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王世贞著史 -- MP4

共:💬4 🌺2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王世贞著史

嘉靖至万历年,王世贞“才最高,地望最显,声华意气笼盖海内”,乃是名副其实的文坛领袖,泰山北斗级人物。《明史》里说:“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片言褒赏,声价骤起。”

不过文坛的盛名并不能让王世贞满足,因为在那个时代,文学毕竟并非“正途”,他的意愿是修史,如明初的文坛首领宋濂、杨士奇等那样文而优则史,更大的愿望则是如太史公那样成为后人尊崇的历史书写者。

虽然也确实被视为治史良才,可惜仕途坎坷,数度起落的王世贞并没有获得这样的机会,他连一天“太史”都没有当过,名字更从未出现在朝廷修史者的行列之中,不过王世贞依然提起笔来著史,成为一个私史作者。

这里说“私史”,是相对于官史而言,官史在保证伦理正确的前提下,对客观性和真实性有很严格的要求,中国的帝王将相,土大夫文人一向看重身后名。成败誉毁在当时虽也重要,然更重要的是怎样被写入历史。那白纸黑字里巨大的道德重量,甚至让你生前就感到了沉重。因此,官修正史,乃是一项严肃的重大政治任务。

然而,明朝的学术,乃是朱学一统江山,学术水准不仅逊于宋,亦不及元。如顾炎武说的:“自八股行而古学弃,《大全》出而经说亡,十族诛而臣节变,洪武永乐之间,亦世道升降之一会矣。”修史也不例外,《国榷》作者谈迁评价明代的实录编写曾言:“史之所凭者,实录耳。实录见其表尚不见其里。况革除之事,杨文贞未免失实。泰陵之盛,焦泌阳又多丑正。神熹载笔者,皆逆奄舍之人”。而由明编纂的二十四史之一《元史》更是“被认为是一部编得拙劣、不完善和不准确的作品,是官修史书中最差的一部。”(《剑桥中国明代史》)

官方主流学术思想的落后造就了民间学术的兴盛,泰州学派的王艮甚至喊出了“道在民间”的口号,从王阳明、顾宪成、李卓吾、刘宗周,一直到清初的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明一朝有创见的杰出思想家反超过前朝。

在历史领域,则是野史对正史的僭越。发生在朝廷中的种种重大事件,本来讳莫如深.不出宫禁之外,然而现在通过“私史”著述,在市民井坊间流传。历史再也不仅为政府掌控的秘藏,而是民间可以随意谈论的故事,这是“私史”超越“官史”的价值所在。中国一向并不缺少稗官野史,而明朝中叶后,个人对于本朝重要史事的私撰热情达到鼎盛,比如万历时期出现的一系列宫廷疑案,在民间就成为符合社会阅读口味的通俗故事,它消解了官方实录的历史严肃性,而带上了民间文学的幽默性和荒诞性。“历史”对于帝王一贯的尊崇,在这种故意的改写中亦不复存在,所有的正剧在此变成了漫画式的喜剧。这是民间在意识形态领域向官方的挑战,是对官方权威话语权的消解,对王朝的政治基础有着不可低估的撼动力。

显然,王世贞就是在这种“史氏失职”,私史盛行的气氛中出现,并卓然成为大家。

王世贞作为私史专家受人推服,是因为大家相信他出身世家九卿,对朝廷之事了解得非常多,掌握的材料更详实可靠。而他本人也绝对视史乘为己事,放心大胆在有明一代的历史疆域里驰骋。他的史述篇幅不下于其诗文著述,广泛涉及了宫廷、民间,还仿《资治通鉴》编过一本《纲鉴类纂》,有些著述如《皇明奇事述》、《皇明盛事述》、《皇明异典述》,等记录了当时明宫廷的各种典仪、封号渊源和轶闻,仍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不过即使在当时,王世贞的“私史”就受到了学界的置疑,尤其是到他晚年,“攻者渐起,世贞顾渐造平淡”。同时代另一大学者归有光曾指其为“妄庸巨子”,更有人直言:“本朝大小记载,一出此公之手,使人便疑其不真”。这“不真”有两个缘由,一是记述同时代的历史因为著者身在局中,往往更受情感和立场取向的影响,此所谓“屁股决定脑袋”;二与王世贞个性有关,其人倾向感性,好恶心重,记事主观色彩太浓,“其所去取,颇以好恶为高下。”

王世贞在当时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史著《首辅传》,恰是最典型的实例。《首辅传》记述的是嘉靖以来的内阁首辅,其中的很多人王世贞不仅熟识,且有很深的恩怨纠葛,更无法不夹带个人的感情色彩和褒贬取向。

比如严嵩,《明史》载:“(世贞)父?笠糟?河失事,嵩构之,论死系狱。世贞解官奔赴,与弟世懋日蒲伏嵩门,涕泣求贷。嵩阴持?笥?,而时为谩语以宽之。两人又日囚服跽道旁,遮诸贵人舆,搏颡乞救。诸贵人畏嵩不敢言,?缶顾牢魇小P值馨Ш庞?绝,持丧归,蔬食三年,不入内寝。” 严家理所当然被王世贞视作不共戴天的杀父仇敌。

再如徐阶,则刚好相反,是需要感恩戴德的大恩人。“隆庆元年八月,兄弟伏阙讼父冤,言为嵩所害,大学士徐阶左右之,复?蠊佟!备?耐人寻味的是,徐阶之所以肯卖王世贞这个面子,是因为徐阶早看出了“此君他日必操史权,能以毛锥杀人,一曳据不足锢才士,找是以收之。”(事载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此说真假不论,但王世贞感激之余,笔下不仅溢美,连其不法之举也都一笔勾销了。所以沈德符说:“严、徐品行,不待人言,而?m州(世贞)每于纪述,描画两公妍丑,无不极笔。虽于恩怨太分明,亦二公相业有以自取之。新郑(高拱)秉政,瑕瑜自不相掩,?m州第其功罪,未免有溢辞。且词及?矬?,则未必尽然也。”

还有张居正,两人本是同年进士,张居正大柄在手,而王世贞仕途不顺,故而王世贞希望老同学照顾一下,为此,“多次主动向张居正表示亲近,替他的父母作寿序,又赠送许多礼物,包括一件极为名贵的古人书法”(见《万历十五年》)。那时张居正在朝廷重要部门确实任用了不少私人,但对于世贞的要求,居然没有答应,王愤而加入倒张的队伍,结果“居正积不能堪,会迁南京大理卿,为给事中杨节所劾,即取旨罢之。”黄仁宇评价“(王世贞)并不曾忘记这段羞辱,他日后为他的同年作《张公居正传》时,也就以牙还牙,行间宇里,酸辣兼备”。

今天我们或许可以评价王世贞并不具备太史公那样的历史品德,其历史著述参入过多个人利害得失,缺乏公正客观,多有失真之处,但历史的真实,又哪是那个时代的要求?回想一下嘉靖登基初的“大礼仪”之争,皇帝为自己的正统地位正名,不惜授意大臣修改皇统,从传统道德观念看来,这不咎是一种颠覆。中国史书的真实性和严肃性,往往就是合道德性。当嘉靖一朝的历史书写方式,可以越过道德规范而顺利进行,这就意味着历史的真实性和严肃性亦可以在人为的?]作下轻易放弃,正因为有这种背景,坊间方有如此多无凭无据的野史流传,在一个对历史不负责任时代,对“私史”似乎就没有必要做更苛刻的要求了。

据说还有两部文学性作品也出自王世贞之手,一是《鸣凤记》,演说严嵩父子的故事,另一则是大名鼎鼎的《金瓶梅词话》,据传也有影射严氏的意味,当然这已不可考,不过假如是真的话,我们不妨也以看待《金瓶梅》的心情去看待王世贞的某些史著――反正都是传奇。

元宝推荐:履虎尾,
家园 好文.

"而明朝中叶后,个人对于本朝重要史事的私撰热情达到鼎盛,比如万历时期出现的一系列宫廷疑案,在民间就成为符合社会阅读口味的通俗故事,它消解了官方实录的历史严肃性,而带上了民间文学的幽默性和荒诞性。“历史”对于帝王一贯的尊崇,在这种故意的改写中亦不复存在,而民间的道德理解,却将所有的正剧变成漫画式的喜剧。这是民间在意识形态领域向官方的挑战,是对官方话语权的消解,对王朝的政治基础有着不可低估的撼动力。"

家园 明史里面好象选用了很多王的东西

另外,四兄,偶前一阵子花了120买了套九成新的?m山堂别集,四兄认为如何呢?

家园 呵呵,太棒了,羡慕啊

王世贞的史著我手头只有《皇明奇事述》、《皇明盛事述》、《皇明异典述》这三部。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