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官僚的僵化与民间的活力(1) -- fullerene

共:💬57 🌺25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没钱更新才不得不让老设备继续贡献余热

你用最新的设备,做个普通的零件,不仅体现不出什么优势,反倒增加了设备的成本。1896年的设备,做几个零件,未必有多差。别一听设备老,就认为是不好。

高中时组织到某棉纺厂参观,见到的古董纺机中,最老的一台是张之洞留下来的。当然已经技术革新过了:动力换电机了,锭子也换高支了,机械部分估计也小改了点。参观过后写作文的时候碰巧看过一篇吹嘘该厂如何挖潜技改更新老旧设备的文章。里面两个数据印象深刻。一是平均到每个纺锭的维护费用每年只有一毛多钱。二是这一毛多钱中能用于更新的只有两分钱不到。这还是80年代末棉纺企业利润不错的时候。

现在看来,设备更新缺钱的原因一方面是当时是卖方市场,棉纺企业不愁销路,对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的兴趣和动力不大。另一方面则是负担太重。内部的负担是冗员众多,外部是税和费(那个棉纺厂很长时间都是纳税大户),就是有心要更新设备,也拿不出多少钱。不知道现在那个棉纺厂还活着不,估计挺不过朱江时代的棉纺企业破产浪潮。

家园 中国社会的推动力是什么

中国曾经在原地打转长达2千年之久,是因为封建官僚体制的僵化和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的禁锢。

解放后的前三十年,改革的三十年,TG分两步走的把中华民族拉出了火坑,不但从经济上、也从思想上。

有个疑问是,改革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是体制内部的机制必然会孕育出邓公,是体制自身有完善和改良的能力,还是偶然出现了毛、邓这样的伟人推动了体制的完善?

接下来谁会推动社会进步?民智已开的人民,开始官僚化的TG,伟人,还是目前的社会体制?

上学时,政治课上讲的马克思理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但从中国的历史来看,这个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影响真是大啊,几乎在一定时间内决定了经济基础

家园 没办法,做一个解释吧

本人是敬佩老毛的,其对中华民族的丰功伟绩也是不容置疑的,对为民族而牺牲者同样是敬佩的,战争年代,奉献是可以无条件的,但和平年代,则必须是可持续的,否则就当是忽悠吧。

老毛是个人,要吃喝拉撒,也是从吃奶开始成长的,你如果要当老毛是神,或者穿越者,那是你的事。

老毛自确定领导地位后到去世,按集体决策民主集中制来看,是从“多“民主到“少”民主,到“少”集中到“独裁“的过程。

因此战争年代到前几个5年计划,体现集体智慧更多些,自文革开始,越来越独裁,这是个令人遗憾的事实。

是人总会犯错,或况中国的传统是希望出现一个救世主,而不是人生来平等。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当你匍匐在神的脚下时,你不是你了,又何来生气呢?

家园 中国并没有原地打转

先人不管是在科技还是在社会组织上,都是有持续的努力和改进的。

秦汉废除封建,唐宋设三省六部制,明代加强皇权,都有对应于其时代的内部逻辑,也有一条明确的变化主线。元、清的倒行逆施那是部族统治对社会发展的反动性,非属正常的社会演进。

家园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也没有白送的花儿,送花有宝。

=====================================================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可通过工具取消

提示:此次送花为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这种缓慢的推进太慢了,以致落后了西方

主要还是在体制上僵化,在思想上的禁锢,将东方文明延误了,

自秦之后,中国没有文化,只有儒家文化,自秦之后中国没有历史,只有封建官僚统治的历史。

现在文明没有能从东方文明衍生。

秦汉废除封建,唐宋设三省六部制,明代加强皇权,都有对应于其时代的内部逻辑,也有一条明确的变化主线。

秦完成了从封建领主制,到封建地主制的改变,但农民始终是被束缚在土地之上的,市民阶层、资产阶级在这种文化和制度下及其缓慢的发展。

清朝的统治其实还是沿袭着之前的体制和文化来的,

不过因为异族的统治,社会中的微弱的革新的力量会更小心翼翼,本来可能催生出来的革新派,或者是汉族士族中的开明之士会因为异族的统治而被扼杀。

但总的来说还是因为儒家思想和封建官僚体制的综合作用使整个社会僵化停滞了

家园 所谓体制僵化

无非是没有多个国家不同体制间的竞争而已。但是这个竞争本身会带来战争,现在看上去春秋战国文化发达,人才辈出,但是对老百姓而言何尝是好事?

关键是中国把能占据的地方都占住,缺少和外部文明的直接接触和竞争。

家园 只是统计上的人口大增

决定人口的还是粮食供给

“永不加赋”以后,没有必要瞒报人口数字了

家园 对,缺少竞争,所以僵化了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家园 没有免费的午餐

时人将国营企业里的职工称作“公有制贵族”,这些人劳动强度远低于农民,却享受着农民想都不敢想的福利,比如达雅说的单位幼儿园。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达雅要怀念80年代了。当过贵族的人,现在是平民了,怎能不怀念那段当贵族的日子?很可惜,我家在1980年代属于另外那86%,我对那段极不公平的时期一点都不怀念。我光记得爹妈舍不得吃肉,一周吃一次还全给我吃了。

现在拼命想回去的都是这些公有制贵族

家园 改革开放对中国毫无疑问是正确的,然而如果放到

更广阔的时间框架下去看呢?对中华文明是否又是正确的?纵观中国历史,其实会得出一个悖论,很多对国家有利的政策对文明是不利的,而对国家不利的政策恰恰对文明却是有利的。

家园 可能有一定的关系吧,不过外患还是一直有的,南北朝的

时候汉族那个惨啊,匈奴,蒙古,辽,金,满,都是外患。

跟儒家思想和封建官僚体制的弹性和包容性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儒家通吃其他外来的思想,不排斥,不搞极端,只要是利于统治的或者不影响统治的,通通包容,西游记里面什么都有,很多历史大家也是各种思想的集大成者,如苏轼,既受儒家影响,也有道家,佛家的思想。

封建官僚体制也有很大的弹性,允许土地买卖,允许高利贷,允许经商(如清代官员经商极为普遍,清政府对官员经商实际上采取了默许的态度。远从大商人吕不韦就开始官商一体了,胡雪岩,红顶商人,被小商贩尊为商圣,其实这种官商一体正式资产阶层的大敌。)

家园 嘿嘿嘿

辽、金基本上都还是同样的所谓儒家制度,汉族真的算很惨吗?说白了又想不僵化,又想老是做赢者,就是历史、现在、未来全赢。想看看一时的赢家犹太人后来输了怎么样,现在有怎样?或者波兰人威风后的失败?

家园 现在的国企效率不是提高了很多了么?

搞国企没有错,正确的做法是想方设法提高国企的效率。

民营企业和中国商人的问题也不少。赚了钱不去搞产业升级,不是炒房就是移民,相比炒房还是移民好一点,没见民营企业有什么高科技,倒是国企搞出很多高科技,尤其是军工企业。

如果要提高就业,那是民企好;如果要搞高科技,目前看还是国企可靠些。而且国企的利润大部分还是留在国内,民企不是流失海外,就是炒房、炒煤、炒粮食。民企再优胜劣汰一百年或许才能出一些优秀的企业。

不要老盯着国企的污点不放,还不如帮国企多想点增加效率的办法。目前国企民企混合的形式我看最好。

家园 华为、BYD、尚德不是民企吗?

他们做的也是高科技啊。近年来靠高技术在国际市场上打拼的中国民企也越来越多了。

当然国企依然很重要,这个我在下文中会说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