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少见多怪才拿芦笋片说事 -- 花大熊
最近风靡网上的芦笋片。又一次激起了如火如荼的群众运动。可怜的芦笋片,招谁惹谁了,如此破烂的一个品种,已经到活不下去的边缘了,还有不知是傻乎乎还是别有用心的记者拿它来说事儿。
一般而言,药品的生命力,回扣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谁不想把出厂价提高,谁不想把利润留在自己口袋里。问题是行么?
那么降价呢?
中国市场上还有廉价药品的生存空间么?
芦笋片不过是畸形药品商业市场,一个孤苦伶仃无助的孩子。还没有沿街乞讨,做的都还是合法的事情。却被城管似得记者揪出来示众。
无冕之王,你有本事去打西安杨森,中美史克!算算百服宁成本多少,利润又是多少?泰诺利润又是多少?利润进了洋人药厂就不是暴利,进了流通环节就是暴利了?别在这里拿穷人家的孩子耍威风。
算算芦笋片一年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额吧。就算它是淀粉片,从老百姓口袋里掏的钱也不如BAXTER大输液多。
再去看看每年几次的国内药贩子大会。不就是个10扣的品种么,大会上那些渴望生存的小药厂类似品种多了去了。还有挂着医疗器械牌号的药品呢。都是在死亡边缘挣扎的品种。
至于那些说吃芦笋就能代替吃药的。你自己咋不给癌症病人吃红豆杉树皮替代TAXOL呢?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没胆子打老虎,捉两只小花猫痛扁,如是而已。
很快就快要有基本药物制度了,统一采购,强制使用,去掉一部分中间加价(不可能全部去掉的,能比现在的体系下去得多就已经善莫大焉了),价格比之前压下去不少,物价部门对药厂用物料平衡法算成本,嘿嘿,这个很要命的。
就看国人愿不愿意去一级医疗机构看小毛小病了,患者的想法非常重要。上海可能会走在最前面
对这个制度的热情期待可见一斑。
我却是心怀观望。
医药行业,近年来各方面的政策,基本没有一个是成功的。
上海公费医疗在九十年代早就有自己的范围了。也没管住。
有低价的基本药物总比没有好
可能我觉得医药类搞自由市场肯定病人要倒霉,总得有所制衡。英国有强悍的NICE组织,可惜过去多少年我们学的是美国。
低价药还是有生存空间。
现在是四不像
大可以换个名头,换个剂型,生产不受控制的产品去。
国内控制药价的时候,给出的合理利润率太低,反而导致这些廉价药没有多少人有兴趣来生产经营,医院也不愿意开,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药价的问题不是单方面的。医院的确是在依靠药的利润来养活这么多人,不把相应的诊费提高,单方面想把药的利润率降下来,不可能走通的。
因为要淘汰小药厂,逼得小药厂到处想办法。
芦笋片的确效果不咋地。不过那也是药监局批的啊。
SFDA基本是逼良为娼,而自己还想立个牌坊。
提高诊疗费,降低药费对病人来说没意义,朝三暮四现代版。
要照顾特困人群,国家可以专门补贴,而不能指望自负盈亏的医院来做全社会的慈善事业。既然中国不把医疗体制当作慈善事业来做(当作慈善事业来做,也最终都是大家的税收付账,换个隐蔽途径而已),那么就需要患者支付相应的成本。
以患养医有什么问题呢?只要控制合理的收费水平就好了。实际上如果能够让医院不依靠药品就维持正常盈利,同时严格管理药品价格,患者的综合支出可能会降低。只抓一边,结果就是逼良为娼,逼着这个行业想歪门邪道。
而不是作为个人的病人(当然经常也有牛叉病人),至少让保险公司去和医院较量。
就是把病人和医生对立,导致医患关系极差。不过成本问题和病人可做的很少。病人基本上没有能力来降低一个体系的成本。
通过国家有效监管,或者保险公司监管,来降低医疗成本,应该是可行有效的做法。不过国家似乎在这方面一直在胡闹,没有起到应该起的作用,很可能还起到了很大的负作用。
医院就是企业,合理的利润率是需要的,从病人身上赚钱也好,国家给补贴也好,这种投资就需要一定的利润率。可以通过监管把这个利润率维持在一个多方面都可以接受的水平,但是如果非要某一个行业不得不成为慈善事业,那么绝对就会逼人去做歪门邪道。
他们可以为了回扣开其他剂型的药物。基本药物对于厂家来说出厂价并没有什么变化,甚至还可能可以比以前给最高级药代的还要高一些,加上订货量庞大,总利润不低的,肯定会有人来争着生产--国内的药厂大多也就是个低端组装厂,研发新药水平不够,这再不要就等着没饭吃了。
现在对于社区卫生院的医生来说这条路被堵得差不多了,因为被限制死在统一订购的基本药物范围里了。
其中医生收入减少部分是以财政补充的,也就是用税收养基层的公益性的基本医疗。
三级医院利害冲突太狠,各方博弈太厉害,一时半会没人能动,基本药物对于三级医院的费用控制能力基本没用吧。
基本没有什么低价药