者手打上来给大家看看吧,是不错的资料。
其实九二式这东西挺好,运输携带都容易。即便是41式山炮,携带也很不方便的。九二式确实威力差了一些,但是我们的弹药好搞,联队炮也不是哪支敌人都有的,大部分鬼子也是用的九二式大队炮。
用炮弹打炮楼,我看只有传说中的李云龙才会去做。真要是老八路上了,估计还得是用爆破,当然我指的是日常扫除炮楼,不是到了上级命令必须攻点的情况下。
确实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