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一些题外话 -- 井底望天

共:💬24 🌺24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说一些题外话

在谈论时事前,先说几句题外话:

最近在天涯上面,闹得风风雨雨,所以这里给大家糊涂了的读者们,一个清晰的交代。

首先是在国外多年,其实我对国内的很多事情不是太了解,尤其是互联网的舆情方面。因此当2008年西藏事件之后,我准备写博客的时候,还是纽约的一位网友,帮我在新浪上开的博客。

这个博客,当时起的主要作用,就是为中央相关方面在决策上,提供另一种思路和渠道。

这里不是说我有多么牛,其实我自己掂量一下自己的斤两,算是比较一般的。比起在中国高层政府体制内,尤其是主要智囊机构的高手们,要差太多了。毕竟人家是做实事的人,对很多具体事情的细节要清楚的很多,不会像我这种人纸上谈兵和缘木求鱼。

但是这些大才们,也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有部门位置,就有部门利益,就有部门的屁股。所以谈论起人民币汇率这样的事情,你央行的专家,和商业部的专家,自然就有不同的解读,是不是?

因此我这种人的好处,就是在于具有超然的立场,没有特别的板凳要坐(当然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广大的屁民的板凳,那是一定要坐的)。

所以在政策考量中,我这种人的观点,就不是为某个势力而服务,而是在中央决策的过程中,平衡各派力量和利益,达到最后的政策平衡的一个考量。

为啥任何一个政策出台,必须考虑到综合的各派利益平衡?因为你不把条件谈定,大家不能达成共识,你政策到最后,是头戴三尺帽,也怕三百刀,到了真正的落实的时候,那就是纸老虎的亲戚了。

第二个就是我的博客,希望达到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把自己的一些思考(毕竟在美国呆了20来年,看人家的体制,也是有很多实实在在的知识)和年轻的一代,进行一个交流和互相学习。其实看了我的文章,大家知道,我对我们自己这一代人,不是特别看好的。因为在我们这一代人正需要积累知识的时候,正好就是无法读书的时候。我自己算是比较幸运,在文革中,没有被烧掉的旧书,尤其是古代的书,算是看了些皮毛。然后又在80年代初,算是把当时翻译进来的世界学术名著,从文学、哲学、经济、历史等等,乱七八糟,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看了一大通。

但是比起70-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我的这点底子,只能用浅薄二字来形容。因此如何向这一代年轻人学习,了解他们的新思维和新想法,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对我在写博客的阶段,认识和结交的几位年轻人,我是很佩服和欣赏的,尤其是其中的一位,如果因缘际会,多些实际工作的磨练,是可以成大才。而且在写作的过程中,和这些年轻朋友的交往,也让我在思考中,将一些模糊的思维,想得更为圆通。

所以后来对这些朋友,希望借助井底望天这个平台,来扩散他们的思想,我是乐观其成。而当时因为出版的原因,这些朋友当时可以在新浪上,回答一下读者提问,并发表了大概10来篇文章。其中主要是哥本哈根气候、高铁被高铁等等(哥本哈根他人嫁衣、高铁票价、高铁vs被高铁、香港和女强人、哥本哈根到谷歌一和二、希拉里和海地这十来篇),但是我后来发现这种运作方式,效果不是很好。

一个问题,是大家的文风差别比较大。因为我自己的经历的原因,在中国思想界活跃的很多人士,有不少是旧识和知交。就算是大家在历史、政治和文化上,观点有多么不同,但是互相还是非常欣赏和尊重的,而且是在大家思想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学习的。因此我是不希望看到发表的文章,尤其是在我笔名下的文章,偏离温和、理性和低姿态的风格,而变成和某一些集团、学派和阶层,发表战斗缴文的东东。

因为现在的网络上,这样的东东到处都是,真是多我也不少,少我也不多。而且我自己的文章,比较讲究文风自律,不会出现那种对人有人格上的轻蔑和侮辱的词语。比如说,称人为“余留分子”、“文科生傻头傻脑”,还有一些评论,对林行止兄(我的旧交),还有宋鸿兵兄(虽然不熟识,还是欣赏他的独特之处)的不逊之言,都远离我做人和写文章的原则。

所以后来我更改了新浪的密码,不再让这些朋友运用这个阵地,并不是对他们的才华、热情和远大理想不佩服和不欣赏,而是我自己对自己的定位。

当初之所以选择“井底望天”作为笔名,不是谦虚,而是完全认识自己作为一个个人,不论是学识,人生修为,还是生活经验,都是很狭窄的,对世界的看法,确确实实,只是在井底下看到的一小块天。

其实想一想,在中国具体的问题操作上,以我的这一点水,是没法和人家体制内的几十年功力和经验,以及人家在那一行当的专门做事情的人才相比较的。我的观点,还有一点用处,主要是在于远离各种势力之后的客观。

因此在这里发表博文,我的态度是学习和交流,不是要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来教训读者,而是要以平和理性的心态,和大家互相沟通。所以对我读者里面,对我的看法提出批评的,比如说一井兄等等,我是非常佩服和欣赏的。

而且我发表的文章,也不会媚俗,不会为了迎合大家的潮流,而说一些政治正确的话。这一点,可以从我从房价和人民币汇率的看法上看出来。总之,我的风格就是谈一谈我对事情的看法,但不保证这些看法,一定和大家相同。也不保证,这些看法,就一定比大家精明。因为这个博客,不是为大家解决各种疑难杂症的百宝箱,而只是一个希望大家看完了之后,可以开启自己思维的激发器。所以我不会因为害怕失去读者,就不敢说自己想说的话,或者是为了得到读者,就说自己不想说,但是可以讨好大家的话。

其实说到底,井底望天,这个名头,和天望底井,或者是望井天底,或者是@#¥%,有什么区别呢?

说了这么一大轮,还是希望大家好好看一看天涯这个团队的文章,确实有很多思想不错。但是我可以声明的是,我只在我说的4个地方发表文章(当然有不少网友做了同步转载)和发表议论。如果你在这几个地方之外,看到的文章和评论,都不是出于我个人。

通宝推:唐家山,思炎,流云天下,dolong,dahuang,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井兄真NB之人

我竟然是沙发???

家园 井大睿哲,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敬 礼。
家园 果然是团队

其实这种手法,除了特别注明,又或者不是特别在意,真的不是很好,容易闹误会。

家园 井大,我作为80后,想问你一个作为过来人的看法

您说“。。。我对我们自己这一代人,不是特别看好的。因为在我们这一代人正需要积累知识的时候,正好就是无法读书的时候。我自己算是比较幸运,在文革中,没有被烧掉的旧书,尤其是古代的书,算是看了些皮毛。然后又在80年代初,算是把当时翻译进来的世界学术名著,从文学、哲学、经济、历史等等,乱七八糟,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看了一大通。。。。” 虽然时代不同,情况不同,那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我现在深有同感。

您在文中写道:“。。。因此对我在写博客的阶段,认识和结交的几位年轻人,我是很佩服和欣赏的,尤其是其中的一位,如果因缘际会,多些实际工作的磨练,是可以成大才。。。”

想假装代表众多80后的身份问您,

1。这种能让您佩服和欣赏的年轻人,身上应该有着怎么样的品德,能力,气质和大局观?(这个,请您务必要详尽的回答,是我最大的疑问)

2。在您的那个时代,你是怎么锻炼出你的品德,能力,气质和大局观?(这个不好回答您就不用理会的)

说老实话,您是我的榜样,我想吸收你的知识,学习你的思想体系,最终成为像您一样,往小了说,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往大了说,成为国之栋梁。

现在我的想法挺简单,对现实挺无奈的,对自己的未来相当的乐观。

家园 专注

心静不下来,社会也浮躁,我们这些80后有得补了

家园 井大以井底自称

妄自揣测一下,既是谦虚,也是对自己的提醒吧。

一直想说一句:井大人在彼岸,心在故国,一定要注意人身和数据安全。

我想,有关方面,一定会通过一些途径(比如基金会或者什么学术团体),接触甚至试图影响井大

家园 找个好老婆

这个很关键,不然有你受的。

家园 在天涯看到你的帖子聊...

俺觉得不必理睬那些噪音...力量对比总会变化的...

用文章说话...

家园 体外话:我最不能理解的就是80后的婚恋方式啊

今年以来被亲戚朋友(80后)的恋爱婚姻方式和态度给搅得头昏脑胀,给了好多建议都没有用,但是他们自己的方式我发现自己不能理解。

家园 Just curious

Since you are bullish on China, do you have any plan to go back?

家园 连90年代的都已经成年了...
家园 真心希望《大国游戏》系列在国内影响能更大点

暑假回国,兴冲冲去成都找这本书。结果找了大半天才在成都购书中心找到很破旧的两本,夹杂在各式不起眼的政经书籍之间。相比之下,《货币战争》一系列倒是占据了不少抢眼位置。

长叹之余,就想不知有没有办法让井大的东西在国内更有影响一点。这倒不是认同井大所有的观点,只是希望这样一种理性的思路会对目前极端崇尚西方的世俗文化产生一种冲击,使才智之士能从对《阿凡达》之类文化垃圾的沉迷中摆脱出来,重新学会珍惜自己的文明。

《盛世危言》对年青时代的毛泽东的影响就是极大的,那么《大国游戏》这样的书能不能启发类似的能够重振中华的人物呢?

家园 问井大一个问题

天涯关于汪珲的评论是您自己手笔么?

家园 不是。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