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们不熟悉的抗战瞬间(图文连载帖) -- 春秋的老胡
日军建军的历史要远比国军长久,战术训练,兵员素质都高一筹。国军要跟日军正面碰,仗打自然比较难看一点。换了八路也好不到那里去。这是中日军队体系之间的差距。
比如,八路军的军队结构特点在解放战争中优点发挥的淋漓尽致,但是在朝鲜战争中就凸显了短处:没有正式的后勤是无法赢得现代战争。
可是地势好,绝对的制高点,视野可达方圆数十里地,进出就靠一个吊桥。对付这玩意儿,只能靠大炮,要不就是困死它。
将近60万平方公里,平均一平方公里才0.6个人。在华北地区,光平原上的县城就100多个,还不包括北平、天津、太原、济南、青岛等大城市,这些都得要部队守卫。鬼子在一个核心县城外围四周至少得放10来个据点,这几千个据点是县城的屏障,更是保护交通线的钉子,没有可靠的据点就无法保障交通线,没有交通线,他们就完蛋了
华北地区20多个大中城市是战略和补给中心,平均一个城市,鬼子战斗和非战斗人员怎么也得要几千人占着,这一下子就去了10万人,华北地区200多个县城,一个县城怎么也得有一个大队的兵力,这是10万人,还有2、3千个据点守护交通线和拱卫核心城市,一个据点,鬼子从十来个到几百个不等,至少也是一个小队,这又去了10万人。所以冀中五一大扫荡,冈村宁次这龟孙子也就动用了5万多人。鬼子靠得不仅是这5万多扫荡部队,更多靠得是交通线和星罗棋布的据点。没有交通线和据点,冈村就没法织网,没了网,就靠3、5万部队在几万平方公里的冀中封锁扫荡,那不让八路在这个大筛子里到处晃荡。
假设八路有一个山炮团,30门炮,分散开来,把冈村在华北的据点由内到外,从上而下的打理一遍,估计冈村寻死的心都有。没了据点,失了眼线,那么交通线就不是你鬼子的底盘了,八路也亦可往,冈村就只能调动更多的部队参与扫荡,那么网眼就更大了,就算三分之一的华北日军都跑来冀中扫荡,可等你一走,八路又来了,不修据点,你没法保住现有的作战成果,可你搞了据点,正好让大炮连锅端。
要是老彭当年能弄到30门75山炮,估计冈村这个龟孙连屁都不是。到了解放战争,老蒋把这个鳖蛋请出来现丑,结果在拥有一定炮兵的TG面前,这狗崽子能有什么招?那套中世纪的东西只能欺负落后的八路,根本不能应对近代战争。
曾经看过一张国军空军飞机排成“中正”字样接受检阅的照片……
“土八路有了跑,战术必然改变;必如,必然以炮为核心,组成一个起码规模的战斗群,而三五人,10人以下的小游击队必然不适应了。直接后果就是战斗力提高,战术改变,机动性也变差了---反过来又要求一定的自保能力,也就是群的规模问题,”
那样就是八路军有充足外援,才能够组成一支火力足够强的部队跟鬼子打正规战。
这样的条件当年根本就没有,你单单装备几十门炮,战斗力还是和日本鬼子差一大截,机动性又下降的话。那就得不偿失了。
看到你的文章,特地买了一本收着,哪天要是能见到你这尊真神,就能拿出来让你签名了,呵呵!!
那时候还没有美械。
确实太欺负人了。
帅哥啊!英俊小生~
看了那么多他的故事,这还是第一次看到他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