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砖家的业余教育经验(原载于sonicbbs) -- 砖家
第三,他们可塑性强,而我觉得不少父母有些不了解,很可能会耽误了小孩子...
对高考来说.
退潮的时候,刚露出来的潮湿沙子很平,从沙子里渗出的涓涓细流分布地很平均,也很散。慢慢地,这些小水流会汇聚成一条“小河”流向大海,可是,玩沙的孩童在“小河”还没完全形成之前,随便在“小河”河道上某个地方斜向下划一道线,那么“小河”这一点后面的下流河道里的水会消失,而划线里的水会愈来愈多,以至于形成一条新的歪斜的河道。即便这条河道是歪的,假如冲刷的时间久了,河道已经足够深了,那么,及时你在原来的河道上再划线,已经形成的歪斜河道上依然有水流淌——它吸纳了歪斜河道下游河道边的渗水。
幼儿期的小孩都有生理需要、寻求安全感之类相似的基本本能,有些家长的教育之所以能够事半功倍,就是善于把他的引导工作同人的本能追求结合起来,使他的教育目的成为受教育对象新的本能——不是在“小河”河道上某个地方斜向上划一道线,而是在“小河”河道上某个地方斜向下划一道线,剩下的,交给水流去冲刷吧。
我比较认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提法:“根据原则来办事”。也把小孩当成人来看待,和他理性分析事情的是非对错、来龙去脉。跟与成人交往不同的是,要以小孩能接受的方式来表达。
而非只夸奖不批评。
学习上出了问题,得自己去琢磨,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砖家老师介绍的方法对我是否适用?要是不适用,我应该怎样改正?……
从来没有救世主,一切只能靠自己。真正学习好的大多是自己学会的,不是老师教会的。
我前面的意思是根据前面几个帖子说让小孩如何“自觉”保持兴趣。
对语言学习来说,学习规律只有一条,多去模仿/应用。
这一条对应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那么结果只能是多听,多说,多读,多写这些总原则。没有其它捷径能学好语言。包括中文。
原则确立了后才谈到方法。佛讲度人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是万法终究归一。如何找到法门是个人自己的问题。除非老师能花时间一对一针对性辅导,老师只能谈总原则。学生要自己找到合适自己的方法,使得在听说读写上的练习真正达到练习的目的。
你把规律、原则和方法混在一起谈,就怎么也谈不清的。
你的方法有两个亮点:一是记忆曲线的使用,另一个是知道要考什么。:)
不过你教小孩子就让他们多背背书。背诵文章是真正打基础的东西。这个是真正能让人从中文思维快速转成英语思维,培养出语感的最好方法。这个方法开始比较苦,枯燥。这个是最大难点。另一个就是大量阅读。我们学中文没那么费劲,其实也是有大量阅读这个底子在撑着。不过国内环境受限,而且小孩因为从小没有语言环境,拼读单词上就有问题。这个是难点。英语毕竟是拼音语言。象我儿子虽然不懂那个词,但是他可以慢慢拼出发音来,然后立刻就能和脑子里日常听/说的词对上号。他就明白了,可以阅读了,虽然他可能下次碰到这个单词仍然不记得。象我这种一代移民,估计辅导他阅读到两三年级,通常我就会比较吃力了。我的阅读量不够,单词量不够。:)
另外,如果你以后教小孩子英语,背单词的时候,我觉得要尽量跳过英翻中的教法。比如指着书桌,直接就说desk。跳过中间抽象成“桌子”,再对应到实物的过程。我想这就是一种类似双语环境的模拟。
在中文环境下,要直接跳过英翻中很难,因为,很多小孩子记得了这个词,可是他不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了,你要是点着桌子说这是desk,可是学单词没那么多东西可以点啊,要学的单词却太多了...这就是中文环境的原因.
其实我觉得先考试英语在国内是难免的,有了考试英语的基础,已经真要用到现场表达的英语了,也算是有底子可是努力一下的...
光一张桌子,都能拆出好多词呢。drawer, leg, panel, wood/glass/metal, nail/screw, handle, ....
Children's Illustrated Dictionary 这本书可以看看。
http://www.amazon.com/Childrens-Illustrated-Dictionary-DK-Publishing/dp/0756651964/ref=pd_sim_b_14
主要我们平常学校里学英语,都把英语学孤立了,都考试去了,忘记语言是活生生的语言了。如果能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学起,小孩子也许会更有兴趣些。
记得20年前在附中读书的时候,我们新生报道的时候就有一次摸底考,考英语和数学物理化学,一整天。好像很少有人及格的。。。后来和老师们聊起来的时候说这是“踩气球”:我们学校好,你们刚进来自然很得意,让你们知道附中不是那么容易的地方。。。。
不知道现在他们还来这一套吗。。。。
好像后来读大学的时候大一物理期中考试的时候被关的也很不少,据说也有这个原因。
看到的华尔街面试的题目和小时候学奥数做的题目太像了。。。。
其实,我的学习成绩也不是一直好的,在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的成绩一度非常差。
当时,我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虽然人已经是个中学生了,但思想还是比较幼稚,跟小学生没有什么两样。当时的我还不大懂事,学习上也比较马虎不自觉,能偷懒就偷懒,每天的作业都是草草完成交差。那段时间,家里有些变故,我暂时住在我奶奶家,我爸爸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关心督促我。所以我的成绩就很快地拉了下来。
初中第一学期结束,我的成绩到了班级32名(全班54人),数学英语都只是刚好过及格线。班主任邱老师对我的学习很不满,对我严厉批评,我爸爸看到我的成绩也非常着急,狠狠地责备了我。但是着急归着急,成绩还得一步步赶上去。当时我们在教育方面还远没有现在这样比较丰富的经验,思想方法还很幼稚很粗糙,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教育学习观念,也比较容易随大流,所以当时我爸爸采用的方法也是比较简单粗暴的——买来大量辅导材料每天强迫我做。就这样初一第二学期我就一直在逼迫下天天做辅导材料。这种做法非常疲劳,效果也很不明显,我虽然不敢不做,但内心还是很排斥,还是寻找一切机会偷懒。就这样到了初一第二学期期末,我的成绩非但没有提升,反而继续下滑,已经接近年级最后90名。
拿着这样的成绩单回家,家里人自然是不会高兴的,一连几天家里都笼罩在焦急压抑的气氛当中。我爸爸焦急万分,但因为他的数理化文化水平只有小学水平,英语连字母都认不全,一时手足无措,到处打听提高学习成绩的办法。当时他单位里的同事纷纷提出,去请家教补课,说现在很多学生都在这么做了。这个办法我爸不是没有考虑过,但当时家里的经济条件很紧张,根本没有余钱去请什么家教,所以这个办法行不通。无奈之下,我们家甚至对我的学习开始绝望,觉得照这个成绩考高中考大学已经基本上不可能了,能考上一个像样点能定向培养的中专技校也已经很不错了,至少今后有份工作。我爸爸的叔叔、也就是我的叔公在宝钢厂担任工程师,是宝钢的元老,因为年纪大了就退居二线主要负责宝钢中专的一些工作,百无聊赖之际我爸甚至去找他老人家,意思是如果今后我成绩不好,能不能开个后门让我去他们中专,这样大不了今后我去做个工人。可见,我当时的成绩已经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一方面想着退路,另一方面我们还是在尝试着提高我的学习成绩。因为有了了第二学期天天做辅导材料的失败经历,我爸爸开始对辅导材料的作用产生了怀疑,当时虽然还说不清楚问题在哪里,但已经隐约感觉到这不是一个好办法。我爸爸开始冷静下来,不再一味指责我不用功,不努力,而是尝试着和我一起商量讨论怎么提高学习成绩。我们开始觉得,如果继续做辅导材料,期望把初一拉下的知识补上来,在短短的2个月暑假里补1年的东西显然是不现实的,那么是不是可以先把这些东西放一放,立足于明天,把初二要学的东西准备一下呢?我爸爸想办法借来了一些初二的教材,我们一起研究了一下之后发现:数学(我当时的主要问题就是数学)并不像很多人说的那样一环扣一环,前面的没学好后面的就听不懂。初二基本上是在讲新的知识(我记得很清楚是平方根运算),和初一的关系并不大。这样一来,先放下初一提前预习初二就有了可能。同时,我们改变了使用辅导材料的思路,不再追求操练初一的知识,而是提前购买初二的辅导材料,作为我假期预习时候的练习(预习了总要做一点题目检验一下)。就这样我尝试预习了一个暑假。到开学以后,我果然发现通过预习上课的精神状态跟过去完全不一样了,很多东西变得很有思路很有方向,往往老师还没讲我已经知道下面要怎么想了。有了思路,上课我也就能举手发言了,次数一多老师也渐渐对我关注起来,对我的学习更加关心。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了!同时在家里,我爸不再像过去那样总是严厉地指责我,而是尽量看我进步的地方,哪怕小测验只是比上次提高了1分、2分,虽然总分还是不太理想(数学80多分还是不大理想的),但还是以表扬肯定的方式鼓励我继续进步。这样一来,原本提高成绩这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就一点一点变得现实起来,而且自己明显地感觉到自己正在朝这个目标靠近。我爸爸还跟我说,过去成绩不好不要紧,你毕竟还只是初二,时间还有很多,潜力还很大,一步一步走完全来得及的。就这样,我的信心也越来越充足,对学习也不再觉得厌烦劳累,变得比过去勤奋刻苦多了,因为我觉得我付出的努力是可以得到回报的,只要继续努力下去,成功会越来越近的。
果然,初二一年我从年级倒数90多名稳步爬升,到初二升初三的时候,我的成绩从年级后90名达到了年级前90名!我真正感受到了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到了初三,成绩稳中有升,最高的时候达到了年级19名!这是过去想也不敢想的成绩啊。
最后,我以优异的成绩面试报送进入市重点一中,初中的学习胜利地结束了。
回想这段经历,我是很感慨的。在初一升初二的时候,我成绩相当差,家里经济条件也很紧张,老师对我不抱希望,家长对我也非常不满,可谓是“内忧外困”。但是我和我爸爸在这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没有乱了阵脚,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冷静地分析了形势,尝试用自己的办法解决问题,最终取得了成功。这就好比党史上的遵义会议,我们从“迷信共产国际”(迷信辅导书、补课)走向成熟,开始学会了用自己的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也标志着我和我爸爸对教育的思想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在那个时候,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困难,断绝了“外援”的机会,现实逼着我们用自己的办法去解决问题,最终杀出了一条血路。这让我很容易联想到中国和印度:中国经历了长期艰苦的环境,承受着长期的封锁,最后逼着科研人员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建立起了基本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国防科技;而印度则因为“环境太好”有好高骛远,一遇到困难就失去了钻研克服的勇气,满足于买、要,结果到现在还是一副烂摊子。我想我初中时候的经历不就好比中国,而那些家境富裕的家庭,子女学习上一出现点问题就盲目补课请家教,忙忙碌碌却始终未能建立起自己的教育思想的,不就是另一个环境下的印度阿三?另外,在进步的时候“小步快跑”的策略也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让我切身地体会到进步的快乐,体会到成功正在一步步靠近我。相反,如果像很多家庭一样定出一个很高的目标,每次考试都指责子女没有达到目标,“不用功”、“不努力”……那后来的成功是不可想象的。其实,前面我提到的“学习方法不当的非典型表现形式”就是如此,因为付出的努力看不到结果,目标还是遥不可及,所以就放弃了努力。其实,只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得到肯定,学习的热情就会高涨起来。
期望这段经历能给朋友们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