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谈谈河南的教育(一) -- 方解石
那您说,是不是也要按照各省的粮食产量决定各省的粮食分配调拨?
大家是一个国家,这么搞,还不如回到春秋战国时代算了...
我在这个帖子里面的回帖也讲了,说我会谈到基础教育的不足。
这个帖子的题目是河南的教育,不会顾此失彼只写高中的。
我也并没有说要一次将所有问题解决掉。这种问题要循序渐进的来解决。随着高考报考人数的减少等各方面问题的调整,一切会有好转的。但是由于河南的人口峰的位置和其他省份有差别,河南可能稳定在全国报考人数第一十年以上,这样的话,很可能出现一些特别的情况。
河南不能严格的跟京沪比,毕竟经济不一样的水平啊。gdp人均差了好几倍。但是可以跟山东(西部)、湖北、河北等地来比较。情况比较相似的。
河南的房价地价普遍低于山东,这个在考虑教育投资因素的时候必须注意。郑州大学征地多少钱一亩?青岛大学征地多少钱一亩?恐怕后者是前者的好几倍。具体到高中初中小学也同样是如此。教师工资更是没得比。另外河南平均班级人数要大大高于其他地方,就是说,教师人数不足。
中国不是教育资源不足,而是优质资源不足。
中国的优质资源不足体现在从幼儿园到重点大学(包括本科和大专两个层次)每个阶段。我还有一些关于职业教育的思考,基于我妹妹的际遇的。在这个贴就不写了。好的职业教育可以分流人,但是可惜的是,人口大省、内地省份都缺乏好的职业教育。
据我的观察,河南农村的家庭,一般是两个孩子(男女各一),如果头两胎是女孩,那么就要三胎(拜BC所赐,一般是男孩),但这种情况就不多了。要四五胎的很少很少。
一孔之见哈。
也说个我身边的事儿.
大学的时候,进了校学生会,在学生会的人,只要能呆够3年的,大小都是个头目了,最后本校保研什么的,名额大大地有.曾经在校团委看到过我们学校某院上上一届的支教/保研名单,乖乖,除了一个不认识的,其他的怎么都那么眼熟涅.
也是从这开始的:
中国很大,地区差异也很大,但我想在不了解其他地区的情况下下如此结论会是讨论失去理性的先兆,很难说会不会沦为地域歧视或者仇富的结果。
我也希望你能继续写下去,有助于非豫人的了解,不过结论请慎重。
我不仇富。另外,这些北京大学,教育部直属的,很多的确有这类现象。比如中国农大那种的,就接受国家的财政拨款多一些。而且你从我的主贴里面推不出来我仇富吧。说招偶们恨,只是开玩笑。我也没有说打贵族分高校吧。如果你要是觉得这个也是恶意的,那我也不好说什么了。
上海的情况可能地方财政出的多一些。但是也不好说。因为我对上海的高校了解比较少,只能按照北京的来推,一般水产渔业啊,农业啊,这类大学,地方支持的都是少。除非挂的是地方的名号能稍微好点。
我不打算给真正的结论,说投胎是技术活,其实就有半无奈半玩笑的性质,你看这个帖子里面那么多河南的加上河南女婿,哪里有像某些非河南籍贯id那样的态度,有的话说出来太~~~讨论问题就是讨论问题,别把玩笑啊和一些东西太当真。只要没赤裸裸攻击自个的,急着跳起来干什么,我都有点不能理解。
中国教育的问题,涉及到高考有些事情是事实。我们不能因为不对自己口味就说这个说那个。我在主贴里面除了河南还举了很多其实情况也不妙的省份就是这样的原因。这个问题不独河南,但是河南尤甚而已。
河南一个亿呢~
河北、江西、山西、浙江这些,高考报考人数大概都是三十万左右,有多的到三十七万,少点也就二十几万,河南一下子就将近一百万。按说用比例算,人口也没这么大差距啊,总不成是这几年父老乡亲开始重视教育了???
浙江大学当然是211了,不过这个211和郑州大学的211,区别实在太大,不是一类啊,上浙大的分数,跟上郑大的分数,差别不比一本二本的小吧(没核实过,无责任瞎猜)
原来“最可恶的”不过是玩笑啊,哈哈……
是不是我也可以说一句:“xx地方的人最可恶。”回头再解释下,这不是地域歧视,这只是玩笑哦,别太当真哦。
查了一下的确不少。连首师大首经贸外交学院居然都是二本。
太偏远的边疆地区不算的话,起码河北山西宁夏广西都是啊。湖南大学以前应该还是不错的吧。
省内二本,省外一本的算比较常见了
分配人数比例不变,怎么都没用。还有,就是得提高大学质量,尤其是普通大学的质量。
其实,高考难不难还不是最主要的。现在的问题是,这些落后省份,本来经济就不发达,可这些省份的好学生,尖子生,一旦考出去,就再也不回来了。这造成了一个悖论。如果招生人数扩大,那么这些省份的人才外流情况更为严重。
但是我感觉家乡最近进步也是挺大的,这样下去,回去的会多起来的
其实所谓尖子生,也不过是能做题而已,要到能做事儿,还不是需要一番磨砺?以前我们班成绩不突出的,现在倒有几个混的风生水起呢
现在有对掌握合格技术的劳动者的需求,但学校教育改革在这方面似乎还比较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